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收视
惯性收视是一个电视词汇,指香港的电视观众在选择电视频道时,出现的习惯消费模式。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TVB)的收视,长期压到另一竞争对手亚洲电视(简称亚视、ATV,前称丽的映声或丽的电视,简称丽的、RTV。曾长期是香港唯一的另一免费电视台)以至近年新成立的免费电视台。观众只选择单一电视台,欠缺了解其他电视频道的节目内容与品质,导致电视台收视不均。
这个现象,最早可追溯到1967年,该年无线启播,为香港首间、也是当时唯一的免费无线广播电视台,垄断局面维持了达6年。1973年至2017年,虽然先后再有5间免费电视台启播(其中两间已分别于1978年及2016年停播),表面上结束了无线垄断的局面,但该5间电视台,规模及资源均远不及无线,基本上全部长期持续积弱,更有启播短短不足3年便结业收场。无线由1967年启播至今,几乎一直雄霸香港电视圈,“一台独大”的垄断情况已达50多年之久。
电视收看指数以总人口为一百点﹐一点收视就代表百分之一的人口收看。香港有655万4岁以上人口﹐一点收视是6.55万人收看。在电视业辉煌年代,无线高峰时节目收视可达三十多点至四十点。
丽的(亚视前身)是香港首间电视台,但初期属收费高昂的收费有线电视台,故当时电视是小众奢侈娱乐。1967年末,无线启播,为香港首间、也是当时唯一的免费无线广播电视台,启播后迅速吸引大批观众,亦使电视娱乐迅速普及。1973年末,丽的才转型为和无线相同的免费无线广播营运模式。
换言之,即使丽的是香港首间电视台,但大多数港人初次接触、兼带头使香港电视娱乐普及化的电视台,却是无线。而1967年至1973年这长达6年期间,香港只有无线1间免费电视台,期间丽的观众持续过档无线,而丽的于1973年末转型期间,还因当时技术所限,须停播1个月以作过渡,此空白期更进一步把观众推向无线。以上种种无线先天优势,使港人养成只看无线的惯性,无线因此取得收视优势。虽然丽的转型后,提供和无线相同的免费无线广播,但大局已定无法扭转。另有说是因为当时无线的讯号接收及画质,较丽的为佳。无线“一台独大”的垄断情况便由此形成,维持至今。
套用经济学的术语,“惯性收视”是指观众对无线电视节目的需求弹性十分低。需求弹性会受几个因素影响,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是替代品的多寡。 前亚视频道执行副总裁叶睿宇曾批评香港电视文化依旧,自他在几年前回归无线工作起,便发现即使在高清广播时代,电视时间表和25年前一样,黄金时间都是播放剧集,并指无线和亚视都碰上同一问题,令香港的电视文化一成不变。[1] 香港的电视观众长期对免费电视节目的选择贫乏,自1970年末佳视倒闭后,政府不积极开放市场引入竞争,为无线“一台独大”埋下伏线。 即使惯性收视在香港一直是个具争议之话题,但基于香港是自由市场的经济原则,从没有人实际投入资源以科学解决,包括惯性收视理论支持者及反对者。直到2009年香港政府计划增加免费电视牌照,却为时已晚。
在香港大部分地区,无线的讯号频率较丽的/亚视为低,在模拟电视年代(2007年末前),没有指定频道编号,电视机依频率搜寻电视讯号,通常是由低至高,因而“第一台”便是无线翡翠台。因此,港人约定俗成地把大多数电视机设成“一字无线、二字丽的/亚视”,同时惯性地先看“第一台”的无线翡翠台。亚视2012年 55周年台庆MV《Gimme Five》提到:“开电视齐齐揿(按)个二字,明明香港第一间电视,点解唔系ONE(为何不是一),屈(诬蔑)我做二 ”[2],即表示电视机“二字”为亚视,暗示“一字”为无线,也可看出亚视也自知被设成“二字亚视”且心有不甘。以上电视台的行为,只是反映出半世纪以来的电视观众的惯性问题。无线剧集《雷霆扫毒》中,陈家碧教陈家俊用电视遥控看电视时说:“揿一字就有电视睇(按一字就有电视看)”。无线剧集《读心神探》中,姚学琛讲心理学其中的理论时说:“人一般看到物体时是先看其左上方”,电视机遥控选台按钮左上方通常为“1”字,加上电视遥控的设定习惯,人们较大机会先按下“一字就是无线”。而两大电视台在节目中都有提及本讯息,可见本地电视业的消费模式都出现心理因素。
