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互聯網和電信業/新聞

來自維基學院

本頁短消息按版權法規定屬於可合理使用的或不受版權法保護的時事新聞為原文。為避免侵權疑慮,本頁所載的其他種類的消息都為摘錄。除有另外聲明者外,本頁所有信息都有掃描或拍照本。如需索取拍照掃描本或全文文檔請聯繫Techyan。--Techyan討論) 2019年10月18日 (五) 09:36 (UTC)

待查報紙狀態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993年3月2日《沸騰五十年》沒查;

1994年4月20日人民郵電沒有,教育沒查;

1995全年人民郵電都沒查

1995年前後人民郵電應該是又加了個版面,專門講IT業的發展

環球時報先在90年代中期抽個樣看看價值怎麼樣。他們01年的時候有個IT版面也挺有意思

參照年表待查

人民郵電、人民日報、電腦報
日期 人民郵電 電腦報 人民日報 備註
1993年3月
1994年4月(20日) 否
1994年9月
1995年1月
1995年5月(7、8)-1996年1月
1996年1月
1996年4月
  • 1993年3月
  • 1994年4月(20日)
  • 1994年9月
  • 1995年1月

待查具體文章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待覆查問題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X.25網還是TCP/IP網?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檢查人民郵電的有關報道——私網向公網的轉移

劉韻潔《我國數據通信的發展、應用和構想》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997,劉韻潔篇p73,又見《電子展望與決策》1997 iss6;知網有

1997年前後中國電信建設的數據通信網絡:

  • 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ChinaDDN)
  •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ChinaPAC)
  • 中國公用幀中繼寬帶業務網(ChinaFRN)
  • 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
  • 中國公用電子信箱業務網(ChinaMail)
  • 中國公用傳真存儲轉發業務網(ChinaFax)
  • 中國公用電子數據交換業務網(ChinaEDI)

及其簡要介紹。

  • ChinaPAC早已與外網互聯(另參1994人民郵電),注意區分跟ChinaNet的區別
  • 提到ChinaNet在當時的幹線速率是2Mbps,國際出口速率19Mbps,或早於CNNIC最早的統計報告
    • 「ChinaNet與ChinaPAC、ChinaDDN、ChinaFRN及ChinaMail等系統互聯,用戶可以選擇電話撥號、分組交換網、幀中繼以及專線方式入網(後略)」
  • ChinaFRN覆蓋21個省會城市;用戶端入網速率在64Kbps-155Mbps。「公用幀中繼寬帶業務網的應用定位於現有其他數據網的骨幹中繼匯接網,提供2Mbps以上的中繼電路,滿足日益增長的高速數據業務的需要。」

另外還提到了:

  • 公眾多媒體信息網:Internet的廣域網替代品之一

(隨想)

  • 各地的信息港(複查人民郵電):Internet的廣域網替代品之一

其他早期Internet替代網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zhwiki的論述;

  • 公眾多媒體信息網
  • 「國中網」:一些報紙和新華社技術演進一書裡有提及

圖書館情況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這些報紙中大多數的數字化都是在2000年才開始。也就意味着2000年之前的內容是沒有普遍OCR,也是知網找不到的。

國家圖書館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人民郵電》1997年之後有縮微,之前需要去找保存本
  • 《電腦報》最早期的合訂本應該是找不到了。創刊號之類的最最早期報紙在北館4層報刊保存本閱覽室可調

費拉不堪。沒有縮微的設備。早期《電腦報》等小報壓根沒有。

1994年9月1日《人民郵電》(?)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還需要繼續校對--Techyan討論) 2019年10月18日 (五) 10:01 (UTC)

狀態 工作中
有全文? 是
有掃描/拍照? 是

8月30日,郵電部電信總局和美國斯普林特電信公司在北京簽署協議,將我國公共數據網(Chinapac)通過斯普林特聯絡網(SPRINTLINK)與全球數據網絡(INTERNET)互連。
全球數據網絡(INTERNET) 被認為是正在蓬勃發展的全球信息高速公司的支柱,有154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000萬人在使用這個網絡。斯普林特公司目前提供最廣泛的INTERNET骨幹連網服務,在擴大該網服務範圍方面起着主導作用。我國公共數據網與全球數據網絡實現互連後,將使我國廣大計算機用戶與世界上15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萬計算機用戶進行連網,交換信息;在北京和上海建立的國際信息通道將提供快捷的數據通信服務,使我國用戶能很快地與遠在美國的以及倫敦、巴黎、斯德哥爾摩、東京等地的國際信息樞紐建立直接的聯繫。
郵電部電信總局局長欒正禧和斯普林特公司總裁威廉·T·埃斯瑞在協議書上簽字。美國商業部長布朗出席簽字儀式並發表講話。

1995年2月9日《參考消息》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參考消息》 《科學》原文
狀態 是 工作中
有全文? 是 否
有掃描/拍照? 是 否

需要找《科學》原文--Techyan討論) 2019年10月18日 (五) 10:01 (UTC)

原文可在:[1]或購買《參考消息》數據庫的圖書館裡找到

【美國《科學》周刊1月13日一期文章】題:中國將有三條互聯網絡線路(作者 特德·普拉夫克爾)

