服役混凝土结构的劣化

来自维基学院

服役混凝土结构(英语: Concrete structure in service)指正在使用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如交通工程的高架桥梁、运营中的地铁隧道。服役混凝土结构的劣化是不可避免只能采取措施延缓。世间没有混凝土结构,会像“玻璃瓶” 一样绝对不透水。混凝土是多孔性材料,水能够通过孔隙和微细裂缝的毛细管吸收物理作用或静水压力渗入混凝土,水是危害混凝土结构有害介质的载体,水带入的腐蚀性化学物质,招致若干一时难发见的危害。再者,过多孔隙的成因与混凝土的不完全凝固、养护不当有关,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前招致混凝土的劣化。

现代工程设计,对混凝土结构物的设计使用寿命,都要求在100年以上。文献统计资料记载,目前满足结构物功能要求的混凝土耐久性可能只有60年左右; 桥梁、隧道约为50年。 因此,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减缓服役混凝土的劣化就成为工程界关注重点。 麦达(Mehta)揭示了一个混凝土劣化宏观模型。尝试以图解的形式说明劣化过程[2]。这个模型不是“机制特定”(not "mechanism specific")与所有基本劣化机制是包容的。原本理想的不透水混凝土劣化,系水渗入结构引起各种形式的损坏为要因。 意大利2016年至2018年坍塌的Lecco、Ancona、Morandi 三座桥,其服役年数均达50年左右。中国近20年坍塌的大桥,广东省河源市的东江大桥服役年数47年,黑龙江省铁力西大桥服役年数36年,江西广昌一大桥服役年数31年;辽宁省盘锦市横跨辽河大桥服役年数27年;湖南省株洲市红旗路高架桥、湖南平江大桥、武夷山公馆大桥北端、无锡高架桥侧翻的服役年数均低于15年。这些工程实例说明,在经济高速成长期赶工建设的工程,不可避免的潜在着质量隐患,使服役混凝土结构的劣化提前发生[3]。 减缓服役混凝土结构劣化的技术措施:在建筑项目设计时,要合理设置诱导缝、变形缝。施工阶段要在混凝土浇筑时,掺加降低混凝土渗透性的外加剂,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外加剂,它可以使混凝土产生的0.4mm 以下裂缝自行封闭。混凝土结构服役后,必须确立“把劣化构件或构件的性能恢复到设计意图的使用水准以上”的补修、补强的概念。也就是说,要构筑一个把设计、施工、维修管理结合到一起的体系[1]。对长年经受行车震动的桥梁和隧道,要特别关注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发育,及时修缮处理。 参考文献 1、薛绍祖. 《地铁系统结构防水劣化与修缮》.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ISBN 9787112053261. 2、P.K.Mehta: "Durability Critical Issues for the Future", Concrete International, July 1997, pp.27‐33. 3、薛绍祖. 在役混凝土的自然劣化进程——国外城市高架路桥混凝土劣化及补修实例; 防水堵漏材料及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4年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参考资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薛绍祖. 《地铁系统结构防水劣化与修缮》.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ISBN 978-7-03-031309-6 2、P.K.Mehta: "Durability Critical Issues for the Future", Concrete International, July 1997, pp.27‐33. 3、薛绍祖. 在役混凝土的自然劣化进程——国外城市高架路桥混凝土劣化及补修实例; 防水堵漏材料及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4年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外部连结[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