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消失之後的世界紀錄片

來自維基學院
File:LifeAfterPeople SC.jpg

《人類消失後的世界》內容主要為科學家、結構工程師和其他專家對人類突然消失後,大自然和人類遺留下來的文明將會出現的轉變進行推測。紀錄片是對可見現實過程的實況紀錄,和對所記錄的現實材料按一定意圖重新組合,整個紀錄片創作的發展歷史,就是人們圍繞著這兩個基本的可能逐步開掘和認識而發展起來的。

深刻的主題思想,令人深思[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主題是電視作品的中心思想,是編導對生活和歷史現實的認識、評價和表達,是創作者思考結果的展示,是作品中人物、事件、細節、結構的統一,因此主題的確定十分重要,好的主題是一部紀錄片成功的關鍵。該片主題選擇的很好以環保為主題,該主題緊扣時代的步伐,是當代人們比較關心的話題之一,包含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假定人類剛剛消失,失去對世界的統治權,自然的世界很快重新奪得優勢地位,創作者意在打擊人類從工業革命持續至今的自大狂妄。
  • 人類消失之後的世界,有誰能證明我們的存在?萬里長城?金字塔?可悲極了,面對遍地腐朽和一片黑暗,措手不及。電力中斷,世界一片漆黑。埃菲爾鐵塔也會有倒塌的那一天,紐約時代廣場將成為叢林一隅,涓涓細流流淌而過。人類的消失,意外地給了其他物種生存的希望,大自然的觸角遍佈整個世界。其他動物即使沒有人類也會生存下去,自然界成功爭奪了世界,更多地讓人瞭解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提醒大家要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 現代工業即使再發展,在一千年、一萬年以後,人類一旦消失,書籍、照片腐爛消失。電子產品付之一炬。火車汽車,徒留遺骸。鋼筋水泥,化為粉塵……這就是我們的先進技術,在自然的面前竟會如此脆弱。現代文明給自然帶來的傷害,若仍不停止,自然會將傷害返還給人類,當今自然災害頻發,如印度尼西亞的海嘯、汶川的地震、我國南方的雪災等都向人類展示了自然的威力,如果人類仍肆無忌憚的傷害自然,人類的消失必將到來。主題的深刻,使人看到殘酷的現狀,大量的森林被破壞,成千上萬的物種遭到滅絕,發人深思,學會更好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這部作品並沒有炫耀人的發展成果而是非常理性地警示人類,讓人清醒的認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完美的視聽語言,發人深省[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該紀錄片通過視覺信息的載體——影像,和聽覺信息的載體——聲音。同觀眾交流,或講述故事,或抒發感情,或傳達感受,或表現意念。
  • 該部紀錄片很好的處理了作品聲音與影像以及內容和形式的關係問題。該片採用電影的形式,電視的素材。用了最棒的電影視覺效果,用高科技模擬的畫面,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在該部電視作品中,畫面是最重要的視覺造型因素。它不僅是現實的復現,也包括對未來的想像,同時也寄託了作者的審美理想。因此,它不僅具有視覺感知價值,同時也具有美學價值。愛因斯坦曾說:「畫面將我們引向感情,又從感情引向思想。」該紀錄片利用畫面將人們引向對自然與環境的思考當中,這是對未來人類消失之後的想像。該片畫面細膩、清楚,即使製作模擬的城市消失,隧道進水,地面塌陷,白草叢生,古文物的毀滅,帝國大廈的倒塌等畫面都顯示的真實可信。在製作埃菲爾鐵塔倒塌時,採用了仰視的手法,令觀眾看到一個巨大的鐵塔撲面而來的影像。給觀眾帶來震撼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展現出人對自然無能為力。植物可使房屋倒塌,小生物擊敗了發電機。使人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因而發人深省,為人類的破壞行為敲響警鐘。
  • 畫面是敘事的基礎,事件的發展,人物的活動以至於作者所要表達的觀念和思想,都必須以畫面為承載體。畫面是一種獨特的語言表意系統,影像所提供的環境與物體以及剪輯所提供的組合和比對,都成為該部紀錄片中敘述、比喻、象徵以至於說裡的基本因素。因此該片在製作上注意畫面的剪輯,使其自然流暢。合理運用特寫,例如動物的羽毛,這表現了人類消失後世界的荒涼。巧妙運用全景,例如阿姆特丹水面的上漲,這展現了自然界驚人的威力,這些畫面使影片清晰細膩的同時不是宏大磅礴的氣勢。
  • 該片畫面提供的視覺信息是多重的,觀眾通過「感受——領會——體味」獲取美感享受。除了畫面直接的形象感受外,冷調的色彩,暗淡的光線。給觀眾營造了一種恐怖片的氣氛感受。恐怖片對於人們來說是熟悉的,但具有恐怖色彩的電影是紀錄片則是陌生的,創作者巧妙的運用陌生化理論,給觀眾一種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覺,使該片新穎富有生氣。
  • 屏幕造型中的聽覺因素,常常被人們所忽視。特別在紀錄片創作中,人們往往只注意解說的敘事說明作用,通過它來表現內容的發展,而忽視了其他聲音因素以及它們對屏幕造型的特殊功能。然而,該片不但使解說詞與畫面配合巧妙,聲音輔助畫面敘述,採用工程學、植物學、生態、考古等各領域的頂尖專家評說的方式,使紀錄片令人信服,更加具有權威性。而且注意其他音響效果的運用,例如打雷閃電、小孩陰森的笑聲等聲音給觀眾營造了一種恐怖的氛圍,讓觀眾深切感受到人類消失後世界的可怕。該片包含了大量的自然音響,如風雨雷電,山崩海嘯,地震,蟲鳴鳥叫等聲音使畫面逼真生動。也包含有特殊音響,即人工製造出來的音響,這種音響主要用於鬼片、恐怖片的特殊場合。而該片卻巧妙地運用其中,例如破舊的足球場上加入了歡呼聲,使荒涼的畫面和沸騰的歡呼形成對比,使觀眾感受到如果不珍惜地球原來美好的回憶將化為泡影。這些音響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有助於觀眾幻想人類消失後世界陰森荒涼的景象,使觀眾更加珍惜地球,愛護環境。
  • 本片將視聽語言完美的結合,更好的表現主題,發人深省。該部紀錄片通過畫面與聲音的相互作用、相互加強,創造了一個非凡的屏幕世界,欣賞著通過視聽的聯袂獲得審美的享受。並且該片的創作者將視聽語言融合在作品的主題思想中,更好的服務於環保的主題,使本片充滿吸引力。