然而,2007年末,香港开始数字电视广播,数字电视各频道均有指定频道编号 (逻辑频道编号,Logical channel number,简称LCN),亚视选择了“1”字为首的编号,其中本港台频道编号更是“11”,籍此改变约定俗成逾30年的“二字亚视”,希望以“一字亚视”扭转惯性收视,但仍不得要领。
在约定俗成的习惯下,及媒界宣传的环境下,港人习惯看无线。昔日模拟电视年代的逾30年来,香港有电视机的食肆或商户、电器店的陈列品电视机,都几乎全是播放无线翡翠台(进入数字电视年代后已有转变,但仍鲜有播放无线以外的电视台,食肆或商户有时会播放无线其他粤语频道,以无线新闻台最常见;电器店则较少播放电视台,大多播放示范(Demo)影片,内容通常为动物纪录片、城市或自然风景、演唱会、自家广告等);报纸的娱乐版及杂志,报导无线情况远多于报导亚视。生活环境及常见例子下,港人是完全没有“惯性的消费模式”的可能性不大[3]。
此情况有部分来自观众功用,还有追星族及羊群心态。消费惯性源自,权威、从众、经验、非理性的层次。由明星带起的宣传效果[4]、亲朋戚友及社会的互相感染[5]、品牌过往的品质(如商品品质、企业责任)[6]、其他非理性行为[7]。
惯性收视的认同者表示,惯性收视并非因为无线的节目品质绝对好于亚视,而是香港大多数观众长期习惯只收看无线,影响本地电视业之收视比例。而亚视收视长期积弱,原因亦并非亚视节目品质比无线低,而是在于亚视“不享有惯性收视”。 电视节目之收视不是全都由品质主宰,因为还有很多未知因素。免费电视台的服务性质与品质相近,电视台人才不时转投其他阵营。2009年无线剧集《绝代商骄》与2000年亚视剧集《世纪之战》第5集卖伞一幕的商业理论及其表达手法,有很多“雷同之处”。1992年无线巨作《大时代》的监制韦家辉,为亚视制作“似乎是《大时代》续集的剧集”的《世纪之战》,主角和《大时代》相同,都是刘青云和郑少秋。张家辉在《最佳男主角》中表示:“在隔篱台(亚视)演得再好也没人看。”
节目品质无法量化,“品质”之定义亦无法确定,品质与收视的关系更难以说清。例如无线电视的三个新闻节目,在香港电台主办的“2005电视欣赏指数调查”中,“欣赏指数”分别是全港三甲,但该三个节目收视率并非收视率排名的前列。故所谓“高品质”的节目亦不一定是观众所喜欢收看的节目[8]。
多年来无线剧集,不论剧集的题材为何物﹐剧情总是熟口熟面,抄桥、卖广告、永远都是三四角关系、千篇一律,看头几集已经可以猜到结局﹐中段少看几集也不会错过剧情。无线剧集每日播一集﹐像工厂般流水作业式生产﹐只能满足节目品质没有要求﹐只求电视有些映像来解闷的观众。 在香港,电视以家庭为单位,一般家庭只有一个电视,电视观众一般为家庭主妇,俗称“师奶”。家庭主妇碍于本身条件,太严肃的节目不合她们口味,她们爱剧集,爱看故事。简单的三四角恋,正正捉拿到家庭主妇们的八卦心理。在千篇一律的剧情之外,添上一件华丽的律师、医生、消防员的外衣,让外间以为是不同的剧集。经过时日的洗礼,这种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创作令师奶们还是乐此不疲,因为她们爱的是狗肉,不是羊头。这形成了意见接受,态度照旧的局面。 此外,无线旗下艺员们亦得到广大观众尤其家庭主妇认识,俗称“入屋”。例如无线艺员沈殿霞女士普遍称为“肥姐”或者“肥肥”,当2008年年初肥姐入院,香港各大报章杂志疯狂报告,此举加强电视艺员的亲和力和家庭主妇们的八卦心理。这种亲和力就成了惯性收视的关键--即使一个电视台剧集品质差劣,无线有熟悉的面孔,亚视却没有,故此家庭主妇为主的观众群倾向无线,与无线的制作品质和水平没有关系。
