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姓

來自維基學院

希姓是一個罕見的中國滿族姓氏,由滿語「希他拉」或「禧塔臘」(hitala)漢化而來。

起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滿族的先人女直、女真,源自古肅慎族,居住在哪裏出生在那裏,那裏的地名就是其先祖的始祖名,即「胙土命氏」。這是有幾千年歷史的肅慎族的習俗。據遵化滿族《長白希氏族譜書》與永陵《禧塔臘氏族譜書》載,明代中葉我禧塔臘始祖昻武督里巴彥遷至「長白山東南禧塔臘地」, 「踐土而居,因以為氏」,「胙土命氏」。遵郡滿族希他拉氏始祖阿禮法

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帥長子聨芳由北京鑼鼓巷落戶到河北遵化呆漢坨(筆架山東),現名學漢坨。時至今日此支系的「滿族希他拉氏」族群,繁衍生息現已達 600餘人,也是喜塔臘氏在全國最大「希他拉氏」漢譯單音「希」姓的族群。

新賓永陵《舅舅之孫家譜》載,永陵禧塔臘氏譜序,「伏以人本乎祖,慶自先貽,如源遠而流長,根深而枝茂,城古今不易之理,亦人世不磨之論也。如我喜塔拉氏,有可述焉。溯自達祖昂武都理巴彥德,於明世中葉,遷於長白山禧塔臘地方,踐土而居,因以為氏。生子七人。」

鳳凰城《齊族祖書譜冊》載,順治三年在京立家譜,康熙 47年(1708年)由岫巖去北京抄譜,乾隆十一年(1786年)立譜,譜冊顯示齊氏為喜塔臘氏,正身陳滿洲,祖居長白山,撥往京都,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撥往岫巖、鳳凰城駐防。隸滿洲鑲白旗。

據河北遵化《長白希氏族譜》和永陵《禧塔臘氏氏譜書》載,「禧塔臘氏祖居長白山東南希(戚)塔拉地,以地命氏。」世居尼亞滿山,在入

關前是正白旗陳滿洲。自順治元年開始,禧塔臘氏昂祖的七大支,從盛京(瀋陽)分開。第一大支留駐瀋陽駐守福陵,第二大支後來一部分駐守瀋陽北陵,其它全部「從龍入關」。入關後則分別編入了正白、鑲白旗,正黃旗,鑲黃旗,鑲藍旗等不同旗地駐防。後經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多次調動,分至東北岫巖、鳳凰城和山東青州等地駐防,阿禮法公則移居遵化。

相關姓氏[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隨着漢語、漢文化的普及與融合,以及因交通、通信閉塞聯絡不暢,各地域的喜塔臘氏各支系的「姓」,自己都陸續取了不同的漢語拼音姓氏,滿語同音,漢語異字。而且自道光、咸豐、光緒年間逐步都取了漢字單音,如希、齊、喜、西、奚、圖···。大都採用了漢族姓氏文化中單姓氏,與漢族姓氏一樣很少使用複姓。與此同時都仿照孔氏三家的家族排輩方式,名字的第二個字還編定了「輩字詩」。

根據《長白希氏族譜》載,「國初」及入關之前一直保留滿族的「喜塔臘」族姓氏未變。入關之後,喜塔臘氏分赴全國各地「分任授職」,自康乾後的喜塔臘氏的各大支系所編訂的譜書,受滿姓漢化影響,「喜塔臘氏」姓氏大都取了第一個滿語發音「xi」的漢字音譯,記有希、齊。

輩字[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自康熙年間遷入河北遵化,同治年間編訂族譜時,在喜塔臘氏宗譜中編定了本家族命名規則要言,「吾今見我族眾衍盛,亦宜效古人孔氏三家(孔、曾、孟)命名法則,編定三十行輩字,作成五言詩一首三韻。使族眾命名有所遵循,以免後世丁盛支繁不知尊卑,顛倒宗派,誤犯先人名諱之預備詩曰:

禮法聯邦奚 成福萬德榮 裕國宗憲啟維翰盛玉鳴 崇興多增蔭 紹善定常宏

譜書中可見,自康熙年間開始,喜塔臘氏家族新增人丁命名的「名字」 已經開始漢化,只極少人使用滿語多個音(三個以上)音譯漢字名字,大部分人的名字均使用兩個漢字。遵化希他拉氏自同治、道光年間起,仿孔氏三家的名、姓,在名字前的姓均書寫為「希」姓,名為兩個漢字。而且為使得輩份分明,在家譜中編定了 30 輩字的「三韻」「五言」詩。族譜中還特地明確註明「希」是滿語發音的譯音。遵化希氏族譜中,寫的都是「希他拉」、「希塔臘」,筆架山祖墳墓碑上也是刻的「希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