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匈奴興亡

来自维基学院

寄漢籬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統治匈奴帝國28年的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攣鞮輿過世,在攣鞮輿的統治年代,因為漢洲内戰,帝國重又掌握對漢戰爭的主動權,一度將前套、後套兩平原纳入帝國勢力范圍内,甚至將影響力渗入隴東高原和燕雲地區,似乎匈奴帝國的國勢正蒸蒸日上,離恢復老上單于攣鞮稽粥的頂盛時期指日可待,但有一些跡象表明匈奴帝國的内部存在着嚴重問题,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攣鞮輿雖然面對漢國内亂的大好機會,但從未有似老上單于般率領大軍南侵,除了劫掠漢國北境外,就只透過扶植漢族軍閥來對漢洲局勢實施影響,此外,帝國也未能穩定西域局勢,仍然親漢的莎車王國在建武九年(公元33年)開始坐大,拘彌王國、西夜王國被莎車所征服,至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更是詐稱為漢國西城大都護,以威逼西域諸王國臣屬,在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的卒年,莎車征服龜茲王國,兵鋒東至鄯善王國,莎車王國的霸權達到一個新高鋒,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連一個西域王國也没有法降服,反任其坐大,可見公元1世纪30~40年代的匈奴帝國並不如想像中強大。

與哥哥烏珠留若鞮單于攣鞮囊知牙斯一樣,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攣鞮輿也萌生單于位父子相傳的私心,按兄终第及的规矩,攣鞮輿死後要傳位予弟弟右谷蠡王攣鞮伊屠智牙師,死前自然要立攣鞮伊屠智牙師為繼承人,也即左屠耆王一職,但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為了傳位兒子攣鞮烏達鞮侯,不惜殺害攣鞮伊屠智牙師,以攣鞮烏達鞮侯為左屠耆王,這種違反現則的做法必然引起國内其他政治勢力反感,烏珠留若鞮單于攣鞮囊知牙斯的兒子右薁鞬日逐王攣鞮比就是其中之一,當攣鞮比知道攣鞮伊屠智牙師被殺後,攣鞮比即口出怨言:

不止說,而且開始不出席每年正月在單于庭的舉行的諸王大會,因為攣鞮比作為帝國封建主,領有南邊八支部眾共约4萬5000男女,於是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派遣兩名骨都侯負責監控攣鞮比的属民,穩定局势。

另外,在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統治的最後數年,草原大旱,導致「人畜飢疫,死耗太半」,當左屠耆王攣鞮烏達鞮侯子繼父位後,並没有來得及實施任何政策就莫名其妙死去,單于之位由攣鞮烏達鞮侯的弟弟攣鞮蒲奴出任。

新單于攣鞮蒲奴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遣使向漢國講和和親,避免漢國乘機北侵,但當兩國正遣使往來進行和平談判之際,烏桓人乘機北侵匈奴帝國,這一次攻擊令帝國退出自建武五年(公元29年)進入的漠南地區,與元始二年(公元2年)帝國發兵入侵烏桓人大獲全勝形成巨大的反差,帝國的失敗令漢-匈和平談判無疾而终,烏桓人的勝利令漢國開始接觸烏桓人,透過經濟手段,漢國在三年後成功與烏桓人建立臣屬關係,並設立護烏桓校尉,負責經略八十一支烏桓聚落,同時,攣鞮比暗中派遣部下漢族人郭衡向漢國請求降附。

攣鞮蒲奴統治的第二年(公元47年),察覺右薁鞬日逐王攣鞮比叛匈降漢意向的兩名骨都侯,乘五月蘢城祭的時侯向單于建議立即處决攣鞮比,不料消息走漏,攣鞮比當機立斷,立即召集八支部眾,率眾南下附漢,即使單于派兵南下阻截,但兵力少於攣鞮比部眾人口,只能眼睁睁看着攣鞮比南至漢邊五原塞下。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春,漢國接受攣鞮比的降附,以攣鞮比為漢國蕃蔽,居於五原郡,同年十月,攣鞮比正式自立為單于,明顯以呼韓邪單于二世自居,史稱䤈落尸逐鞮單于,匈奴帝國分裂為南北兩部,终結自漢國内亂後帝國再次偉大的時代,烏珠留若鞮單于攣鞮囊知牙斯孜孜以求的單于位傳子不傳弟的企圖,以另外一種形式實現,為與統治草原的匈奴帝國區别,寄居漢國的攣鞮比政權稱為「南匈奴單于國」,而攣鞮蒲奴政權稱為「北匈奴帝國」。

次年(公元49年)春,成功脫匈獨立的䤈落尸逐鞮單于攣鞮比派左屠耆王攣鞮莫率軍北伐,大敗单于攣鞮蒲奴的軍隊,生俘單于之弟薁鞬左屠耆王、俘虏萬餘、馬7000匹、牛羊萬頭,逼得攣鞮蒲奴不得不「卻地千里」,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草原上的牧民信仰叢林法則,自然傾向追随強者,南匈奴初戰大勝,北匈奴帝國的薁鞬骨都侯與右骨都侯共率部眾30000多男女南附南匈奴,取得戰爭勝利的攣鞮比不忘遣使漢廷,「奉藩稱臣、獻國珍寶、求使者監護、遣侍子」,希望與漢國簽署類似呼韓邪單于「自長城以南天子有之,長城以北單于有之。有犯塞,輒以狀聞;有降者,不得受」的舊約[1]、得到漢國「以客禮待之,位在諸侯王上」的待遇[2],同年,諸烏桓人倒向漢國,諸鮮卑人亦與漢國進行外交來往,預備聯合起來對付北匈奴帝國,其中偏何統領的一部(國)迅速倒向漢國,並攻擊北匈奴帝國,取得斬2000多級的戰績,因為鮮卑人根據在對北匈奴帝國戰爭中的斬首級數來向漢國換取財物,這極大提高了鮮卑人攻打北匈奴帝國積極性,相當於漢國用財物買北匈奴人的人頭,鮮卑人則扮演漢國僱傭兵的角色,漢廷隨之重設護烏桓校尉於上谷郡寧城,以負責烏桓人與鮮卑人的事務[3][4]

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漢國遣使南匈奴單于國,確立漢皇帝與南匈奴單于的君臣關係,單于率領大臣迎接漢使,漢使要求攣鞮比「伏拜受詔」,單于的反應是「顧望有頃」,然後才伏拜受詔,之後派翻譯人員向漢使說:「單于新立,誠慚於左右,願使者眾中無相屈折也。」據稱當時在場的骨都侯等大臣「皆泣下」。

在攣鞮比的請求下,漢國容許南匈奴部眾移居雲中郡,入夏,南匈奴五個骨都侯與之前被俘的薁鞬左屠耆王一同率領三萬多男女叛走草原,進入草原後,薁鞬左屠耆王被五個骨都侯擁立為單于,之後五個骨都侯旋即爆發内鬨,互相攻殺一個多月,激烈程度以至五個骨都侯都戰死,骨都侯之位其子接任,接着五個新骨都侯「各擁兵自守」,暫時消停下來,而薁鞬左屠耆王這位單于在内鬨中被迫自殺。

同年秋季,漢廷「賜單于冠帶、衣裳、黃金璽、盭緺綬、安車羽蓋、華藻駕駟、寶劍弓箭、黑節三、駙馬二、黃金、錦繡繒布萬匹、絮萬斤、樂器鼓車、棨戟甲兵、飲食什器,又轉河東米糒二萬五千斛、牛羊三萬六千頭,以贍給之」,同時派漢官率領50人「持兵弩隨單于所處,參辭訟,察動靜」,也規定南匈奴單于國每年祭祀漢皇帝,與南匈奴人信仰的眾神共同受祭,之後每年年初,漢國都賜南匈奴「綵繒千匹、錦四端、金十斤,太官御食醬及橙、橘、龍眼、荔支」等物,而且另賜「單于母及諸閼氏、單于子及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骨都侯有功善者」繒綵萬匹,這些大筆財富的赠与是接下來漢國每年都有的常規程序[5],匈奴人亦不必缴纳貢賦[6]

冬季,去年「卻地千里」的單于攣鞮蒲奴重返草原,五個骨都侯被逼率眾三千重新南投南匈奴,不過半路上被攣鞮蒲奴派出的軍隊成功阻截,攣鞮比聞訊遣軍北上,不過没有能重演去年的勝利,反而被匈奴軍擊敗,局勢嚴重至漢廷出手援助,將南匈奴的單于庭從雲中郡南移至西河郡美稷縣(中國内蒙古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一帶[7]),同時西河郡長史每年冬季都會率領2500漢兵護衛單于庭[5]

另外,南匈奴單于國亦發揮漢國蕃蔽「扞禦北虜」的功用,南單于居於西河郡美稷縣的單于庭,其部屬諸王率兵分屯漢邊諸郡,其中韓氏骨都侯[註 1]屯北地郡、右屠耆王屯朔方郡、當于骨都侯屯五原郡、呼衍骨都侯屯雲中郡、郎氏骨都侯屯定襄郡、栗籍骨都侯屯代郡,另有左南將軍屯雁門郡,這些南匈奴兵馬負責為當地郡縣「偵羅耳目」,防備北匈奴帝國的南侵[5]

漢國對南匈奴單于國、鮮卑人、烏桓人的支持令北匈奴帝國倍感壓力,單于攣鞮蒲奴遂不時向漢國放還之前數十年間所劫掠的漢民,以向漢國釋出善意,每次遣軍南侵南匈奴單于國時都以:

為詞,避免與漢國產生軍事冲突。

進入公元一世紀五十年代,偏何連年攻擊北匈奴帝國,以斬殺的人頭來向漢國換取金錢,到了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又有於仇賁、滿頭等兩部成為漢國的僱傭兵,至永平元年(公元58年),在遼東郡太守祭肜的鼓勵下,偏何領兵打敗多次入掠上谷郡的赤山烏桓並斬殺其首領歆志賁,得到大批「購賞」,自此鮮卑人全都由親匈奴轉向親漢,成為北匈奴帝國的敵人,直至永元元年(公元89年),漢國每年都給鮮卑人二億七千萬錢,以作為借刀(鮮卑)殺人(北匈奴)的代價[8][3]

北匈奴帝國分别在公元51年、公元52年、公元55年三度遣使漢國要求和親,被漢國含蓄拒絕[5]

征伐草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䤈落屍逐鞮單于攣鞮比統治的第九年(公元56年),攣鞮比卒,以呼韓邪單于二世自居的䤈落屍逐鞮單于當然遵守呼韓邪單于定下的兄终弟及傳位規則,南匈奴單于之位由左屠耆王攣鞮莫接任,為丘浮尤鞮單于,在位僅一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南匈奴單于再次兄终弟及,丘浮尤鞮單于之弟攣鞮汗繼單于位,為伊伐於慮鞮單于,伊伐於慮鞮單于在位兩年後(公元59年)亦死,單于位叔侄相傳,由攣鞮比之子攣鞮適繼任,為䤈僮尸逐侯鞮單于。

永平五年(公元62年)冬,北匈奴軍入侵漢國五原郡、雲中郡,最後被南匈奴軍擊退,次年(公元63年),䤈僮尸逐侯鞮單于攣鞮適卒,單于之位傳予其堂弟——攣鞮莫之子——攣鞮蘇,即丘除車林鞮單于,不過僅在位數個月亦卒,單于之位傳回攣鞮比一系,由攣鞮適之弟攣鞮長繼任,為胡邪尸逐侯鞮單于。

永平八年(公元65年),北匈奴帝國再次向漢國提出和親的請求,兩國遣使往來,最後亦無疾而终,不過南匈奴單于國的須卜骨都侯暗中遣使北匈奴帝國,計劃叛亡,要求北匈奴派兵迎接,但這個密谋泄漏,漢國於是在五原郡柏曼縣設立度遼將軍,領兵屯駐,防止北匈奴帝國與南匈奴單于國暗通住來,進入秋季,北匈奴帝國遣軍南下朔方郡「欲度迎南部畔者」,只是漢國早有準備,不得已而退兵,北匈奴帝國隨即遣軍侵擾漢邊,「焚燒城邑,殺略甚眾」而去。

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末,漢國决定北征北匈奴帝國,遣使召胡邪尸逐侯鞮單于攣鞮長派兵助攻,次年(公元73年)初,漢國大軍分四路北征,南匈奴軍11000骑與度遼將軍兵馬為一路,出高闕塞九百餘里,不見北匈奴軍而還,不過在這次北征中,漢軍大破北匈奴軍,攻佔伊吾盧地,並在當地設置宜禾都尉,留漢兵屯田,後北匈奴帝國派兵入掠漢國雲中郡、漁陽郡,但因為漢軍應對得宜,並没有太大的損失。

第二年漢國發兵深入西域,重置西域都護,不過旋即被北匈奴帝國及西域諸王國發兵攻陷,適逢漢國帝位更替,被北匈奴軍圍困在柳中城的漢軍直至建初元年(公元76年)才有援兵解圍,退還漢洲,同年,胡邪尸逐侯鞮單于攣鞮長發兵與漢軍再次北征,大破北匈奴皋林溫禺犢王而回。

元和元年(公元84年)冬,在漢國的准許下,北匈奴帝國派人帶着牛馬萬餘頭至漢國武威郡接壤北匈奴帝國的地區一带進行邊境貿易,與漢族群眾互市,不過南匈奴單于攣鞮長瞄准機會,乘機派兵將這一批北匈奴貿易隊搶掠清光「大獲而還」,北匈奴帝國自然感到憤怒,反認為是漢國與南匈奴單于國聯合起來欺詐,南匈奴單于的單方面舉動加深了北匈奴帝國與漢國的裂痕,企圖發動入侵,但因為北匈奴帝國此時遭到很大的困難,昔日的被征服者如丁零、鮮卑等早就脱匈獨立,還多次入寇匈奴的草原本部,甚至西域地區也有勢力入寇匈奴,加上與南匈奴單于國的連年戰爭,並没有多餘的力量攻破漢邊,入侵計劃遂無限期押後,第二年,在位23年的胡邪尸逐侯鞮單于攣鞮長卒,南匈奴單于位由堂弟攣鞮宣——攣鞮汗之子——繼任,同年,北匈奴帝國遷移單于庭,「遠引而去」,進行戰略收缩,入冬,南匈奴新單于遣軍北伐,北匈奴溫禺犢王率軍抵禦,於涿邪山地區(今蒙古國洪戈爾省及南戈壁省附近,戈壁阿爾泰山脈西段)兵敗被殺[5]

雖然北匈奴帝國勢每況愈下,但漢國並未乘機落井下石,反而將去年南匈奴單于國所擄掠的北匈奴人口用錢贖回送還北匈奴,而南匈奴的「斬首獲生,計功受賞如常科」,這種做法可謂厚待[5]

章和元年(公元87年)春,鮮卑人在與北匈奴帝國的戰爭中斬殺優留單于,其屍也被鮮卑人剝皮,單于在戰爭中被殺,這是匈奴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事,對匈奴人來说恐怕相當於末日,戰败後,北匈奴帝國的中央立刻將單于庭遷至安侯河(今鄂爾渾河)以西,直至次年正月才擁立優留單于的哥哥右屠耆王為新單于,不過出现北匈奴各級封建主「並各離散」的現象,北匈奴帝國深陷外憂内患,草原局勢大亂,南下投附南匈奴单于國的牧民數以萬計(即新降胡),令南匈奴单于攣鞮宣北征吞併草原的野心萌芽[5],企圖模仿當年呼韓邪單于南下附漢十年後,重返草原統治。

章和二年,攣鞮宣卒,胡邪尸逐侯鞮單于攣鞮長的弟弟攣鞮屯屠何接任南匈奴單于,同年七月,南匈奴新單于攣鞮屯屠何向漢廷上疏表達「破北成南,併為一國」的意願,甚至表明南匈奴單于國已經做好戰爭準備,確定在十二月前出兵的計劃,不過漢廷上卻出現支持出兵和反對出兵的派别並爭執不下,不久,發生了一件偶發事件,令漢廷决定與南匈奴單于共同遣軍北征北匈奴帝國[5],當時竇氏是漢國皇室的外戚,竇太后的哥哥竇憲因為捲入刺殺地方諸侯的風波,主動请求北征北匈奴帝國以「贖死」,於是同年十月,漢國準備以竇憲為主帥,率領漢軍及南匈奴軍北攻北匈奴帝國[9]

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南匈奴單于國遣左谷蠡王攣鞮師子、左賢王攣鞮安國各領兵萬騎,加上南匈奴單于攣鞮屯屠何率領的萬馀騎兵,總计30000多南匈奴軍,配合由漢將竇憲率領的8000漢族騎兵、8000羌族和胡人(非匈奴人)的缘邊義從騎兵,漢-南匈奴聯軍四萬多騎正式北征,兵分三路,三路大軍北上後直抵涿邪山(今蒙古國中戈壁省首府附近),北匈奴單于率領大軍迎敵,但在稽洛山被漢將率領的南匈奴軍擊潰,北匈奴單于逃亡,聯軍乘勝追擊,斬殺13000多級、俘獲馬牛羊駱駝等牲畜超過一百萬隻,兵臨私渠比鞮海,七月,聯軍兵至燕然山,竇憲在山上留下著名的封燕然山漢銘後就退兵,同時遣使北匈奴單于,漢使幾經輾轉來到北匈奴單于在西海(今蒙古國科布多省哈爾湖Xap Hyyp)地區的所在地,成功勸說北匈奴單于向漢國稱臣,於是北匈奴單于率眾个返回私渠比鞮海,在得到聯軍已退兵的消息後,遣使赴漢,但竇憲以不是單于親身入朝為由拒絕北匈奴的使節,然後在第二年,竇憲派兵擊敗在伊吾盧地的北匈奴軍,奪回被北匈奴帝國控制了十三年的伊吾盧地[5][9]

雖然受到拒绝,但北匈奴單于再度遣使至居延塞下請求入朝,竇憲亦派使相迎,在漢國將要與北匈奴帝國講和之際,南匈奴單于國卻再一次向北匈奴帝國發動戰爭,同年(公元90年)冬,南匈奴單于攣鞮屯屠何遣左谷蠡王攣鞮師子率8000騎北伐,同樣北上涿邪山(今蒙古國中戈壁省首府附近),然後兵分兩路,一路至西海(今蒙古國科布多省哈爾湖)北的河云地區(今蒙古國吉爾吉斯湖至哈爾烏蘇湖之間),另一路越過甘微河(今蒙古國扎布汗河,流入吉爾吉斯湖),圍攻北匈奴單于所在的西海地區,北匈奴單于經過一番苦戰後,北匈奴單于與數十名骑兵突破重圍逃亡,北匈奴軍損失8000人,數千牧民被俘,連北匈奴單于的閼氏亦被南匈奴軍所擄,經過四十年的戰爭,北匈奴帝國的牧民連年南投南匈奴單于國,加上最初䤈落屍逐鞮單于攣鞮比領有部眾(即故胡),永元二年的南匈奴單于國總人口增至237300人,擁有兵員50170[5]

永元三年(公元91年)春,北匈奴帝國被南匈奴打败的消息,促使漢國再度遣軍北征,漢軍自居延塞出發,圍困北匈奴單于於金微山一带,擊敗北匈奴軍,北匈奴權貴5000多人被斬首,不過北匈奴單于殺出重圍逃亡,不知所踪,有說法認為北匈奴單于流亡烏孫帝國,當漢軍退兵後,北匈奴單于之弟攣鞮于除鞬自立為單于,擁眾二萬多人移屯至蒲類海地區,又遣使向漢國稱臣,值此千載一遇之際,漢廷原本打算將南匈奴北歸草原,如呼韓邪單于舊事,亦成就南匈奴單于攣鞮屯屠何重歸草原之願,然而在竇憲卻主張以右谷蠡王攣鞮于除鞬為北匈奴單于,讓其統領北匈奴帝國向漢國稱臣,雖然袁安、任隗等大臣表達反對,但並未能阻止竇憲實施羈縻北匈奴的計劃[10],最後漢廷承認攣鞮于除鞬為北匈奴單于並準備助其重返草原,於是無論南北匈奴都成為漢國的藩屬國[11][5]

次年夏,漢國發生宮廷政變,竇氏一黨被排除出權力中心,竇憲被迫自殺,令北匈奴單于攣鞮于除鞬失去來自漢國的支持,當攣鞮于除鞬於次年(公元93年)决定自行北遷後,與漢國產生矛盾,「自畔還北」,最終被漢軍誅滅,自此以後,北匈奴帝國不再是一股能夠與漢國抗衡的勢力,同年,南匈奴單于攣鞮屯屠何卒,繼承人左賢王攣鞮安國接任南匈奴單于[5]

其實自稽洛山戰役後,北匈奴帝國就退出色楞格河流域,退守今蒙古國西部,雖然漢國打敗北匈奴帝國,但漢國並沒有找到控制草原的方法,令草原(色楞格河流域)出現權力真空,正處於崛興期的鮮卑諸族群得以渗入草原,而留在草原上數十萬匈奴人則被鮮卑化,「皆自號鮮卑」成為鮮卑人,妨碍南匈奴單于國重返草原的願望,而北匈奴帝國的衰敗也令漢國與鮮卑勢力的聯盟破裂,昔日的盟友成為敵人,另外,攣鞮師子在兩次北伐中出色的表現大大增強了其在國内的威望,嚴重威脅南匈奴單于攣鞮安國的權力基礎[5],也因為攣鞮師子出色的戰功逼使北匈奴新降胡南投,令新降胡怨恨攣鞮師子,於是攣鞮安國吸收新降胡為支持者,與得到故胡支持的攣鞮師子相抗衡,引發南匈奴單于國的内部沖突,也將作為宗主國——有權干預藩屬國内部的政治軍事等各方面——的漢國也捲入來。

而北匈奴帝國的衰落與西遷,令漢國與鮮卑人失去了一個共同的敵人(目標),也令鮮卑人失去每年從攻伐北匈奴人而得的二億七千萬錢,而得到草原地區的鮮卑人逐漸與漢國產生沖突,不過此時漢國仍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保衛邊境,加上鮮卑人尚分為多個不同以至互相敵對的國家(部),鮮卑人未有能力成為漢國的威脅。

野心折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君臣之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永元五年(公元93年),左谷蠡王攣鞮師子與南單于攣鞮安國的矛盾公開化,攣鞮師子為了避免沖突,主動離開在美稷縣地界的南單于庭,搬往五原郡柏曼縣界,但並未能平息矛盾。

漢廷因應南匈奴單于國的内部矛盾,决定遣軍赴南單于庭,以兵威壓服内部矛盾,然而,當第二年(公元94年),漢軍到達南單于庭的消息傳開後,攣鞮安國立即起兵叛亂,率兵離開南單于庭,攻打攣鞮師子,攣鞮師子立即將部眾移入柏曼縣城,攣鞮安國不得其門而入,只好圍困柏曼城,即使有漢使來勸説與攣鞮師子講和也受到攣鞮安國的拒絕。

漢廷見和平手段失效,逐大舉調兵平亂,當漢軍集結的消息傳達攣鞮安國一黨耳中後,其手下立即將攣鞮安國殺死,於是南匈奴單于國的内部矛盾暂告一段落,南單于由攣鞮師子接任,不過攣鞮安國殘黨仍有一定的力量。

攣鞮逢侯之叛[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攣鞮師子成為南匈奴新單于後,500~600名新降胡人陰謀夜襲攣鞮師子,在50名漢兵的保護下,這支叛軍被擊破,但隨之而來的是,南匈奴單于國幾乎全部南匈奴人口20多萬人投入叛亂,叛軍擁立攣鞮屯屠何的兒子攣鞮逢侯為單于,於是居於西河、雲中等郡與南匈奴人混居的漢民漢官立即遭殃,叛軍「殺略吏人,燔燒郵亭庐帳」,圍攻攣鞮師子於牧師城(中國內蒙古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7]),同時計劃遷移回故鄉——位於大漠以北的草原地區[5]

漢廷調動各地漢兵,加上護烏桓校尉統率的烏桓人、鮮卑人等8000騎,總共四萬軍力來平叛,同年(公元94年)冬,討伐軍至美稷單于庭,攣鞮逢侯逐放棄圍困牧師城,率領叛軍集團往滿夷谷方向撒退,攣鞮師子遣兵萬騎,加上4000漢騎會合討伐軍追擊攣鞮逢侯,大破攣鞮逢侯所部於朔方郡大城塞,叛軍被斬首七千餘级,隨後烏桓-鮮卑的8000騎兵又在滿夷谷(中國內蒙古區阿拉善左旗哈魯乃山烏蘭布拉格峽谷[7]或阿拉善左旗圖克木蘇木查蘇溝[12])大破攣鞮逢侯,叛軍被斬首萬餘级,雖然勝仗連連,但聯軍並未能消滅叛軍,攣鞮逢侯率領殘部退走塞外,北渡大漠,直至次年正月,聯軍才停止軍事行動,遣返助戰的烏桓人與鮮卑人,攣鞮逢侯则屯駐在涿邪山一帶,又分出一萬四千多部眾在西方屯駐以互相呼應,不過草原已經成為鮮卑人占領,所以重返草原的攣鞮逢侯勢力一直受到鮮卑人的侵擾,第二年(公元96年),在西方屯駐的一萬四千多攣鞮逢侯部眾不得不南下向漢國投降,被打散安置在缘邊諸郡,大約與此同時,單于攣鞮師子卻在國内追究叛軍餘黨時,令右温禹犢王烏居戰率眾數千叛亂,「為吏民害」,直至漢軍來援才打败烏居戰,其後烏居戰降眾及攣鞮逢侯南下的降眾合共二萬馀人,被漢廷安置在安定、北地兩郡屬國,南匈奴單于國長達四年的内亂才得以平息[5]

攣鞮逢侯勢力一直受到鮮卑人的侵擾,不時都有人南投,永元十年(公元98年),南匈奴單于攣鞮師子卒,南單于位傳入攣鞮師子的堂兄弟攣鞮檀手中,是為萬氏尸逐鞮單于,攣鞮檀繼位後即連年發兵北征攻擊攣鞮逢侯,前後俘擄數千人,逼使攣鞮逢侯的處境更加困難[5]

單于叛亂[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然而在永初三年(公元109年)春,中原地區遭受飢荒、水災,這個困境被漢奸[註 2]韓琮誇張地轉達,萬氏尸逐鞮單于攣鞮檀逐以為可以乘人之危機,於是在同年夏,南匈奴單于國起兵叛漢,攣鞮檀首先遣兵攻打在單于廷附近的護匈奴中郎將耿种,將其包圍在美稷縣城,但屢攻不克,到了六月,漢國漁陽郡的烏桓人與居於右北平郡的胡人合謀舉兵叛亂,劫掠代郡、上谷與涿郡,九月,萬氏尸逐鞮單于攣鞮檀與鮮卑首領丘倫,以及漁陽、右北平、雁門三郡烏桓首領無何等三方聯手攻漢,丘倫與無何的鮮卑-烏桓聯軍大掠五原郡,又擊敗漢軍於九原郡高梁谷[5]

入冬,漢廷派遣二萬漢軍北上攻打南匈奴,又召唤遼東太守耿夔率领漢軍及鮮卑人部隊西進,攣鞮檀聞訊後遣奧鞬日逐王率軍三千前往阻擊,但在西河郡屬國治所舊址被耿夔擊破,斬首千餘級,擄「馬畜生口甚眾」,不過因為助戰的鮮卑人馬畜羸弱多病,於是乘機搶奪戰馬然後「畔出塞」,令戰敗的南匈奴軍得以喘息[15]

永初四年(公元110年)正月,攣鞮檀派遣千餘騎入常山、中山兩郡大掠而去,同時,另一批由梁慬率領的8000漢軍北上為耿种解圍,同樣在西河郡屬國治所舊址大破南匈奴軍和無何、丘倫的烏桓-鮮卑軍,斬殺三千餘人,逼降無何,丘倫退走塞外,攣鞮檀隨即率領7500騎進攻梁慬,然而亦被梁慬擊破,攣鞮檀不得不解圍美稷,退守至虎澤,到了三月,二萬漢軍兵至曼柏縣,準備進攻虎澤,在漢軍逼迫下,萬氏尸逐鞮單于攣鞮檀不得不親自出降,「脱帽徒跣、面縛稽顙、納質」,又將劫掠的漢族平民以及因羌亂而被賣入南匈奴的漢族平民合共一萬多人放還,之後被漢廷赦免,繼續擔任南單于一職,而梁慬出任度遼將軍[5][16]

元初四年(公元117年),攣鞮逢侯被鮮卑人擊敗,失去全部部屬,不得已率百餘騎兵南下至朔方郡邊塞投降漢國,代表匈奴人已不能在草原地區立足,鮮卑人得以征服草原,南下擾漢再無後顧之憂。

新降胡阿族之叛[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新任度遼將軍耿夔為了應對頻煩寇邊的鮮卑人,除了漢兵外,亦開始征調南匈奴兵北征鮮卑人,由南匈奴温禺犢王攣鞮呼尤徽率領與漢兵聯合作戰,不過多次征發匈奴兵北征卻令新近歸降南匈奴單于國的匈奴人不滿,至延光三年(公元124年)適逢單于攣鞮檀卒,其弟攣鞮拔繼任為單于,同時耿夔被免職,由法度出任度遼將軍,在地方權力交替時,新降部眾以阿族為首領乘機起兵反叛,企圖脅持攣鞮呼尤徽北奔草原,不肯屈從的攣鞮呼尤徽幾乎被叛軍殺害,侥幸得脫,護匈奴中郎將馬翼派遣漢兵與胡兵追擊阿族叛軍,在黄河邊上追上叛軍,叛軍全軍覆沒,死者無數。[5]

阿族叛軍被平定後,南匈奴的内部鬥爭暫時止息,但鮮卑人勢力愈發强盛,頻頻南下劫掠,南匈奴單于國亦受其弊,漸將王在鮮卑人的劫掠行動中被殺,在單于攣鞮拔的請求下,漢廷增派漢兵屯駐邊塞以保護漢-南匈奴的北方邊界。

永建三年(公元128年)烏稽侯尸逐鞮單于攣鞮拔卒,其弟攣鞮休利繼任為去特若尸逐就單于,在攣鞮休利的統治初期,南匈奴境内和平安定,直至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南匈奴又爆發新的内亂。