无线电视曾在其官方网站中写道:“而本台之所以能保持惯性收视,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庞大的资深演员阵容”,老戏骨在片厂随处可见,这些绿叶可能从未做过主角,但观众看了他们多年,每次在剧中看到他们时,都如看到街坊一样受落。”[9],亦承认该台拥有惯性收视的原因为“庞大的资深演员阵容”。
丽的前制作人萧若元,经常对外声称,多年前无线曾因发射站故障,令无线画面只有雪花(无讯号画面)长达约30分钟,但期间无线仍有五成多收视率。即逾半观众,即使无线的画面只有雪花,也宁看着无线画面的雪花,而坚持不转看丽的/亚视,所反映现象值得深思[10]。
另一普遍现象,在于多台同时播映同一节目时,无线收视仍通常悬殊地高。而收看模式更不一定以每个节目来选择,可以整个频道来选择,史文鸿引述John Corner称为“垂直收看”,出现在有限频道时,而非网络频道[11]。例如港台节目、烟花汇演、新春花车巡游、FIFA世界杯及奥运等体育赛事、港督/特首施政报告、政府财政预算案、特首答问大会、沈殿霞追悼会、突发事件直播等,两台即使共用同一组讯号及画面,无线的收视仍压倒亚视。即使进入数字电视年代后,亚视画质比无线为佳,且频道编号如前述转为“一字亚视”,但无线的收视率反而更远地抛离亚视。港台皇牌节目轮流在两台相类时段播放,仍难逃惯性收视的厄运,例如《头条新闻》、《议事论事》、《警讯》等,也是在无线播放时,收视率逾九成,在亚视播放时,收视率却不足一成;《头条新闻》于2009年4月10日播出20周年特辑“七百万零一夜”,前任主持林旭华在模仿《百万富翁》的问答游戏节目,回答问题“头条新闻播出二十年来受过最大的惩罚是什么?”,其一答案幽默地是“节目在亚视播出”[12][13]。
两台旗下英语频道,无线明珠台及亚视国际台,同样有严重惯性收视问题。两英语频道也不多自制节目,大部分节目均是购自英美等英语国家的节目及电影,明显与无线及亚视的自家节目制作品质无关,然而收视依然悬殊。每年全港100大高收视英语节目,国际台总是一个不入[14],收视经常徘徊0至1点,即使享誉国际的外购剧集和节目如《艾莉的异想世界》、《超人前传》、《神秘博士》、《大卫·莱特曼晚间秀》、《六十分钟时事杂志》、《憨豆先生》、《阿森一族》等亦如是。亚视曾豪花银弹大手买入大批顶级好莱坞制作电影,并开拓每晚之“双语930”时段,推出多个系列,例如二战系列、浪漫系列等,但收视仍无起色,最终被逼放弃。
在心理学和市场学角度,消费模式普遍都出现惯性,尤其一些需长久建立客户忠诚度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在每个行业、服务、国家、经济市场都会出现,并非所谓某地区、某服务、某市场独有的现象,难以定性为个别现象。不同的电视频道普遍会存有“惯性收视”,关键只是实际上的比例之差。
有人反驳“无线坐享“惯性收视”的说法对无线并不公平”,因无线并非一直独占收视,亚视过往有“收视战胜”无线的节目的例子。例如1981年《I.Q.成熟时》收视高于无线同时段同属青春剧的剧集《豆芽梦》,乃丽的首次收视高于无线同时段节目;《天蚕变》及《大地恩情》逼使无线腰斩《轮流传》等同时段剧集;1990年代的《还珠格格》、《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等节目之收视亦高于无线,而2001年的《百万富翁》收视曾一度远超无线同时段节目,无线同时段剧集《机灵小子》,结局仅8点收视,而《百万富翁》则近30点,足以证明观众在选择频道的取向上的并非一如支持者所提出的惯性收视现象。
- (1967年 至 1970年代)
