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抽陀螺

来自维基学院

抽陀螺,也叫鞭陀罗打猴,是一项让陀螺在地上转动的民俗体育运动,是老人、小孩都适合的运动。

陀螺历史古老,在山西夏县境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内,曾发现一只陶土制成的陀螺[1],是约四、五千前新石器时代的产物[2]。据文史记载,在宋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类似陀螺的玩具,叫“千千”或“千千车”[1]。千千是一个长约一寸的针形物体,放在盘中用手拧著旋转,比赛谁转得久;这当时嫔妃宫女用来打发时间的游戏。[3]台湾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宋代苏汉臣的《婴戏图》中画有两个儿童打陀螺玩耍,也证实了在宋朝已出现了倒锺形的陀螺 [1]。《通俗编》中说:“按宋时儿戏物,有千千,见武林旧事。…此皆陀螺类。”[4]

“陀螺”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明朝刘侗、于弈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注 1][1],当时已是儿童的玩具,但陀螺是否由千千演变过来的就不得而知[5] 。明代的陀螺是木制,中间空心而无柄,用绳子绕住,然后用力一拉陀螺就会旋转起来;用绳子不断地抽打,陀螺就会一直旋转。[6]

抽陀螺在10世纪前就已传至朝鲜、日本等国家[7]

不同地区的称呼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不同地区对抽陀螺的称呼亦有不同。抽陀螺在台湾话中被称为“打干乐”[2],湖北称“刷得螺”[8]

抽陀螺的原理是当物体出现一种“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状态时称为“平衡” ,不只是在静止的时候,动的时候也会达到平衡,有些平衡状态能持久,有些只是短暂现象,当陀螺受力旋转时,因各方向离心力总和达到平衡,陀螺能暂时用轴端站立,保持平衡;接着受到空气阻力、地面摩擦或陀螺重心问题等多种因素之影响,让旋转的力道逐渐减弱,到旋转的动力消失时,陀螺就摇晃倒下[9]

抽陀螺除了有娱乐性,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全身关节、肌肉皆得到锻炼[8]

抽陀螺玩法有二种:(一)水平抽法─弯身从身侧把陀螺往前抛。(二)垂直抽法─陀螺举高过头,上往下,边抽边打。

抽陀螺比赛方式有二种:(一)分边法─将参加的人分二组,大家一起抽陀螺,看那一组的陀螺先倒地,倒地的陀螺称做“死陀螺”,任由对方宰割。输的一方可以换一个硬而小的陀螺来代替,这时赢的一方,用自己的陀螺举高对准目标向下猛击。(二)画圈法─在地上画一个圈,圆圈中央,再画一个小圆圈,各人轮流将自己的陀螺往圈内打,让陀螺能旋转出来,如陀螺已固定在一点上旋转,此时,用绳子将它圈出来,只要到达圈外还在旋转都不算死,如果陀螺停止在圈内,或一抽就不动都算死,死了要放在当中小圆圈内任别人处罚。若处罚别人的陀螺也停在圈内,一样要放在小圆圈内任人处罚。如果没有被击倒,或被击到而没有被分解,就可以拿到一个陀螺,用水平抽法,将自己那个小圆圈内待死的陀螺击出圈外[10]

  1. 《帝京景物略》:“杨柳儿青,放空锺;杨柳儿活,抽陀螺;查柳儿死,踼毽子。”

参考资料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1.0 1.1 1.2 1.3 从书编委会 (编). 中國歷代體育史話. 崧博 大佳网. 2018. ISBN 9787119064123. 
  2. 2.0 2.1 魏小芸. 打陀螺(打干樂). 台湾大百科全书 文化部. [2018-08-07]. 
  3. 陀螺的起源及發展. 中华文化天地. [2018-08-07]. 
  4. 陀螺.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17-11-28 [2018-08-07]. 
  5. 陀螺的起源及發展. 中华文化天地. [2018-08-07]. 
  6. 抽陀螺. 教育大市集. [2018-08-07]. 
  7. 王晓梅 (编). 一本书读懂中华民俗知识. 2010-06. ISBN 9787511703590. 
  8. 8.0 8.1 今年春節我們一起重溫舊時抽陀螺吧~. 雪花新闻. [2018-08-07]. 
  9. 陀螺簡介. 技知能工作坊. [2018-08-07]. 
  10. 陀螺的分類及玩法. 中华文化天地. [2018-08-07]. 

外部链接

[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