句龍王之亂[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永和五年夏季,南匈奴句龍王吾斯及車紐率左部群眾發起叛亂,擁兵3000多大掠西河郡,右賢王隨之發兵與吾斯、車紐聯手叛亂,叛軍兵力增至7000~8000騎兵,美稷縣城被圍攻,朔方郡、代郡被匈奴叛軍劫掠,度遼將軍馬續、護匈奴中郎將梁并、護烏桓校尉王元調發邊郡漢兵,又征發烏桓、鮮卑、羌及諸胡兵,共20000多討伐大軍進攻叛軍,但并未能消滅叛軍,叛軍與討伐軍互有攻守。[5]

同年,皇帝派使譴責單于攣鞮休利,并要求單于招降叛軍,不過單于并非叛軍一黨,無力完成皇帝的要求,單于不得已而親自向梁并謝罪,適逢梁并以病去職,護匈奴中郎將由陳龜出任,陳龜持續向單于施壓以招降叛軍,單于攣鞮休利左右不是人,最後與弟弟左賢王自殺身亡,陳龜於是被漢廷拘捕處分,然而叛軍在討伐軍的壓力及漢廷的招降政策下,右賢王部眾13000多男女向馬續投降,削弱叛軍勢力。

同年秋季,基於南匈奴單于之位出現空缺,吾斯趁機擁立車紐為匈奴單于,以此招誘烏桓、鮮卑、羌及諸胡數萬人壯大聲勢,大掠上郡,旁及并、涼、幽、冀四州部地界,不少漢族民眾被擄,至冬季,護匈奴中郎將張耽率領幽州部的烏桓兵及漢兵,在馬邑大破單于車紐,斬首3000多,車紐被逼投降,次年(公元141年)春季,馬續統率5000鮮卑騎兵在穀城一帶大破吾斯,之後張耽又擊敗吾斯麾下的烏桓兵,解救被擄漢民,雖然叛軍接連遭受打擊,連單于車紐也投降,不過在漢安元年(公元142年)仍有薁鞮台耆、且渠伯德等匈奴人加入叛軍行列

漢安二年,漢廷在首都洛陽扶立攣鞮兜樓儲為新匈奴單于,皇帝賞賜單于大批財物並派兵護送單于至美稷縣境內的單于庭,不久,吾斯被討伐軍斬殺,首級被送至洛陽,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台耆、伯德等叛軍兵敗投降,暫時平息横跨五年的亂事。

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呼蘭若尸逐就單于攣鞮兜樓儲卒,攣鞮居車兒繼任為伊陵尸逐就單于,至永壽元年(公元155年),台耆、伯德等匈奴人再次發起叛亂,擁兵7000多人先後劫掠美稷、安定兩縣城,旋被安定郡屬國都尉張奐敉平[5],因此漢廷派張奐出任護匈奴中郎將

和平小亂[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延熹元年(公元158年),南匈奴人舉兵叛亂,與烏桓人、鮮卑人聯手劫掠漢國北邊九郡,但再次被張奐輕易平定,單于攣鞮居車兒因為沒有能制止部屬叛亂而被張奐拘捕,向中央提出另立單于的提議,在皇帝的反對下,攣鞮居車兒才保留單于之位,同年底,因應鮮卑人南下掠邊,張奐與單于統率軍隊擊退鮮卑人,此後伊陵尸逐就單于對南匈奴人的統治直至熹平元年(公元172年),死後傳位其子為屠特若尸逐就單于。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漢廷派兵北征鮮卑帝國,屠特若尸逐就單于亦率領匈奴兵助援,然而北征失敗,同年屠特若尸逐就單于卒,其子攣鞮呼徵繼位,至此自伊陵尸逐就單于攣鞮居車兒起傅子及孫,顯見南匈奴單于的兄終弟及傳統已被父死子繼壓倒。

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單于攣鞮呼徵因為與護匈奴中郎將張修發生矛盾,被張修擅自處决,張修隨即擁立攣鞮羌渠為新單于,漢廷因張修未經中央批准而擅自殺害單于,將張修拘捕下獄,但默認了攣鞮羌渠的單于之位。

空位期及割漢獨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六月,前中山國相張純與前泰山太守張舉在漁陽郡起兵叛亂,「燔燒城郭,虜略百姓」,同時又與諸烏桓首領丘力居、峭王蘇僕延等結盟相助,在漢族叛軍與諸烏桓入侵者的聯手之下,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终、護烏桓校尉公綦稠皆被害,聲勢浩大,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以肥如縣為根據地,在張純、張舉的幫助下,峭王蘇僕延統兵50000南下攻破清河、平原兩郡「殺害吏、民」,漁陽、河間、渤海諸郡亦受其弊,漢廷以劉虞為幽州牧,統軍平叛,又派使單于,征發匈奴兵協助劉虞平叛,攣鞮羌渠派左賢王率兵準備赴援,然而南匈奴卻開始爆發内亂,十二月,南匈奴休屠各胡人起兵叛亂於西河郡,西河太守邢紀在次年正月被害,三月,南匈奴餘眾以反對征兵的名義聯合休屠各胡發起叛亂,南匈奴十餘萬人盡反漢割據漢洲獨立,殺害并州刺史張懿,單于攣鞮羌渠亦被匈奴叛軍所害,其子右賢王攣鞮于扶羅及攣鞮呼廚泉率領數千騎逃出單于庭,南下洛陽向皇帝求援,而匈奴權貴則扶立骨都侯須卜氏為南匈奴單于,九月,攣鞮于扶羅改變主意,與起於西河郡白波谷的漢族叛軍(白波賊)聯手劫掠河東郡,隨後漢廷以董卓為并州牧,駐軍河東郡防禦攣鞮于扶羅叛軍[17],同年年底,公孫瓚大破張純於石門,逼使叛軍退往塞外,峭王蘇僕延在劉虞的勸說下向漢國稱臣。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崩,八月并州牧董卓率軍入洛陽控制中央,九月董卓廢皇帝劉辯為弘農王,改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同年,南匈奴單于須卜氏卒,但南匈奴權貴不再擁立新單于,僅「以老王行國事」,而攣鞮于扶羅雖然希望回歸單于庭,唯被南匈奴權貴拒絶,縱使攣鞮于扶羅自立為單于亦不被南匈奴承認,故此南匈奴單于國的單于之位進入空位期,攣鞮于扶羅則終身流亡在外。

第二年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關東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漢國再次陷入内戰,董卓殺害弘農王劉辯,至二月又逼使洛陽官民遷都長安,攣鞮于扶羅乘機动掠太原、河内諸郡,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攣鞮于扶羅流竄至内黄,被曹操擊敗,之後又流竄至河東郡。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攣鞮于扶羅卒,其弟攣鞮呼廚泉在其兄部屬的支持下繼承單于之位,而攣鞮于扶羅之子攣鞮豹則成為左賢王,同年十一月,皇帝劉協東歸洛陽被軍閥李傕、郭汜所阻,兵敗於弘農郡東潤,皇帝劉協在曹陽不得已向白波賊及南匈奴人求援,白波賊首領胡才、李樂、韓暹及單于攣鞮呼廚泉派叔父右賢王攣鞮去卑合共率兵數千支援皇帝,然而在十二月亦被李傕、郭汜所敗,其後皇帝輾轉至安邑,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皇帝至洛陽,右賢王攣鞮去卑亦伴駕相隨,八月,軍閥曹操迎皇帝入許縣,以許縣為漢國首都,攣鞮去卑大約在此時離開許都回到單于攣鞮呼廚泉麾下。

在建安初年,單于攣鞮呼廚泉得到南匈奴權貴的接納,重回單于庭統治南匈奴,至遲在軍閥袁紹病死後,南匈奴投靠其子袁尚勢力,約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尚派并州刺史高幹、河東太守郭援西進攻取河東郡,同時派使勸說馬騰、韓遂等漢族軍閥與其合作,攣鞮呼廚泉亦與袁尚軍隊聯手親率軍南下圍攻絳邑,又圍平陽,攻陷絳邑[18],而平陽得到曹操派遣屯駐長安的司隸校尉鐘繇率兵支援得以堅守不失,在鐘繇的勸說下,馬騰、韓遂派兵助曹拒袁,郭援率軍橫渡汾水之際,被馬騰之子馬超統兵與鐘繇半渡而擊,郭援兵敗被殺,單于攣鞮呼廚泉投附曹操,失地因之盡復,袁尚的河東郡攻略功敗垂成[19],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八月,曹操攻陷袁氏首府鄴城,袁尚兵敗,部眾投曹,遠走遼西郡投靠烏丸單于蹋顿,并州刺史高幹投附曹操。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秋季,并州刺史高幹乘曹操率兵北抗南侵獷平的烏丸人之機起兵叛曹,次年正月,曹操西討高幹,三月,高幹兵敗投奔南匈奴,被攣鞮呼廚泉拒絕,最後被曹軍逮捕處决,曹操全取并州部後以梁習為并州刺史,徹底降服獨立了近20年的南匈奴單于國。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七月,攣鞮呼廚泉親自入鄴朝覲曹操,曹操將攣鞮呼廚泉留居漢區,改以右賢王攣鞮去卑治理南匈奴單于國,此後南匈奴單于都身居於南匈奴境外,受到曹魏及司馬晋的密切監視,再也不能煽起任何動亂。

見識到匈奴人勢力在内亂時期勢大難制的曹操,除了將南匈奴單于本人留在自已的眼皮下以便監視外,又將漢國境內的匈奴部眾劃分為左、右、南、中、北五部,各部皆設部帥治之,以攣鞮氏為部帥,其中左部帥是由左賢王攣鞮豹出任,再以漢族人出任各部司馬,監察匈奴社會的秩序。

在餘下的公元3世紀時期,有關南匈奴單于國的記錄模糊不清,攣鞮呼廚泉的卒年不詳,其繼任單于亦佚而失錄,但攣鞮呼廚泉有出席廷康元年(公元220年)十一月皇帝劉協襌讓予曹丕的儀式,而咸熙二年十二月(公元266年)皇帝曹奐襌讓予司馬炎的儀式上,南匈奴單于有出席在場,但在第二次治世時代,南匈奴單于可能已經無人出任,南匈奴單于國分裂為數支附庸於漢族王朝的勢力。

欺宗冒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潛伏漢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公元4世紀漢國再三陷入內亂之前,南匈奴雖然被分為五部,仍有泰始七年北部帥攣鞮猛叛出塞外及元康年間郝散兄弟之亂事發生,南匈奴在漢族王朝的軍事力量威懾下,中原地區大致得以安享數十年的和平。

攣鞮氏作為匈奴豪門,雖然擔任分居五地的匈奴五部部帥,但攣鞮氏一支主要聚居在晉陽縣的汾水兩岸一帶與漢族雜居,可能因此影響攣鞮氏在正始年間開始冒姓劉氏,攣鞮于扶羅之子攣鞮豹亦受此冒姓之風影響[註 3],而另一支攣鞮氏則聚居於慮虒縣以北,曾與鮮卑人通婚而後改姓鐵弗氏[註 4]

第二次治世時代
南匈奴五部分布地區的人口
部名 部治所在 匈奴人口[註 6] 分布地同郡國的漢族人口[註 7][註 8]
左部 茲氏縣 10000多落(約70000多人) 太原國一萬四千户(約84000人)
右部 祁縣 6000多落(約42000多人)
中部 大陵縣 6000多落(約42000多人)
南部 蒲子縣 3000多落(約21000多人) 平陽郡四萬二千戶(約252000人)
北部 新興縣 4000多落(約28000多人) 新興郡九千戶(約54000人)
不適用 不適用 五部29000多落約210000人(最多230000人)[註 9] 三郡國漢族約390000人

嘉平年間(249~254),左部帥攣鞮豹在年過半百後,其妻呼延氏生下攣鞮淵,攣鞮豹雖然在泰始年間卸任左部帥,但在攣鞮豹死後攣鞮淵亦得以任左部帥,太康年間漢廷改「帥」為「都尉」,改任攣鞮淵為北部都尉,至元康年間被免職,元康九年,攣鞮淵投入鎮守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麾下任職。

進入公元4世紀,漢國爆發第三次內戰,永康二年(公元301年)正月,諸侯趙王司馬倫廢黜皇帝司馬哀篡位稱帝,三月,司馬氏諸侯起兵討伐司馬倫,四月,洛陽政變,司馬哀復位,六月,齊王司馬冏入主洛陽控制中央,永寧二年(公元302年)十二月,洛陽爆發兵變,長沙王司馬乂攻殺齊王司馬冏,掌控朝政。

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八月,河間王司馬顒與成都王司馬穎聯手起兵進攻洛陽以取代權臣司馬乂,太安三年(公元304年)正月,以東海王司馬越為首等人在洛陽發動政變,司馬乂被廢黜囚禁而死,司馬穎隨即率軍上洛成為新權臣,旋又返回鄴城遙控中央,之後數月,司馬穎派和演出任幽州刺史,密令和演剷除寧朔將軍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的王浚,和演與烏丸單于審登密謀殺王浚,但在烏丸單于的叛背下,王浚與烏丸人聯兵圍攻和演,將其殺害,王浚由此自領幽州刺史,並準備向女婿遼西鮮卑領主務勿塵[註 10]借兵南下討伐司馬穎
七月,皇帝司馬哀在司馬越等人的支持下親率軍北伐司馬穎,然而兵敗於蕩陰縣,司馬越逃亡,皇帝被俘至鄴城,同時,匈奴北部都尉攣鞮宣等匈奴權貴密謀擁攣鞮淵為大單于,派呼延攸至鄴城密告攣鞮淵,攣鞮淵向司馬穎請求回國但被拒絕,於是匈奴權貴以援助成都王司馬穎為由召集散居五地的匈奴人及鄰近諸胡人,而皇帝兵敗後,司馬穎一黨的河間王司馬顒派張方率兵入駐洛陽,而并州刺史-東嬴公司馬騰及安北將軍王浚聯合起兵討伐司馬穎,此時攣鞮淵向司馬穎自薦可以號召匈奴五部來對抗司馬騰、王浚,司馬穎為求得到攣鞮淵許諾的援兵而放攣鞮淵回國,至此,昔日孔恂、楊珧、齊王司馬攸、郭欽、江統等知識分子的擔憂開始成真。

冒劉割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匈奴偽漢的建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永興元年(公元304年)三月,在河間王司馬顒的支持下,成都王司馬穎成為皇太弟,八月,攣鞮淵在西河郡離石縣左國城自立為大單于,建都於左國城,20日之內已有來自五部的50000匈奴男女集結於離石縣,同月,成都王司馬穎被王浚及司馬騰派遣的漢兵、鮮卑兵、烏丸兵等二萬大軍擊敗於平棘縣,鄴城逐落入王浚之手,司馬穎挾持皇帝南奔洛陽,作為司馬穎陣营的攣鞮淵不得已派遣20000匈奴步騎作出支援司馬穎的態勢,但很快在攣鞮宣的勸說下連這個政治姿勢也取消,東嬴公司馬騰得到攣鞮淵在離石縣起兵叛亂的消息後,即派使聯絡拓跋鮮卑國進攻匈奴國,當時拓跋鮮卑國由拓跋禄官及其侄拓跋猗㐌、拓跋猗盧三分統治,最後由拓跋禄官及拓跋猗㐌率鮮卑兵向南攻打匈奴,在西河郡打敗一支匈奴兵後即還,雖然只是小打小鬧,但拓跋猗㐌回國途中在汾水東岸代表拓跋鮮卑國與代表司馬氏漢國的司馬騰訂立同盟,從此拓跋鮮卑國就成為再次割漢獨立的匈奴國的長期敵人,據稱拓跋猗㐌為紀念此次南征,曾在参合坡立碑為記。
雖然攣鞮淵己經决定割漢獨立建國,但尚未公開,此前的司馬穎立場為其爭取到鄰近數萬漢族的歸附,至於挾持皇帝逃入洛陽的司馬穎失去權力,中央由河間王司馬顒派駐洛陽的部將張方控制,同年十月,攣鞮淵在左國城南郊攀附漢族劉氏宗室,自稱「漢」王[註 11],自建年號,以呼延攸姐妹呼延氏為王后,攣鞮宣為匈奴國丞相、攣鞮宏為太尉、崔游為御史大夫,這個舉動代表以攣鞮淵為首的匈奴人正式在漢洲核心區中原建立新的匈奴國(新匈奴國,下同),開始與司馬氏漢國决裂,但為了降低漢族民眾的抵抗决心及爭取漢族權貴的支持,假借恢復劉氏漢國為大旗來挑戰及取代司馬氏漢國對漢洲的統治,而司馬氏諸侯繼續內鬥不息,十一月,張方挾持皇帝及成都王司馬穎等權貴西遷長安,洛陽則設立留臺機構治理,至此,中央大權落入河間王司馬顒之手,十二月,皇太弟司馬穎被廢,中央改以司馬熾為皇太弟,此一變故不久被司馬穎舊部公師藩用作起兵的借口,同月,東嬴公司馬騰派兵攻匈奴,遺憾在大陵縣戰敗,攣鞮淵的匈奴國家在半年內先敗後勝,站穩了腳跟開始對外擴張征服中原之路,攣鞮淵派養子攣鞮曜率東征,攻陷中都、泫氏、屯留、長子諸縣,又派喬晞攻陷介休縣,這個新生的匈奴帝國逐將呂梁山、太原盆地南部及上黨高原控制住,將并州刺史部分隔為南北二部。

永興二年(公元305年)六月,作為并州刺史的東嬴公司馬騰再次與匈奴國爆發冲突,拓跋猗㐌亦率兵數千騎南下與司馬騰所部漢兵聯合,進臨離石縣汾城决戰,戰果有爭議,一說匈奴勝,一說聯軍勝,可以肯定的是匈奴將領綦母豚在此戰中被陣斬,雙方都沒有取得成果,不過拓跋猗㐌兩次南下助漢抗匈,拓跋猗㐌得到漢廷封為大單于,在政治上拓跋猗㐌得到與攣鞮淵平等的地位,相比起來自漢廷的授予,攣鞮淵的自封缺少合法,而司馬氏諸侯則繼續內戰,七月,東海王司馬越東山再起,以奉皇帝還都洛陽為名起兵西征,與河間王司馬顒勢力相持,而公師藩兵亂坐大,甚至派兵進攻鄴城,至年底,中原形勢開始變得對司馬越有利起來。
同年,并州部各郡爆發飢荒,匈奴所都左國城亦然,攣鞮淵東徙壺關縣黎亭避荒,當時武鄉縣匈奴胡人亦因飢荒而四散流亡,㔨就是其中一個[註 6],也有胡人張㔨督招聚24000胡人男女在上黨郡内自成一股勢力,受飢荒影響,并州刺史兼東嬴公司馬騰亦不得不倒賣飢民至冀州部以獲取軍資,飢民因之得到衣食,這個做法正好與㔨向友郭敬的提議吻合,不過司馬騰的做法卻直接將㔨也賣至茌平縣,然而㔨擺脱飢荒後卻與汲桑的合作,組建最初的班底四出搶掠,同年年中,公師藩兵亂不已,汲桑帶着㔨及百騎投靠公師藩,公師藩攻打鄴城時曾派遣㔨進攻,但被擊敗。

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初,東海王司馬越攻取洛陽,五月進軍關中攻取長安城,奉皇帝司馬哀還都洛陽,六月,河間王司馬顒收復長安城,然僅能據城固守,八月,脅皇帝於洛陽的司馬越大權在握,自領太傅,以范陽王司馬虓鎮鄴城、平昌公司馬模鎮許昌、王浚為幽州刺史等等,九月,逃亡義陽郡的成都王司馬穎被逮捕,送至鄴城囚禁,十月,范陽王司馬虓卒,為免司馬穎東山再起亦被司馬虓部屬矯詔賜死,同月,司馬越以劉琨為并州刺史,司馬騰則調任車騎將軍兼鄴城諸軍事,鎮守鄴城,十一月,皇帝司馬哀因食物中毒而死,皇太弟司馬熾登基,是為晋懷帝,十二月,太傅司馬越成功誘殺河間王司馬顒,至此,中央自趙王司馬倫稱帝開始,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相繼控制後,東海王司馬越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但以匈奴為首的諸族群勢力已經借六王六年內戰期間在漢洲站穩腳跟,而漢國的軍力則受到連年內戰而大幅削弱,社會治安失序不穩,當司馬騰轉鎮鄴城時,亦带着來自并州部各郡的漢族飢民萬餘人東移冀州部就食,號稱乞活,而劉琨募兵千餘人,才能抵抗沿途漢族賊寇及諸胡賊寇的滋擾縱穿匈奴控制區順利至晋陽縣任職,内亂前的近140000匈奴人及攣鞮氏早已南下投奔匈奴大單于攣鞮淵,此時在漢官控制下的并州部各郡漢族人口已降至不足二萬戶,不是被匈奴國控制就是流亡他郡或淪為賊寇,攣鞮淵聽聞并州新刺史上任,派兵北征晉陽,但在版橋被劉琨擊敗,於是并州刺史劉琨——一個真正漢朝皇族後裔——將成為抵抗匈奴偽漢橫行中原的重要砥柱。
同一年,公師藩在白馬被兗州刺史茍晞斬殺,汲桑與㔨等人兵敗流亡茌平縣,亦是同一年的六月,廪君蠻人李雄割據梁州漢區稱帝,建國號大成。

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三月,在東海王司馬越的要求下,皇帝派司馬越鎮許昌,又派高密王司馬略鎮襄陽、南陽王司馬模鎮長安,而司馬騰繼續坐鎮鄴城,不過汲桑等人很快在茌平縣以為成都王司馬穎復仇為名「劫掠郡縣繫囚又招山澤亡命」再次起兵叛亂,汲桑自稱大將軍,聚集起一支大軍進攻鄴城,五月,汲桑擊敗晉軍攻陷鄴城,「殺萬餘人掠婦女珍寶而去」,司馬騰在戰敗逃亡途中被害,焚毀鄴城後,汲桑軍轉而南下兗州部,司馬越派兗州刺史茍晞率軍阻擊,雙方在平原國及陽平郡一帶相持數月,互有勝敗,司馬越擔心戰況不利,親率軍至官渡為茍晞聲援,同月十一日,司馬越作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命令,派琅邪王司馬睿南下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鎮守建鄴
至八月,茍晞大敗汲桑軍於東武陽,並持續追擊餘寇,九月,汲桑與㔨等人在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又被冀州刺史丁紹大破於赤橋,残部四散,汲桑逃亡茌平縣,而㔨則打算投靠新匈奴國而逃亡樂平郡,經過上黨郡時説服當地胡人張㔨督及馮莫大等率24000男女[註 5]投靠新匈奴國,㔨又與張㔨督拜為結義兄弟,匈奴大單于攣鞮淵因此在十月封㔨為親「漢」王-輔「漢」將軍-平晉王,緊接着,㔨假裝與攣鞮淵闹翻而出逃投奔在樂平國的烏丸人張伏利度,得到張伏利度的歡迎與㔨結為兄弟,張伏利度的胡兵在㔨的統率下四出劫掠漢民大有斬獲,由此得到胡人的擁載,㔨趁勢舉辦鴻門宴將義兄弟張伏利度擒拿,成功取代張伏利度的地位後就將張伏利度釋放,帶着義兄弟的部眾——不到10000匈奴男女——再次投入大單于攣鞮淵麾下,與㔨投靠新匈奴國混得風生水起不同,㔨的舊主汲桑在年底被晉軍斬殺於平原郡樂陵縣
十二月,東海王司馬越出任丞相-領兗州牧-都督兗豫司冀幽并諸軍事,兗州刺史茍晞則被改任為東平郡公-征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假節-都督青州諸軍事-領青州刺史,司馬越主導的這一次人事調動埋下了與茍晞的嫌隙。

光熙永嘉這兩年,匈奴國並沒有大規模擴張舉動,是因為東海王司馬越的強勢及飢荒所致,另外,雖然攣鞮淵是匈奴五部的大單于,但北部匈奴28000多人卻遠離攣鞮淵的控制區,加上拓跋鮮卑國兩度南下助漢抗匈,北部匈奴在鐵弗氏的領導下向拓跋鮮卑國稱臣,不受匈奴大單于所轄[註 9],這兩年攣鞮淵都用來招降并州各郡胡人,在匈奴羯人㔨的協助下令新匈奴國的胡人——包括匈奴人在内——增至近180000人[註 6],除此之外其治下漢族也有至少三萬六千人[註 12],接下來,新匈奴國再次開始擴張邁向帝國之路。

鯨吞漢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初,新匈奴大單于攣鞮淵派兒子攣鞮聰攻打壼關,以㔨所部7000兵為前鋒,㔨不止擊敗劉琨派來的援軍,還攻陷壼關,令匈奴人打通入侵河北平原的道路,攣鞮淵派遺㔨、攣鞮零、閻羆等七名將領統兵30000東略,二月,其中㔨統兵北上常山郡,被安北將軍王浚擊退
三月,東海王司馬越從許昌移鎮鄄城,同月,來自東萊郡的王彌叛軍西進攻掠兗州部之泰山及豫州部之魯國、梁國、譙國陳留、汝南、襄城、穎川各郡,青州刺史茍晞亦不能阻止王彌流竄,四月,王彌攻入許昌「開府庫,取器杖」,逼近首都洛陽,司馬越派漢兵五千入衛,涼洲牧張軌亦派北宮純率漢兵五千保衛洛陽,五月,王彌經轘轅道進入伊洛盆地並在伊水北岸擊敗晋軍,十九日,王彌兵臨洛陽,「京師大震」,皇帝急忙任命王衍負責洛陽城防,不過王彌並無能力攻陷洛陽,王衍派百餘勇士一個突擊就令王彌兵敗,二十二日,王彌决定撒退,王衍派兵追擊,在七里澗又一次打敗王彌,王彌不得不北渡黄河北竄入匈奴國的地界,投靠新匈奴大單于攣鞮淵,受封為新匈奴國的司隸校尉,被派去與㔨一起攻略河北平原。
洛陽的五月危機及王彌輕而易舉縱穿漢國河東、平陽兩郡來投,讓新匈奴大單于攣鞮淵看出漢國的虚弱,野心再次燃燒起來,七月初二,攣鞮淵親自率軍南侵,西河郡以南的平陽、河東兩郡在七月迅速淪陷,匈奴趁機移都至蒲子縣城,新匈奴國領土逼近漢國首都洛陽,這次南擴成功令匈奴聲威大振,鄰近的上郡鮮卑四部首領陸逐延及氐族首領單征率眾向匈奴稱臣。
可能因為首都洛陽受到新匈奴國的威脅,東海王司馬越在八月從鄄城移屯濮陽,再西移至滎陽,以就近支援洛陽,九月,司馬越調整洛陽周邊防務,派豫州刺史裴憲駐守白馬、車騎將軍王堪駐守東燕縣以防備在河北平原為亂的㔨及王彌,又派平北將軍曹武駐守大陽縣以警戒黄河北岸的新匈奴國,至於自4年前大單于攣鞮起兵以來,受兵亂影響離開故鄉的河東、平陽、弘農、上黨各郡漢民數萬戶陸隆續續流亡入潁川、襄城、汝南、南陽、河南諸郡。

反客為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帝國與王朝[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十月初三,新匈奴大單于攣鞮淵在蒲子縣城正式稱帝,4年前攣鞮淵在左國城自稱「漢」王時,還留下與漢廷和解的一絲絲可能,但稱帝則是新匈奴帝國與漢國的全面决裂,雖然漢洲不比草原弱肉强食,但仍只能有一位皇帝,如果有超過一位的就只能消滅至剩下一位,攣鞮淵顯然看出東海王司馬越沒有丞相曹操或光武帝劉秀的能耐,因此不需再顧忌漢廷的看法。
十一月,大單于攣鞮淵以長子攣鞮和為車騎大將軍、養子攣鞮曜為龍驤大將軍,同月初一,并州刺史劉琨借助鮮卑兵擊敗匈奴軍,成功收復壺關,隔絕了㔨、王彌等人與新匈奴帝國的聯系,初五,自始至終都支持攣鞮淵反晋建國的右賢王攣鞮宣卒,十二月,攣鞮淵大封攣鞮氏宗室及功臣,以攣鞮和為大司馬兼梁王、攣鞮歡樂為大司徒兼陳留王、呼延翼為大司空兼雁門郡公等等。
攣鞮淵所派㔨、攣鞮零、閻羆等七將魏郡、頓丘等郡内自戰亂以來漢族建立用以自保的各處壘壁大多攻陷,七將從中精選出五萬漢兵,壯大匈奴軍力[註 13],攣鞮淵稱帝後,以㔨為首的新匈奴國將領繼續在冀州部魏、趙、鉅鹿、常山、中山、博陵、高陽諸郡肆虐,攻陷堡壘百餘,中山、博陵、高陽三郡數萬漢民被逼投降,㔨的漢民部眾因之擴充至十餘萬男女,㔨又派使至并州部恆山以地區招誘胡羯族群來附,可能即北部匈奴,這支名義上屬於新匈奴帝國的軍事力量日漸強大。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正月,大單于攣鞮淵將新匈奴都城從蒲子遷至平陽縣城,三月,鎮守襄陽的高密王司馬略卒,漢廷改派山簡為征南將軍兼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鎮守襄陽,十八日,東海王司馬越入洛陽,同月,大單于攣鞮淵派攣鞮景率兵沿黄河東掠魏郡,於延津擊敗車騎將軍王堪所統的晋軍,攻陷黎陽而回,因為攣鞮景在黎陽「沉男女三萬餘人於河」,殺戮太過有違攣鞮淵冒認漢室的認知戰,不得已將攣鞮景降職了事,新匈奴軍這次行動可能是重新溝通與㔨、王彌所部联系的嘗試,除了攣鞮景一路,攣鞮淵同時又派攣鞮聰率兵攻打壺關並派使命令㔨、王彌等人協同行動,劉琨派兵南下救援,但援兵分别在西澗、封田被攣鞮聰、㔨所擊敗,隨後司馬越亦派王曠率領數萬漢兵渡河北上救援,攣鞮聰統率的新匈奴軍在高都與長平一帶大敗晉軍,斬首19000級,壺關不得不向新匈奴投降,劉琨派兵屯駐襄垣縣繼續抵抗新匈奴。
八月,攣鞮淵派攣鞮聰率軍往攻洛陽,攣鞮聰南下渡河擊敗晉軍,進抵宜陽,南陽王司馬模派兵東攻,亦被攣鞮聰所敗,九月,弘農太守垣廷向攣鞮聰詐降,乘隙大敗新匈奴軍,逼使攣鞮聰退兵,同月,安北將軍王浚派遺漢兵以及從務勿麈借來的鮮卑兵南下征伐正為禍冀州部的新匈奴軍,在飛龍山一戰大敗㔨等統率的新匈奴軍,㔨被逼退至黎陽。