1957年,香港首间电视台丽的映声(亚洲电视前身)启播,属收费有线电视,观众须在其有线网络范围,且缴付非一般市民能负担的高昂收费才可收看,故当时电视是小众奢侈娱乐。1967年末,无线电视启播,以大气电波免费广播,为香港首间、也是当时唯一的免费无线广播电视台,观众只要有一部电视机及接收天线,便可免费收看无线,且画质较丽的为佳(无线为625扫描线,丽的为400扫描线),迅速吸引大批观众,亦使电视娱乐迅速普及,甚至出现购买电视机的潮流。丽的映声虽然明显相形见绌,但仍低估无线这新兴竞争对手,丽的高层甚至公然不将对手放在眼内,仍维持400扫描线及高昂收费,结果其观众持续流失。1973年末,丽的才转型为和无线相同的免费无线广播。
换言之,即使丽的是香港首间电视台,但是大多数港人初次接触、兼带头使香港电视娱乐普及化的电视台,却是无线。而1967年至1973年这长达6年期间,香港只有无线1间免费电视台,期间丽的观众持续过档无线。而丽的于1973年末转型期间,还因当时技术所限,须停播1个月以作过渡,此空白期更进一步把观众推向无线。有一说因以上种种无线先天优势,使港人养成只看无线的惯性,无线因此取得收视优势,惯性收视、无线“一台独大”由此形成,维持至今。虽然丽的转型后,提供和无线相同的免费无线广播,但大局已定无法扭转。甚至在1975年,香港第3间免费电视台佳艺电视(简称佳视、CTV)启播,收视也常高于丽的,丽的常居3台之末。
此外,基于前述讯号频率原因,港人约定俗成地把大多数电视机设成“一字无线、二字丽的/亚视”,同时惯性地先看“第一台”的无线翡翠台。另有说是因为当时无线的讯号接收及画质,较丽的/亚视佳所致。
- (1973年 至 2001年)
此后数十年来,丽的/亚视用尽多种方法,试图吸引观众扭转惯性。例如1970年代大胆起用新人,发掘出“丽的三雄”麦当雄、李兆熊、屠用雄,制作一连串剧集,例如《大丈夫》、《鳄鱼泪》、《十大刺客》、《十大奇案》等冲击对手;1978年佳视结业停播,丽的吸纳佳视一众台前幕后人材转投,为丽的发展提供大量新力军;1980年由萧若元发起“千帆并举”计划加强制作。1979年至1982年间,丽的先后推出剧集《天蚕变》、《大地恩情》、《大侠霍元甲》、《陈真》、《骤雨中的阳光》、《青春三重奏》、《I.Q.成熟时》等,均大受欢迎,一度突破弱势收视,部分甚至逼使无线腰斩同时段节目变阵迎击。其中《I.Q.成熟时》收视高于无线同时段同属青春剧的剧集《豆芽梦》,乃丽的首次收视高于无线同时段节目;《天蚕变》及《大地恩情》逼使无线腰斩《轮流传》等同时段剧集,至今仍被视为香港电视史之经典。
1982年,商人邱德根收购丽的,改称亚洲电视。邱德根主政时,推出过一系列经典历史剧集,如《秦始皇》、《武则天》、《成吉思汗》、《满清十三皇朝》等。同时使亚视转蚀为盈,是亚视少见的盈余时期。
1988年至1990年代前期,亚视由商人林百欣及资深电视人周梁淑怡主政,从无线高薪挖角一众台前幕后人材,例如沈殿霞、曾志伟、卢海鹏等。此后至2000年代前期,若干亚视自制或外购的剧集及节目,例如1990年剧集《还看今朝》、1993年时事清谈节目《龙门阵》、1994年杂志式资讯节目《今日睇真D》、1995年大陆剧集《三国演义》、日本动画《蜡笔小新》及《男儿当入樽》、创办《十大电视广告颁奖典礼》、1996年剧集《再见艳阳天》、1997年剧集《肥猫正传》、1998年至2004年间先后共6辑纪录节目《寻找他乡的故事》、1998年剧集《我和僵尸有个约会》、1999年剧集《纵横四海》、大陆及台湾合拍剧集《还珠格格》、2000年剧集《我和僵尸有个约会II》、2001年英国游戏节目《百万富翁》香港版等,均广获赞誉大受欢迎,取得不俗收视,部分甚至一度成为全城热话,收视压倒无线同时段节目,逼使无线变阵迎击。
虽然由“丽的三雄”、“千帆并举”年代,到《今日睇真D》至《百万富翁》,都曾使丽的/亚视多次辉煌一时,但都只是昙花一现,有关节目播放了一段时期或完结后,皆无以为继,之前的高收视皆随之而去,丽的/亚视又再回复积弱。有人将此现象归咎于“惯性收视”,而不是丽的/亚视的失误。
- (2002年 至 2009年)
