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这里是基于曼昆写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介绍。
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是经济学基础的知识,主要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在微观经济学中,主要讲的是价格理论,有关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个体市场行为,其中包括有市场供求理论,和博弈论的初级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以市场宏观经济为主,考虑政府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其中包括通货膨胀、贴现率、利率、税收以及汇率等相关政策对经济体的影响。
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形成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直接决定的。均衡价格就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交叉点所决定的价格。当供需均衡时,一个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商品量可以称作均衡产量,它的售价就是均衡价格。显然,均衡价格论实质上就是供需论,即用供需关系来说明价格的决定。但是,均衡价格论并不仅仅局限于供需决定论,它在解释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时,又引进了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论。 价格与供需是相互作用的连锁关系,价格会影响供需,供需也会影响到价格。假设价格水准一定,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则会上升到当前价格以上,生产也会随之增加。与之相反,假如需求少于供给,那么价格就要降到当前价格以下,生产也会因之减少此分析了供给,需求与价格的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是:Q=b-aP。需求表现为自左向右向下倾斜的曲线,它随价格的上升而递减。它之所以会递减,主要因为效用是递减的,随着价格的下降,供应商认为投资该商品无利可图,于是纷纷退出,进而导致价格与产量成反比成长;供给表现为自左向右向上倾斜的曲线,它随价格的上涨而上升,它之所以向上升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上涨,供应商会加大对该商品的投入,使得产量增加,进而使价格和产量成正比成长。商品的价格经过供给与需求的种种变数,当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即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就形成了均衡价格。 所谓需求价格,就是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它是由边际效用决定的价格越高,购买者就越少,销售量就越少;与之相反,价格越低,购买者越多,销售量就越大。 所谓供给价格,就是供应商对自己提供一定数量商品时所愿意接受的价格,它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生产的一般规律就是:当预期商品出售的价格小于生产成本时,生产会减少。当预期商品出售的价格大于生产成本时,生产会增大。由此可以做出该商品的供给曲线。
- 人们面对着权衡取舍
- (英文:people face trade-offs)
- w:zh:机会成本就是你愿意放弃的事物的价值
- (英文: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 (英文: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 (英文: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 w:zh:交易可以使每个人更好
- (英文: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 市场通常是组织經濟活动的好办法
- (英文: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 政府行为有时候可以改变市场表现
- (英文: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 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生产水平和服务水平
- (英文: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 当政府印发过量的货币时,价格也会随之上升
- (英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 社会面对着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短期权衡取舍
- (英文: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 w:zh:经济学原理:維基百科對經濟學原理的概括介紹。
- 經濟學原理- 臺大開放式課程(NTU OpenCourseWare):做為經濟學的入門課程,介紹經濟學的基本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