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儒學發展

來自維基學院

本文旨在整理闡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儒學發展。

導言[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儒家思想是由孔子所創立的中國固有的思想體系。自民國新文化運動以來,部分知識分子對儒家持有批判態度,使儒家在中國大陸保守衝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儒家更是受到壓制,並曾一度受到官方批判打擊,其中以批林批孔運動更為甚。改革開放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儒學也慢慢復甦活躍起來。

歷史情況[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以後實行全盤西化的社會主義制度統治中國大陸,儒家思想及中國傳統文化在官方上受到摒棄,特別到文革期間的批林批孔運動中達到剷除儒家的高峰,從而導致儒家思想的衰落。這與韓國對儒教致力保存過去文化的態度截然相反。形成儒教發源於中國卻昌盛於韓國的局面。

在中國大陸,儘管到文革為止儒家思想成為官方打擊的目標,不過,早已深入到一般民眾的價值觀及日常行為規範的儒家思想並不能徹底清除。改革開放後,人們開始對過去的激進態度深入反思,儒家思想重新受到廣泛的重視,開始了復甦和發展。在民間,以讀經運動最為典型。而在文化學術界,儒學的研究重新興起,包括宏偉的工程《儒藏》(藏,音zàng)的整理出版等活動。

學派[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學派之爭[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二十一世紀之初,在蘇聯共產主義模式失敗,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儒學在中國大陸的復興引來極大的關注,對儒學在傳統和現代的認識及未來發展爭議很大,目前主要有以蔣慶先生為代表的儒學傳統派和主張自由主義與儒學相結合的儒家自由主義學派,亦有人持「距斥新楊墨,重建大儒學」為主旨的新道統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