1998年起,亚视先后由多名中国大陆商人或/及亲中共人士主政,如刘长乐、封小平、陈永棋等,从此逐渐“染红”,观众逐渐流失。2001年及之前,情况尚不至明显,期间还推出了前述如《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系列、《纵横四海》、《还珠格格》、《百万富翁》等成为一时热话,赢得赞誉、收视的剧集及节目。
2002年起,亚视“染红”及观众流失渐见明显,剧集制作逐渐减少,后来几乎停制;节目路线渐变得中国大陆化,偏离港人口味; 新闻及时事节目的政治立场,由中立转为明显亲中共偏颇;甚至连广告时段,也变得满是中国大陆商品广告,此等广告的宣传手法往往枯燥乏味且令人啼笑皆非,所宣传的商品亦未必在香港市面有售。种种偏离港人口味及香港市场的取向,使亚视本来已是长期积弱的口碑及收视,均每况愈下雪上加霜,从此走向不归末路。
2001年末播毕首辑《百万富翁》后,亚视已几乎再没有节目(不论自制或外购)能取得高收视及赞誉(更遑论逼使无线变阵迎击),即使后来于2002年至2005年,推出第2至4辑《百万富翁》,2004年推出剧集《我和僵尸有个约会III之永恒国度》,声势也不大如前,坊间反应及收视也甚为冷淡。即使外购节目,如街知巷闻的大热日本动画《头文字D》、《海贼王》、《游戏王》、复播《蜡笔小新》等亦如是。英语频道情况也相若,2005年起,每年全港100大高收视英语节目,均全数由明珠台囊括,国际台一个不入[14]。
约2000年代中期起,甚至连收费电视有线电视及now TV的收视,也高于亚视;亚视网站的自我介绍,亦由“香港第二大的电视台”,改为“香港第二大的免费电视台”,即暗示承认已有收费电视台超越亚视。
亚视持续每况愈下,亦使惯性收视、无线“一台独大”问题更为恶化。
2007年末,香港开始数字电视广播,数字电视各频道均有指定编号,亚视选择了“1”字为首的编号,籍此改变约定俗成逾30年的“二字亚视”,希望以“一字亚视”扭转惯性收视,但仍不得要领。进入数字电视年代后,亚视虽然转为“一字”,且画质比无线为佳,但依然一蹶不振,收视反而更远地落后无线。
- (2010年 至 2016年4月)
2010年,亚视发生股权风波,中国大陆商人王征成为亚视“主要投资者”,王征任命堂弟盛品儒出任亚视执行董事,他俩可谓是推亚视向灭亡的灵魂人物。
同年11月28日晚上,无线播放剧集《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大结局,收视平均44点,最高47点,即约300万观众[15],亚视同时段宗教节目《恩雨之声》罕有地收视0点(少于半点不作计算)。
之后的2010年代,本已每况愈下多时的亚视,在王、盛两人主政下,情况更急剧极端恶化至极点,丑闻风暴、荒诞事件频传[16][17]。最著名的,是2011年误报江泽民死讯、2012年ATV焦点批评学民思潮争议、及同年全程直播王、盛两人及一众亚视艺职员组成的“亚洲会”,在政府总部前举行示威集会,以极其自大的谬论歪理,配以滑稽非常的“骑马舞”,反对增发免费电视台牌照[18][19][20]。“染红”更严重,新闻及时事节目政治立场的亲中共态度,更变本加厉,甚至比传统亲中共报章更偏激(例如对泛民主派的蔑称,传统亲中共报章称之为“反对派”,尚算温和;亚视则称之为“破坏派”,火药味甚浓[21])。节目路线进一步偏离港人口味,又长期停制剧集,旗下艺员纷纷鸟兽散过档王维基之港视、电讯盈科之now TV、或无线等,亦因此陷入节目不足的恶性循环,唯有不断重播旧剧集及节目填塞时间,连夜晚黄金时段亦然,却辩称是“重温”而非“重播”[22][23][24]。
种种恶劣情况下,亚视收视0点已非罕有[25],但却经常自称占4成收视,与无线“收视四六开”[26][27][28]。此时情况甚至已恶劣至,完全没有商户愿意在亚视投放广告,连之前的中国大陆商品广告亦烟消云散,使亚视的广告时段,全为亚视自我节目宣传及政府宣传片,出现商营电视台没有商业广告的奇怪现象。2014年起,更多次出现欠薪、财困问题。