洛陽危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永嘉三年十月,攣鞮淵派遣攣鞮聰、攣鞮曜、攣鞮景、王彌等人率領50000騎兵再次南攻洛陽,呼延攸之父呼延翼率步兵繼之,二十六日,攣鞮聰兵臨洛陽,屯駐於西明門外。然而第一戰失利,漢將北宮純借夜色突襲,在大夏門外陣斬新匈奴將呼延顥,攣鞮聰於是移屯上東門,又派王彌攻廣陽門、攣鞮景攻大夏門,接着在十一月初一,呼廷翼被部下殺害,所統步兵潰散回黄河北岸,戰況不利的消息傳來令攣鞮淵下令撒軍,但在攣鞮聰的堅持下收回撒軍命令,繼續圍攻洛陽,東海王司馬越派三千漢兵從宣陽門出城攻擊,再一次擊敗新匈奴軍,新匈奴將呼延朗被殺、攣鞮厲自殺,新匈奴軍這次兵敗還令糧道受到晉軍的威脅,攣鞮聰不得不認同撒軍方案,二十日,攣鞮淵再次下達撒軍令,撒回新匈奴帝國,而王彌所部則經轘轅道返回兗、豫州部一帶為亂關東,為新匈奴牽制漢國,而且㔨於飛龍山新敗,正需王彌東進支援,至此洛陽城解圍,當時因戰亂而流亡潁川、襄城、汝南、南陽、河南諸郡的河東、平陽、弘農、上黨各郡漢民與當地漢民產生矛盾,當王彌率騎二千南下時,流亡漢民借機舉兵叛亂投靠王彌,王彌的兵力因此得以壯大。
同時,㔨再次率軍北上安平國信都縣劫掠,殺害冀州刺史王斌,幽州刺史王浚乘機自領冀州刺史,皇帝派裴憲與王堪率軍北討㔨,㔨亦率軍南下,魏郡太守劉矩直接投降㔨,㔨兵臨黎陽,裴憲棄軍南逃,王堪退守倉垣,十二月,大單于攣鞮淵派王桑、劉靈、趙固等率軍屯魏郡内黄縣,攣鞮淵在王彌的推荐下,封其部屬曹嶷為行安東將軍,負責攻略青州部。

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正月,㔨渡河攻陷白馬,王彌統兵三萬與㔨會合,二月,㔨與王彌劫掠兗州部,破鄄城,殺兗州刺史袁孚,又攻陷倉垣,殺王堪,挾持漢民九萬餘男女而去,成為一股龐大的流寇,之後㔨與王彌所部又北渡河劫掠冀州部各郡,四月,幽州刺史王浚派祁宏率漢兵南攻新匈奴國,晉軍在廣宗縣大敗新匈奴軍,殺劉靈,至七月,大單于攣鞮淵派攣鞮聰、攣鞮曜與王桑、趙固、㔨率兵入侵河内郡,圍河内太守裴整於懷縣城,漢廷派宋抽率兵救援,但被王桑與㔨所敗,宋抽被殺,懷縣城外援無望直接投降新匈奴,攣鞮淵任命裴整為尚書左丞,裴整部下郭默收聚殘部據守諸塢堡自立,令新匈奴帝國未能得到完整的河内郡,并州刺史劉琨得知郭默情況後,直接以郭默為河内太守。

王族内閧[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新匈奴帝國攻陷懷縣之際,大單于攣鞮淵在初九時身體嚴重不適,開始交代後事,初十,新匈奴帝國上層出現一連串人事調動,結果如下表,其中並非繼承人的攣鞮聰享有大單于的稱號,而且在帝國首都平陽縣城西有獨立施政的單于台機構,掌控100000新匈奴大軍[註 13]

永嘉四年七月初十新匈奴帝國大單于攣鞮淵的顧命大臣列表
姓名 職位 關係
攣鞮歡樂 陳留王、太宰
攣鞮洋 長樂王、太傅
攣鞮延年 江都王、太保
攣鞮聰 楚王、大司馬、大單于 生母漢族張氏
攣鞮裕 齊王、大司徒
攣鞮隆 魯王、尚書令
攣鞮乂 北海王、撫軍大將軍、領司隸校尉 生母氐族單氏
攣鞮曜 始安王、征討大都督、領單于左輔
喬智明 廷尉、冠軍大將軍、領單于右輔
劉殷 左光禄大夫、左僕射
王育 右光禄大夫、右僕射
任顗 吏部尚書
朱紀 中書監
馬景 護軍、領左衛將軍
攣鞮安國 永安王、領右衛將軍
攣鞮盛 安昌王、領武衛將軍
攣鞮欽 安邑王、領武衛將軍
攣鞮旋 西陽王、領武衛將軍

永嘉四年七月十六日,攣鞮淵遺詔攣鞮歡樂輔政新主,十八日,一手開啟五胡亂世的攣鞮淵卒,同日,攣鞮和登基為帝,不過新匈奴宮廷卻迅速攪動起来,作為權臣擁重兵的攣鞮聰無疑是新主猜忌的對象,在宗正呼延攸、侍中劉乘、西昌王攣鞮銳的勸說下,攣鞮和决定對攣鞮聰動手,二十日晚,攣鞮和召見攣鞮盛、攣鞮欽,攣鞮盛拒絕攣鞮和的計劃而被殺,攣鞮欽則依從攣鞮和,在二十一日,攣鞮和派攣鞮銳統率馬景部隊進攻單于台、呼延攸統率攣鞮安國部隊進攻在司徒府的攣鞮裕、劉乘統率攣鞮欽部隊攻打攣鞮隆,攣鞮和又派田密、攣鞮旋率兵攻打攣鞮乂,不料田密、攣鞮旋直接挾持攣鞮乂投奔攣鞮聰,而攣鞮聰彷彿早知攣鞮和要動手,單于台已經嚴密以待,攣鞮銳知道攣鞮聰有備後,放棄攻打單于台,轉而與呼延攸、劉乘會合攻打攣鞮隆、攣鞮裕,攣鞮銳又擔心攣鞮安國及攣鞮欽有異志,立即將两人殺死,攣鞮裕亦死於同日,次日二十二日,攣鞮隆亦被殺,不過攣鞮聰卻準備好反攻。
永嘉四年七月二十三日甲申,攣鞮聰率兵攻打都城平陽城,由西明門攻入城内,攣鞮銳、呼延攸、劉乘等人逃入皇宮,攣鞮聰部隊尾隨而入,二十四日乙酉,攣鞮聰斬殺攣鞮和,將攣鞮銳、呼延攸、劉乘在城中梟首示眾,然後已經掌控宮廷的攣鞮聰在郡臣的請求下推辭再三讓位攣鞮乂不果就立即登基稱帝,新匈奴帝國在短短七日内接連換了三位統治者,攣鞮曜倒是躲過一劫。

南征洛陽[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新匈奴皇帝攣鞮聰登基,宮廷權力結構出現變動,大單于攣鞮淵之妻單氏升為皇太后,攣鞮乂為皇太弟領大單于兼大可徒,而攣鞮聰的生母張氏為帝太后,妻子呼延氏為皇后,封兒子攣鞮粲為河內王、攣鞮易為河間王、攣鞮翼為彭城王、攣鞮悝為高平王,又封㔨為并州刺史兼汲郡公,同時攣鞮聰派使赴臨渭縣,封割縣自立的氐族首領蒲洪為平遠將軍,但被蒲洪拒絕,反而自封為護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陽公,隱然有割漢建國之志,約略同時,見到攣鞮氏在南方勢力日大的鐵弗氏决定背叛拓跋氏,率領北部匈奴與白部鮮卑派使向攣鞮聰稱臣,首領鐵弗虎受新匈奴帝國封為樓煩公-安北將軍-丁零中郎將-監鲜卑諸軍事。
新匈奴帝國出現内鬨之際,漢國青州刺史苟晞公開對當權的東海王司馬越表示不滿,聲稱司馬越「為宰相不平,使天下淆亂」,稱司馬越為「國賊」,皇帝司馬熾反感司馬越專權,授予苟晞「施檄六州,協同大舉,剪除國難」的權力以平衡司馬越,苟晞遂以懷縣淪陷為由移檄全國各州郡呼籲起兵上洛,實則向司馬越分權,不料王彌部下曹嶷在青州部各郡攻城略地,聲勢轉盛,令苟晞搁浅此事留在青州部抵抗曹嶷。
九月,鎮守襄陽的漢國征南將軍兼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的山簡,因為強迫因戰亂流亡當地的雍州部漢民返回故鄉而激起民變,以王如、嚴嶷、侯脫三人為首起兵叛亂,聚眾四、五萬,王如自稱為大將軍領司雍二州,派使向新匈奴帝國稱臣,以此為契機,當然新主登基也需要建立權威,攣鞮聰遂發兵南侵
十月,攣鞮粲、攣鞮曜率兵南抵大陽縣,與西進的王彌、㔨會合,接着新匈奴軍在澠池縣擊敗晉軍,長驅直入伊洛盆地,一邊劫掠一邊進軍,不久洛陽即爆發飢荒,但新匈奴軍並無再次圍攻洛陽,分為兩支,一支由攣鞮粲統領經轘轅道入淮北大掠,而另一支由㔨統領出成皋關圍陳留太守王讚於倉垣,出乎意料地被王讚擊敗,㔨所部退至文石津屯駐,之後轉而南下荆州。
同月,因應鐵弗氏首領鐵弗虎投靠新匈奴,又入侵新興、雁門二郡,并州刺史劉琨遂與拓跋鮮卑國首領拓跋猗盧聯兵攻打鐵弗虎,大破北部匈奴與白部鮮卑,「屠其營落」,鐵弗虎僅能收集殘部西渡黄河入居肆盧川,因拓跋猗盧助漢敗匈之故,皇帝司馬熾收到劉琨的上表後,封拓跋猗盧為大單于-代郡公,不料幽州刺史王浚以代郡屬幽州部為由拒絕代郡隸屬拓跋猗盧,甚至派兵攻打拓跋猗盧,但被拓跋猗盧所敗,然而拓跋猗盧亦以代郡遥遠為由,拒絕了代郡之封,反向劉琨要求石陘關以北之地,劉琨勢弱,不得已而接受,將石陘關以北的樓煩、馬邑、陰館、崞、繁畤五縣漢民南遷至關南,拓跋猗盧率國內萬餘戶移居至此,於是恒山山脈成為漢國與拓跋鮮卑國的新邊界,二十三日壬子,漢廷封劉琨為平北大將軍、王浚為司空、務勿塵為大單于。
漢國首都洛陽受到黄河北岸的新匈奴帝國威脅,又受飢荒所困,東海王司馬越决定派使全國求援勤王之師,皇帝司馬熾親自向使者說:「為我語諸征鎮,若今日尚可救,後則無逮矣。」征南將軍兼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的山簡及荊州刺史王澄聞訊各自派兵援洛,但山簡之兵在涅陽縣被王如打敗,王澄率兵至沶口聞敗訊後懼而退兵,王如乘勝大掠江漢進逼襄陽,入據宛縣,侯脫亦據有穰縣,山簡被逼從襄陽退守夏口,然而王如等人隨後面對的不是晋軍的平叛,而是㔨南下,王如等人迅速派兵一萬北上襄城屯駐抗㔨,但被㔨打敗並降其兵眾,㔨遂進軍宛縣,嚴嶷率兵援宛,王如卻派人與㔨交好結為義兄弟,又勸說㔨進打宛縣城,㔨輕易攻陷宛縣城俘擄侯脫,來援的嚴嶷見宛城陷遂不得不向㔨投降,㔨殺侯脫,嚴嶷被送至新匈奴都平陽,兩人所部漢兵皆被㔨吞併; 青州刺史苟晞收到使者勤王之師的要求,但正值與曹嶷爭奪青州部而不暇分兵。
於是洛陽外無援兵,朝堂之上群臣考慮遷都,但在王衍的反對下放棄。
㔨併吞大量漢兵後軍力强大,率所部南下一舉攻破襄陽,劫掠漢水西岸30多個塢堡,之後又打算北上襄城,途中,據稱因受到王如的偷襲,㔨率兵擊敗王如後暫停北上,南返漢水西岸屯駐。
十一月,在東海王司馬越的要求下,皇帝派司馬越出鎮許昌,司馬越統漢兵勁卒四萬離開洛陽,以王衍等「朝賢素望」為部隊佐吏,以潘滔為河南尹,與李惲、何倫及東海王世子司馬毗等人負責洛陽事務,司馬越這一次出鎮暴露出漢廷的内部分歧。當時皇帝與青州刺史苟晞繼續密謀對付專權的東海王司馬越,但被司馬越發覺,當司馬越到達項城時即自領豫州刺史,移檄攻擊苟晞,同一時間竟陵王司馬楙舉兵攻何倫,不克兵敗逃亡,又揚州都督周馥上奏皇帝勸說遷都淮揚,司馬越埋怨周馥上奏前未先知會自己,於是召見周馥及淮南太守裴碩,周馥拒絕前往會面,裴碩突然詐稱受司馬越密旨發兵攻打周馥,反被周馥擊敗,裴碩兵敗退守東城縣並派使向琅邪王司馬睿求援。
同時,皇帝派使授涼州刺史張軌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並要求援助正值飢荒的洛陽,張軌派杜勳帶馬500、毯布30000匹物資援洛陽。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正月,曹嶷擊敗青州刺史苟晞,苟晞退守高平國,而正在江漢平原的㔨率軍東攻江夏郡,攻陷郡治安陸,同月,因梁州戰亂而東逃荊州的四至五萬戶漢族流民與本地漢民產生矛盾,其中李驤聚眾起兵佔據樂鄉,被南平大守應詹、醴陵縣令杜弢率兵擊敗,荊州刺史王澄派兵繼討,李驤向王澄投降,但王澄很快殺害李驤並將俘虜八千餘人沉於長江,激化了與流民的矛盾,加上湘州部參軍馮素因為與流民有私怨而向湘州刺史荀眺宣稱流民皆有反心,傳出荀眺欲盡殺流民的消息,於是流民「一時俱反」並推舉同樣來自梁州的杜弢為領導,杜弢自立為梁州牧-益州牧-領湘州刺史,荆州漢區暫時陷入杜弢叛軍、晉軍、㔨的新匈奴軍三分的局面,然而㔨很快離開荊州,流竄北上。
琅邪王司馬睿派兵援助淮南太守裴碩,在壽春擊敗揚州都督周馥,周馥向項城方向逃亡,中途被新蔡王司馬確所執,不久即郁郁而終。
二月,㔨所部北上攻陷新蔡縣城,至南頓縣時殺害新蔡王司馬確,繼續北上攻陷許昌,同月,東海王司馬越以楊瑁為兗州刺史,派使與徐州刺史裴盾共擊青州刺史苟晞,然而司馬越在三月十九日丙子於項城突然過世,但秘不發喪,之後軍中推舉王衍暫領部隊,王衍决定率兵去東海國為司馬越棺柩下葬,留守在洛陽的李惲、何倫及東海王世子司馬毗等人聞訊率部出城東走,皇帝司馬熾隨即黜司馬越為東海縣主,轉而加封青州刺史苟晞為大將軍大都督-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
四月,㔨率部在苦縣寧平城郊外追上王衍所部晋軍,十餘萬晋軍被㔨統兵盡屠滅之,司馬越棺柩亦被剖柩焚屍,之後㔨進抵洧倉,擊敗路至該地的李惲、何倫部眾,俘據司馬毗等人,李惲東奔下邳、何倫北逃廣宗,而徐州刺史裴盾被四處流竄劫掠的趙固、王桑殺害,至五月,杜弢叛軍攻陷長沙城並南下俘虜逃亡至廣州部的湘州刺史荀眺,叛軍聲勢越烈。
司馬越死後,皇帝司馬熾終於實際掌權,以傅袛為司徒、苟藩為司空,又加封幽州刺史王浚為大司馬侍中大都督督幽冀諸軍事、南陽王司馬模為太尉大都督、涼州刺史張軌為車騎大將軍、琅邪王司馬睿為鎮東大將軍督揚江湘交廣五州諸軍事,當時洛陽外無援兵、内有飢荒,城内兵力已被司馬越帶走並在苦縣被滅,苟晞於是上表請皇帝遷都倉垣並派數十艘船、護衛五百人及穀千斛迎接,但朝廷大臣因金銀財產及地產皆在洛陽而猶疑不决,最後未能成行,不過仍派傅袛至河陰「修理舟楫」,以為水路逃亡之備,之後洛陽的飢荒很快變得更為嚴重以致出現人食人的現象,而洛陽地區的社會秩序變得脆弱不堪,連皇帝都難以安全出城。
正值洛陽局勢失控之際,新匈奴皇帝攣鞮聰沉寂了半年後發起對洛陽的軍事進攻,派呼延晏率兵27000往攻洛陽,又派使要求攣鞮曜、王彌、㔨等率兵會攻洛陽,晉軍12次阻擊呼延晏都失敗,呼延晏所部兵臨河南縣,二十七日癸未兵臨洛陽,次日甲申,呼延晏攻打平昌門,三十日丙戌呼延晏攻陷平昌門,焚毁城内建築及東陽門,六月初一,呼延晏因為孤軍深入决定暫時退出洛陽城,盡掠所俘漢民及財物而去,又將皇帝在洛水上的舟船焚毀,初四,司空苟藩與弟苟組等人逃出洛陽,初五,王彌兵臨洛陽,屯於宣陽門外,初六,攣鞮曜率兵屯駐西明門外,至十一日,王彌與呼延晏率兵從宣陽門攻入洛陽,縱兵大掠皇宮,之後攣鞮曜才進城,不滿王彌先一步進城,而皇帝打算出城奔赴長安,但被新匈奴軍發現並囚禁,十二日,攣鞮曜下令將太子司馬詮、吳王司馬晏、竟陵王司馬楙並一眾朝廷大臣,以及漢民等三萬餘人殺死,又焚毀皇宮寺院、盗掘皇陵等等,傳國玉璽流入新匈奴帝國之手,戰亂中,司馬詮之弟司馬端及司馬晏之子秦王司馬業幸運逃出洛陽
㔨未能趕上圍城戰,洛陽淪陷後就經轘轅道暫屯許昌,王彌與攣鞮曜交惡,主動帶兵東屯陳郡項縣,打算割據青州部自立。
洛陽淪陷,漢國失去權力中樞而出現四個臨時政府,司徒傅袛在河陰建立行台(臨時政府),屯於盟津小城,得到身在陽城縣的司空苟藩、城臯的河南尹華薈以及汝陰太守李矩的支持;滎陽郡一度出現内鬨,幸被褚翜勸止,後苟藩在密縣建立行台並推舉琅邪王司馬睿為盟主,承制以苟崧為襄城太守、李矩為滎陽太守、褚翜為梁國内史、閻鼎為豫州刺史等等,不久,秦王司馬業來投;司馬端逃出洛陽後東奔倉垣,苟晞遂將司馬端奉為太子,自建行台於倉垣,後移屯蒙縣;至七月,可能亦有司馬氏宗室投靠大司馬王浚,王浚在薊城立其為太子,承制以苟藩為太尉、琅邪王司馬睿為大將軍、李惲為青州刺史等等。
得到洛陽淪陷的消息後,坐鎮長安的南陽王司馬模派趙染東屯蒲坂以防備新匈奴帝國西進,但趙染據稱因求索馮翊太守一職不得,怒而率部投降新匈奴,新匈奴皇帝攣鞮聰既然得到帶路黨,即於八月派遣攣鞮粲、攣鞮曜率領大軍西侵,以趙染和攣鞮雅為前鋒,趙染大敗晉軍於潼關,新匈奴軍長驅直入包圍長安,司馬模突圍不成只得投降,被執送攣鞮粲,九月,攣鞮粲殺司馬模,因此而一度被攣鞮聰所怪責,隨後攣鞮聰封攣鞮曜為車騎大將軍-開將儀同三司-雍州牧-中山王,又封王彌為大將軍-齊公,當時新匈奴只占據長安周邊及其以東的部分關中平原地區,並非整個關隴都屬於新匈奴,比知司馬模之子司馬保即坐鎮上邽、新平郡及安定郡亦拒絕臣屬新匈奴,不過先後攻陷洛陽、長安,令新匈奴帝國聲勢更上一層,關隴地區的氐族羌族勢力都向新匈奴稱臣,而馮翊太守索綝、安夷護軍麴允、頻陽縣令梁肅等漢族地方勢力則拒絕臣屬新匈奴,投奔安定太守賈疋,在臨涇縣計劃收復長安。
在長安淪陷時,㔨在陽夏縣擊敗並俘擄陳留太守王讚,㔨隨後攻陷蒙城,俘擄苟晞、司馬端等人,攣鞮聰因之封㔨為幽州牧,㔨之後在蓬關與乞活義兵陳午部隊作戰,同時王彌亦與乞活義兵劉瑞部隊,不過王彌勢弱不得已向㔨求援,㔨率兵擊殺劉瑞,迅速回師在肥澤打敗陳午俘擄其部眾,其中有一個虚歲十二的少年冉良亦被俘,踏入十月,㔨邀請王彌在己吾縣會晤,㔨趁王彌在宴會上無備之機直接將其斬殺,吞併其部眾,㔨上表攣鞮聰以王彌叛逆作為殺害新匈奴帝國的齊公的理由,攣鞮聰派使責讓㔨,但考慮到米已成炊兼㔨的部眾日盛,新匈奴對此鞭長莫及,攣鞮聰責讓之餘又不得不加封㔨為鎮東大將軍-并州刺史-督并幽二州諸軍事以作安撫,彼時王讚企圖逃亡失敗,㔨將其與苟晞等人一併殺害,之後㔨率兵劫掠豫州部郡國一番後南下屯駐葛坡,㔨在葛坡時,并州刺史劉琨派使將㔨的生母王氏及乾弟虎送歸㔨,勸說㔨叛匈投漢,被㔨拒絕,厚禮送使回,然後㔨課農造舟,謀攻建業,而琅邪王司馬睿派紀瞻統兵於壽春以作防備。
㔨詐殺王彌吞併其部引起趙固、王桑的擔憂,遂决定帶兵返回新匈奴都平陽城;而苟晞被俘及死亡,毫無疑問令曹嶷在青州部更容易擴張勢力。

漢國反擊[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約在㔨駐軍葛坡之時,西部的雍州,安定太守賈疋被推舉為平西將軍,正率兵五萬計劃收復長安,雍州刺史麴特、新平太守竺恢、扶風太守梁綜等人得到賈疋起兵的消息後,亦共同舉兵十萬與之會師;攣鞮粲發兵攻新平郡,馮翊太守索綝率兵援新平,「大小百戰」,最終擊退新匈奴軍,而賈疋率兵與攣鞮曜所部新匈奴軍主力大戰於黄丘,一舉擊敗新匈奴軍,追至甘泉,順帶襲殺新匈奴帝國的梁州刺史瀘水胡人彭蕩仲,接着安夷護軍麴允再敗攣鞮粲於新豐,於是晉朝在關中地區軍勢大振,從而得到關隴漢、胡各族的響應,晉軍因之進圍長安,這個消息令密縣行台興起奉秦王司馬業入據關中的意圖,但密縣行台的成員家鄉多在關東,不願西入關中,由此產生分裂,經過一番内鬨,行台解散,最後由豫州刺史閻鼎等人挟持司馬業經宛城西入武關,一路上受到各股山賊侵襲以至「士卒亡散」,幾經辛苦抵達藍田後派使聯絡賈疋,十二月,賈疋派兵迎接司馬業入雍城。
雍州正開始反攻之際,冀州北部卻出現同族操戈的鬥爭,當時并州刺史劉琨派遣劉希在中山國招徕漢民,聚眾至三萬,但因為主要來自幽州部的代郡、上谷、廣寧三郡的漢族,令幽州刺史王浚深感不满,遂派漢兵以及從疾六眷借來的段部兵[註 14]攻破中山國殺害劉希,將流入當地的漢民驅使回幽州部,另外,劉琨的部下邢延與大單于拓跋猗盧之子拓跋六修產生冲突,拓跋六修率兵將邢延擊敗,邢延南下投靠新匈奴帝國並請兵攻打并州部。

於是永嘉六年(公元312年)正月,新匈奴皇帝攣鞮聰派兵北攻并州刺史劉琨,圍攻晉陽城,大單于拓跋猗盧派南下救援劉琨,三月十四日乙未,聯軍擊退新匈奴軍,晉陽解圍
新野王司馬歆的舊部胡亢在竟陵聚眾叛亂,自稱為楚公,以杜曾為竟陵太守,攻略荊州部郡縣
二月,經過數月對峙,㔨派遣虎率兵2000往攻壽春被紀瞻擊敗後,决定離開葛坡北上,所經地方皆堅壁清野,令㔨的軍隊不能透過劫掠補給,漸漸陷入飢荒狀態。
三月,涼洲牧張軌為了協助從新匈奴手上收復長安,派宋配率漢兵步騎二萬往援,之後又派張寔率漢兵三萬、張琠率胡兵20000繼援。
四月十六日丙寅,征南將軍兼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的山簡卒於夏口,同月,劉琨以劉演為魏郡太守,坐鎮鄴城,令趙固、王桑途經魏郡時改投劉琨旗下。
攣鞮曜經過近半年的戰敗,不得不退出長安,但退出之前將亦從當地漢族人口中驅掠了八萬多人至新匈奴都平陽,平西將軍賈疋因之奉秦王司馬業入駐長安,攣鞮曜因此在五月被攣鞮聰降職為龍驤大將軍行大司馬,同月,攣鞮聰派攣鞮粲攻打河陰行台,適逢傅袛死亡,攣鞮粲攻陷盟津小城,消滅行台并將行台原豁的二萬多戶漢民遷入平陽,而郭默所在的懷縣諸塢亦同被新匈奴軍所攻。
六月,趙固、王桑派人告訴攣鞮聰重投新匈奴,要求其派兵迎回,攣鞮聰派梁伏疵率兵東進懷縣迎接,但其部下臨深、牟穆率兵10000重歸魏郡太守劉演,趙固與梁伏疵回平陽,王桑則率兵東奔青州部,在曲梁縣被趙固的追兵所殺,其殘部重投劉演,至於趙固被攣鞮聰封為荊州刺史領河南太守,坐鎮洛陽。
七月,被糧荒所困的㔨部隊迅速自棘津北渡黄河,消滅盤踞汲郡的向冰勢力,得其軍資糧餉擺脱糧荒,部隊北上直抵鄴城下,與魏郡太守劉演對峙,臨深、牟穆又叛劉投㔨,但㔨並未進攻鄴城,而是攻下襄國城作為根據地,派兵攻取周邊諸郡奪取糧食,㔨上表攣鞮聰要求坐鎮襄國,攣鞮聰封㔨為冀州牧-都督冀幽并營四州諸軍事-上黨郡公。
并州刺史劉琨移檄全國州郡打算在十月會兵攻打新匈奴所都平陽,但内部卻又生變故,劉琨因誤聽讒佞而殺令狐盛,令狐盛的兒子令狐泥南奔新匈奴帝國,攣鞮聰得到帶路黨,派遣攣鞮粲、攣鞮曜率領大軍北上,劉琨聞訊後派兵抵抗新匈奴軍,之後東去中山國及常山郡召集士卒迎戰,又派使拓跋鮮卑國向拓跋猗盧求援,然而新匈奴軍進展迅速,擊敗劉琨的抵抗後直達晋陽城下,在內奸的協助下,晉陽城投降新匈奴,八月初一庚戌,帶兵前往支援的劉琨得到晉陽城陷落的消息後轉奔常山郡,初二辛亥,攣鞮粲、攣鞮曜進入晉陽城,初三壬子,劉琨父母被令狐泥殺害。得到取得晉陽的消息後,攣鞮聰即恢復攣鞮曜為車騎大將軍,又以攣鞮豐為并州刺史,坐鎮晋陽。 九月初三辛巳,秦王司馬業在長安被擁為皇太子,以閻鼎為太子詹事總攝百揆,加封賈疋為秦州刺史、南陽王司馬保為大司馬等等。
十月,大單于拓跋猗盧率兵與其子拓跋六修及堂侄拓跋普根等南下往攻新匈奴控制下的晉陽城,所部兵與攣鞮曜之新匈奴軍大戰於汾東,新匈奴軍戰敗回城,攣鞮曜與攣鞮粲、攣鞮豐等驅掠晉陽漢族人口南越蒙山回新匈奴帝國地界上,劉琨於是收復晉陽城,十一月,拓跋猗盧大破新匈奴軍交藍谷,俘擄攣鞮豐、斬殺邢延,然後退兵,留下少量兵馬屯駐晉陽城協防,劉琨則屯駐陽曲城。
十二月,秦州刺史賈疋被彭蕩仲之子彭天護率領匈奴屠各胡人襲殺,而長安又上演一場内鬨,閻鼎因為爭權而殺害梁綜,麴充遂與索琳、馮翊太守梁肅聯兵攻打閻鼎,閻鼎打不過而北奔雍城,中途被氐族竇首殺害。
在新匈奴帝北吞晉陽、西占長安的擴張失敗收縮後,正四出擴張勢力的㔨與幽州刺史王浚亦爆發戰爭,㔨以襄國為據點四出擴張,盤踞苑鄉城的張豺、游綸臣屬於王浚卻受到㔨的攻打,王浚遂派王昌統漢兵及鮮卑段國首領疾陸眷與其弟匹磾、文鴦、堂弟末杯等統段部兵合計50000大軍南下攻打㔨,圍攻襄國城,在一次示弱誘敵下,㔨俘虜末杯,以其為人質派使向疾陸眷求和,在㔨的勸說下,疾陸眷與㔨結為義兄弟,末杯更以㔨為義父,於是疾陸眷退兵,而王昌亦不得不退兵,之後張豺、游綸向㔨投降。
在南部,荊州刺史王澄不止接連被杜弢叛軍所敗,又有山簡舊部王冲自立為荊州刺史,王澄遂漸失去對地方上的控制,最後東投琅邪王司馬睿,司馬睿派王敦統兵征討杜弢,王澄東過時與王敦會晤,與王敦發生爭執而被殺,而王如叛軍自永嘉四年十月被㔨擊敗後每況愈下,不得已向王敦投降。
這一年是漢國實際上没有皇帝的一年,在南安郡赤亭(中國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一帶)的羌族首領姚弋仲率所部漢族及氐、羌各族民眾數萬人東遷至扶風郡榆眉(隃麋,中國陜西省千陽縣一帶),自稱為護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風郡公,可見長安集團對關中地區的控制力有限。