不久,中國的研究人員將大大增加進入全球信息公路的機會。在今後幾周內,兩條直通互聯網絡(INTERNET)的新線路將開通,從而補充去年春季開通的唯一一條與北京中國科學院接通的互聯網絡線路。預計使用新線路的費用要比使用科學院線路的費用昂貴得多,因為政府的郵電部打算把這些聯網線路作為一項賺錢的事業管理。

中國與美國互聯網絡去年5月開通了第一條直通線路,郵電部批准中國科學院租用美國斯普林特公司的一條線路。這條線路支持着北京三家機構(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2000個終端,由於世界銀行和中國國家計劃委員會每年共同提供13萬美元的資金,聯網時間的使用費用很便宜。

每秒傳輸64千比特數據的線路在短時間內就取得了成功,這是不足為奇的。例如,在典型的一天中,清華大學綜合信息網絡技術研究所所長胡道元可以瀏覽香港圖書館的書目,與德國的同行交流數據,從韓國的朋友那裡遠程裝入軟件,或者通過互聯網絡這種電子手段與在美國的中國研究生聊天。胡回憶說:「我在使用互聯網絡之前,只能通過傳真或要花費多達35美元的特快專遞與國際上的同行聯繫。」他說,用普通郵政投遞,交流一次信息要用一個多月時間。「現在,每天我都同世界各地的朋友接觸,甚至我在路上時也能聯繫。」

互聯網絡受歡迎的一個結果是,胡和其他人發現,在正常的工作時間裡越來越難以聯機。設置兩條新線路就是為了在某種程度上緩解這種擁擠現象。

1995年1月6日《電腦報》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狀態 是
有全文? 是
有掃描/拍照? 是

1995年1月6日頭版,作者:駱華森,標題:中國將建網絡聯接1000所大學

據去年12月1日在清華大學召開的中國教育與研究網絡(Cernet)成立暨專家會議透露,中國計劃建立一個超級計算機網絡,以便在2000年之前對全國1000所大專院校聯網。清華大學將成為此一網絡的總部。

目前,已有八個城市的十所在電子信息專業處於領先世界地位的高校加入此一網絡。這八個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武漢、西安、廣州和瀋陽。

據悉,Cernet目前已與世界最大的計算機網絡Internet聯網。

1994年9月9日《電腦報》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狀態 是
有全文? 是
有掃描/拍照? 是

1994年9月9日第四版,作者:陳金嶺,標題:我國公用分組交換網DPN-100分組交換系統簡介

我國公用分組交換骨幹網(CHINAPAC)於1993年9月正式開通運營,並向社會開放。該網採用被世界上幾十個國家的公用數據網使用的加拿大北方電訊公司生產的DPN-100節點交換設備,具有性能穩定、處理能力強、擴充靈活、維護方便等的特點。現將該設備簡介如下。

(中略)

(本段前略)每個節點的吞吐量達3000~6000分組/秒,每秒可處理250次呼叫。其中北京等8個匯接節點間全部互連的全網狀結構,大部分為64 kb/s的數字電路,保證了高速度、高質量、大吞吐量、低延遲等網絡性能指標,確保用戶通信質量。

1994年6月24日《電腦報》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狀態 是
有全文? 是
有掃描/拍照? 是

1994年6月24日第四版,標題:公共分組交換網,作者:佘其炯(郵電部電信總局)

編者按:近接不少讀者來信要求介紹公用分組交換網及我國的CHINAPAC,為此特約郵電部電信總局佘其炯主任高工撰文作如下介紹。(後略)

分組交換也叫包交換,它是把用戶發來的電報分成若干個定長的分組(即包,一般為128個字節)。這些分組以存儲轉發方式在網內傳輸,每一個分組都有地址的標識及差錯檢測的功能。(後略)

(中略兩段)

我國於去年簡稱的公用分組交換網(CHINAPAC)已經投入運行,正式向公眾開放。該骨幹網覆蓋到全國省會以上城市(包括重慶市),共31個。骨幹網有32個節點及5800個端口;端口有同步端口及異步端口兩種。各省的分組交換網也正在抓緊建設,目前已開通的省內分組交換網已達15個,其餘各省、市即將開通或正在籌建,預計到94年底,我國的郵電公用分組交換網將能覆蓋到約500個城市,這將大大方便用戶的使用。

分組交換網採用的規程是CCITT X.25的建議標準。其通信速率可從1200 bit/s(比特/秒)到9600 bit/s。其通信接口有適用於分組型終端的X.25規程以及適用於字符型終端的X.28規程。

用戶進網方式有同步專線進網、異步專線進網、電話撥號進網等幾種方式。

分組交換網的收費,一般在用戶第一次進網時需繳納一次性的開戶登記費及安裝調測費等。其傳輸數據的費用是以通信時間(分鐘)和通信量(字段)雙重計算的;不論距離遠近,目前一般為0.2元/分鐘(國內),0.87元/分鐘(國際)及1分/字段。一個字段的數據量為64字節。

用戶如要使用該項業務,可以向當地的郵電部門申請。

1993年《光明日報》/《科技導報》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狀態 工作中
有全文? -
有掃描/拍照? -

美國「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及對中國現代化的啟示,田溯寧著。《光明日報》具體刊載日期不詳,《科技導報》有數字化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