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稱由來

來自維基學院

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為唐國公,後由李昞之子李淵繼承爵位。在建國之後,以唐為國號。

「唐」源自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唐國,位於今山西省,為周代的姬姓諸侯國晉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晉國原本叫做唐,是夏朝的故地,稱之為夏虛。[1]

西魏時,李虎為八柱國之一,封隴西郡公,死後追封為唐國公。其子李昞襲之。582年,李昞之子李淵繼承唐國公爵位,後晉升唐王;在隋恭帝禪讓帝位後便以唐為國號。

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南唐的建國者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之後。然後唐皇室實因祖先曾立軍功而受賜姓李。

唐朝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隴西李氏,但《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後裔,而李淵又自稱十六國之西涼的開國君主李暠亦是其遠祖。

現代學者陳寅恪考證則認為李唐是趙郡隆慶李氏之後。


參考文獻[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 《左傳·定公四年》: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