建興元年(公元313年)正月初一丁丑,新匈奴皇帝攣鞮聰大宴群臣,在此場合吩咐漢帝司馬熾「著青衣行酒」以侮辱之,至二月初一丁未,攣鞮聰殺害司馬熾,同月二十九日乙亥,攣鞮聰生母太后張氏亦卒。
四月初一丙午,長安得到司馬熾的死訊,秦王司馬業因之舉哀,二十七日壬申,司馬業登基稱帝,改元建興,以梁芬為司徒、麴允為尚書左僕射錄尚書事、索琳為尚書右僕射領吏部-京兆尹,後又授索琳為衞將軍領太尉,漢國自洛陽淪陷後再次擁立皇帝,而新匈奴帝國因此而派攣鞮曜、喬智明、趙染等率軍西征,漢廷派麴允屯兵黄白城(中國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西陽鎮武官坊一帶)以抵抗新匈奴軍。
在關東,㔨派兵攻陷鄴城,魏郡太守劉演南逃廪丘,并州刺史劉琨改任劉演為兗州刺史,之後㔨攻陷廣宗縣上白城,殺害青州刺史李惲,幽州刺史王浚打算再次發兵攻打㔨,征召鮮卑段國派兵會合,但被拒絕,於是王浚轉而對付段國,派使賄赂鮮卑拓跋國出兵攻伐段國,又征召鮮卑慕容國攻伐段國,拓跋猗盧派拓跋六修攻打段國,被疾陸眷擊退,但慕容國鮮卑大單于弈洛瓌亦一同派兵攻打段國攻取徒河、新城等遼西縣城,在得到拓跋國軍失敗的消息後停止軍事行動,以慕容翰坐鎮徒河巩固占領區。
五月壬辰,皇帝司馬業以琅邪王司馬睿為左丞相大都督督陜東諸軍事、南陽王司馬保為右丞相大都督督陜西諸軍事,又下令司馬保率兵三十萬赴援長安、司馬睿率兵二十萬攻洛陽、「幽并兩州」即劉琨與王浚率兵三十萬攻平陽,而㔨繼續擴張攻陷定陵縣,除了離間疾陸眷與王浚亦爭取到與烏丸人的聯合,至於劉琨響應皇帝的號召,在六月與拓跋國計劃南下征伐新匈牙利,七月,劉琨進屯藍谷,拓跋猗盧派拓跋普根南屯北屈里縣,計劃進攻西平城,新匈奴皇帝攣鞮聰派攣鞮粲對付劉琨、攣鞮易對付拓跋普根,劉琨等得知新匈奴的部署而停止行動,另一方面,皇帝亦派使劉蜀遠赴建業通知司馬睿,八月癸亥,劉蜀抵達建業,要求司馬睿北伐收復洛陽,但被司馬睿以江東尚未安定為辭拒絕。司馬睿之後任命祖逖為豫州刺史-奮威將軍,帶兵千人自京口北上進軍,屯於淮陰,同月,楚公胡亢被部下杜曾與王冲聯合擊殺,武昌太守陶侃大破杜弢叛軍,被司馬睿任命為荆州刺史,九月,杜曾又擊殺王冲吞併其部眾,至十月,陶侃被杜曾所敗
攣鞮曜派趙染率5000騎兵偷襲長安,十月,趙染夜至長安,殺掠千餘人後退屯於逍遥園,晉將麴鑒率兵五千救長安,趙染退兵,麴鑒追擊,兩軍在零武爆發戰鬥,麴鑒兵敗,十一月,麴允率兵大敗攣鞮曜,斬殺喬智明,逼退新匈奴軍,攣鞮曜退守粟邑(中國陜西省渭南市白水縣彭衙村一帶)
十二月,㔨派使至薊城向幽州刺史王浚示好,支持王浚稱帝,甚至不惜將王浚部下兼游綸之兄游統暗中派使投附㔨的使者斬殺以麻痹王浚。 新匈奴帝國西征失敗後,攣鞮曜轉而掃蕩伊洛盆地,圍攻石梁塢,兗州刺史劉演與河内太守郭默皆派兵援救,被攣鞮曜所敗,石梁塢亦被攻陷。
同年,司空苟藩卒於開封。

建興二年(公元314年)正月,新匈奴皇帝攣鞮聰将兒子攣鞮粲封為丞相領大將軍錄尚書事-晉王,又以江都王攣鞮延年錄尚書六條事、攣鞮景為太師、王育為傅、任顗為太保、馬景為大司徒、朱紀為大司空、攣鞮曜為大司馬[註 15],同月二十二日壬辰,幽州刺史王浚的使者至襄國城,約定㔨在三月親身至薊城朝觐王浚。
二月初二壬寅,漢廷封涼州刺史張軌為太尉-涼州牧-西平郡公、幽州刺史王浚為大司馬都督幽冀諸軍事、苟組為司空領尚書左僕射兼司隸校尉行留台事、并州刺史劉琨為大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
㔨發兵北上計劃偷襲王浚,為了保密,行至柏人縣將游綸殺害,以免其向游統泄漏消息,為了避免後路被抄,㔨派使假意向并州刺史劉琨表示稱臣晉朝並以討伐有稱帝圖謀的王浚以表忠,騙過劉琨,三月,㔨兵臨易水,王浚手下孫緯向王浚警告㔨可能有異圖,建議派兵阻止㔨,而早已暗中投靠㔨的游統表示反對,雖然很多手下警告㔨有異圖,要求討伐㔨,但王浚堅持相信㔨的效忠,還下令禁止手下因此進諫,並打算設宴迎接㔨,於是㔨軍北上一路暢通無阻,初三日壬申早晨,㔨兵臨幽州部治所薊城,㔨擔心城內有伏兵,以獻禮為名先驅使牛羊數千入城,達到阻街塞巷引起混亂的目的,㔨隨即率兵入城並「掠兵大掠」,至此王浚才開始對㔨的目的起疑,但仍然决定相信㔨,拒絶手下攻擊㔨的建議,這一日,王浚在與㔨會晤時直接被㔨的手下拘禁,受到一個自永興二年(公元305年)即起兵反晉的羯人㔨批判其不忠於晉朝,之後㔨派五百騎兵押送王浚南下襄國城,於是薊城被㔨輕而易舉控制,王浚麾下漢兵精鋭一萬人亦被㔨屠殺,至於游統被㔨以不忠於王浚為借口斬殺,㔨在薊城停留二日後離開,臨走前將王浚在薊城的宮殿焚毁,以劉翰行幽州刺史戍守薊城。
王浚在襄國城被殺害,㔨抵達襄國城後派使至平陽向攣鞮聰表達消滅王浚的功績,攣鞮聰於是封㔨為大都督-督陝東諸軍事-驃騎大將軍-東單于。
㔨北上之時,劉琨與拓跋國大單于拓跋猗盧約定再次聯軍南攻新匈奴都平陽,不料拓跋國境内有雜胡萬餘家投靠㔨而起兵叛亂,雖然都被拓跋猗盧一一誅滅,但令聯軍南下的計劃無疾而終,當㔨輕易消滅王浚的消息傳來,劉琨開始對消滅新匈奴帝國並收復中原的未來能否成真感到擔憂。
雖然㔨消滅王浚吞併其勢力,但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接受㔨的統治,特别是㔨隸屬於逆胡攣鞮淵所建立的新匈奴帝國,比如㔨離開薊城後,劉翰就以薊城投靠段國,王浚舊部陽裕逃至令支縣亦以縣投靠段國,王浚敗亡後亦有數萬家漢族流民北逃投靠慕容國,鮮卑大單于弈洛瓌因之設立四郡以安置,而樂陵太守邵續因王浚敗亡而改投㔨,但在棄郡南投的渤海太守劉胤及段國匹磾的勸說下,邵續改投琅邪王司馬睿,派劉胤出使建業,劉胤就此為司馬睿效命,司馬睿授邵續為平原太守。
㔨率兵圍攻邵續於厭次,段國派文鴦率兵援救,㔨聞訊即退還襄國
五月二十日己丑,涼州牧張軌卒,兒子張寔繼承父位,六月,新匈奴派攣鞮曜進屯於渭汭(涇水注入渭水之處)、趙染進屯於新豐(中國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一帶),準備再次西征長安,太尉索琳率兵主動出擊,在新豐城西郊大破趙染所部,趙染退守新豐,攣鞮曜與部將殷凱往攻長安,麴允領兵至馮翊郡阻擊但被新匈奴軍所敗,然而麴允兵敗後卻發動夜襲擊殺殷凱,逼使攣鞮曜打消西征計劃,攣鞮曜轉而東征河内太守郭默,將其圍困在懷縣城,郭默派使向滎陽太守李矩,適逢并州刺史劉琨派500多鮮卑騎兵赴長安,因新匈奴道阻不通而滞留滎陽郡,李矩遂借此鮮卑兵聯同漢兵北渡夜襲新匈奴軍,在懷縣城下大破新匈奴軍,攣鞮曜望見敵軍有鮮卑兵遂不戰而退,郭默得以率部突圍南投滎陽郡,攣鞮曜兵敗後,攣鞮聰將其派往蒲阪屯駐。
七月,趙染率領新匈奴軍進攻北地郡治泥陽縣城(中國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泥陽村),麴允再次領兵拒敵,趙染在圍城戰中「中弩而死」,漢國再一次逼退新匈奴帝國的進攻。
十月,漢廷封張寔為都督涼州諸軍事-涼州刺史-西平郡公。
十一月,匈奴皇帝攣鞮聰將兒子攣鞮粲升為大單于-相國總百揆,地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由是開始與皇太弟攣鞮乂產生矛盾。

建興三年(公元315年)正月,漢廷派平東將軍宋哲領兵屯駐華陰縣。二月十二日丙子,漢廷加授琅邪王司馬睿為丞相-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南陽王司馬保為相國、苟組為太尉領豫州牧、劉琨為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諸軍事,之後又增封鮮卑大單于拓跋猗盧為代王,同月,南陽王司馬保的兩名部下張春與陳安之間發生冲突,陳安赴隴城縣割據,而并州刺史劉琨因應拓跋猗盧的要求,派漢官莫含出仕拓跋國。
三月,新匈奴帝國的行安東將軍曹嶷取得青州部全境,實現「雄據全齊之志」,甚至可能「密有王全齊之心」,後來曹嶷派使建業,授職青州刺史,之後在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又派使勸司馬睿稱帝
新匈奴帝國再次北攻劉琨,七月,攣鞮曜率軍攻打劉琨在上黨高原的存在,八月初二癸亥,新匈奴軍大敗劉琨於襄垣縣,進而攻打陽曲城,但新匈奴皇帝攣鞮聰認為消滅漢國長安中央的事務最優先,遂派攣鞮曜西屯蒲坂,同樣在八月,晉軍消滅杜弢叛軍。
九月,攣鞮聰派使增封㔨為陝東伯,十月,攣鞮曜進屯粟邑,謀攻北地郡,皇帝以麴允為大都督-驃騎將軍,領兵抵御攣鞮曜,攣鞮曜轉而攻陷馮翊郡郡治臨晉,再攻麴允,麴允不敵退守至靈武縣,攣鞮曜又轉而攻陷上郡,進屯黄阜,當時前線已漸漸逼近長安,皇帝司馬業派使至上邽要求南陽王司馬保出兵援助,司馬保派胡崧領兵援救,但託詞「須諸軍集,乃當發」,麴允建議皇帝西移上邽依靠司馬保,但太尉索琳認為司馬保可能因此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取消。

建興四年(公元316年)二月,因為特進綦毋達、太中大夫公師彧、尚書王琰、尚書田歆、少府陳休、左衛將軍卜崇、大司農朱誕等七人與新匈奴皇帝攣鞮聰的寵臣中常待王沈發生冲突,被攣鞮聰下令處决,即使有侍中卜幹、河間王攣鞮易、西河王攣鞮延、勃海王攣鞮敷、御史大夫陳元達等人求情亦不免,卜幹被黜為庶人,攣鞮易因憤慨而在三月忿怒而卒,陳元達自殺。
在新匈奴帝國發生宮廷政爭不久,拓跋國發生一場内戰,代王拓跋猗盧因企圖扶立少子拓跋比廷為嗣而與拓跋六修發生冲突,在内戰中拓跋六修殺害其父拓跋猗盧,然後拓跋六修又反被拓跋猗之子拓跋普根所殺,拓跋普根遂成拓跋國的新主宰,但其統治並不穩固,拓跋國經此内亂令國中鮮卑人舊部與烏丸人、漢族新附民互相猜忌兼互有冲突,「舊人忌新人悍戰欲盡殺之」,其中烏丸人及漢族有三萬人[註 16]由衛雄、箕澹及劉琨在拓跋國的質子劉遵率領打算南下歸附漢國,劉琨得此消息後甚至親赴平城撫納,主要由漢族人口及少數烏丸人口組成的這三萬人的到來令劉琨的兵力大漲,至於拓跋普根剛才在三月得到拓跋國,到了四月就突然死亡,拓跋國代王由其出生不久的兒子拓跋始繼承。
四月,涼州刺史張寔派漢兵5000入衛長安,因而受增封都督陝西諸軍事,同月,已經体養生息了近2年的㔨派兵攻打廪丘,將兗州刺史劉演重重包圍,雖然段國聞訊派文鴦領兵救援,屯於景亭,但㔨兵已攻陷廪丘,劉演突圍投奔文鴦,㔨的勢力得以進一步擴大。

長安淪滔[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建興三年七月,攣鞮曜率軍攻打北地郡治泥陽縣城,大都督麴允領兵三萬自靈武縣往救,但攣鞮曜圍城縱火引起滚滚濃煙,派人宣揚新匈奴軍已經攻陷泥陽城,城陷的假消息令麴允的軍隊失去鬥志,攣鞮曜至此率兵大敗晉軍於磻石谷,麴允退還靈武縣,失去援兵的泥陽城遂被新匈奴軍所攻陷,然後攣鞮曜率軍進屯涇陽縣,八月,新匈奴軍圍攻長安中央。
在新匈奴軍於關中得到勝利之際,新匈奴帝國的平陽、河東兩郡發生蝗災以致飢荒遍地,漢族飢民四出流亡,㔨乘機派20000騎兵進入并州部地界招納漢民十萬戶,㔨這個舉動引起新匈奴皇帝攣鞮聰的不满,派使譴責㔨,要求歸還人口,但被㔨拒絕,作為新匈奴帝國統冶階級的一員,羯人㔨拒絕聽命新匈奴皇帝,代表了其與新匈奴帝國之間的一道裂痕。
九月,新平大守竺恢、安定太守焦嵩、平東將軍宋哲各率兵赴援長安,散騎常侍華率京兆、弘農、馮翊、上洛四郡漢兵屯於灞上,但各路援兵皆畏惧新匈奴軍的聲勢而不敢交戰,唯南陽王司馬保所派的胡崧援兵一路深入,在靈臺大破攣鞮曜所部,然而胡崧擔心晉軍勝利會令大都督麴允及太尉索琳的權力增強,遂轉而留兵不進,甚至領兵向西退守槐里縣,至此長安實際成為一座孤城,圍城戰令城内糧食緊張,以致出現人食人的慘況,城内人不是死亡就是四散逃亡,只有涼州刺史張寔早前所派援兵數千繼續堅持抵抗,麴允為了說服胡崧甚至派使奉五百金請求胡崧援兵。
十一月,長安糧盡,皇帝司馬業打算投降,索琳聞訊先一步派人向攣鞮曜聲稱長安城還有可以支持一年的糧食,因此不會輕易被攻陷,又稱「若許綝以車騎、儀同、萬戶郡公者,請以城降」,索琳虚張聲勢可能是想令攣鞮曜知難而退,但攣鞮曜顯然有渠道知悉城中慘況,故而回覆索琳,聲稱自己「未嘗以譎詭敗人,必窮兵極勢,然後取之」,又威脅說「若審兵食未盡者,便可勉強固守。如其糧竭兵微,亦宜早悟天命」,至初十甲午,皇帝使者向攣鞮曜递降牋,十一日乙未,皇帝司馬業親自出降,十七日辛丑,攣鞮曜將司馬業及漢廷大臣們押送新匈奴都平陽,十八日壬寅,俘虜們送抵平陽,麴允自殺,索琳則被攣鞮聰視為不忠而處死,因為攣鞮曜攻陷長安俘擄漢帝,攣鞮聰授攣鞮曜假黄钺,封為大都督督陝西諸軍事太宰秦王。
新匈奴攻陷長安之際,㔨亦率兵攻侵樂平郡,圍太守韓據於郡治坫縣城,并州刺史劉琨率兵援救,屯於廣牧縣,㔨先設伏兵,再率兵攻打晉軍,然後佯敗撒退,當晉軍追擊中途突然伏兵四起,㔨亦回師攻擊,於是晉軍大敗,主將衛雄、箕澹率千餘騎亡奔代郡,韓據聞訊後棄城逃跑,㔨因此戰而聲威大振,至十二月,并州部長史李弘以并州向㔨投降,令劉琨失去根據地,適逢段國匹磾來信邀請,於是劉琨率領韓據等殘部經飛狐徑投靠段國,與匹磾結為義兄弟
際了新匈奴帝國所占地區外,并州部各郡盡為㔨所有,其中將樂平郡及陽曲縣部分漢民強制遷至襄國,又派孔萇北上代郡,在桑干一戰殺害衛雄、箕澹,又以李回為易北督護兼高陽太守,招降流入遼西的司冀并兗四部漢族流民數萬戶。
琅邪王司馬睿在建業得知長安淪陷後,一度聲言北征,之後以平原太守邵續為冀州刺史,同年底,年幼的代王拓跋始莫名其妙死亡,王位由拓跋沙漠汗之孫及拓跋弗的兒子鬱律繼承。

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正月,弘農太守宋哲受新匈奴威脅,棄郡南奔建業,同月,涼州刺史張寔得知長安淪陷後即派韓璞、張閬等率一萬漢兵前後出後東征新匈奴,並派使請南陽王司馬保一同東征,但被拒絕遂為所阻未能東征,韓璞回師途經南安郡時被羌族断路阻止,雙方僵持百餘日,最後韓璞决定破釜沉舟進攻羌兵,恰好張閬率金城郡漢兵東來,遂前後夾擊大敗羌兵,斬首數千級而回
二月,新匈奴皇帝攣鞮聰派兵30000攻打滎陽太守李矩,屯駐於新鄭縣,派使招降李矩,李矩假意投降,乘隙派兵夜襲新匈奴軍,斬首數千級,躲過新匈奴帝國的威脅並且在敵營中得到攣鞮聰密令剷除趙固的機密文書;二十八日辛巳,宋哲抵達建業,自稱受皇帝司馬業詔令命琅邪王司馬睿「使攝萬機,時據舊都,修復陵廟,以雪大恥」,三月初九辛卯,司馬睿自立為晉王,改元建武,四月初四丙辰,以兒子司馬紹為王太子、司馬裒為琅邪王,任命司馬裒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坐鎮廣陵,又以西陽王司馬羕為太保、司馬丞為譙王等等;并州刺史劉琨與段國匹磾歃血為盟,分别派温嶠、榮邵南下建業勸晉王司馬睿稱帝,慕容國大單于弈洛瓌在在被晉王司馬睿派使封為都督遼左雜夷流民諸軍事龍驤大將軍大單于昌黎公後,亦派使南下建業勸晉王司馬睿稱帝。

下克上[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同樣在建武元年四月,新匈奴帝國出現宮廷地震,皇太弟攣鞮乂被大單于攣鞮粲誘騙,以為有詔令「云京師將有變,敕裹甲以備之」,遂命東宮官衛「衷甲以居」,攣鞮粲以此向攣鞮聰告發攣鞮乂謀反,攣鞮聰於是命令攣鞮粲派兵包圍攣鞮乂所在的東宮,並派靳準、王沈拘捕攣鞮乂所親的氐族及羌族領主下獄審問,在嚴形迫供之後得到與攣鞮乂串同謀反的供詞,於是攣鞮聰將東宮部屬數十人處决,又坑殺攣鞮乂直隸士卒15000多人,皇太弟攣鞮乂被廢黜為北部王,很快又被攣鞮粲派靳準使人殺害,攣鞮乂之死令新匈奴帝國境内的氐族及羌族紛紛叛變,但都被靳準率領新匈奴軍一一敉平。
六月十五日丙寅,温嶠、榮邵等劉琨及段國的代表使節到達建業,代表與兗州刺史劉演、太尉兼豫州牧苟組、冀州刺史邵續、寧州刺史王遜、青州刺史曹嶷、東夷校尉崔毖、領護烏丸校尉-鎮北將軍劉翰、鮮卑大單于弈洛瓌等等亦派使建業,勸說晉王司馬睿稱帝,同時,祖逖經過三年多的努力,降服屯駐於譙郡的流民勢力,進屯譙城,不料㔨派虎統兵南下圍攻譙城,直至援兵到來才解圍而去,司馬睿因此之故傳檄漢洲各地,聲言派琅邪王司馬裒統兵北伐,然而很快偃旗息鼓無疾而終
七月,北部王攣鞮乂死後三個月,新匈奴皇帝攣鞮聰終於再次確立皇位繼承人,毫無意外地以大單于攣鞮粲為皇太子;段國的匹磾與劉琨的合作更進一步,匹磾以劉琨為大都督作為名義上的領導,聯合抵抗勢力日盛的㔨,匹磾又派使向兄疾隆眷、弟末杯及叔父涉復辰提出在固安縣會晤聯合對付㔨的請求,但皆被拒絕,可見㔨對段國的拉攏分化仍然有效,令段國不能團結起來對付㔨反而陷入分裂。
八月,滎陽太守李矩用在新鄭之戰拾獲的密令成功策反新匈奴帝國的荊州刺史-河南太守趙固,令漢國在名義上收復洛陽,同月,晉軍在沌陽縣大敗杜曾。
十月二十九日丁未,琅邪王司馬裒卒,十一月十九日丁卯,司馬睿授劉琨為侍中-太尉
被新匈奴俘擄了一年多的漢帝司馬業,因為在一次外出時受到旁觀的漢族平民同情,引起了大單于攣鞮粲的猜忌,而河内太守郭默與趙固聯手攻打新匈奴,兵鋒最遠抵絳縣,新匈奴境内甚至有三萬多漢民趁機南奔,新匈奴將領攣鞮勳不惜殺害一萬多人來阻止漢民南投,又迫使郭默與趙固退兵,新匈奴轉而派攣鞮粲領兵100000屯於小平津,趙固聲言「要當生縛劉(攣鞮)粲以贖天子」,新匈奴皇帝攣鞮聰聞訊後决定殺害司馬業,十二月二十日戊戌,司馬業被害,不久,攣鞮粲派兵南攻趙固,迫使趙固抛棄洛陽退至陽城縣,光復不到4個月後,洛陽再一次淪陷。
長安雖然淪陷,但晉朝内鬨繼續,安定太守焦嵩與陳安舉兵進軍上邽,南陽王司馬保派使向涼州刺史張寔求援,張寔派金城太守竇濤率漢兵二萬東進逼退焦嵩與陳安,適逢司馬業死訊傳來,張寔决定支持晉王司馬睿,派使赴建業表忠。

太興元年(公元318年)正月,段國統治者疾隆眷猝逝,涉復辰自立為新統治者,坐鎮薊城的匹磾在前往奔喪的路上,劉琨亦派兒子劉群陪同,涉復辰聽信末杯之言,認同匹磾是來爭位,派兵至北平郡時阻截匹磾,不料,末杯旋即襲殺涉復辰等200多人並吞併其部眾,自立為單于,又派兵擊敗匹磾,俘虜劉群,匹磾被逼退還薊城。
三月初七癸丑,皇帝司馬業的死訊傳至建業,晉王司馬睿為之舉衰,至初十丙辰,司馬睿登基稱帝,改元太興,二十四日庚午,以王太子司馬紹為皇太子,之後司馬睿派使封慕容國大單于弈洛瓌為龍驤將軍-大單于,至於張寔的使節在司馬睿稱帝後才到達建業。
趙固敗退後,滎陽太守李矩派郭默、郭誦等率兵援救,屯於洛汭,與新匈奴軍隔水對峙,郭誦在一次乘夜渡河大敗新匈奴軍,迫使大單于攣鞮粲退至修武縣陽鄉,不過到了早上,攣鞮粲見到渡河偷襲的晉軍兵少,遂統率殘部反攻,李矩再一次派兵支援,但雙方仍僵持不下20多日,李矩於是親自率軍援助,亦只是令新匈奴軍與晉軍隔河對峙,最後李矩退守虎牢關,因此戰之故,漢帝司馬睿「嘉其功」,加授李矩都督河南三郡諸軍事-安西將軍,封為修武縣侯。
四月,新匈奴皇帝攣鞮聰以中常侍王沈的養女為左皇后
身在許昌的司徒苟組在㔨的勢力威脅下,率部屬數百人南渡投靠司馬睿。
末杯在俘擄劉群後,厚禮待遇劉群,後來與劉群約定,如果劉琨能配合偷襲匹磾,末杯則認同劉琨為幽州刺史,遂派劉群攜帶約定文書南返,不料劉群被匹磾的士兵拘捕,末杯的計劃曝光,匹磾向劉琨出示相關文書以表達自己並無懷疑,劉琨亦説「與公同盟,志獎王室,仰憑威力,庶雪國家之恥。若兒書密達,亦終不以一子之故負公忘義也」,但不多久,匹磾之弟叔軍認為段國之所以能統治漢族是因為段國兵強馬壯,然而現在匹磾與末杯相爭,一旦有漢族人以奉劉琨之名起兵,匹磾還能支持多久?匹磾於是將劉琨扣留在薊城一個多月,當時風傳匹磾將要對劉琨下手,劉琨之子劉遵害怕被匹磾殺害,先行據征北將軍治所小城閉門自守,匹磾立即將其攻滅,之後又有代郡太守辟閭嵩、後將軍韓據等密謀襲殺匹磾,但因謀泄皆被匹磾殺害,至五月癸丑,匹磾矯詔捕殺劉琨及其子姪四人,這個行徑令匹磾失去治下漢、胡各族的支持,而劉琨所統部眾不是北投末杯奉劉群就是南投㔨,匹磾勢力大衰,當末杯再派兵攻匹磾,匹磾即率眾數千南投冀州刺史邵續,但半路上在高城縣鹽山被㔨派兵打敗,不得已退還薊减。
六月,在永嘉四年被拓跋國驅遂至肆盧川的鐵弗虎捲土重來,率兵東侵拓跋國,但在七月就被代王拓跋鬱律一戰擊潰,鐵弗虎離開漢洲逃亡草原,其從弟鐵弗路孤率部眾向拓跋鬱律投降。
在鐵弗虎亡命漠北之時,新匈奴皇帝攣鞮聰病重將死,遂任命攣鞮曜為丞相、㔨為大將軍輔助大單于攣鞮粲,㔨拒絕任命,之後改任命攣鞮曜為丞相領雍州牧、㔨為大將軍領幽冀二州牧,但亦被㔨拒絕,平陽宮廷又是一連串人事變動,至十九日癸亥,攣鞮聰卒。

太興元年七月新匈奴帝國的高層結構
姓名 職位 關係
攣鞮曜 丞相、領雍州牧
攣鞮景 上洛王、太宰
攣鞮驥 濟南王、太司馬
攣鞮逞 吳王
攣鞮勱 齊王、大司徒
攣鞮顗 昌國公、太師
呼延宴 太保、錄尚書事
朱紀 太傅
范隆 守尚書令儀同三司
靳準 大司空、領司隸校尉
靳氏 皇太后
樊氏 弘道皇后
宣氏 弘德皇后
王氏 弘孝皇后
靳氏 皇后

太興元年七月二十日甲子,攣鞮粲稱帝,立其子攣鞮元公為太子,又作出一連串人事變動,攣鞮景、攣鞮驥、攣鞮逞、攣鞮顗、攣鞮勱皆被誅殺,朱紀、范隆西奔長安投靠攣鞮曜。八月,新匈奴皇帝攣鞮粲大閱兵,計劃東征㔨,任命丞相攣鞮曜為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繼續坐鎮長安,又以大司空靳準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然而靳準掌權後矯詔任命從弟靳明為車騎將軍、靳康為衛將軍,準備好一切後,靳準發動政變,率兵平陽皇宮光極殿將攣鞮粲「數而殺之」,又將皇族攣鞮氏及其他權貴「男女無少長皆斬東市」,攣鞮淵、攣鞮聰父子墳墓被毀,「斬聰屍,焚其宗廟」,靳準政變成功後自稱大將軍漢天王,將傳國玉璽交給俘擄胡嵩,說「自古無胡人為天子者,今以傳國璽付汝還如晉家」,令其將傳國玉璽交回漢帝,但被膽小怕事的胡嵩拒絕,遂被殺,靳準轉而派使告訴滎陽太守李矩,願意交還司馬熾、司馬業的遺體
平陽政變的消息傳出後,新匈奴相國攣鞮曜自長安發兵東進,而㔨亦率兵50000自襄國進屯襄陵縣北原,靳準派兵攻㔨於北原,兵數挫,十月,㔨率兵進抵平陽周邊,進軍過程中,當地氏族、羌族、羯人等共數十萬人投奔㔨,而攣鞮曜則兵臨皮氏縣赤壁,在當地攣鞮曜自立為帝,以朱紀為司徒、呼延晏為司空,又派征北將軍攣鞮雅、鎮北將軍攣鞮策進屯汾陰縣,與㔨計劃共同平定靳準。
十一月,靳準派卜泰為使向㔨請降,㔨接受其降,為了向率兵東進的攣鞮曜示威,遂將卜泰轉送攣鞮曜以示靳準已向㔨投降,但攣鞮曜要求卜泰向靳準轉達「若早迎大駕者,當悉以政事相委,况免死乎?」等催促靳準向已方投降後,放卜泰回平陽,然而在十二月,新匈奴左車騎將軍喬泰、右車騎將軍王騰、衛將軍靳康等聯合殺害靳準,推靳明為主,靳明即派卜泰向攣鞮曜投降,㔨見靳明殺靳準後改向攣鞮曜投降,即怒而率軍攻平陽,靳明出戰,大敗而回,只得倚城固守並派使向攣鞮曜求援,攣鞮曜派攣鞮雅、攣鞮策率兵迎降,靳準率領城内15000漢族男女棄城西投攣鞮曜,攣鞮曜接納來附人口後移屯粟邑,但對於靳氏一族,攣鞮曜卻達背諾言,將其「男女無少長皆斬之」,至於新匈奴首都平陽城則被㔨一舉占領,將城内的皇宮盡數焚毀,修復攣鞮淵、攣鞮聰父子墳墓,將攣鞮氏死者百餘重新安葬,留兵屯守平陽後㔨率兵東回襄國。