至此,亚视已是无可救药名存实亡的风中残烛,舆论甚至认为亚视是香港之耻辱,应尽速结业停播。同时使惯性收视、无线“一台独大”问题恶化至极点,香港变相只有无线1间免费电视台。
2015年4月1日,香港政府通讯事务管理局宣布,亚视免费电视牌照不予续期,虽然当时亚视的牌照于2015年11月30日届满,但因按照广播条例给予12个月的通知期,故亚视可维持免费电视广播至2016年4月1日,成为香港电视史上,首次有电视台因政府不予续牌而停播。
- (2016年4月 至 今)
2016年4月2日,亚视结束免费电视广播(后来转型为网络电视),3间新免费电视台先后启播,分别是电讯盈科旗下香港电视娱乐 (简称港娱,一般以其粤语频道名称ViuTv称之)、政府公共广播港台电视、及有线宽频旗下奇妙电视,使香港免费电视台数目,由接近40年来的两间,增至4间;粤语频道更多达8个:4个综合频道、1个青年娱乐频道、1个新闻频道、1个财经及资讯频道、1个直播资讯频道,为香港电视史上最多,比1970年代无线、丽的、佳视3台鼎立年代更多。但惯性收视问题依然,无线翡翠台的收视,依然一面倒地压倒其他电视频道。
港娱粤语频道ViuTV启播初期,其制作的真人show节目如《同2047特首上学去》、《跟住矛盾去旅行》、《G1格斗会》等一度引起坊间讨论,但首播时收视却远远不及无线。而港台电视及奇妙电视,坊间和传媒更是极少讨论和报导,收视经常不足1点点,与亚视晚期几乎没有分别;更不堪的,是此两台的讯号覆盖范围仍有待完善,个别地区或住宅,能收看无线、港娱及昔日亚视,但未能收看港台电视或/及奇妙电视。“惯性收视”现象,并没有因免费电视台增加、新免费电视台加入而打破。
2018年俄罗斯FIFA世界杯足球赛香港区独家播映权,由电讯盈科取得,ViuTV直播其中19场赛事,为无线自1970年以来,首次没有直播任何世界杯足球赛。开赛后,每逢ViuTV有直播的时段,收视皆抛离无线。其中在决赛,ViuTV更取得自启播以来的最高收视,平均收视24.4点,最高达26.6点,同时段无线翡翠台收视仅2点。然而,当ViuTV没有直播世界杯赛事时,收视优势皆随之而去,尤其在2018年世界杯赛事完结后,足以反映惯性收视。
- (2017年3月 至 今)
2017年,作为香港本地电视业龙头的无线公布业绩,直言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经营环境”。坐拥惯性收视,在“一台独大”的情况下,无线在香港长久以来欠缺具威胁的竞争对手,令他们在电视广告市场拥有近乎垄断地位,而广告收入来源取决于经济大气候,并非节目制作品质。香港经济增长疲弱,多个行业缩减广告经费,加上广告客户,尤其大品牌早已在市场企稳阵脚,并转投广告开支至网络媒介,电视广告开支可说步入樽颈位置,有关开支进一步缩减,创1999年有纪录以来最大跌幅。挟“惯性收视”优势的无线,管理层要维持利润率,首要工作并非如何提升影视内容品质或增开收入来源,相反以节流,即严格控制节目的制作成本,此举扼杀创作空间,长远影响整个香港影视产业发展。 [29]
步入网络年代,影片分享网站及OTT平台愈趋普及,令年轻人多了免费娱乐之选择,家中电视机始终仍然是众多家庭观众最主要的资讯接收渠道及娱乐首选,但免费电视收视人数已经有所减少[30]。香港电视广播业面对网络竞争对手及行业生态转变,正积极转型并加大投资互联网。而由于互联网发达,加上智能手机愈来愈普及,市民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接收讯息和观看娱乐节目的方式已大大改变,他们喜欢随时随地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看新闻,想看何剧集便上网下载,慢慢欣赏,根本不需要坐定定在电视机前。这标志着对于网络新一代,惯性收视之影响会逐渐淡化。
- ↑ 求變創新 亞視求打破慣性收視.
