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王國

來自維基學院
 >原住民族 >十四王國

本研究旨在整理研究台灣原住民十四王國的情況。

導言[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十四王國,並非為一個年代,而是通指臺灣原住民,在鐵器時代至荷西時期間所建立的十四個實體政權,但現今還尚未被多數學者所認可。至於荷西時期之後所出現的實體政權,諸如拉流斗霸則不歸類在內。

此外,王國一詞在學界上仍有所爭議,多數認為應以猶邦稱呼,諸如:大龜文猶邦、斯卡羅猶邦;但也有認為應以古籍的命名方式作為正統,例如:米達克王國(大肚)、雞籠國。

區域劃分[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地方會議實況圖,長官與議員坐在上方有士兵護衛的亭子內,而原住民代表在長桌前的席位並排就坐

基本可化分為四大區域[1][2],分別為:

(1)新竹以北的淡水區域(荷蘭淡水地方會議區;西班牙淡水省區噶瑪蘭省區

(2)新竹至臺南的北路區域(荷蘭北部地方會議區

(3)臺南以南的南路區域(荷蘭南部地方會議區

(4)花東以及南投地區的卑南區域(荷蘭卑南地方會議區;西班牙哆囉滿省區

淡水區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名稱 概要 附註
噶瑪蘭與凱達格蘭 荷西時期稱做卡貝蘭灣(Bay of Kabelang);清領時期則稱為蛤仔蘭三十六社(西勢十八社、東勢十六社)[3] 福爾摩沙十一郡省之一。
雞籠 荷西時期稱做謝拉姆(Cheylam)。 維京行為,因此在國際上擁有「福爾摩沙海盜」、「北福爾摩莎的白色魔鬼海盜」等稱呼。[4]
淡水 荷西時期稱做淡水(Tamchuy)[5][6][7]
塔羅凱 荷西時期稱做十二村(Twelve villages);清領時期則稱為蓬山社群[8] 福爾摩沙十一郡省之一。
土庫德卡 荷西時期稱做土庫德卡(Tokodekal);清領時期則稱為後壠社群 福爾摩沙十一郡省之一。
普卡爾 荷西時期稱做普卡爾(Pukkal);清領時期則稱為竹塹[9] 福爾摩沙十一郡省之一。城邦,荷蘭的哈倫市一樣大。
南嵌-八里坌 荷西時期稱做佩爾庫齊-佩爾古努(Percuzi and Pergunu);清領時期則稱為南崁四社 福爾摩沙十一郡省之一。雙城,長期與普卡爾交戰。

北路區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大肚王國在東亞的地理位置
名稱 概要 附註
大肚王國 荷西時期稱做米達克(Middag);清領時期則稱為大肚番社。廣泛認為流求國大肚王國[10] 福爾摩沙十一郡省之一,也是現今臺灣教科書有記載的一個實體政權。
費弗朗 荷西時期稱做北方領地(Northward),由荷蘭人直接統治。 福爾摩沙十一郡省之一,荷蘭人稱呼為費弗朗(Favorlang,即虎尾壠[11]

南路區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名稱 概要 附註
大龜文 荷西時期稱做塔卡波德(Takabolder);清領時期則稱為瑯嶠上十八社大龜文十八社內文二十三番社[12]。與高砂(日語:Takasago)音近。 福爾摩沙十一郡省之一,雙王制,由兩個氏族共管。
斯卡羅 荷西時期並未清楚政權稱謂,僅以瑯嶠君主稱之;清領時期則稱為瑯嶠下十八社瑯嶠十八社[13] 為近代文學較知名的實體政權,如斯卡羅(電視劇)傀儡花等文學。
瑪佳沙 荷西時期稱做卡地曼(Cardeman);清領時期則稱為加祿堂[14] 福爾摩沙十一郡省之一,文獻中提及此政權由女王所統治,現今多以瑪家稱之。

卑南區域[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名稱 概要 附註
卑馬巴 荷西時期稱做卑馬巴(Pimaba);清領時期則稱為卑南八番後山七十二社[15] 福爾摩沙十一郡省之一。
掃叭 荷西時期稱做掃叭(Sapat)[16] 福爾摩沙十一郡省之一。

參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參考文獻[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荷蘭人舉行地方會議圖》. 斯土斯民展品列表 -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18-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6). 
  2. 詹素娟,《Sanasai傳說圈的族群歷史圖像》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1-03.
  3. 柯培元. 卷十二. 噶瑪闌志略. 
  4. 《巴賽人---版畫--基隆的老地名「雞籠」》. 雞籠文史協進會. 中華民國文化部. 
  5. 陳宗仁. 《從「馬尼拉手稿」看16世紀的雞籠人與淡水人 cemas》. 原住民族文獻.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 
  6. 陳宗仁. 《十六世紀末〈馬尼拉手稿〉有關雞籠人與淡水人的描繪及其時代脈絡 cemas》. 臺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 
  7. 林田富. 《再論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 (PDF). 彰化縣政府. 2012-10-19 [2012-11-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中文(繁體)). 
  8. 李宗信,〈《歷史上的崩山八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原住民文獻》 2013年12月12期
  9. 鄭維中 . 《製作福爾摩沙:追尋西洋古書中的台灣身影》. 如果出版社. 2006-10-02. ISBN 9868241626. 
  10. 李建霖.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歷史大辭典:大肚王國》.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華民國原民會. [永久失效連結]
  11. 李, 瑞源. 《從單社到社群:十七世紀Sideia之形成》. 臺南市: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2015: 282. 
  12. 蔡宜靜《荷據時期(1624∼1662)大龜文王國形成與發展之研究》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2009
  13. 《熱蘭遮城日誌》 I-H/1636-04-2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4. 《存档副本》. [2021-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8). 
  15. 連橫. 《臺灣通史》. 五南出版社. 2017-05-25 [2021-11-15]. ISBN 978957119130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16. William Campbell. 《Formosa Under the Dutch》. Kegan Paul, Trench , Trubner. 1903: Paragraph (9)–pages24, in line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