太興二年(公元319年)二月,㔨派王修、劉茂等人帶着平陽之戰的俘虜財物至粟邑,進奉新匈奴皇帝攣鞮曜,攣鞮曜因此增授㔨為太宰領大將軍趙王,派郭汜出使襄國傳命,同時又封王修一行為將軍、列侯,不料王修其中一名部下曹平樂暗中向攣鞮曜指出㔨派王修來的目的是為了觀察攣鞮曜軍力強弱,只要王修東回,㔨就會派西攻攣鞮曜,當時新匈奴大亂平息不久,攣鞮曜没有信心打赢㔨,於是派人將郭汜召還,又將王修等人盡數斬首,但劉茂逃出生天,在三月逃回襄國,㔨得知攣鞮曜的所為後,即將曹平樂的家人盡數殺死洩憤,雖然㔨和攣鞮曜已經决裂,不過雙方並沒有立即發生戰爭,而是繼續征服消滅鄰近忠於晉朝的勢力,擴大已方在漢洲的版圖

霸業成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氐羌叛亂[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太興二年(公元319年)初,經過一段外交,新匈奴皇帝攣鞮曜與㔨各自在漢洲東部及西部擴張,早在㔨進攻平陽之際,晉彭城内史周撫殺害沛國内史周默,率其部眾投靠㔨,漢廷即派下邳内史劉遐、徐州刺史蔡豹、泰山太守徐龕討伐周撫,至二月在寒山之戰消滅周撫
四月,㔨派虎率兵北越恆山進入河套地區攻打鮮卑人日六延,斬首20000人、擄30000多男女而回,同月,自立為陳留太守的蓬陂塢主陳川因殺害部下李頭而與祖逖交惡,大掠豫州部諸部後以浚儀縣投附㔨,祖逖領兵攻伐陳川,㔨即派虎率兵50000援救,在浚儀擊退祖逖,祖逖退守梁國,㔨又派桃豹南下增援,屯於蓬關,逼使祖逖退至淮南郡,而陳川及其部眾五千漢戶則被徙至襄國,同時,徐龕不滿漢廷論滅周撫功以劉遐為首功,遂自立為兗州刺史並以泰山郡投附㔨,不時以兵掠泰山、濟水一帶地區。
另一方面,㔨派兵進攻匹磾,取薊城,燕山以南盡為㔨所有,匹磾退守上谷郡沮陽縣,然而受到代王拓跋鬱律派兵進犯,逼使匹磾抛妻棄子率兵南奔樂陵太守邵續,至八月,漢廷任命羊鑒為征虜將軍征討都督,領臨淮太守劉遐、徐州刺史蔡豹及文鴦等討伐徐龕,戰事連月不止。
這一年,㔨的勢力東南西北方向皆有擴張,野心澎漲的㔨在十一月戊寅於襄國城自立為趙王,將治下包括羯族在內的所有胡人稱為「國人」,突顯其地位在漢族平民之上[註 17],由此,㔨的勢力正式脫離新匈奴帝國,成為一股與漢國、新匈奴帝國并立的獨立政權,不再附庸於新匈奴帝國,因其統治者為羯族兼之尊羯輕漢,可稱為「羯趙」。
至於攣鞮曜的新匈奴帝國在這一年的境况則不如羯趙,四月,失去了首都平陽後,攣鞮曜遂改以長安城為新匈奴首都,進行了一連串人事變動。
在攣鞮曜定都長安之際,以上邽為據點的南陽王司馬保自稱為晉王,改元建康,明顯是模仿司馬睿在建武元年的舉動,只是不久上邽爆發飢荒,司馬保在其部屬張春的領導下,率眾遷往南安郡祁山,當時司馬保另一名在隴城的部屬陳安自立為秦州刺史又派使向攣鞮曜稱臣,成為司馬保勢力的一大威脅,張春因此打算改道帶着司馬保投靠涼州牧張寔,但張寔派兵以迎接為名拒之,將司馬保等人送回上邽
同年六月,攣鞮曜廢國號「漢」,改以「趙」為國號,之後曾經在永嘉四年拒絕新匈奴招降的蒲洪在這一年向攣鞮曜稱臣,受攣鞮曜封為率義侯,雖然新匈奴帝國先後得到陳安、蒲洪的投附,但在年底,與攣鞮曜同屬屠各胡人的路松多在新平、扶風一帶以奉晉王司馬保為名聚眾起兵屯據於草壁對抗新匈奴帝國,司馬保亦乘勢派楊曼、王連屯陳倉,又派張顗、周庸屯陰密,關隴一帶的氐族、羌族亦大多數起兵響應司馬保、路松多抗衡新匈奴帝國,攣鞮曜派出的軍隊只能與敵軍相持,攣鞮曜於是親自領兵出擊。

太興三年(公元320年)正月,攣鞮曜率領的新匈奴軍先後攻陷陳倉、草壁、陰密,王連戰死,楊曼南投仇池國,路松多奔隴城,至此關中西部才納入新匈奴的統治,晉王司馬保懾於其勢將治所從上邽遷至桑城,但在二月,新匈奴屯駐在洛陽的將領尹安、宋始、宋恕、趙慎等率部隊改投羯趙,不過當羯趙派兵來接收時,四將又改為投向榮陽太守李矩,李矩派郭默率軍往洛陽迎接,然而羯趙軍行動迅速,逼降宋始部隊,挾其北渡黄河,而其他三支部隊及洛陽周邊漢民大多數投靠李矩,洛陽在名義上又被漢國光復。
五月,晉王司馬保被部下張春、楊次殺害,改立司馬宗室司馬瞻為主,此一變故令司馬保部眾人心渙散,有萬多人西投涼州刺史張寔,而陳安在新匈奴皇帝攣鞮曜的支持下乘機發兵桑城攻打司馬瞻,攻陷桑城,殺司馬瞻、俘楊次、張春亡命投張寔,陳安將楊次在司馬保棺柩前殺害,司馬保的勢力盡數落入陳安之手,上邽成為陳安的治所。
六月,涼州刺史張寔被謀殺,由其弟張茂繼任,同月二十三日丙辰,攣鞮曜因為將領解虎、尹車與廪君蠻人句徐、庫彭等50多人密謀反叛,遂將解虎、尹車處决,随後又將句徐、庫彭等50多人處决,並在曝屍10日後全部投入水中,不料因為處决謀反者,令關中地區的廪君蠻、氏、羌、羯等族群共有300000多男女發起叛亂。擁廪君蠻人句渠知為首領,句渠知建國號大秦,建年號平趙,聲勢浩大,攣鞮曜任命游子遠率兵平叛,游子遠駐軍於雍城,在懷柔招降政策下,立即就有100000多男女投降,之後游子遠移屯安定郡,成功招降當地叛軍,只有句氏統領5000多家固守陰密不降,被游子遠消滅,然後游子遠領兵巡撫隴西,威攝陳安,之後再去上郡對抗擁眾近300000又自稱為秦王的虚除權渠,游子遠六戰六捷,逼使虚除權渠率部投降,至此平定了新匈奴境内以氐、羌諸族發起的叛亂,攣鞮曜封虚除權渠為征西將軍西戎公、游子遠為大司徒錄尚司事。
在新匈奴帝國被叛亂所擾,羯趙與漢將祖逖再起冲突,祖逖成將羯趙將領桃豹逐出蓬關移屯東燕城,祖逖親自屯軍於雍丘,一邊不斷出兵打擊羯趙駐軍,一邊有不少羯趙駐軍轉投羯趙,羯趙與晉朝之間各股地方勢力(塢主)亦親附祖逖,令黄河以南幾乎被漢國收復,漢廷於是在七月加授祖逖為鎮西將軍,而羯趙王㔨亦主動派使祖逖請求和好及互市,當祖逖的部下童建殺害新蔡内史周密為投名狀叛降羯趙,㔨直接將童建斬首送還祖逖,由是得到祖逖的信任,停止北伐,雙方暫時放下干戈。
不過在青、徐一線,羯趙與漢國的戰爭繼續,五月,相持近一年後,徐龕被徐州刺史蔡豹大敗於檀丘,羯趙王㔨先後派王伏都、張敬南下救援,不過因為㔨向徐龕多所勒索,而王伏都又對徐龕不時欺壓,令徐龕發難斬殺王伏都等300多人,轉而向晉朝投降,但被漢廷拒絕,至於羊鑒則被罷免,八月,㔨派遣虎率40000大軍南攻徐龕,於是徐龕又向羯趙投降,得到㔨的接受,羯趙繼續南下卞城,逼使蔡豹退至下邳,蔡豹不料在下邳被徐龕擊敗,兩國之間的戰爭暫告一段落,戰敗的蔡豹被執送建業,在十月被殺,早在同年正月,當樂陵太守邵續派兵助匹磾、文鴦北攻薊城時,羯趙王㔨派兵圍攻樂陵郡治厭次,二月,邵續在一次領兵出擊時被俘,其子邵緝繼續守城,匹磾、文鴦在攻薊不得南返時被羯趙軍偷襲,匹磾、文鴦力戰突出重圍入厭次,漢帝司馬睿得到邵續被俘的訊息後,將邵續的職位授予邵緝,不過拒絕發兵救援的建議。

太興四年(公元321年)二月,徐龕又改投漢國,三月,除了厭次外,樂陵郡盡為羯趙所有,文鴦在一次領兵出擊時殺敵無數後力竭被俘,沉重打擊城内士氣,在匹磾的反對下,邵緝、邵續之弟邵洎等一意孤行出城投降,至此,羯趙才將黄河以北的河北平原全部占領,羯趙亦騰出手來將當地流散的漢族流民三萬餘戶納入統治,羯趙王㔨將匹磾封為冠軍將軍、文鴦為左中郎將以禮遇之,但㔨忍受不了匹磾對晉朝效忠的態度,不多久就將匹磾封、文鴦、邵續等人一併殺了。
九月壬寅,羯趙的大敵祖逖在雍丘逝世,十月壬午,漢廷以祖逖之弟祖約為平西將軍豫州刺史,領祖逖部眾,但祖約才能遠不及祖逖,羯趙開始乘機入寇黄河以南地區,遂漸將晉、趙邊境南移。

西征氐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太昌元年(公元322年)二月,羯趙王㔨派兵南下泰山郡圍攻徐龕,同月,沉寂了一年多的新匈奴帝國再次發生戰爭,新匈奴皇帝攣鞮曜親自率軍攻打仇池左賢王楊難敵於下辨,新匈奴軍擊敗楊難敵,楊難敵向西退守仇地,晉王司馬保的舊部楊韜、隴西太守梁勛以及仇池周邊的氐、羌族群皆向攣鞮曜稱臣歸降,攣鞮曜乘機下令派兵5000將隴西郡漢族萬多戶強制遷至長安,隨後準備進攻仇池,但軍中突然爆發瘟疫,連攣鞮曜本人也染疫,只能退兵回國,為了避免楊難敵尾隨,派王獷出使勸說楊難敵向新匈奴稱臣,王獷以三寸不爛之舌成功説服楊難敵,當楊難敵派使赴新匈奴帝國稱臣時,攣鞮曜授楊難敵假黄鉞,封其為都督益寧南秦涼梁巴六州隴上西域諸軍事-上大將軍-益寧南秦三川牧-武都王,將盤踞仇池的氐族勢力納入新匈奴帝國的勢力范围之内。
不過在新匈奴軍還師時,攣鞮曜患病的消息在傳遞過程中出現扭曲,變成攣鞮曜已死的誤傳,新匈奴秦州刺史陳安於是上表請求觐見以試探消息真偽,於是攣鞮曜以染病為由拒絕覲見就令陳安以為攣鞮曜已死,領兵攻擊新匈奴軍,俘獲新匈奴軍殿後的輜重,乘勝派兵30000追擊新匈奴軍,但被新匈奴軍擊敗,陳安還至上郅後,再派兵東攻新匈奴,攻取汧城,這個消息令隴山周邊的氐、羌族群與陳安聯合再次起兵叛亂,令陳安的部眾增至十餘萬男女,得到氐、羌族群支持的陳安自立為大都督-假黄鉞-大將軍-雍涼秦梁四州牧-涼王,聲勢一時無兩,不過也有人認為陳安必敗,陳安部下体屠王石武就以桑城投降新匈奴,被攣鞮曜封為秦州刺史-酒泉王,這一年餘下的時間在陳安與新匈奴帝國的對峙中渡過,涼州刺史張茂乘隙派韓璞領兵東進,降服陳安統治薄弱的南安郡地區,自設秦州部以治之。
作為與新匈奴爭奪中原的競爭對手羯趙,在經過5個月的圍攻,羯趙攻陷泰山郡俘擄徐龕,徐龕被送至襄國城殺害,其降卒3000人亦被坑殺,另一方面,羯趙在對付豫州刺史祖約方向亦取得進展,攻陷襄城、城父,一度圍攻譙城,羯趙的軍事壓力逼使祖約將治所從雍丘南遷至壽春。

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六月,涼王陳安率兵包圍新匈奴征西將軍攣鞮貢於南安郡治,体屠王石武率兵援救,與攣鞮貢合兵大敗陳安,陳安收聚騎兵8000退守隴城,到了七月,痊愈後的新匈奴皇帝攣鞮曜親自率軍圍攻隴城,同時又派遣一支部隊圍攻上邽,陳安每次出城反攻都失敗,當略陽郡平襄縣被新匈奴軍攻陷後,陳安治下各縣都向新匈奴軍,僅餘隴城、上邽,陳安遂留楊伯支、姜冲兒守城,自率精騎突圍向南逃亡,可能是投靠廪君蠻建立的成國,攣鞮曜派兵南下追擊,陳安一度與追兵直接交手,某日黄昏大雨,陳安與親兵亡匿山谷之中,直至次日大雨過後被新匈奴將領呼延青人發現並殺害,陳安的死訊傳出後,楊伯支殺死姜冲兒以城降攣鞮曜,上邽守將宋亭亦殺守將趙募以城降攣鞮曜,隴西氐、羌族群皆向攣鞮曜送質子稱臣,攣鞮曜將當地的漢族楊、姜等大姓豪強二千餘戶強制遷入長安,又封姚弋仲為平西將軍平襄公,隴西高原遂被新匈奴帝國納入直接統治,與涼州刺史張茂的領地接壤,陳安雖被害,但因為作風親民貼地,死後受到隴西氐、漢、羌等各族人民的懷念,民間傳唱歌曲以紀念:

攻取隴西高原後,攣鞮曜馬不停蹄向已臣服的氐、羌族群征招兵卒,加上原有部隊,聚集起280000大軍西征涼州刺史張茂,新匈奴軍兵臨黄河,攣鞮曜别遣攣鞮咸攻冀城、呼延宴攻桑壁,又揚言分兵百路會攻姑臧,張茂亦派兵臨黄河與攣鞮曜對峙,經過約10日的對峙,最後張茂屈服向攣鞮曜稱臣納貢,攣鞮曜亦自度兵力多由氐、羌等烏合之眾組成,難以取勝兼之羯趙在關東坐大而接受張茂之臣,封張茂為侍中-都督涼南北秦梁益巴漢隴右西域雜夷匈奴諸軍事-太師-涼州牧-涼王-領大司馬-領西域大都護-護氐羌校尉,又授張茂以九錫之禮,在新匈奴軍退兵後,張茂在姑臧城大興土木以增强防禦。
在攣鞮曜攻取隴西高原後,武都王楊難敵聽到陳安覆敗的訊息後惶恐非常,與弟弟楊堅頭棄仇池投奔成國,得到成國庇護,新匈奴鎮西將軍攣鞮厚派兵迫擊尾隨大獲而還,攣鞮曜任命田崧為鎮南大將軍益州刺史,鎮守仇池。
在新匈奴皇帝攣鞮曜率兵征服隴西高原之際,羯趙王㔨派派其侄虎統兵入侵青州部,將青州刺史曹嶷圍困在廣固城,青州部各郡縣大多數淪陷,逼使曹嶷出城投降,但曹嶷立即就被執送襄國城殺害,而虎計劃屠殺廣固城中的三萬男女,在羯趙派遣的青州刺史劉徵的力勸之下,虎僅放過七百名男女不殺,青州部各郡盡陷入羯趙統治。

太寧二年(公元324年)正月,羯趙派兵南攻漢國,攻取東海、東莞兩郡,向南拓境,逼使臨淮太守劉遐退守泗口,同時又派攻打新匈奴帝國的河南郡,大敗新匈奴軍於新安縣,掠漢戶五千而退,之後又派兵劫掠漢國,俘獲漢民以萬數,進攻郭誦於陽翟,但被擊退,退守康城,羯趙增派援軍攻度進攻,司州刺史李矩、潁川太守郭默發兵擊退。
五月十四日甲申,涼州刺史張茂病逝,在當地漢官的支持下,滯留在姑臧城的晉愍帝司馬業的使者史淑封張茂之子張駿為大將軍-涼州牧-西平郡公,之後新匈奴皇帝攣鞮曜亦派使封張駿為大將軍-涼州牧-涼王。

第一次匈羯戰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太寧三年(公元325年)三月,北羌王盆句除派使向新匈奴帝國稱臣,羯趙聞訊派石佗率兵攻打盆句除,俘其部眾3000多落而還,新匈奴皇帝攣鞮曜立即領兵東進屯於富平縣,又派兒子中山王攣鞮岳率兵追擊羯趙軍,在黃河岸邊一帶大破羯趙軍,殺6000多人,陣斬石佗,盆句除部眾3000多落落入新匈奴軍手上。
在新匈奴與羯趙交戰時,武都王楊難敵卷土重來,集兵攻取仇池、俘擄田崧,在勸降失敗後將田崧殺害,不過因為拒絕向成國稱臣,從而與成國爆發戰爭。
五月,羯趙派石生率兵進屯洛陽,頻頻擊敗司州刺史李矩、潁川太守郭默,劫掠周邊地方,羯趙的軍事壓力逼使李矩與郭默派使向新匈奴帝國求助,攣鞮曜聞訊派攣鞮岳、鎮東將軍呼延謨各自領兵東進,呼延謨攻石生,首戰告捷,斬羯趙軍5000多人,攻取孟津戍、石梁戍,進圍石生於金墉城,不過羯趙隨即派虎率兵40000自成皋關西進,在洛水西岸大破攣鞮岳所部,圍困攣鞮岳於石梁戍,虎又分兵擊敗呼延謨所部,斬殺呼延謨,為石生解圍,而攣鞮岳被圍久而爆發飢荒,攣鞮曜遂親自領兵救援,在八特阪大敗虎統領的30000騎兵,攣鞮曜隨即進屯金谷,在新匈奴軍對抗羯趙軍正取得上風之際,新匈奴軍卻突然在夜裏「無故大驚,士卒奔潰」,全軍潰散,攣鞮曜退至澠池縣再次集結部隊,但同樣的一幕再次上演,新匈奴軍在夜裏突然發生擾亂驚荒,士卒四散,攣鞮曜不得已退還長安,而虎在六月成功攻陷石梁戍,俘虜攣鞮岳所部,攣鞮岳等將領80多人及氐兵、羌兵共計3000多人被執送襄國,另有士卒9000多人被坑殺。
石梁戍之敗是新匈奴帝國在中原立國以來最大的一場敗仗,攣鞮曜因此敗而憤恚成疾,另一方面,司州刺史李矩、潁川太守郭默等漢國地方勢力亦因此無力在中原立足,不得已率残部南遷南陽郡,李矩部下崔宣率漢民3000投降羯趙,七月,漢廷任命郗鑒為車騎將軍都督徐兗青三州諸軍事兗州刺史,坐鎮廣陵,自此淮河以北直至燕山、恆山南麓幾盡為羯趙國土,羯人帝國南敗晉軍、西破新匈奴軍,成為割據漢洲各勢力中最強大的政權,漢國盡失中原之地,至於涼州牧張駿則乘新匈奴帝國兵敗之隙盡廢攣鞮曜所封的官爵,自稱為晉大將軍-涼州牧。

進入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經過去年進軍伊洛盆地失敗後,元氣大傷的新匈奴帝國暫時停止了對外征戰,新匈奴皇帝攣鞮曜專注於内部政務,適逢其皇后劉氏在二月卒逝,攣鞮曜立劉氏堂妹劉芳為皇后,直至十月,攣鞮曜派兵劫掠漢國酇縣,顯然是柿子挑軟的捏。
至於羯趙帝國繼續去年的強勢,多次派兵南侵漢國,四月,羯趙軍南掠汝南郡,俘汝南内史祖濟,十一月,羯趙又出兵攻祖約於壽春,南下殺掠逡遒、阜陵二縣漢民五千餘人而去,震動漢都建康,十二月,漢國濟岷太守劉闓殺害下邳內史夏侯嘉,以下邳投降羯趙,之後羯趙又出兵先後攻陷漢國邾城、蘭陵縣石城。

西征漢邊[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五月,新匈奴皇帝攣鞮曜派攣鞮朗率兵30000攻伐仇池,但武都王楊難敵靠着地利成功阻擊新匈奴軍,攣鞮朗僅能劫掠當地3000多戶而還。
新匈奴帝國兵挫仇池後,輪到涼州牧張駿與新匈奴交戰,張駿派金城太守張閬、枹罕護軍辛晏、將軍韓璞等率漢兵兼聯手氐兵、羌兵攻打新匈奴豁下的秦州部,新匈奴南陽王攣鞮胤領兵屯於狄道與之對抗,同時攣鞮胤亦發兵攻打盤踞於枹罕的辛晏,辛晏派使向張駿求救,韓璞於是在秋季進屯沃干嶺,與攣鞮胤對峙70多日,直至十月,韓璞部眾乏糧,遂派辛巖從金城郡運糧解困,攣鞮胤看準時機率3000騎兵突襲擊敗辛巖,進破韓璞所部,斬首20000級,攣鞮胤乘勝横渡黄河攻陷令居,辛晏、張閬以湟水之地投降新匈奴,與張駿暫時進入對峙狀態。
新匈奴帝國打敗張駿,攻陷湟水地區,同年,羯趙派虎率兵5000北越陘關攻打拓跋國,大敗代王拓跋紇那於句注。

第二次匈羯戰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四月,羯趙趁漢國深陷蘇峻兵亂時向南擴張,派兵攻陷南陽郡,又派兵攻打祖約,成功策反祖約部下陳光叛變投羯,不過祖約很快亦卷入蘇峻兵亂與建康中央對抗,至六月,祖約暗中與羯趙通好計劃叛變,羯趙旋又派兵南下攻打祖約駐所壽春,七月,祖約部眾潰敗,羯趙攻陷壽春,逼遷漢民二萬多戶而去。
羯趙在南擴的同時,又派虎率兵經轵關徑攻入新匈奴帝國的河東郡,一路深入,圍攻蒲坂,新匈奴皇帝攣鞮曜派河間王攣鞮述征調氐族、羌族的士兵進屯秦州部以防備涼州牧張駿及武都王楊難敵,攣鞮曜發起新匈奴全國精鋭士兵,親自統率救援蒲坂,攣鞮曜抵達潼聞後,虎聞訊嚇至解圍而退,但攣鞮曜繼續追擊,而虎則一路東退,八月,雙方在聞喜縣高侯原决戰,攣鞮曜大敗虎,虎被迫逃奔朝歌,攣鞮曜轉而自大陽南渡黄河,再次進軍伊洛盆地,將當地羯趙主將石生圍困在洛陽金墉城,同時,攣鞮曜分遣將領四出攻略西晉汲郡及河内郡地區,羯趙滎陽太守尹矩、野王太守張進皆投向新匈奴,不過攣鞮曜圍攻金墉城超過100天仍未能攻克。
攣鞮曜在伊洛盆地及周邊的攻城略地之舉震動羯趙王都襄國城,十月,羯趙王㔨决定親統大軍南下,命諸將率兵在滎陽結,又派虎統兵進屯敖城石門,而㔨則自領40000大軍往赴金墉城,十二月初一乙亥,羯趙各路兵馬在成皋關外會師,共有步兵60000、騎兵27000,當時攣鞮曜並沒有派兵守衛成皋關,㔨遂率軍經鞏縣快速西進,而攣鞮曜則慢條斯理,當接到羯趙軍南渡黄河的消息後,才打算派兵至滎陽縣防守,直至羯趙王㔨所統率的大軍前鋒在洛水岸邊與新匈奴守軍發生交戰,被俘的羯兵被送抵攣鞮曜所在審問,攣鞮曜才得知㔨親領87000大軍西來,於是攣鞮曜立即解除金墉之圍,在洛陽城西邊集結十多萬總兵力準備决戰,㔨抵達後進駐洛陽城。
初五己卯,虎領兵30000出城北後向西進攻新匈奴軍,㔨又派16000騎兵出城西向北進攻新匈奴軍,兩軍在西陽門外大戰,攣鞮曜在一次戰鬥中失敗,墜馬跌入渠中,最後被羯趙軍俘虜,羯趙軍由是得以大敗新匈奴軍,㔨得知俘虜攣鞮曜後,即命令大軍停止追擊,任其潰敗逃亡,然而新匈奴軍已有50000多人被斬首,十一日乙酉,㔨率兵返襄國,以兵押送攣鞮曜,二十五日己亥,㔨至襄國,將攣鞮曜囚禁於永豐小城。
攣鞮曜雖然並沒有立即被殺,但當㔨命令攣鞮曜下詔勸新匈奴太子攣鞮煕投降,攣鞮曜卻在書信中勸攣鞮煕全力保衛新匈奴帝國,因此㔨「見而惡之」,後來就將攣鞮曜處死。

咸和四年(公元329年)正月,新匈奴太子攣鞮煕得到新匈奴軍兵敗、攣鞮曜被俘的消息後大驚失色,與南陽王攣鞮胤合力决定將首都由長安遷至隴西上邽,這個舉措令關中各地新匈奴地方官亦棄地追隨攣鞮煕西遷,幾令關中平原陷入無政府狀態,長安由將領蔣英、辛恕盤踞控制,兩人遣使羯趙以地投降,羯趙遂派石生領兵西進受降,隨即坐鎮長安,隴山以東成為羯人帝國的版圖。
二月,漢國平息蘇峻兵亂,重新穩定國内局勢。
八月,攣鞮煕派攣鞮胤率兵東征長安,意圖收復失地,攣鞮胤東征的消息傳出,隴東、武都、安定、新平、北地、扶風、始平各郡的氐、漢、羌諸族群皆起兵響應攣鞮胤對抗羯趙,攣鞮胤遂兵臨仲橋,圍石生於長安,羯趙隨即派虎率兵20000西進赴援長安。
九月,攣鞮胤率新匈奴軍與虎所率羯趙軍大戰於義渠縣,最後羯趙軍大勝,攣鞮胤率殘兵西奔上邽,虎從後一路追擊,直抵上邽,上邽不戰自潰,虎遂得以俘虜攣鞮煕、攣鞮胤等及一眾王公大臣等3000多人,全部立即被虎所處决,虎又派兵攻破集木且羌於黄河西岸,俘虜數萬人,臨渭縣的氐王蒲洪、榆眉縣的平襄公姚弋仲皆遣使向虎投降,徹底平定隴西高原。
蒲洪勸說虎將關隴地區的氐族、漢族豪强等族群内徙以實襄國京畿,於是經過羯趙王㔨的準許後,虎將關隴地區的氐族、羌族等近500000人東遷至襄國[註 15],以蒲洪為龍驤將軍流人都督監六夷軍事、姚弋仲為行安西將軍六夷左都督,分屯於枋頭、清河,虎又將新匈奴官僚、當地來自關東的漢族流民以及漢族豪族等九千餘人強制内遷襄國。
羯趙吞併新匈奴,鮮卑乞伏國主乞伏傉大寒因之感受到威脅,遂將治所遷移至麥田旡孤山,北方的拓跋國代王拓跋翳槐派弟拓跋什翼犍入羯趙為質子。
涼州牧張駿亦乘隙派兵收復狄道以北的失地,於當地分設武街、石門、候和、漒川、甘松等五屯護軍。

死灰復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自太興元年(公元318年)七月,攣鞮虎部眾被拓跋國的代王拓跋鬱律驅逐出肆盧川後就逃亡漠北草原,漢洲各政權都不知攣鞮虎音訊,直至咸康七年(公元341年)十月,攣鞮虎才再度出現,入侵拓跋國西部,但又被時任代王拓跋什翼犍一舉擊潰,部眾只能在草原與漢洲之間流離,此戰後不久攣鞮虎就死去,部眾由其子攣鞮務桓領導,攣鞮務桓立即就派使向拓跋什翼犍稱臣投順,娶得拓跋氏之女,攣鞮務桓同時又派使向羯趙王稱臣,受羯趙封為平北將軍-左賢王,從而一國兩屬直至羯趙國滅亡,在攣鞮務桓統治下,其部眾暫得以喘息。

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正月,攣鞮務桓卒,部眾的統治權落入其弟攣鞮閼頭之手,據稱攣鞮閼頭企圖再次領導部眾與拓跋國作對,提前收到消息的代王拓跋什翼犍在二月親自領軍西進,攣鞮閼頭在拓跋大軍壓境之下不敢有異心,暫時繼續臣屬拓跋國,不過攣鞮閼頭的統治並不穩固,至升平二年(公元358年),攣鞮閼頭的部眾反叛,擁戴攣鞮務桓的兒子攣鞮悉勿祈為首領,攣鞮閼頭失去立足之地,不得已投奔拓跋什翼犍,而攣鞮悉勿祈則統領部眾,繼續執行其父向拓跋國稱臣的方針。

攣鞮悉勿祈的統治短暫,卒於升平三年(公元359年)四月,死後原應由其子繼位,但被弟弟攣鞮衛辰殺害並篡位自立,次年三月,攣鞮衛辰派使向氐人建立的前秦請求南下放牧,得到前秦王符堅的準許,由是得以在四月入居鄂爾多斯高原並向前秦稱臣納貢,再次一國兩屬,另一方面,攣鞮衛辰在七月親自入拓跋國的治所盛樂向代王拓跋什翼犍請婚,與其父攣鞮務桓一樣娶得拓跋氏之女,可能因此而有恃無恐,升平五年(公元361年)正月,攣鞮衛辰上貢前秦國奴婢50多人被揭穿其實是來自攣鞮衛辰所劫掠前秦國的邊民,被前秦王符堅命令歸還其餘被劫掠的邊民,於是攣鞮衛辰取消與前秦國的臣屬關係。

殘暴與滅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相關列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匈奴攣鞮氏單于主要世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世系失載宗法繼承



護于
攣鞮蘇屠胡
右薁鞬日逐王
(1)䤈落尸逐鞮單于
攣鞮比
公元48年~公元56年
左屠耆王
(2)丘浮尤鞮單于
攣鞮莫
公元56年~公元57年
(3)伊伐於慮鞮單于
攣鞮汗
公元57年~公元59年