嚴謹的結構形式,使人難忘[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電視作品的結構是指其組織方式和內外結構。編導者依照主體的需要,將素材分類,按照輕重主次分類組合,安排佈局,達到符合生活規律和藝術上的和諧統一。該片的結構完整、自然、嚴謹、統一。採用縱向結構,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進行編輯組合,步步推進,環環相扣。例如,在人類消失的二十四小時後,水果變壞,動物因為沒有糧食而死亡,屍體遍地。六個月後,城市變荒野,一年之後,各種災難使自然力量佔上風。五年、二十年以至於一萬年以後的事件都被創作者有序的排列。在敘事中體現了紀錄片敘事的哲理化傾向。從人與環境的關係中探討了自然對人類的重要性。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令觀眾們難忘。

精彩的細節變化,讓人感嘆[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細節是電視片中構成事件發展,社會情景,自然景觀的最小單位。是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變化的展示。任何一部成功的記錄片都離不開細節。可以說,細節就是電視片的血肉,他讓電視片更加生動,更為鮮活,也更容易打動觀眾,震撼人心。
  • 該紀錄片注重細節,用環境的特徵來展現交代環境細節。例如:片頭的百草叢生,地陷,房屋鐵塔的倒塌等,細微的變化都被創作者巧妙的製作出了。蟑螂、狼的特寫突出了動物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展現了人類之前有生命,人類之後仍然有生命。讓觀眾更好的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學會尊重和保護自然。
  • 《人類消失後的世界》為人類敲響警鐘,即使世界再發展,現代文明不斷演變,高科技不斷湧現,若人類消失之後紐約大樓也會被植物覆蓋,金門大橋也會被生物腐蝕坍塌,福利廣場會變為河流而徹底消失。我們以為的堅固,我們標榜的文明,我們驕傲的高科技,越是走的高越是脆弱。作為人類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滿足自身利益。地球只有一個,因此要更好的去珍惜愛護地球。

相關資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YouTube上的人類消失後的世界-重生的地球電影預告片(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