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MozTW文件专案/AJAX上手篇

来自维基学院

这篇文章说明 AJAX 相关技术的基础,并提供实例供您上手。


第一步 – 说声“请” (又称为“怎么发出 XMLHttpRequest”)[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为了用 JavaScript 对服务器发送 HTTP 要求,必须先以相关的类别(class)制出实体(instance)。Internet Explorer 首先以 ActiveX 物件方式提供 XMLHTTP 类别,而 Mozilla、Safari 及其他浏览器则随后以 XMLHttpRequest 类别支援此 ActiveX 物件中的类别及属性。

因此,如果想跨浏览器,那么可以这么写: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 Mozilla, Safari, ...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if (window.ActiveXObject) { // IE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由于这段程式仅供说明,所以是采最简方式写出。本文第三步中有另一种我们比较常用的写法。)

有些版本的 Mozilla 浏览器在服务器送回的资料未含 XML mime-type 档头(header)时会出错。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你可以用下列方法覆写服务器传回的档头,以免传回的不是 text/xml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text/xml');

接下来是要决定服务器传回资料后的处理方式,此时你只要以 onreadystatechange 这个属性指明要处理传回值的 JavaScript 函式名称即可,例如: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nameOfTheFunction;

注意,指定的函式名称后不加括号也没有参数。除了指定函式名称外,你也能用 Javascript 即时定义函式的方法来定一个新的处理函式,如下: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做些事
};

决定处理方式之后你得确实发出 request,此时需叫用 HTTP request 类别的 open()send() 方法,如下:

http_request.open('GET', 'http://www.example.org/some.file', true);
http_request.send(null);
  • open() 的第一个参数是 HTTP request 的方法,也就是从 GET、POST、HEAD 中择一使用,亦可用你主机上支援的方式。为遵循 HTTP 标准,请记得这些方法都是大写,不然有的浏览器(如 Firefox)或许不会理你。其他 HTTP request 可以支援的方法列表请参考 W3C 规格书
  • 第二个参数是目标 URL。基于安全考量,你不能叫用同网域以外的网页。如果网域不同,则叫用 open() 时会出现“权限不足,拒绝存取”那类的错误。通常大伙会犯的错误多为在 domain.tld 网的网站下呼叫 www.domain.tld 中的网页,仅是一点点差别都不行。
  • 第三个参数决定此 request 是否不同步进行,如果设定为 TRUE 则即使服务器尚未传回资料也会继续执行其余的程式,这也就是 AJAX 中第一个 A 代表的意义。

send() 的参数在以 POST 发出 request 时可以是任何想传给服务器的东西,而资料则以查询字串的方式列出,例如:

name=value&anothername=othervalue&so=on

不过如果你想要以 POST 方式传送资料,则必须先将 MIME 型态改好,如下:

http_request.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否则服务器就不会理你传过来的资料了。

第二步 – “就上咩!”(又称为“处理服务器传回的资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传出 request 时必须提供处理传回值的函式名称。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nameOfTheFunction;

那么来看看这个函式该做些什么。首先,它必须检查 request 目前的状态:如果状态值为 4 代表服务器已经传回所有资讯了,便可以开始解析所得资讯。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 一切 ok, 繼續解析
} else {
    // 還沒完成
}

readyState 所有可能的值如下:

  • 0 (还没开始)
  • 1 (读取中)
  • 2 (已读取)
  • 3 (资讯交换中)
  • 4 (一切完成)

(资料来源: MSDN)

接下来要检查服务器传回的 HTTP 状态码。所有状态码列表可于 W3C 网站上查到,但我们要管的是 200 OK 这种状态。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 萬事具備
} else {
    // 似乎有點問題,或許伺服器傳回了 404 (查無此頁) 或者 500 (內部錯誤) 什麼的
}

检查传回的 HTTP 状态码后,要怎么处理传回的资料就由你决定了。有两种存取资料的方式:

  • 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 这样会把传回值当字串用
  • http_request.responseXML – 这样会把传回值视为 XMLDocument 物件,而后可用 JavaScript DOM 相关函式处理

第三步 - 万事俱备 - 简单范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好,接着就做一次简单的 HTTP 范例,演示方才的各项技巧。这段 JavaScript 会向服务器要一份里头有“I'm a test.”字样的 HTML 文件(test.html),而后以 alert() 将文件内容列出。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http_request = false;

    function makeRequest(url) {

        http_request = false;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 Mozilla, Safari,...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if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 {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text/xml');
            }
        } else if (window.ActiveXObject) { // IE
            try {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sxml2.XMLHTTP");
            } catch (e) {
                try {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catch (e) {}
            }
        }

        if (!http_request) {
            alert('Giving up :( Cannot create an XMLHTTP instance');
            return false;
        }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alertContents;
        http_request.open('GET', url, true);
        http_request.send(null);

    }

    function alertContents() {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alert(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alert('There was a problem with the request.');
            }
        }

    }
</script>
<span
    style="cursor: pointer;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makeRequest('test.html')">
        Make a request
</span>

在此范例中:

  • 首先使用者按下“Make a request”
  • 这么一来就会呼叫 makeRequest() 函式,亦传入参数值 test.html (也就是那份 HTML 档的名称,放在同目录下)
  • 接着发出 request,而后会将主导权交给 onreadystatechange 指定的 alertContents() 函式
  • alertContents() 检查回应是否正常,而后以 alert()test.html 的内容列出

你可以由此测试本例,也可以参考测试档案

第四步 – “X 档案”(又称为“处理 XML 回应值”)[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前面的例子中,在收到 HTTP 传回值后我们以物件的 reponseText 属性使用 test.html 档案的内容,接着来试试 responseXML 属性的方法。

首先,我们得做个格式正确的 XML 文件,以便稍后取用。此档名唤 test.xml,内容如下:

<?xml version="1.0" ?>
<root>
    I'm a test.
</root>

在程式中,我们叫用档案的地方只须略事修改如下:

...
onclick="makeRequest('test.xml')">
...

接着在 alertContents() 中,我们必须将 alert(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改成这样:

var xmldoc = http_request.responseXML;
var root_node = xmldoc.getElementsByTagName('root').item(0);
alert(root_node.firstChild.data);

这样一来我们便可取得 responseXML 所传回的 XMLDocument 物件,而后以 DOM 相关的方法取用 XML 文件内容。你可以参考 test.xml 的源代码 以及修改过后的测试程式

其他与 DOM 相关的方法,请参考 Mozilla DOM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