(4)䤈僮尸逐侯鞮單于
攣鞮適
公元59年~公元63年
(6)胡邪尸逐侯鞮單于
攣鞮長
公元63年~公元85年
(8)休蘭尸逐侯鞮單于
攣鞮屯屠何
公元88年~公元93年
(5)丘除車林鞮單于
攣鞮蘇
公元63年
(7)伊屠於閭鞮單于
攣鞮宣
公元85年~公元88年
(9)單于
攣鞮安國
公元93年~公元94年
(10)亭獨尸逐侯鞮單于
攣鞮師子
公元94年~公元98年
(11)萬氏尸逐鞮單于
攣鞮檀
公元98年~公元124年
(12)烏稽侯尸逐鞮單于
攣鞮拔
公元124年~公元128年
(13)去特若尸逐就單于
攣鞮休利
公元128年~公元140年
攣鞮逢侯
(14)呼蘭若尸逐就單于
攣鞮兜樓儲
公元143年~公元147年
(15)伊陵尸逐就單于
攣鞮居車兒
公元147年~公元172年
(16)屠特若尸逐就單于
攣鞮(佚名)
公元172年~公元177年
(17)匈奴單于
攣鞮呼徵
公元177年~公元179年
(18)匈奴單于
攣鞮羌渠
公元179年~公元188年
右賢王
攣鞮去卑
攣鞮潘六奚
(20)匈奴單于
攣鞮于扶羅
公元189年~公元195年
(21)匈奴單于
攣鞮呼廚泉
攣鞮誥升爰(訓兠)
左賢王
攣鞮豹
攣鞮烏路孤(虎)
(22)大單于
匈奴皇帝
攣鞮淵
公元304年~公元310年
攣鞮務桓(豹子)攣鞮閼陋頭
(23)匈奴皇帝
攣鞮和
公元310年
攣鞮恭(24)匈奴皇帝
攣鞮聰
公元310年~公元318年
攣鞮裕攣鞮隆攣鞮乂(26)匈奴皇帝
攣鞮曜
公元318年~公元328年
攣鞮悉勿祈攣鞮(佚名)攣鞮衞辰
(25)匈奴皇帝
攣鞮粲
公元318年
匈奴皇太子
攣鞮熙
公元328年~公元329年

南匈奴單于國主要官職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匈奴單于
左賢王
左谷蠡王
右賢王
右谷蠡王
左日逐王右日逐王
左温禺鞮王右温禺鞮王
左漸將王右漸將王
左骨都侯右骨都侯
左尸逐骨都侯右尸逐骨都侯


南匈奴單于國人口[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匈奴單于國人口
年代 事件 人口增減 總人口 備注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 匈奴單于攣鞮蒲奴與其侄薁鞬日逐王攣鞮比不和,攣鞮比於是派使向漢國稱臣,率領「南邊八部四五萬人」南下移居五原郡邊塞一帶 不適用 約50000男女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 䤈落尸逐鞮單于攣鞮比派弟左屠耆王攣鞮莫率軍北伐,大敗北單于攣鞮蒲奴的軍隊,生俘北單于之弟薁鞬左屠耆王、俘虜10000多人、馬7000匹、牛羊10000頭,逼得攣鞮蒲奴不得不「卻地千里」,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草原上的牧民信仰叢林法則,自然傾向追隨強者,南匈奴初戰大勝,北匈奴帝國的薁鞬骨都侯與右骨都侯共率部眾30000多男女南投南匈奴。 增約40000人 約90000男女
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 夏季,南匈奴五個骨都侯與被俘的薁鞬左屠耆王一同率領30000多男女叛走草原,進入草原後,薁鞬左屠耆王被五個骨都侯擁立為單于,之後五個骨都侯自相殘殆盡,薁鞬左屠耆王亦自殺身亡。 減約30000人 約60000男女 在漢廷準許下,南單于攣鞮比的單于庭先建於五原郡西部邊塞,再移入雲中郡,最後移至西河郡美稷縣
永平二年(公元59年) 北匈奴帝國護于丘率眾1000多人南投南匈奴 增約1000人 約61000男女
建初元年(公元76年) 胡邪尸逐侯鞮單于攣鞮長發兵與漢軍聯手北征,大破北匈奴皋林溫禺犢王,斬首數百、俘虏3000~4000人而回。 增約4000人 約65000男女
建初八年(公元83年) 北匈奴帝國三木楼訾大人率38000男女、馬20000匹及牛羊100000餘頭南投五原郡邊塞 增約38000人 約103000男女
元和二年(公元85年) 正月,北匈奴帝國地方首領車利、涿兵等七十三次势力南投,同年冬,伊屠於閭鞮單于攣鞮宣遣攣鞮師子率軍北伐,殺略1000人而回,之後數年,每年都有數千人南投,但南匈奴所得的北匈奴人口均由漢廷出錢買下送回北匈奴 歷年增134300人[註 18] 約110000男女
章和元年(公元87年) 北匈奴帝國被鮮卑人擊敗,五十八股勢力合共200000男女南投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四郡之邊塞 約160000男女
永元二年(公元90年) 冬,在漢廷準許下,南匈奴單于遣騎8000北伐,先抵涿邪山,然後兵分兩路西進,最後包圍北匈奴單于的所在地,北匈奴單于經過一番苦戰後與數十名騎兵突破重圍逃亡,北匈奴軍損失8000人,數千人被俘,連北匈奴單于的閼氏亦被南匈奴軍所擄。 237300男女 因南匈奴單于國總人口達至歷史上的最高峰,漢廷將護匈奴中郎將的副手從2人增至12人。
永元六年(公元94年) 南匈奴單于國發生全國性叛亂,超過200000人擁戴攣鞮逢侯反叛,然後北遷草原,過程中發生戰爭,24000餘人被殺、10000人投降,其馀約170000人遷至草原。 減約190000人 47300男女
元初五年(公元118年) 多年來,草原上的攣鞮逢侯部眾四散,無可奈何之下僅率100多騎兵南投漢國。 增約70000人 117300男女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 阿族率一部人眾叛奔草原,兵敗盡滅。 滅約5000人 112300男女
元康九年(公元299年) 不適用 約30000落210000男女 匈奴所居之并州部各郡另有約165000胡人族群[註 9]及漢族59300戶約355800人

與漢國的關係[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漢國對南匈奴單于國的治理
漢國的支援
年份 授助物資 備注
每年 從建武二十六年開始,每年年初,漢廷都「賜綵繒千匹,錦四端,金十斤,太官御食醬及橙、橘、龍眼、荔支」諸物給南匈奴單于國,而南單于、南單于的母親、南單于的諸閼氏、南單于之子及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骨都侯「有功善者」,又會另賜繒綵14000匹。 漢國對南匈奴單于國的金援每年約一億又九十萬錢[10]
每逢南單于位更替 從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開始,漢廷每逢南單于逝亡都會「遣使者齎璽書鎮慰,拜授璽綬,遺冠幘,絳單衣三襲,童子佩刀、緄帶各一,又賜繒綵四千匹」
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 漢皇帝「詔賜單于冠帶、衣裳、黃金璽、盭緺綬,安車羽蓋,華藻駕駟,寶劍弓箭,黑節三,駙馬二,黃金、錦繡、繒布萬匹,絮萬斤,樂器鼓車,棨戟甲兵,飲食什器」
又送「河東米糒二萬五千斛,牛羊三萬六千頭」
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 漢皇帝赠送南匈奴單于數萬只羊。
建初元年(公元76年) 因為南匈奴單于國出現蝗災導致飢荒,漢廷於是「稟給其貧人三萬餘口」
漢國歴任度遼將軍
姓名 任職時間 備注
吳棠 永平八年(公元65年)~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 度遼將軍以五原郡曼柏縣為駐地
來苗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建初元年(公元76年)
耿秉 建初元年(公元76年)~建初七年(公元82年)
鄧鴻 建初七年(公元82年)~永元二年(公元90年)
皇甫棱 永元二年(公元90年)~永元六年(公元94年)春季
朱徽 永元六年(公元94年)春季~永元七年(公元95年)
龐奮 永元六年(公元95年)~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
王彪 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永初三年(公元109年)秋季
梁慬 永初四年(公元110年)春季~永初五年(公元111年)
耿夔 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元初元年(公元114年)
鄧遵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建光元年(公元121年)
耿夔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延光三年(公元124年) 同一人第二度出任度遼將軍
法度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夏季~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冬季
傅眾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
龐參 永建元年(公元126年)~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冬季
宋漢 永建四年(公元129年)~陽嘉二年(公元133年)
耿曄 陽嘉二年(公元133年)~永和元年(公元136年)
馬續 永和元年(公元136年)~永和六年(公元141年)
吳武 永和六年(公元141年)~?
陳龜 年月佚失
李膺 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延熹元年(公元158年)
種暠 延熹元年(公元158年)~?
皇甫規 延熹六年(公元163年) 在職數月[64]
張奐 延熹六年(公元163年)~延熹九年(公元166年)
皇甫規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
橋玄[65] 建寧二年(公元169年)~?
李咸[66] 年月佚失
徐淑[67]
賈琮[68]
鮮于輔
毌丘儉
漢國歴任護匈奴中郎將
姓名 任職時間 備注
段郴 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
吳棠
龐奮
耿譚
任尚
杜崇
耿种
馬翼
鄭戩
趙稠
梁並
王柔
陳龜 永和五年(公元140年)~?
張耽
燕瑗
馬寔
種暠
張奐
皇甫規
臧旻
張修
陳泰
田豫
孫禮
閻斆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南匈奴單于國與漢國的主要冲突
第一次附庸寄漢時代
時間 經過 備注
永平八年(公元65年) 南匈奴南部的須卜氏骨都侯與北匈奴帝國共謀叛亂,漢廷因之在南單于庭所在的西河郡美稷縣以北的五原縣曼柏縣常設度遼營及虎牙營漢兵屯駐,以阻止南匈奴與北匈奴帝國的勾結
永元六年(公元94年)春季~永元七年(公元95年)正月 南單于攣鞮安國與堂侄左賢王攣鞮師子有矛盾,傳出攣鞮安國將為叛亂的流言,漢廷派兵臨美稷縣南單于庭,攣鞮安國聞訊立即起兵前往曼柏縣攻打攣鞮師子,攣鞮師子早將部眾移入曼柏縣城,攣鞮安國屢攻之不下,周邊各郡縣漢兵開始集結赴援曼柏,攣鞮安國的舅舅骨都侯喜等部下為免被漢兵連帶,遂誅殺攣鞮安國投降,攣鞮師子繼立為南單于
攣鞮師子成為南單于不久,國内有新降胡人500~600聚集起兵夜襲攣鞮師子,被護匈奴中郎將部屬安集掾史王恬率漢兵五十人擊破,然而偷襲失敗,南匈奴國内超過200000新降胡人男女隨之叛亂並擁立攣鞮師子的堂兄弟攣鞮逢侯為南單于,叛軍殺掠地方圍攻牧師城,漢廷派漢、烏桓、鮮卑聯兵4000討伐,叛軍遂放棄圍城轉向草原方向進發,先後在大城塞、滿夷谷被聯軍擊敗,叛軍在至少損失34000人後逃入草原 攣鞮逢侯直至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部眾離散勢窮力屈才不得不南入漢國投降
永元八年(公元96年)五月~七月 因為右温禺犢王攣鞮烏居戰曾經參與攣鞮安國企圖殺害攣鞮師子的計劃而被南單于攣鞮師子追究,攣鞮烏居戰於是數千男女逃至大漠山谷之間,不時劫掠邊境漢民,後被漢兵擊敗投降。
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十月~永初四年(公元110年)三月 萬氏尸逐鞮單于攣鞮檀乘漢國陷入羌亂的機會,舉國叛變,與烏桓人、羌族聯手殺掠漢民,直至漢兵進抵虎澤,攣鞮檀才投降並放還俘擄的漢民,但攣鞮檀繼續得任南單于之位。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五月 南匈奴新降胡人一部以阿族為首領,起兵叛變,率眾北奔,被南匈奴兵與漢兵聯合在黄河邊上追上擊敗,叛軍被「斬首及自投河死者殆盡」。
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夏季~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四月 南匈奴左部句龍王吾斯及車紐起兵叛亂,劫掠西河郡漢民,右賢王隨後亦協同起兵叛亂,朔方、代郡漢民皆受其殃,漢廷發漢、烏桓、鮮卑、羌與南匈奴聯兵討伐,互有勝負,叛亂令去特若尸逐就單于攣鞮休利受到漢皇帝劉保的責備,攣鞮休利以自殺證明自己無参與叛亂陰謀,之後車紐乘機擁立吾斯為南單于,又聯合烏桓、羌、鮮卑等族群反叛,聲勢之大逼使漢國將朔方、西河、上郡三郡郡治内移,後來車紐在馬邑被漢-烏桓聯兵擊敗而投降,而吾斯雖然在穀城、天山兩戰皆敗仍堅持不降,甚至還有南匈奴左部薁鞮台耆、且渠伯德等勢力加入叛亂,繼續殺掠并州部漢民,直至在漢安二年十一月被刺殺,其殘部至建康元年四月才被盡數降服 永和五年九月三十日丁亥,三郡郡治内徙,其中西河郡郡治由平定縣移治離石縣,南單于庭由美稷縣移入離石縣左國城當在此時前後
永壽元年(公元155年)七月 南匈奴左部薁鞮台耆、且渠伯德等勢力再次起兵叛亂,动掠美稷縣,旋被安定郡屬國都尉張奐擊敗並降服
延熹元年(公元158年) 南匈奴人再次起兵叛亂,並勾結烏桓人、鮮卑人一同劫掠漢國北邊九郡,南匈奴軍入掠曼柏縣,旋被時任護匈奴中郎將張奐擊敗並降服。
第一次割漢建國時代
時間 經過 備注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 南匈奴舉國以反對漢廷征調匈奴兵為借口起兵叛亂,殺害西河太守邢紀,之後更殺害并州刺史張懿及南單于攣鞮羌渠,改立骨都侯須卜氏為南單于,攣鞮羌渠之子攣鞮于扶羅及攣鞮呼厨泉被迫率兵數千出逃 南匈奴自此直至建安十年才被漢國重新控制
攣鞮于扶羅與白波谷黄巾軍(白波賊)首領郭太聯兵劫掠河東郡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季 攣鞮于扶羅與張燕叛軍(黑山賊)聯合對付東郡太守曹操曹操在内黄縣大破攣鞮于扶羅所部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春季 攣鞮于扶羅與黑山賊聯合南下助袁術,然而袁術亦被曹操所敗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春季 袁尚派河東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幹與匈奴單于攣鞮呼厨泉聯兵攻伐河東郡,然而被司空曹操所部大破於汾水,郭援被殺,攣鞮呼厨泉則派使投降曹操 其後并州刺史高幹在建安十年冬季起兵對抗曹操,但次年三月兵敗後向南匈奴單于求援被拒,最後在上洛縣被捕殺,而曹操任命梁習為并州刺史,重新控制南匈奴及逃入南匈奴的漢民,再次降服南匈奴單于國
第二次附庸寄漢時代
時間 經過 備注
泰始七年(公元271年)正月~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正月 匈奴中部帥攣鞮猛發起叛亂,晉朝派何楨討伐,連戰連勝,成功平定攣鞮猛
元康四年(公元294年)五月~八月 匈奴人郝散起兵叛亂於穀遠縣,劫掠上黨郡,向西流竄至上郡,最後被漢官逼降誅殺
元康六年(公元296年)五月~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正月 郝散之弟度元聚集在馮翊、北地兩郡的羌胡諸族起兵叛亂,連戰連勝,於是得到在秦州部、雍州部的氐族、羌族數十萬男女響應叛亂並擁氐人齊萬年為帝領導叛軍,於是匈奴人發起的叛亂由氐族主導,直至孟觀率兵擊敗並生擒齊萬年才平定叛亂
第二次割漢建國時代
時間 經過 備注
永興元年(公元304年) 三月,攣鞮淵在離石縣左國城重建匈奴帝國,自立為大單于 匈奴人自此割據漢洲離石縣建國獨立
十二月,并州刺史東嬴公司馬騰派兵攻匈奴,兵敗於大陵縣,隨後匈奴派兵攻陷泫氏、屯留、長子、中都、介休諸縣
永興二年(公元305年) 六月,匈奴攻打司馬騰,拓跋國派兵援助司馬騰,擊敗匈奴軍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 正月,匈奴派兵攻陷壼關縣
五月,晉軍在河東郡擊敗匈奴軍
七月,攣鞮淵率軍南下攻陷平陽、河東兩郡
十月,攣鞮淵自立為匈奴皇帝
十一月,并州刺史劉琨派鮮卑兵收復壼關縣}}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 三月,匈奴派兵遠征黎陽縣,大敗漢兵於延津,屠殺漢民男女三萬
四月,匈奴派兵攻壼關,擊敗晉軍,再陷壼關,上黨郡除了襄垣縣以外大部盡淪入匈奴之手
匈奴派兵攻并州刺史劉琨於晉陽,不克而退
八月,匈奴派兵攻陷大陽縣,進軍漢都洛陽,但在九月被晉軍擊敗撒退
十月,匈奴派兵圍攻洛陽城,戰况失利而撒退
永嘉四年(公元310年) 七月,匈奴軍攻取河内郡大部
十月,匈奴派兵劫掠伊洛盆地,敗晉軍於澠池;并州刺史劉琨與拓跋國聯兵擊敗攣鞮虎所部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 五月,匈奴派兵圍攻洛陽,六月,匈奴軍攻陷落陽,焚毀宮室寺廟,漢族官民死者三萬餘人
八月,匈奴派兵西擴,敗漢兵於潼關,進陷長安
十月,雍州部各郡漢官集兵反攻匈奴軍,先後在黄丘、新豐取得勝利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 正月,匈奴派兵攻并州刺史劉琨於晉陽,三月,拓跋國派援救晉陽,擊敗匈奴軍
四月,漢國收復長安。
五月,匈奴派兵攻陷盟津行台。
七月,匈奴派兵再攻晉陽,八月,攻陷晉陽。
十月,拓跋國派兵助劉琨大敗匈奴軍於汾水東岸,十一月,拓跋軍再敗匈奴軍於蓝谷,劉琨收復晉陽,後移治陽曲。
建興元年(公元313年) 七月,并州刺史劉琨與拓跋國聯兵南下攻匈奴,聞匈奴有備而退。
十月,匈奴軍攻黄白城,與晉軍相持,匈奴又派兵夜襲長安,殺掠千餘人而退,在靈武大敗来援長安的晉軍
十一月,晉軍在黄白城附近大敗匈奴軍
建興二年(公元314年) 六月,晉軍在新豐縣擊敗匈奴軍,匈奴再派兵往攻長安,但在馮翊郡先勝後敗
秋季,匈奴軍攻北地郡失敗
建興三年(公元315年) 八月,匈奴軍攻陷襄垣縣
九月,匈奴軍劫掠北地郡,十月,匈奴軍轉掠馮翊郡,又掠上郡
建興四年(公元316年) 七月,匈奴派兵攻陷北地郡,八月,匈奴軍進圍長安,十一月,匈奴逼降長安
建武元年(公元317年) 正月,匈奴派兵攻陷弘農郡
二月,匈奴派兵攻滎陽郡,兵敗於新鄭而退
八月,匈奴派趙固兵敗晉軍於臨潁縣,之後趙固改投晉朝,洛陽得以收復
十二月,晉軍進攻匈奴河東郡,兵鋒抵絳縣後不克而退,匈奴軍反攻,再次攻陷洛陽
太興元年(公元318年) 三月,晉軍在洛汭打敗匈奴軍,匈奴增兵赴援,晉軍力不能敵而撒退
四月,晉王司馬保部下陳安自立為秦州刺史,向匈奴稱臣
太興二年(公元319年)十二月~太興三年(公元320年)正月 關中一帶的氐、羌、屠各諸族起兵反叛匈奴,晉王司馬保乘勢派兵進屯陳倉、陰密,後叛亂被匈奴皇帝攣鞮曜平定,陳倉、陰密亦被奪取。
太興三年(公元320年)二月 匈奴在洛陽地區的將領改投漢國,漢國再度收復洛陽 只是名義上收復,實際上並無重兵屯駐,後太寧三年(公元325年)五月,羯趙輕而易舉即派兵屯駐洛陽
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八月 匈奴消滅陳安攻陷隴西高原後,軍隊因招集氐兵、羌兵而達至285000,匈奴大軍遂西進威迫漢涼州刺史張茂,逼使張茂向匈奴稱臣納貢
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十月 匈奴派兵劫掠漢國酇縣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五月~咸和四年(公元329年)九月 漢涼州牧張駿派兵攻伐匈奴秦州部郡縣,與匈奴軍相持近半年後,匈奴軍大敗涼州軍於沃干嶺,將戰線往姑臧方向推移,成對峙之勢,大半年後匈奴與羯趙開戰,匈奴皇帝攣鞮曜慘敗於洛陽並被俘,至此匈奴不再對涼州部構成威脅,至咸和四年九月,羯趙滅匈奴,張駿亦趁勢失復失地直至狄道。

與北匈奴帝國的關係[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來自北匈奴帝國的俘虏與流亡者
年代 經過 備注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 春季,䤈落尸逐鞮單于攣鞮比派左屠耆王攣鞮莫率軍北伐,大敗北單于攣鞮蒲奴的軍隊,生俘九單于之弟薁鞬左屠耆王、俘虜萬餘、馬7000匹、牛羊萬頭,逼得攣鞮蒲奴不得不「卻地千里」,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草原上的牧民信仰叢林法則,自然傾向追隨強者,南匈奴初戰大勝,北匈奴帝國的薁鞬骨都侯與右骨都侯共率部眾30000多男女南投南匈奴。 新獨立的南匈奴單于國獲得近四萬人口,但次年夏,南匈奴五個骨都侯與被俘的薁鞬左屠耆王一同率領三萬多男女叛走草原,進入草原後,薁鞬左屠耆王被五個骨都侯擁立為單于,之後五個骨都侯自相殘殆盡,薁鞬左屠耆王亦自殺身亡,一增一減之下,南匈奴單于國僅增加一萬人口。
永平二年(公元59年) 北匈奴帝國護于丘率眾千餘南投
建初元年(公元76年) 胡邪尸逐侯鞮單于攣鞮長發兵與漢軍聯手北征,大破北匈奴皋林溫禺犢王,斬首數百、俘虏3000~4000人而回。
建初八年(公元83年) 北匈奴帝國三木楼訾大人率眾38000男女、馬20000匹及牛羊十萬餘頭南投
元和二年(公元85年) 正月,北匈奴帝國地方首領車利、涿兵等七十三股势力南投,同年冬,伊屠於閭鞮單于攣鞮宣遣攣鞮師子率軍北伐,斬殺千人而回,之後數年,每年都有數千人南投
章和元年(公元87年) 北匈奴帝國被鮮卑人擊敗,五十八股勢力合共二十萬男女南投
永元元年(公元89年) 漢國與南匈奴單于國聯軍在漢將竇憲的領導下北征,聯軍在稽洛山大破北匈奴單于率領的大軍,聯軍乘勝追擊,斬殺13000多級、俘獲馬牛羊駱駝等牲畜超過一百萬隻, 北匈奴帝國八十一股勢力合共二十餘萬男女向聯軍投降,後來竇憲遣使北匈奴單于,漢使中途又招降萬餘人 因為北匈奴單于答應漢使向漢國稱臣,這二十一萬餘人口並没有被聯軍带領南投。
永元二年(公元90年) 冬,南匈奴單于遣騎8000北伐,先抵涿邪山,然後兵分兩路西進,最後包圍北匈奴單于的所在地,北匈奴單于經過一番苦戰後,北匈奴單于與數十名騎兵突破重圍逃亡,北匈奴軍損失8000人,數千人被俘,連北匈奴單于的閼氏亦被南匈奴軍所擄。 南匈奴單于國總人口增長至237300人,達至歷史上的最高峰,漢廷因之將護匈奴中郎將的副手從2人增至12人。
永元六年(公元94年) 南匈奴單于國發生全國性叛亂,20多萬人擁戴攣鞮逢侯反叛,然後北遷草原,過程中發生戰爭,一萬七千餘人被殺、萬餘人投降,其馀十八萬人遭至草原。 南匈奴單于國總人口降至3~4萬人。
永元八年(公元96年) 草原上的攣鞮逢侯部眾有一萬四千餘人南投。 直至攣鞮逢侯受不住鮮卑人的壓力而南降期間,每年攣鞮逢侯部眾均有人南投