- ↑ 亚视硬胶生日歌 一哥启泰藐晒
- ↑ 毕明:〈惯性收视之毒〉
- ↑ [陈百祥称台庆收视跌会跪回家 成炮轰箭靶 http://ent.sina.com.cn/v/h/2013-11-20/17064046457.shtml]
- ↑ “万千熄机贺台庆” 电视迷誓要终止惯性收视 寻800收视调查户
- ↑ [无线捐310万做善事 存档副本.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 ↑ 观众不想见阿娇出现萤幕 4宗投诉《精武家庭》
- ↑ “2005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
- ↑ 法证先锋II - 必睇场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vb.com
- ↑ 口述:萧若元,笔录:朱倬谊. 細台難打持久戰 元憶錄:麗的游擊隊三斬無綫. 苹果日报. 2007-06-07.
- ↑ Template:Cite article
- ↑ 香港網絡大典,《頭條新聞》條目,2009年事件─最大懲罰.
- ↑ YouTube上的头条新闻最大惩罚
- ↑ 14.0 14.1 明珠台八连冠 独占百大节目 二零一二收视高企 二零一三再创佳绩,2013年1月11日 无线电视网站
- ↑ 300萬人捧《義海》結局 ATV零收視. 苹果日报. 2010-11-30.,
- ↑ 亚视十胶 经典重温,2013年12月5日 香港《苹果日报》。
- ↑ 亚视出丑大全
- ↑ 唱歌甩嘴、骑马舞走样、金句无厘头 亚视自家骚极尽骑呢,2012年11月12日 香港《苹果日报》。
- ↑ 直播烂骚阻发牌 亚视涉违例,2012年11月12日 香港《苹果日报》。
- ↑ ATV关注香港未来2012 11 11(反对城电拿免费电视牌照骑呢骚) ,2012-11-11
- ↑ 无耻ATV抹黑 学民思潮,2012年9月3日亚洲电视节目"ATV焦点"。
- ↑ 例如,在2013年农历除夕,重播1989年的贺岁烟花汇演,及在2015年除夕,重播2011年的除夕倒数迎接2012年节目—《ATV亚洲星光大道4跳舞吧!除夕型聚星光夜》。
- ↑ 亚视疯狂重播节目捱轰,2011年8月11日 香港《苹果日报》。
- ↑ 亚视死撑无限重播系重温,2013年12月5日 香港《苹果日报》。
- ↑ 亚视收视大突破﹕四个零﹗,2012年11月26日 香港《苹果日报》。
- ↑ 称收视已呈“四六开” 过度竞争会台湾化 亚视骑呢原因阻发新牌,2012年11月11日 香港《苹果日报》。
- ↑ “四六开”与“零收视”,香港大学民意网站。
- ↑ 亚视登广告 死撑收视四六开,2013年3月7日 香港《苹果日报》
- ↑ 香港电视之死-惯性收入拖累-tvb-阴干-之路
- ↑ CSM新收視調查﹕黃金時間逾半港人看電視. 明报财经. 2018-02-14.
注:以下并非“惯性收视”的研究,但使用了“惯性收视”一词,并没有对“惯性收视”一词作出任何证明和分析。
- 惯性收视争议在香港网络大典的条目(繁体中文)
- 亚视vs无线 - 如何打破惯性收视的困局,香港独立媒体
- 求变创新 亚视求打破惯性收视
- 《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 第二章:香港电视节目惯性收视与欣赏指数,史文鸿,香港理工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首席讲师
- 《新闻传媒改革论坛》- p.2.电视市场发展的限制,崔少明,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顾问
- 《港台引入欣赏指数的由来》,香港电台
- 亚洲电视节目《黄霑香港情之今时往日》第十二集《我爱公仔箱》
- 林奕华. 等待香港:我與無線的恩恩怨怨.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 ISBN 9787308076722.
- "TV Viewing Habit Result and Analysis" - http://liubei.tripod.com/tvresearch/
- 【亚视熄机】细数八个朝代 亚视老板做过乜?,香港01,2016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