備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漢朝初年有韓王韓信家族投奔匈奴帝國,此韓氏可能是韓信家族的後裔,孝文帝後元二年,老上單于派遣出使漢朝的使臣中就有韓遼。
  2. 有觀點認為「漢奸」一词在清朝康熙時才出現,其含義是背叛或違反滿清王朝的漢族敗類,但其實漢奸一词至遲在崇禎十年的杨嗣昌《酌采水西善后疏》[13]及稍後朱燮元的《水西夷漢各目投誠措置事宜疏》[14]已出現,不排除具有「汉族的败类,投靠外族或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出卖漢族或漢族王朝利益的叛徒」的含義,又,該觀點認為清朝「漢奸」不特指漢族的敗類,甚至還指滿族的敗類,違反漢族及滿族利益,但這顯然己遠遠超出「漢奸」的字面意思,如果包含滿族在内,應該叫「滿漢奸」或「漢滿奸」才能正確表達其含義,這種字面上不能反映出的隱藏含義,應該是滿清政府塞入「漢奸」的私貨,令「漢奸」一詞背負譴責違反滿清帝國(含滿族利益)的含義,這種含義忽視了一旦漢族利益與滿清帝國或滿族利益有冲突的情況,也就是說作出符合漢族利益但卻違反滿清帝國或滿族利益的言行都會被指責為「漢奸」(這種情況下叫「滿奸」更適合),所以這種含義不利於捍卫漢族利益,甚至可能成為作出違反漢族集體利益的支持,而且這種含義容易引起混亂,如果「漢奸」一詞可以包含對違反滿族利益的譴責,那「滿奸」同樣可以包含對違反漢族利益的譴責、「藏奸」同樣可以包含對違反漢族利益的譴責、「蒙奸」同樣可以包含對違反漢族利益的譴責等等,為名實相符,避免混亂,故此筆者以「出賣或作出任何違反漢族利益的叛徒」為漢奸一詞的唯一含義,令漢族利益可以作為一個獨立主體存在,而不必依附於其他民族利益才能存在;一如「奴隸制」、「原始公社」、「游牧民族」、「封建社會」、「絲绸之路」等近代才誕生的名词可以用來指代在古代乃至上古時代的一些事物,故此「漢奸」也不必被限定在近代才可使用,只要存在符合定義的現象即可以後出的名词稱呼;又有說法認為過往没有「漢奸」一詞代表「漢」尚未是一個民族共同體,筆者認為「朝鲜」是不是民族共同體難道取决「朝鲜奸」/「韓奸」之有没有?例如朝鲜人並没有「朝奸」一词,只有「卖国奴(maegugno)」或「里切者」,蒙古人也没有「蒙奸」一词,只有「olsaan Hodaldagqi(卖国贼)」或「olbagqi”(叛徒)」,那其他如「藏」、「維吾爾」等是不是民族共同體亦取决於「族稱+奸」一詞之有没有?如非,則這種說法純屬偽命題;筆者認為,「漢奸」指控如同「種族滅絕」這類指控,可以約束人們的極端言行,增加人們作出極端言行的成本,是現代文明、尊重、包容等這些普世價值所需,當然也要看到「漢奸」指控只能約束漢族人而不能用來約束其他民族,這是其局限;又有說法認為「漢奸」一詞是「怪胎」,筆者認為正正是因為在滿清這個多民族帝國的長期统治下,才需要存在這種區分民族的概念——「漢」本身就具有種族民族意義,以此來命名就代表被命名的事物带有種族民族意義,反而單一民族國家没有這種「族稱+奸」的區别需要,說明「族稱+奸」必需具備民族征服或歧视背景下才有可能存在的詞,所以「漢奸」一詞是滿清帝國時代必然頻用的自然產物,反倒是「大漢族主義」這個專門針對漢民族的指控才是怪胎現象,這種指控無所不包,任何支持漢族或對漢族有正面評價的漢族群眾往往被「你一定是大漢族主義」這種帶強烈威嚇性有罪推定,這是對特定單一族群的集体规训和惩罚,大大違背了現代文明、包容、和平等這些普世價值!该说法又認為国人對不應該称岳飞为民族英雄所表现出来的愤怒是因為國人政治认同最终归结在民族而不是国家,但筆者需要指出,除非國家政策歧視民族,否則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是不存在矛盾,兩者可以並存,不應该非此即彼,另外,国人表现出来的愤怒其實只是民族感情受到傷害的反映,設使主張不應稱成吉思汗、儂智高、李舜臣等为民族英雄,某些国人同樣會表现出愤怒,在某些人看來又是否近代民族主义造成的、是政治认同最终归结在民族而不是国家?如果存在「國人政治认同最终归结在民族而不是国家」,筆者認為最能體現出此存在之一的顯然是一糸列排斥漢族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設置,這種設置的命名只能强化各自的民族意识,每一次在地圖上或官方文件上出現民族自治地方全稱都是對該民族意识的強化,是在多民族国家的母体上,人工強制在多民族地區催生一个单一民族地區——单一民族國家版圖的備胎——时出现的怪胎,相比之下,所谓「汉奸话语」最多只能勉强避免削弱本來就是弱勢的漢族民族意识,只是遭受長期打壓及污名化的漢族意識的微弱吶喊。
  3. 正始年間曾有「匈奴王劉靖」[20],應是攣鞮氏冒姓劉氏的最早例子,這種改變姓氏之舉的巨大改變單憑文化影響是難以解釋,應包括存在與漢族通婚而混入漢族血統的原故,早在建安年間南匈奴諸部就趁亂吸納大量漢族人口為部眾,雖然後來被并州刺史計誘查出數萬漢民[21],但亦可能存在遺漏,且匈奴人不必向漢官繳納貢賦,必然對漢族平民有一定的吸引力,加之攣鞮氏在公元3世紀長期與漢族比鄰而居,混有漢族血統可謂必然,比如攣鞮聰生母張氏從其姓氏可知其為漢族人,只是並無混有漢朝皇族劉氏的血統,直至攣鞮淵起兵反晉後才將冒姓的劉與漢朝皇族劉氏強行拉上關係,所以冒姓劉氏是受到混入漢族血統影響所致,如同攣鞮氏改姓鐵弗氏是因為「胡父鮮卑母」混入鮮卑血統的原故。
  4. 傳說右賢王攣鞮去卑在監理南匈奴單于國時,曾經與南下進犯的拓跋鮮卑國發生戰爭,攣鞮去卑派弟弟攣鞮潘六奚率軍北禦,但是兵敗被俘,其後代遂鮮卑化,以潘六奚為姓,成為破六韓氏的祖先,然而真偽不明[22];匈奴北部帥攣鞮猛叛亂失敗後,其子攣鞮副崙投奔拓跋鮮卑國[23],可見北方攣鞮氏與鮮卑人關係密切,而南方攣鞮氏則與漢族關係密切。
  5. 5.0 5.1 上黨郡胡人張㔨督及馮莫大等人乘飢荒招聚各郡胡人以割據一方,後來㔨奪去烏丸人張伏利度所擁胡兵2000,㔨又被攣鞮淵命令「率所統七千」攻打壼關縣,則張㔨督及馮莫大所擁兵力當為5000人,以南匈奴在永元二年有「口二十三萬七千三百,勝兵五萬一百七十」,237300人中能拿兵器作戰的有50170人,占比約21%,那有兵5000,則所統部眾約有24000男女,而張伏利度有胡兵2000則部眾約有不到10000男女。
  6. 6.0 6.1 6.2 6.3 建武二十三年,攣鞮比領有「八部眾四、五萬人」,以45000人算,則平均一部5625人;建武二十六年,「南單于所獲北虜薁鞬左賢王將其眾及南部五骨都侯合三萬餘人畔歸」,以薁鞬左賢王為一部,五骨都侯為五部,則6部30000多人,平均一部5000多人;章和元年,北匈奴「屈蘭、儲卑、胡都須等五十八部口二十萬」,58部200000人,平均一部約3448人;永元元年漢與南匈奴北征至私渠比鞮海,當地有「温犢須、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后二十餘萬人」,81部200000人,平均一部2469人
    永元六年,南匈奴「新降胡遂相驚動,十五部二十餘萬人皆反畔」,平均一部13000多人;永和五年,南匈奴叛軍「右賢王部抑鞮等萬三千口詣續降」,一部13000人
    草原一部的人口平均最多大致約5000左右,也有一部平均約2500人上下,而南遷漢洲後的南匈奴人口較多,一部超過10000人,最多時一部可能有16000人,所以南匈奴南部28000多人的數目相對於草原一部可謂部大人眾,而其他四部人口就更多,左部一部更多達70000人,從南遷後一部人口之增長可以看出寄居漢洲的南匈奴人的生活質素比在草原上的牧民更好。
    南匈奴單于國所轄的匈奴人主要居於五縣,考慮到㔨所屬的「匈奴別部羌渠之胄」居於上黨郡武鄉縣,可見匈奴五部也有少數分布在上黨郡,當地匈奴人居於武鄉縣北部與當地漢族雜居,基於㔨之母為王氏,與鄰居李陽交惡互毆,又與郭敬、寧驅友善,既然日常與漢族人接觸,那當地匈奴人的人口應少至不足以構成封閉的交流圈,最多只有數千男女,後來胡人張㔨督及馮莫大所率約24000胡人男女當是來自并州部其他郡縣的匈奴胡人,樂平郡烏丸人張伏利度所統10000男女亦是如此,乘社會秩序失控及飢荒危機,招集匈奴胡人割據郡國一方[註 5]
    一落相當於一家或一戶[24],南匈奴在永元二年「黨眾最盛,領戶三萬四千,口二十三萬七千三百」,一戶(落)約6.9人,以七人算則匈奴五部29000多落近30000落約210000多人,主要散居在五縣,也有如㔨般居於上黨郡,不排除張㔨督及馮莫大所部胡人亦屬匈奴五部人口的一部分,除去北部28000多人投靠拓跋鮮卑國不投靠攣鞮淵外,餘下約182000人仍在永興元年(公元304年)攣鞮淵所言「今見眾十餘萬」的人口數量範圍之內,考慮到南匈奴人口在「黨眾最盛」的永元二年有237300,則匈奴五部人口不會超出此數,最多只有230000人左右,招降張㔨督及馮莫大所部25000胡人男女及張伏利度近10000男女胡人成功後,令新匈奴境内的包括匈奴人在内的諸胡人口增至最多217000人左右,另。
    以公元前1世紀的烏孫帝國為例,有「戶十二萬,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一戶5.25人而總兵力占總人口約30%,康居帝國就有「戶十二萬,口六十萬,勝兵十二萬人」,一戶5人而總兵力占總人口約20%,兩國合計則戶均5.1人而總兵力占總人口約25%
    另外,以涼州牧張重華在永和三年(公元347年)「還討叛虜斯骨真萬餘落,破之,斬首千餘級,俘擒二千八百,獲牛羊十餘萬頭」為例,如以70000多人算,戰敗人口損失僅1000多人被殺2800人被俘,假設損失3800兵僅占斯骨真總兵力一半,總兵力約7600人,同樣以永元二年的南匈奴單于國「口二十三萬七千三百,勝兵五萬一百七十」的總兵力占總人口約21%為例,則斯骨真萬餘落只有36000人,一落最多3.6人,另一個例子是太興三年(公元320年)新匈奴帝國境内上郡有「氐羌十餘萬落據險不服」,當被新匈奴軍擊敗投降,其部眾有「二十餘萬口」,縱使有所遺漏其總人口也不會比同年在安定郡等地叛亂的氐、羌、羯等「三十餘萬」更多,以「十餘萬落」有300000人,平均一落約3人左右,600000人口稍多於江統對於「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估計,考慮到自六王内戰起中原已陷入戰亂近20年,人口有所流動增減是理所當然,氐、羌等族群首領亦必然會乘勢吸納漢族人口以壯大部眾實力,比如姚弋仲所部就由「戎、夏襁負隨之者數萬」組成,以氐、羌、羯諸族為首600000人口應含有漢族人口的加入。
    顯然「開口仰食、歲時賞賜,動輒億萬」近40年的匈奴人口一落近7人只是特例異數,此後南匈奴此後發生多次内亂及叛亂,恐怕人口已降至一落少於7人,至少非匈奴族群的每落平均約5人左右,甚至可以低至一落3人
    攣鞮淵在永興二年避荒就食於上黨郡黎亭,亦進行招降上黨郡及鄰近樂平國的匈奴人,從㔨在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秋季勸說張㔨督投靠新匈奴國時曾警告其部屬「皆已被單于賞募,往往聚議欲叛部大而歸單于矣」,可見攣鞮淵的招降匈奴等胡人族群政策有相當成效。
  7. 7.0 7.1 直至漢王朝末年,政府統計的主要郡國戶口人員都是漢族,另有少部分漢族人口及「蠻夷戎狄居漢地者」——比如渾邪王向漢朝投降帶來的四萬匈奴男女或南匈奴單于國的人口——不在统計之列[25][26],與漢朝一樣,西晉時代的人口統計數據亦只包括漢族人口,江統指出「且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27],即關中地區的漢族與非漢族群的人口合計百餘萬口,漢族與非漢族群各占一半,據載,太康年間的雍州部七郡共計9,9500戶,秦州部六郡共計3,2100戶,合計13,1600戶,以一戶六人算約78,9600人,不到百萬,如只計關中地區所在的雍州部則只有59,7000人[28],所以西晉的全國人口統計數據僅限漢族,至少漢族人口與非漢族群人口並不混合計算,「太康元年平吳,大凡戶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平均一戶6.5人,據晉書地理志各郡戶數,則漢族人口在全國十九州部各郡至少有251,3365戶,約1633,6872人。
    另外,因為漢文史籍一般只提及出身自非漢族群的人物族屬,而出身自漢族的人物族屬則略而不談,彷佛不言自明,判斷漢文史籍有載的人物族屬依據有二,一其姓名是否漢姓漢名,特别是漢姓氏在公元前後已成為漢族平民的普遍命名方式[29][30][31][32][33][34][35][36][37][38],因姓氏多至百數以上而稱為「百姓」[39][40]、「萬姓」[39],可以用以區分漢與非漢的族群標誌,二是相關文獻有否明確指出其人出身非漢族群或其人存在非漢族群的身份認同,古人可以預設人物族屬是漢族,但在21世紀而且又是多民族平等國家,只提非漢族群人物族屬而不提漢族人物族屬(隱含預設為漢族)的表述顯然有違民族平等之義,所以提到漢族人物應明確指明其民族身份,考慮到本文主要描述的是匈奴族群在漢洲的歷史,匈奴人物出場較多,為便族區分,匈奴出身的人物其姓名正常寫法,如攣鞮檀、攣鞮淵、陳元達等等,僅以紅色字體表示漢族出身的人物姓名,如曹操司馬睿劉琨等等,而既非匈奴又非漢族出身的人物於其姓名下皆加_,如丘力居弈洛瓌等等。
  8. 8.0 8.1 彼時「漢」雖然以政權稱謂為主但亦時有作為族稱使用,「漢」不是唯一的族稱,朝號「魏」、「晉」亦曾經相繼成為漢族族稱之一,在當時可用以將漢族與胡人各族區分的稱呼[41][42],「漢」作為族稱並没有隨之消失,繼續作為漢族的族名之一使用,六朝[43][44][45][46]後以漢為族稱逐漸普遍,經唐代[47][48][49]、宋代[50][51][52][53]、明代[54][55][56][57][58][59][60][61][62]至於今不變。
  9. 9.0 9.1 9.2 漢國境内的匈奴人除了南匈奴國所豁外,也有分布在河西走廊及西套平原一帶,由草原流竄而來的及漢廷流放右溫禹犢王攣鞮烏居戰的20000多部眾組成,但當地的游牧族群主要是由丁零、鮮卑等非匈奴人組成,考虜到匈奴五部只有210000人左右,南匈奴人在永元二年的237300人是其人口數量最高峰,所以五部匈奴人口最多只有230000人,故此攣鞮烏居戰的殘部後代至永康元年時不可能超過20000人,亦可能已被其他胡人同化,而自草原流竄而來的匈奴人口數假設與此相同,則涼州部約有匈奴人40000,加上泰始年間「二萬餘落」、太康五年29300人、太康七年「十萬餘口」及太康八年11500人等四批次,假設「二萬餘落」約25000落及「十萬餘口」約105000人,則四批合計230000人,由自稱匈奴的胡人袖領率領由草原南下投靠漢國,當中應夾雜有鮮卑及烏丸族群,如後來在上郡的鲜卑四部、在樂平郡的烏丸人張伏利度10000部眾,則永康元年漢國并雍二州部境內包括匈奴人在內的諸胡族群約有480000人,但其中泰始年間南遷的20000多落約125000人分布在太原、新興、樂平、西河、上黨、平陽六郡,與匈奴五部的分布地重叠,很可能成為匈奴五部人口的一部分,如此一來,漢國境內并雍二州部包括匈奴人在內的諸胡族群人口可以低至355000左右,後來匈奴大單于攣鞮淵在永興二年底至永嘉元年底招降散居六郡的匈奴人。
  10. 10.0 10.1 在漢國第二次治世時代,烏丸各股勢力巨屬於漢國,在漢國邊郡活動,其中在幽州部漁陽郡的一位烏丸大人庫辱官有一名叫日陸眷的鮮卑奴,六王内亂時漁陽郡爆發飢荒,庫辱官見日陸眷身體強健,就打發日陸眷外出自行找食,不料日陸眷乘機脫離庫辱官的控制,憑其才干,招集了一大批諸胡人及漢族人口,割據遼西一帶自成一股強大的游牧勢力,當然亦向漢國稱臣,日陸眷死後其弟弟乞珍繼承兄長勢力,不多久乞珍亦死,乞珍之子務勿塵繼位,其時治下人口「胡、晉可三萬餘家」,擁有騎兵40000~50000,永嘉四年十月二十三日,晉懷帝冊封務勿塵為大單于。
  11. 一些不是漢族建立的政權,卻稱之為「漢國」、「漢人」、「漢地」、「漢土」等,容易將國號「漢」與族稱「漢」混淆,很可能發生指鹿為馬的誤導,筆者認為有必然要作出區分,「漢國」、「漢人」、「漢地」、「漢土」等詞僅用以代表漢族國家、漢族人、漢族地區,而後來非漢族群所建立以「漢」為政權稱號及其衍生的概念則需要加上其族稱,例如「匈奴漢政權」、「匈奴漢政權的人民」、「匈奴漢政權的辖地」,又或「偽漢」、「偽漢政權」,以便與漢族政權區别,畢竟攣鞮淵本人並非漢族,父系及母系皆無漢朝皇室血統,不應魚目混珠。
    除了上述「偽漢」、「匈奴漢政權」等加以注釋的詞匯及加「」號外,本文所指之「漢」一律皆帶有指代漢族的含義,如漢朝皇帝簡稱漢帝,既是指漢朝皇帝也是指漢族皇帝,漢朝中央政府簡稱漢廷,既是指漢朝中央政府也是指漢族中央政府;又或僅帶有指代漢族的含義,如西晉中央政府簡稱漢廷,僅指漢族中央政府,晉朝皇帝簡稱漢帝,僅是指漢族皇帝,漢兵僅為漢族土兵之含義。
  12. 比如匈奴人首都左國城所在的西河國就漢族六千三百戶[註 7],其所占據的太原國及上黨郡合計有二萬七千戶漢族,但匈奴並沒有太原國及上黨郡的全部,僅據有其下豁五縣,兩郡國共有二十三縣,平均一縣有一千一百七十三戶,五縣約有五千八百戶左右,不過也有漢族流亡他郡或落草為寇,筆者假設流失率為50%,則新匈奴在五縣的控制人口約二千九百戶,加上西河國漢戶50%即三千一百五十戶,因此新匈奴帝國在永嘉元年的漢族人口約六千戶三萬六千人,隨着新匈奴繼續擴張,其治下的漢族人口就迅速增加,在永嘉二年占據平陽、河東兩郡,兩郡漢族人口50%即四萬二千二百五十戶約二十五萬,新匈奴境内漢族人口約有二十八萬六千,已經超過新匈奴境内包括匈奴人在内的其他民族的總人口。
  13. 13.0 13.1 筆者所稱之漢兵指漢族士兵、匈奴兵指匈奴族士兵,匈奴軍則指部隊的政治隸屬,即匈奴軍可以是由漢族士兵組成,晉軍同樣是指部隊的政治隸屬,不一定是由漢兵組成,但從晉朝直豁地域及戰爭涉及的地點,加上如混有外族兵史載多會說明,所以晉軍一般是由漢兵組成,而匈奴軍最初應是由匈奴兵組成,但隨着新匈奴帝國征服的中原地區越多,其治下漢族人口就越多,加上五部匈奴不過約200000男女左右,顯然難以單獨承受長年征服戰爭所導致的傷亡並繼續維持擴張,所以匈奴軍中勢必混有漢兵。
  14. 有的如務勿塵所部除了鮮卑外,亦夾雜有漢族、烏丸族群[註 10],所派遣的軍隊不純由鮮卑人組成,故稱之為「段部兵」、「段國兵」或「段兵」。
  15. 15.0 15.1 史籍所載的人口數量具有明顯錯誤:
    攣鞮聰在建興二年初建置制度,「置左右司隸,各領戶二十餘萬,萬戶置一內史,凡內史四十三。單于左右輔,各主六夷十萬落,萬落置一都尉」,即漢族有430000戶、少數民族有200000落,分别相當於漢族2580000人及六夷諸族1400000人,而戰亂之前的五部匈奴人口只有29000多落,加上南遷的480000人約96000落,總共約125000多落,考慮到彼時新匈奴北有劉琨及拓跋氏,南接漢國,東面主要是㔨的勢力,西面也是漢國,雖然關中之地氐族及羌族合計約500000人71428落,加上125000落即接近20萬落,但新匈奴在建興二年尚未全控關中,僅控有關中東部如馮翊郡及京兆郡部分地區,鮮卑四部約20000人4000落,單征所部亦相近,即合計8000落,即使將㔨麾下的羯人胡人甚至在永嘉四年冊封的蒲洪所部人也計算在内,新匈奴帝國所控制的非漢族人口也難以接近20萬落之數,所謂「單于左右輔各主六夷十萬落」應有所虚設,並非全部實控,僅是新匈奴皇帝攣鞮聰自我中心認為應臣屬於新匈奴的少數民族人口,故以設官作為統治的象征,畢竟自六王之亂至建興二年為止,並無大規模諸胡人南下漢國地區的記載,東有㔨、北及南有劉琨等漢官勢力、西有中央長安,周邊地區不是權力真空,不容許草原有大規模諸胡人移入,所以新匈奴皇帝攣鞮聰有可能只是將境内近500000六夷男女重新整合為二十萬落,即一落只有2.5人,亦有可能是諸胡曾乘戰亂吸納漢族人口入內一如昔日軻比能、拓跋氏般招徕漢族人口同化,則諸胡落數有可能接近20萬落。
    至於新匈奴在建興二年的漢族人口,當時新匈奴控制的郡國有河東郡、平陽國、弘農郡及河南郡、上黨郡、河内郡、馮翊郡、京兆郡等郡大部,上述八郡國在第二次治世時代郡國漢族戶總計有325600戶,假設因戰亂而流失一半人口,則新匈奴境內的漢族人口約有162800戶,考慮到新匈奴從長安及晉陽敗退時曾經挾持當地漢民遷入新匈奴控制區,則新匈奴境内漢族人口可以達到20萬戶或以上,再考虜到永嘉年間王彌、㔨等新匈奴势力在關東地區四處劫掠人口財物,不排到有部分漢族人口因此流入新匈奴帝國,所以新匈奴帝國境内漢族人口很可能超過20萬戶,另外,史籍明載漢戶「萬戶置一內史,凡內史四十三」,而「六夷十萬落,萬落置一都尉」卻不言置都尉多少,表明六夷落數當存有虛設,而漢族戶數比較可能是實控,則新匈奴帝國在建興二年的六夷實控落數約133000左右,有可能近150000落,而漢族戶數超過200000,有可能接近430000戶這個數字。
    建興四年七月,㔨乘新匈奴帝國鬧飢荒招納漢族流民,據稱有漢民二十萬戶投奔入㔨的勢力范圍内,但二十萬戶這個數字十分誇張,同月新匈奴皇帝攣鞮聰為此而派使責備㔨,應已採取措施阻止人口流失,所以㔨在不到一個月内招納的漢族人口應去遠低於二十萬戶,十萬戶約六十萬人較為合理,當然也不排除㔨所招納的漢族人口有相當一部分是新匈奴帝國的隱蔽人口,若如此則㔨得到二十萬戶漢族人並不代表新匈奴帝國戶籍上必須失去二十萬戶漢族人。
    新匈奴攻陷長安後的太興元年十月,㔨乘靳準政變之機向西擴張,就招降了氏、羌、羯等族共計「十餘萬落」,即約500000男女,若是200000落就是一百萬人,但已如上述,這個數字太誇張不可能,而且這100000多落選擇投靠㔨而不是反攻靳準、㔨亦沒有從中抽調精壯擴充兵力,應是其人口大多數皆是婦孺組成,一落可能少於5人,即這100000多落很可能當少於500000人。
    咸和四年九月,羯趙將氐族、羌族共150000落東遷襄國,如以1落5人算則有750000男女,遠超江統估算的約500000人,但1落可少至3人[註 6],如此則150000落有450000男女,接近江統的估算,考虞到新匈奴帝國多次征調氐族、羌族出兵助戰,例如太興三年的氐羌叛亂、太寧三年與咸和三年兩次東征羯趙皆兵敗告终,無疑會有數以萬計的氐兵、羌兵傷亡,令氐、羌合計總人口必定少於600000男女,所以150000落的實際人口接近450000男女上下
  16. 從箕澹後來以「此雖晉人」來形容[註 8],漢族應是三萬人的主要成分[63]
  17. 國人一詞本為階級之稱,類同日本德川時代之武士階級,地位高於普通平民,羯趙王㔨將諸胡人全體賦以國人之稱,將族群與特定階級對應的做法是有史以来首次,雖然㔨又規定「重禁胡人不得陵侮衣冠華族」,但反映胡人出於民族因素而欺凌漢族頻發才需要羯趙王㔨下令「重禁」,比如羯趙國的参軍樊坦就曾經被羯人劫掠家產而落入貧困的境地。
  18. 南匈奴在元和二年已有約110000人口,如章和元年南投的200000人都加入南匈奴,則南匈奴人口就超過300000男女,與《後漢書》所載南匈奴「黨眾最盛」時的237300人不符,考慮到䤈落尸逐鞮單于攣鞮比所率部眾在建武二十四年也是經五原郡邊塞投靠漢國,所以筆者推測赴五原郡邊塞投附的北匈奴人最後加入南匈奴,200000人分赴四郡,平均一郡50000人左右,至於另外150000人,基於建武二十六年的南匈奴只有60000人,漢廷尚且設安集掾史將兵五十人護衛南單于居所,饋贈南匈奴糧食,又命令西河郡長史每年自冬季至夏季將兵2500屯駐南單于庭,而150000北匈奴人卻不見漢廷有任何處置,所以這150000男女當如昔日呼韓邪單于所部居於邊塞一帶,沿三郡邊塞一帶分布,並無移居入塞内,後來鮮卑勢强即投入鮮卑之中,那50000人若無加入南匈奴亦當如是。
    至於永元元年,漢國與南匈奴單于國聯軍在漢將竇憲的領導下北征大破北匈奴軍後投降的81部共200000多男女,加上後來竇憲遣使北匈奴單于,漢使在中途又招降10000人,但因為北匈奴單于答應漢使向漢國稱臣,又派其弟右温禺鞮王親自奉貢入侍漢都洛陽,所以這210000人口並没有被漢兵帶領南投,繼續由北單于領有,但南匈奴兵有可能帶領部分俘虜南遷,而且是帶有强迫性的,因此後來的叛亂群體最後都北上回歸草原。
    永元二年南匈奴自行派兵北征北匈奴,大獲全勝,俘虜數千,加上歷年的俘虜(新降胡)令南匈奴人口增至237300的歷史最高位,不過新增的人口主要是被迫投降,不滿的情緒令這些人後來在南匈奴發起多宗叛亂事件。
    攣鞮逢侯之亂令南匈奴失去190000人,永元八年時攣鞮逢侯部眾有34000多人南投,但其中14000多人並無重歸南匈奴而是被漢廷安置在北邊各郡,另外20000多人在同年右温禺犢王攣鞮烏居戰叛亂被平定後與其残部數千一同被安置在安定、北地兩郡。
    至於攣鞮逢侯的140000部眾後來分别被鮮卑人及南匈奴瓜分,令攣鞮逢侯在元初五年不得已南下投漢,其部眾入鮮卑與重歸南匈奴者數目不詳,若各取一半則有70000男女重歸南匈奴單于國。
    延光三年一部之叛而被平定消滅,一部人口約5000,此後有關南匈奴人口史佚其數,但永初攣鞮檀之叛、永和句龍之亂、永壽左部再亂、延熹叛亂,加上鮮卑人強大亦不時南下劫掠南匈奴,南匈奴人口不可能增長太多,不過在董卓亂政後軍閥割據,南匈奴招徕漢民數以萬計,其人口應有所膨脹。
    南匈奴五部合計29000落,江統在元康九年的《徙戎論》言「今五部之眾戶至數萬」與29000落之數並無出入,但是稱其「人口之盛過於西戎」不符事實,即使將并州部非匈奴的胡人人口算入也不超過500000,不可能比關中500000氐羌人口更多,除非將漢國境外的拓跋、慕容、乞优諸國也算上就有可能,又或此處西戎是指漢國境外的氐羌族群,齊萬年之亂在元康九年被平定,江統誇大稱南匈奴「人口之盛過於西戎」當只是想提醒中央如果南匈奴也出一個齊萬年,其威脅只會比氐人齊萬年更大。

參考來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漢書匈奴傳下》
  2. 《漢書宣帝紀》
  3. 3.0 3.1 《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
  4. 《後漢書·耿弇列傳》是時烏桓、鮮卑屢寇外境,國素有籌策,數言邊事,帝器之。及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為呼韓邪單于,款塞稱藩,願扞禦北虜。事下公卿。議者皆以為天下初定,中國空虛,夷狄情偽難知,不可許。國獨曰:「臣以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令東扞鮮卑,北拒匈奴,率厲四夷,完復邊郡,使塞下無晏開之警,萬世有安寧之策也。」帝從其議,遂立比為南單于。由是烏桓、鮮卑保塞自守,北虜遠遁,中國少事。
  5.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
  6. 《晉書·卷九十七·列傳第六十七·四夷·匈奴》
  7. 7.0 7.1 7.2 翟飞《东汉时期南匈奴逢侯叛乱探析》
  8. 《後漢書·卷四十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宋意》……意上疏曰:「夫戎狄之隔遠中國,幽處北極,界以沙漠,簡賤禮義,無有上下,彊者為雄,弱即屈服。自漢興以來,征伐數矣,其所剋獲,曾不補害。光武皇帝躬服金革之難,深昭天地之明,故因其來降,羈縻畜養,邊人得生,勞役休息,於茲四十餘年矣。今鮮卑奉順,斬獲萬數,中國坐享大功,而百姓不知其勞,漢興功烈,於斯為盛。所以然者,夷虜相攻,無損漢兵者也。臣察鮮卑侵伐匈奴,正是利其抄掠,及歸功聖朝,實由貪得重賞。今若聽南虜還都北庭,則不得不禁制鮮卑。鮮卑外失暴掠之願,內無功勞之賞,豺狼貪婪,必為邊患。今北虜西遁,請求和親,宜因其歸附,以為外扞,巍巍之業,無以過此。若引兵費賦,以順南虜,則坐失上略,去安即危矣。誠不可許。」……
  9. 9.0 9.1 《後漢書竇融列傳·竇憲》
  10. 10.0 10.1 《後漢書·卷四十五·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袁安》時竇憲復出屯武威。明年, 北單于為耿夔所破,遁走烏孫,塞北地空,餘部不知所屬。憲日矜己功,欲結恩北虜,乃上立降者左鹿蠡王阿佟為北單于 ,置中郎將領護,如南單于故事。事下公卿議,太尉宋由、太常丁鴻、光祿勳耿秉等十人議可許。安與任隗奏,以為「光武招懷南虜,非謂可永安內地,正以權時之筭,可得扞禦北狄故也。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單于反其北庭,并領降眾,無緣復更立阿佟,以增國費」。宗正劉方、大司農尹睦同安議。事奏,未以時定。安懼憲計遂行,乃獨上封事曰:「臣聞功有難圖,不可豫見;事有易斷,較然不疑。伏惟光武皇帝本所以立南單于者,欲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甚備,故匈奴遂分,邊境無患。孝明皇帝奉承先意,不敢失墜,赫然命將,爰伐塞北。至乎章和之初,降者十餘萬人,議者欲置之濱塞,東至遼東,太尉宋由、光祿勳耿秉皆以為失南單于心,不可,先帝從之。陛下奉承洪業,大開疆宇,大將軍遠師討伐,席卷北庭,此誠宣明祖宗,崇立弘勳者也。宜審其終,以成厥初。伏念南單于屯,先父舉眾歸德,自蒙恩以來,四十餘年。三帝積累,以遺陛下。陛下深宜遵述先志,成就其業。況屯首唱大謀,空盡北虜,輟而弗圖,更立新降,以一朝之計,違三世之規,失信於所養,建立於無功。由、秉實知舊議,而欲背弃先恩。夫言行君子之樞機,賞罰理國之綱紀。論語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行焉。』今若失信於一屯,則百蠻不敢復保誓矣。又烏桓、鮮卑新殺 北單于,凡人之情,咸畏仇讎,今立其弟,則二虜懷怨。兵、食可廢,信不可去。且漢故事,供給南單于費直歲一億九十餘萬,西域歲七千四百八十萬。今北庭彌遠,其費過倍,是乃空盡天下,而非建策之要也。」詔下其議。安又與憲更相難折。憲險急負埶,言辭驕訐,至詆毀安,稱光武誅韓歆、戴涉故事,安終不移。憲竟立匈奴降者右鹿蠡王於除鞬為單于,後遂反叛,卒如安策。。
  11. 《後漢書·耿夔傳》將精騎八百,出居延塞,直奔北單于廷,於金微山斬閼氏、名王已下五千餘級,單于與數騎脫亡,盡獲其匈奴珍寶財畜,去塞五千餘里而還,自漢出師所未嘗至也。乃封夔粟邑侯。會北單于弟左鹿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單于,眾八部二萬餘人,來居蒲類海上,遣使款塞。
  12. 王兴锋《汉代满夷谷地望新考》
  13. 《酌采水西善后疏》:「……前件看得遐荒万里,未沾圣化,易动难静,自其恒态,而又有汉奸拨之,则鹿骇豕突,便为难端。……」
  14. 《水西夷漢各目投誠措置事宜疏》:「……水西故疆既巳分裂,亦無大強寇,但恐夷目各有仇隙不能安帖而鄰近土司有利其土地者,因機構隙,邇年來所以屢屢見告尚遺廟堂之憂也,令善後者惟宜於疏節闊目之中寓鋤強存弱之計,使其和或閗而我皆操其柄則得矣,夷地深險,步步羊腸,犬羊之性一日數變,漢奸撥之,其狡百出,勢不得不需兵力,一面合力版築,一面剿除頑梗,庶可建威消萌,計垂長久。……」
  15. 《後漢書·耿弇列傳·耿夔》永初三年,南單于檀反畔,使夔率鮮卑及諸郡兵屯鴈門,與車騎將軍何熙共擊之。熙推夔為先鋒,而遣其司馬耿溥、劉祉將二千人與夔俱進。到屬國故城,單于遣薁鞬日逐王三千餘人遮漢兵。夔自擊其左,令鮮卑攻其右,虜遂敗走,追斬千餘級,殺其名王六人,獲穹廬車重千餘兩,馬畜生口甚眾。鮮卑馬多羸病,遂畔出塞。
  16. 《後漢書·班梁列傳·梁慬》三年冬,南單于與烏桓大人俱反。以大司農何熙行車騎將軍事,中郎將龐雄為副,將羽林五校營士,及發緣邊十郡兵二萬餘人,又遼東太守耿夔率將鮮卑種眾共擊之,詔慬行度遼將軍事。龐雄與耿夔共擊匈奴奧鞬日逐王,破之。單于乃自將圍中郎將耿种於美稷,連戰數月,攻之轉急,种移檄求救。明年正月,慬將八千餘人馳往赴之,至屬國故城,與匈奴左將軍、烏桓大人戰,破斬其渠帥,殺三千餘人,虜其妻子,獲財物甚眾。單于復自將七八千騎迎攻,圍慬。慬被甲奔擊,所向皆破,虜遂引還虎澤。三月,何熙軍到五原曼柏,暴疾,不能進,遣龐雄與慬及耿种步騎萬六千人攻虎澤。連營稍前,單于惶怖,遣左奧鞬日逐王詣慬乞降,慬乃大陳兵受之。單于脫帽徒跣,面縛稽顙,納質。會熙卒于師,即拜慬度遼將軍。
  17. 《典略》載卓表曰:「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不止者,各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操擅王命,父子兄弟並據州郡,一書出門,便獲千金,京畿諸郡數百萬膏腴美田皆屬讓等,至使怨氣上蒸,妖賊蠭起。臣前奉詔討於扶羅,將士飢乏,不肯渡河,皆言欲詣京師先誅閹豎以除民害,從臺閣求乞資直。臣隨慰撫,以至新安。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潰癰雖痛,勝于養肉,及溺呼船,悔之無及。」
  18. 《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賈逵》賈逵字梁道,河東襄陵人也。自為兒童,戲弄常設部伍,祖父習異之,曰:「汝大必為將率。」口授兵法數萬言。初為郡吏,守絳邑長。郭援之攻河東,所經城邑皆下,逵堅守,援攻之不拔,乃召單于并軍急攻之。城將潰,絳父老與援要,不害逵。絳人既潰,援聞逵名,欲使為將,以兵劫之,逵不動。左右引逵使叩頭,逵叱之曰:「安有國家長吏為賊叩頭!」援怒,將斬之。絳吏民聞將殺逵,皆乘城呼曰:「負要殺我賢君,寧俱死耳!」左右義逵,多為請,遂得免。初,逵過皮氏,曰:「爭地先據者勝。」及圍急,知不免,乃使人閒行送印綬歸郡,且曰「急據皮氏」。援既并絳眾,將進兵。逵恐其先得皮氏,乃以他計疑援謀人祝奧,援由是留七日。郡從逵言,故得無敗。
  19. 《三國志卷十三·魏書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鍾繇》……時關中諸將馬騰、韓遂等,各擁彊兵相與爭。太祖方有事山東,以關右為憂。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委之以後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長安,移書騰、遂等,為陳禍福,騰、遂各遣子入侍。太祖在官渡,與袁紹相持,繇送馬二千餘匹給軍。太祖與繇書曰:「得所送馬,甚應其急。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勳也。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其後匈奴單于 作亂平陽,繇帥諸軍圍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東太守郭援到河東,眾甚盛。諸將議欲釋之去,繇曰:「袁氏方彊,援之來,關中陰與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顧吾威名故耳。若棄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誰非寇讎?縱吾欲歸,其得至乎!此為未戰先自敗也。且援剛愎好勝,必易吾軍,若渡汾為營,及其未濟擊之,可大克也。」張既說馬騰會擊援,騰遣子超將精兵逆之。援至,果輕渡汾,眾止之,不從。濟水未半,擊,大破之司馬彪戰略曰:袁尚遣高幹、郭援將兵數萬人,與匈奴單于寇河東,遣使與馬騰、韓遂等連和,騰等陰許之。傅幹說騰曰:「古人有言『順道者昌,逆德者亡』。曹公奉天子誅暴亂,法明國治,上下用命,有義必賞,無義必罰,可謂順道矣。袁氏背王命,驅胡虜以陵中國,寬而多忌,仁而無斷,兵雖彊,實失天下心,可謂逆德矣。今將軍既事有道,不盡其力,陰懷兩端,欲以坐觀成敗,吾恐成敗既定,奉辭責罪,將軍先為誅首矣。」於是騰懼。幹曰:「智者轉禍為福。今曹公與袁氏相持,而高幹、郭援獨制河東,曹公雖有萬全之計,不能禁河東之不危也。將軍誠能引兵討援,內外擊之,其勢必舉。是將軍一舉,斷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曹公必重德將軍。將軍功名,竹帛不能盡載也。唯將軍審所擇!」騰曰:「敬從教。」於是遣子超將精兵萬餘人,并將遂等兵,與繇會擊援等,大破之。,斬援,降單于。……
  20.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孫禮》………時匈奴王劉靖部眾彊盛,而鮮卑數寇邊,乃以禮為并州刺史,加振武將軍,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將。
  21. 《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梁習》梁習字子虞,陳郡柘人也,為郡綱紀。太祖為司空,辟召為漳長,累轉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還為西曹令史,遷為屬。并土新附,習以別部司馬領并州刺史。時承高幹荒亂之餘,胡狄在界,張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擁眾,作為寇害,更相扇動,往往棊跱。習到官,誘諭招納,皆禮召其豪右,稍稍薦舉,使詣幕府;豪右已盡,乃次發諸丁彊以為義從;又因大軍出征,分請以為勇力。吏兵已去之後,稍移其家,前後送鄴,凡數萬口;其不從命者,興兵致討,斬首千數,降附者萬計。單于恭順,名王稽顙,部曲服事供職,同於編戶。邊境肅清,百姓布野,勤勸農桑,令行禁止。
  22.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破六韓常》破六韓常,單于之裔也。初呼厨泉入朝漢,為魏武所留,遣其叔父右賢王去卑監本國戶。魏氏方興,率部南轉, 去卑遣弟右谷蠡王潘六奚率軍北禦。軍敗,奚及五子俱沒于魏,其子孫遂以潘六奚為氏。後人訛誤,以為破六韓。世領部落。
  23. 《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鐵弗劉虎》鐵弗劉虎,南單于之苗裔,左賢王去卑之孫,北部帥劉猛之從子,居於新興慮虒之北。北人謂胡父鮮卑母為「鐵弗」,因以為號。猛死,子副崙來奔。虎父誥升爰代領部落。誥升爰一名訓兠。誥升爰死,虎代焉。虎一名烏路孤。始臣附於國,自以眾落稍多,舉兵外叛。平文與晉并州刺史劉琨共討之,虎走據朔方,歸附劉聰,聰以虎宗室,拜安北將軍、監鮮卑諸軍事、丁零中郎將。復渡河侵西部,平文逆擊,大破之,虎退走出塞。昭成初,虎又寇西部,帝遣軍逆討,又大破之。虎死,子務桓代領部落,遣使歸順。…………屈孑耻姓鐵弗,遂改為赫連氏,自云徽赫與天連;又號其支庶為鐵伐氏,云其宗族剛銳如鐵,皆堪伐人。……
  24. 阿尔丁夫《“胜兵”果真是“常备兵”么?——兼谈几部辞书存在的问题》
  25. 《後漢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七·丁鴻》時大郡口五六十萬舉孝廉二人,小郡口二十萬并有蠻夷者亦舉二人,帝以為不均,下公卿會議。鴻與司空劉方上言:「凡口率之科,宜有階品,蠻夷錯雜,不得為數。自今郡國率二十萬口歲舉孝廉一人,四十萬二人,六十萬三人,八十萬四人,百萬五人,百二十萬六人。不滿二十萬二歲一人,不滿十萬三歲一人。」帝從之。
  26. 《後漢書·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九·仲長統》損益篇:「........向者,天下戶過千萬,除其老弱,但戶一丁壯,則千萬人也。遺漏既多,又蠻夷戎狄居漢地者尚不在焉。丁壯十人之中,必有堪為其什伍之長,推什長已上,則百萬人也。........」
  27. 《晉書·卷五十六·列傳第二十六·江統》
  28. 《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29. 朱泽坤《略论先秦时期庶人姓氏之有无》
  30. 《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孝文竇皇后》……竇后兄長君。弟廣國字少君,年四五歲時,家貧,為人所略賣,其家不知處。傳十餘家至宜陽,為其主人入山作炭。暮臥岸下百餘人,岸崩,盡厭殺臥者,少君獨脫不死。自卜,數日當為侯。從其家之長安,聞皇后新立,家在觀津,姓竇氏。廣國去時雖少,識其縣名及,又嘗與其姊采桑,墮,用為符信,上書自陳。皇后言帝,召見問之,具言其故,果是。復問其所識,曰:「姊去我西時,與我決傳舍中,匄沐沐我,已,飯我,乃去。」於是竇皇后持之而泣,侍御左右皆悲。乃厚賜之,家於長安。……
  31. 《漢書·卷九十二·游俠傳第六十二·陳遵》……居長安中,列侯近臣貴戚皆重貴之。牧守當之官,及郡國豪桀至京師者,莫不相因到遵門。……時列侯有與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門,曰陳孟公,坐中莫不震動,既至而非,因號其人曰陳驚坐云。……
  32. 《漢書·卷九十九中·王莽傳第六十九中》……王興者,故城門令史。王盛者,賣餅 。莽按符命求得此姓名十餘人,兩人容貌應卜相,徑從布衣登用,以視神焉。餘皆拜為郎。……
  33. 《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第七》……(建和三年)十一月甲申,詔曰:「朕攝政失中,灾眚連仍,三光不明,陰陽錯序。監寐寤歎,疢如疾首。今京師廝舍,死者相枕,郡縣阡陌,處處有之,甚違周文掩胔之義。其有家屬而貧無以葬者,給直,人三千,喪主布三匹;若無親屬,可於官壖地葬之,表識姓名,為設祠祭。又徒在作部,疾病致醫藥,死亡厚埋藏。民有不能自振及流移者,稟穀如科。州郡檢察,務崇恩施,以康我民。」……
  34. 《後漢書·卷四十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第五倫》……倫後為鄉嗇夫,平傜賦,理怨結,得人歡心。自以為久宦不達,遂將家屬客河東,變名姓,自稱王伯齊 ,載鹽往來太原、上黨,所過輒為糞除而去,陌上號為道士,親友故人莫知其處。……
  35. 《潜夫論·救邊》往者羌虜背叛,始自涼、并,延及司隸,東禍趙、魏,西鈔蜀、漢,五州殘破,六郡削迹,周迴千里,野無孑遺,寇鈔禍害,晝夜不止,百姓滅沒,日月焦盡。而內郡之士不被殃者,咸云當且放縱,以待天時。用意若此,豈人心也哉!……
  36. 《潜夫論·實邊》前羌始叛,草創新起,器械未備,虜或持銅鏡以象兵,或負板案以類楯,惶懼擾攘,未能相持。一城易制爾,郡縣皆大熾。及百姓暴被殃禍,亡失財貨,人哀奮怒,各欲報讎,而將帥皆怯劣軟弱,不敢討擊,但坐調文書,以欺朝廷。…………
  37. 《論衡·詰術》………夫人之有姓者,用稟於天。天得五行之氣為姓邪?以口張歙、聲外內為姓也?如以本所稟於天者為姓,若五穀萬物稟氣矣,何故用張口歙、聲內外定正之乎?古者因生以賜姓,因其所生賜之姓也。若夏吞薏苡而生,則姓苡氏;商吞燕子而生,則姓為子氏,周履大人跡,則姬氏。其立名也,以信、以義、以像、以假、以類。………匈奴之俗,有名無姓字,無與相調諧,自以壽命終,禍福何在?………
  38. 《風俗通義·過譽》…江夏太守河內趙仲讓,舉司隸茂材,為高唐令,密乘轝車,徑至高唐,變易名姓,止都亭中十餘日。……
  39. 39.0 39.1 《漢書·卷九·元帝紀第九》……詔曰:「蓋聞賢聖在位,陰陽和,風雨時,日月光,星辰靜,黎庶康寧,考終厥命。今朕恭承天地,託于公侯之上,明不能燭,德不能綏,災異並臻,連年不息。乃二月戊午,地震于隴西郡,毀落太上皇廟殿壁木飾,壞敗豲道縣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壓殺人眾。山崩地裂,水泉湧出。天惟降災,震驚朕師。治有大虧,咎至於斯。夙夜兢兢,不通大變,深惟鬱悼,未知其序。間者歲數不登,元元困乏,不勝饑寒,以陷刑辟,朕甚閔之。郡國被地動災甚者無出租賦。赦天下。有可蠲除減省以便萬姓者,條奏,毋有所諱。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舉茂材異等直言極諫之士,朕將親覽焉。」………(永光)二年春二月,詔曰:「蓋聞唐虞象刑而民不犯,殷周法行而姦軌服。今朕獲承高祖之洪業,託位公侯之上,夙夜戰栗,永惟百姓之急,未嘗有忘焉。然而陰陽未調,三光晻昧。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盜賊並興。有司又長殘賊,失牧民之術。是皆朕之不明,政有所虧。咎至於此,朕甚自恥。為民父母,若是之薄,謂百姓何!其大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高年、三老、孝弟力田帛。」………
  40. 《白虎通德論·卷八·姓名》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愛、厚親親、遠禽獸、別婚姻也。故世別類,使生相愛,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皆為重人倫也。姓生也,人所稟天氣所以生者也。《詩》云:「天生烝民。」《尚書》曰:「平章百姓。」姓所以有百者何?以為古者聖人吹律定姓,以紀其族。人含五常而生,聲有五音,宮、商、角、徵、羽,轉而相雜,五五二十五,轉生四時,故百而異也。氣殊音悉備,故殊百也。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貴功德,賤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聞其氏即可知,其所以勉人為善也。或氏王父字何?所以別諸侯之後,為興滅國、繼絕世也。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各以其王父字為氏。故魯有仲孫、季,楚有昭、屈原,齊有高國、崔立氏三,以知其為子孫也。王者之後二稱王子,兄弟立而皆封也。或曰王孫上稱王孫也。堯知命,表稷、契,賜生子、姓,皋陶典刑不表姓,言天任德遠刑。禹姓姒氏,祖以薏生。殷姓子氏,祖以玄鳥子也。周姓姬氏,祖以履大人跡生也。
  41. 《晉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十八·段灼》……臣前為西郡太守,被州所下己未詔書:「羌胡道遠,其但募取樂行,不樂勿強。」臣被詔書,輒宣恩廣募,示以賞信,所得人名即條言征西。其晉人自可差簡丁強,如法調取;至於羌胡,非恩意告諭,則無欲度金城、河西者也。自往每興軍渡河,未曾有變,故刺史郭綏勸帥有方,深加奬厲,要許重報。是以所募感恩利賞,遂立績效,功在第一。……
  42. 《晉書·卷九十二·列傳第六十二·庾闡》庾闡字仲初,潁川鄢陵人也。祖輝,安北長史。父東,以勇力聞。武帝時,有西域健胡趫捷無敵,晉人莫敢與校。帝募勇士,惟東應選,遂撲殺之,名震殊俗。……
  43. 《晉書‧卷十五‧志第五‧地理下‧日南郡象林縣》「自此南有四國,其人皆云漢人子孫。今有銅柱,亦是漢置此為界。貢金供稅也。」
    王隱《晉書‧卷二》「日南郡象林南有四國,皆稱漢人,貢金供稅。」
  44. 《南齊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三十八·魏虜》……諸曹府有倉庫,悉置比官,皆使通虜、語,以為傳驛。……初,佛狸母是漢人,為木末所殺,佛狸以乳母為太后。自此以來,太子立,輒誅其母。
  45. 《南齊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芮芮虜》……宋世其國相希利垔解星筭數術,通胡、語,常言南方當有姓名齊者,其人當興。昇明二年,太祖輔政,遣驍騎將軍王洪範使芮芮,剋期共伐魏虜。建元元年八月,芮芮主發三十萬騎南侵,去平城七百里,魏虜拒守不敢戰,芮芮主於燕然山下縱獵而歸。上初踐阼,不遑出師。
  46. 慧皎《高僧傳‧卷十三‧經師第九‧釋慧忍十一》……自大教東流,乃譯文者眾,而傳聲蓋寡。良由梵音重複,語單奇。若用梵音以詠語,則聲繁而偈迫;若用曲以詠梵文,則韻短而辭長。是故金言有譯梵響無授。……
  47.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吐蕃下》十七年七月,吐蕃寇鹽州,又陷麟州,殺刺史郭鋒,毀城隍,大掠居人,驅党項部落而去。次鹽州西九十里橫槽烽頓軍,呼延州僧延素輩七人,稱徐舍人召。其火隊吐蕃沒勒遽引延素等疾趨至帳前,皆馬革梏手,毛繩縲頸。見一吐蕃年少,身長六尺餘,赤髭大目,乃徐舍人也。命解縛,坐帳中,曰:「師勿懼。余本漢人,司空英國公五代孫也。屬武后斵喪王室,高祖建義中泯,子孫流播絕域,今三代矣。雖代居職位,世掌兵要,思本之心無涯,顧血族無由自拔耳。此蕃、漢交境也,復九十里至安樂州,師無由歸東矣。」延素曰:「僧身孤親老,懇祈全活。」悲不自勝。又曰:「余奉命率師備邊,因求資食,遂涉漢疆,展轉東進至麟州。城既無備,援兵又絕,是以拔之。知郭使君是勳臣子孫,必將活之,不幸為亂兵所害。」適有飛鳥使至,飛鳥,猶中國驛騎也,云:「術者上變,召軍亟還。」遂歸之。
  48.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八‧龜茲國》則天臨朝,長壽元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阿史那忠節大破吐蕃,克復龜茲、于闐等四鎮,自此復於龜茲置安西都護府,用兵三萬人以鎮之。既徵發內地精兵,遠逾沙磧。並資遣衣糧等,甚為百姓所苦。言事者多請棄之,則天竟不許。
  49. 《新五代史卷七十三四夷附錄第二契丹下》初,蕭翰聞德光死,北歸,有同州郃陽縣令胡嶠為翰掌書記,隨入契丹。而翰妻爭妬,告翰謀反,翰見殺,嶠無所依,居虜中七年。當周廣順三年,亡歸中國,略能道其所見。……契丹謂嶠曰:「夷狄之人豈能勝中國?然晉所以敗者,主暗而臣不忠。」因具道諸國事,曰:「子歸悉以語漢人,使漢人努力事其主,無為夷狄所虜,吾國非人境也。」嶠歸,錄以為《陷虜記》云
  50. 蘇轍《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出山》燕疆不过古北阙,连山渐少多平田。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橐驼羊马散川谷,草枯水尽时一迁。漢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力耕分获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奚单弱契丹横,目视漢使心凄然。石瑭窃位不传子,遗患燕蓟逾百年。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恨远祖従禄山此皆燕人语也
  51. 《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四月二十三日辛亥,童贯驻军高阳关,宣抚司揭榜示众,榜曰:「幽燕一方本为吾境,一旦陷没几二百年,比者汉、蕃离心,内外变乱,旧主未灭,新君纂攘,哀此良民重罹涂炭,当司遵奉睿旨统率重兵巳次近边,奉辞问罪务在救民不专杀戮,尔等各宜奋身早图归计,有官者复还旧次;有田者复业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别立功效即当优与官职厚赐金帛;如能以一州一县来归者即以其州县任之;如有豪杰以燕京来献,不拘军兵百姓,虽未命官便与节度使、给钱十万贯、大宅一区。惟在勉力同心背虏归,永保安荣之乐,契丹诸蕃归顺亦与漢人一等。已戒将士不得杀戮,一夫傥或昏迷不恭,当议别有措置应,契丹自来一切横敛悉皆除去,虽大兵入界,凡所须粮草及车牛脚价并不令燕人出备,仍免二年税赋。」
  52.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四十三》引《節要》曰:.......又聞粘罕初圍太原,有保正石竧起寨於西山保聚村民,人甚眾且強悍多豪俠,每朔望告戒必以忠孝為主,由是戶多可恃人盡知方,金人攻之往往為竧敗,金賊屢屢遁去及多邀金人出掠者,由是粘罕遣大軍破而擒之,皆粘罕怒使之也,當破之日,竧已保守八月矣。粘罕既得竧,命釘之於車,剚刃於股將欲支解之,竧頗節義,自持皇恩素感忠赤,昂藏之概傲慢之態磊磊落落,絕無顧慮之念生死鼎鑊之懼,鐵石忠貞不是過也,粘罕雖腥膻部落,不覺驚異,徐謂竧曰:「爾若降我,當命爾以官。」竧嫚罵曰:「爺是漢人,甘死不降番狗,你識爺麼!姓石,石上釘橛更無移改!」竟為賊所害。
  53.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十九邊防二庚子五部落之變》「五部落居黎之西,去州百餘里,限以飛越嶺。有姓郝、趙、王、劉、楊五族,因以得名,即唐史所謂兩面羌也,其居疊石為碉人積糗糧器甲於上,族無豪長,惟老宿之聽。往來漢地,熟悉能華言,故比諸蕃尤姦黠…………蕃賊自西鎮村長驅而來,及奉龍鎮富莊頭,居民二百年生業及官軍糗糧器甲俱被擄掠,蕃賊見所得甚夥,驅漢人負載以歸,由是不及近郊,西邊驚移之民奔入城中,郡始倉皇失措,福謙因得中風病,又有巡檢王价者,守州西北馬鞍山之隘,聞兵敗欲遁歸,倡言蕃賊入城無數,城中居民驚擾,後詰之,乃知其詐。」
  54. 《明實錄太祖卷九十二洪武七年八月》甲辰,遣故元官趙元佑、張進、沙德成齎詔并織金文綺賜元左丞阿里,仍遣夾失伯里等同還,因齎詔諭大理曰:「始因有元失馭海內雲擾華夷無主,朕自洪武元年戊申秋八月群雄盡平,復我漢人故國統一中夏,於今七年四夷諸蕃皆已稱臣入貢,惟爾大理未甞遣使,近稽載籍大理在唐宋時受封王爵,至元削去國名止稱土官,今其國乃元君遺泒梁王者主之,未復故封,朕命臣僚議準唐宋故事,封爾段氏為大理國王,故特遣使先諭朕意,使回當發印誥,令爾王臣開國理民,同享承平之福,爾其審之。」
  55.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三十一年(1449)八月》通事金自安到遼東,先遣人馳報云:「臣見東寧衞人朴鎭問聲息,答云:『達達圍廣寧三日不拔,解圍退屯於十里之地。』又東寧衞指揮高洪鎭旅順口子,聞達達聲息,卽率所領軍,馳入遼東城,守門者誤以為達達兵來,顚倒閉門。初,達達來毁廣寧等處長墻四十餘里,守埤者走報,監軍摠兵官等皆曰:『妄也。』杖其人而囚之,再報亦如之,又至再三,皆不信,略不守備,達達果突入擄人畜,不可勝計。達達執高麗及女眞人則曰:『汝等,本皆予種也。』使辮髮,令効其衣冠;若執漢人,皆割鼻耳。東寧衛人曰:『我輩本是高麗人,中國之亂如此,欲投義州,但不識許入否。』」
  56. 《朝鮮王朝實錄成宗實錄二十二年(1491)八月》聖節使朴崇質回到遼東馳啓曰:「臣本月十五日朝,遣通事金孟敬詣摠兵官羅雄,請護送軍,雄問:『汝國邊境有何事乎?』孟敬答云:『聞有聲息,故今請護送軍。』雄曰:『建州衛達子卜花禿等,九十月、十一二月間,欲犯汝國邊境,汝國禮義之地,與中國似一家,摠兵官使兵護送於八站,則雖達子何畏。』又云:『野人事報牒到此,明日更來抄去。』,十六日朝,孟敬抄來,其文曰:『欽差分守開原等處右參將都指揮使崔勝爲傳報夷情事,據開原備禦都指揮使裵震呈,弘治四年七月初十日,據通事百戶白洪呈,審得海西葛林衛女直指揮答罕出等五名,到市報說「今年六月二十八日,有黑龍江野人頭兒主孔革,領著二、三百人馬,說稱要來開原地方上偸搶,又怕爾海西山場并松花江三寨的人,先去開原報道,怕他人馬趕殺不得搶時,我每說搶爾三寨幷山場的人回去。」又說「七月初一日,我每都督都里吉馬牛的百姓馬忽等三十多人馬,詐說遼河打魚,要來漢人地上偸搶行間。」又有海西欽眞河衛女直哈荅亦報「七月初三日,有建州頭兒都督卜花禿來我本寨雇馬,他說『我每先去高麗後門搶了兩遭回來了,如今又來雇馬,還要去搶高麗。』 又與我每說『南朝的人馬,要到秋間,征伐爾海西一帶的人。』我每聽得這話害怕,就來開原馬法,每上報得知道。」據報備呈到來會同。欽差分守開原等處,太監藍看得所報,前請除行屬,嚴謹隄備外,合用手本,煩請知會,須至手本者。弘治四年七月初十日,右參將都指揮使崔勝欽差分守開原等處,右參將都指揮使崔勝為傳報事,據開原備禦都指揮使裴震呈,據通事白洪呈,審得海西葛林衛女直指揮答罕出報說:「建州頭兒卜花禿親來租我海西頭兒兀加的靑馬,有兀加不肯與,他歇了一夜,問他:『爾租馬要做甚麿?』 卜花禿回說:『五、六月船上過江,搶了高麗家三遭,如今租好馬,多收拾人馬,還要去搶。』」不知高麗後門,不知漢人地方上去搶有這等事。我親來見開原馬法們報得知道。弘治四年七月二十二日。」
  57. 《朝鮮王朝實錄成宗實錄十五年(1484)九月》更議唐女處置事。鄭昌孫議:「世宗敎云:『被擄唐人逃來,其主若細知尋蹤而來,則宜從權還給。』此於事大,雖似未穩,權宜之策,不得不爾。」沈澮、李克培議:「三者之來,李暹初不許接,宜矣,今旣許接,越在我境。若不解送而還給,其夫,後日若逃還本土,說此意,則前日事大之意,一朝掃如矣。解送爲便。」尹弼商議:「三者之事,臣反覆思之,彼雖稱漢女,未可的知。假令是實,以事勢計之,兵家之法,有奇有正,制事之宜,亦有經權。今當從奇從權,務弭邊釁而已,不可慕虛名,而取實禍也。臣意以謂『還給其夫,甚合事體。』」洪應、盧思愼議:「前此唐人爲野人所擄,而逃來我國者非一,野人追蹤而來請者亦多。皆云:『此非汝土之人,原係漢人,本國事大以誠,例皆解送,汝等所知。』以此答之,已成格例,彼亦無怨言矣。當初不納則已矣,今已受而納之矣,若又還與,則非惟大義不可,後有唐人逃來,彼據此例,以請之,將何辭而拒之?解送爲便。」傳于承政院曰:「於僉意何如?」承旨等啓曰:「唐人解送,已有前例,今若還給,則非徒有虧事大之義,後有逃來者,亦援例以請曰:『前日已還愁升應巨之妻,今何獨不然?』則將何辭而答之?」傳曰:「以大義言之,則固當解送。然解送,則邊釁立生,今姑下諭監司,語三者曰:『汝雖稱唐女,豈信汝言乎?當以野人待之。』又諭節度使,愁升應巨來尋與否,令卽馳啓。」
  58. 《朝鮮王朝實錄宣祖實錄三十年(1597)四月注》咨意大略:「……開城、平壤二處,開府立鎭,練兵、屯田,西接鴨綠、旅順之師,東為王京、鳥嶺之援。須得實心練事,才力兼全者,爲巡撫司道,而專任之,聽其便宜行事,選其才能者數十輩,分署各處,爲之長帥,就朝鮮之人,雜之以漢人,齊之以法,敎之以漢戰。因而務農勸織,通商惠工,卽山鑄錢,以資軍興,如火藥、利器,或供其所乏,而不必一一盡仰于朝廷。直待夷氛悉凈,然後,議撤鳥嶺以南,相機進止,毋得浪戰損威,鳥嶺以北,還定安集,不許尺寸有失。又當通登、萊入遼之海路,從此轉餉,以資軍興,從此渡軍,以講水戰,使往來之人,不疲于陸」云云。
  59.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太白山本七年(1615)閏八月注》(許)筠所買書籍,間有所自作,又有《林居漫錄》一卷草本,言王奸兄位次,嗣位不正,故王不自奏,使臣僚呈文辨正。蓋筠之隷屬玄應旻,多材能語,出入市井,換貿如漢人,故能以贗書混其中,華人莫能辨。
  60.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太白山本十一年(1619)三月》賊悉衆合圍,士卒知必死,憤慨欲戰,賊乃招我國胡譯河瑞國,語以通和解兵之意。金景瑞先往虜營,結約賊將而還,景瑞又要弘立俱盟。天朝敗兵數百,屯據原阜,賊呼我軍中曰:『漢人之在爾軍者,悉出之。』又呼曰:『鮮人之在漢陣者,皆歸之。』時喬遊擊來投我軍,以爲庇身之所,見我國與奴連和情態卽異,書小紙,付其家丁,以傳其子之在遼東者,卽以弓弦繫項,我國將官救之,乃挺身墮崖而死。弘立等盡搜天兵,送于虜陣,賊縱擊盡之。
  61.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太白山本十四年(1622)正月》平安監司朴燁馳啓:「頃日賊犯三郡時,漢人男女被殺五百七十八人,屍身皆令收拾埋瘞矣。」
  62.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太白山本十四年(1622)三月》義州府尹馳啓「賊兵二三十餘騎,出沒江邊,搜殺避亂漢人」事。
  63. 《晉書·卷六十二·列傳第三十二·劉琨》……尋猗盧父子相圖,盧及兄子根皆病死,部落四散。琨子遵先質於盧,眾皆附之。及是,遵與箕澹等帥盧眾三萬人,馬牛羊十萬,悉來歸琨,琨由是復振,率數百騎自平城撫納之。屬石勒攻樂平,太守韓據請救於琨,而琨自以士眾新合,欲因其銳以威勒。箕澹諫曰:「此雖晉人,久在荒裔,未習恩信,難以法御。今內收鮮卑之餘穀,外抄殘胡之牛羊,且閉關守險,務農息士,既服化感義,然後用之,則功可立也。」琨不從,悉發其眾,命澹領步騎二萬為前驅,琨自為後繼。……
  64. 《後漢書·皇甫張段列傳》
  65. 《後漢書·李陳龐陳橋列傳》桓帝末,鮮卑、南匈奴及高句驪嗣子伯固並畔,為寇鈔,四府舉玄為度遼將軍,假黃鉞。玄至鎮,休兵養士,然後督諸將守討擊胡虜及伯固等,皆破散退走。在職三年,邊境安靜。
  66. 《蔡中郎集·卷五·太尉汝南李公碑》……帝念其勤,家被榮命,漁陽太守,還遷度遼將軍,協德魏絳。和戎綏邊,徵河南尹。……
  67. 《後漢書·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徐璆字孟玉,廣陵海西人也。父淑,度遼將軍,有名於邊。
  68. 《後漢書·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靈帝崩,大將軍何進表琮為度遼將軍,卒於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