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林整风

来自维基学院

批林整风是“文革”的一个阶段,起自九一三事件之后,其间有组织和人员整肃,也有政治方针的变向。其过程大致贯穿1972和1973年。[1][2]

这场运动既不同于其前的批陈整风运动,亦大有别于其后的批林批孔运动。迄今之中国官方史记中对“文革”此一阶段的总结叙述皆暗示:毛泽东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九一三事件后开始陷入泥途,对大局控制力的败落及其本人威信的丧失亦自此而首开其端。

政治局势[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清洗“林彪死党”[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对“林彪一伙”的揭发批判,直接后果是追究林彪任用过的军中干部,除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这几员要将(甚至还曾追究到1965年即已去世的刘亚楼,有所谓“死死党”之称),对其下各级也一时追讨无已,不免造成一些冤案,有些拖了很久,到“文革”之后才得澄清;有些则冤沉海底,至死不宥。

批判“571工程纪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林彪之子林立果曾与在同空军任职的一些部下议论毛泽东的恶行,并拟出一份文件,题为“571工程纪要”。林彪一家死于“九一三”后,经批准,在批林整风中将此文件作为批判材料公布下发,欲求激起民愤,令其更加热爱拥护伟大领袖,结果却远出乎之所料,民众从这个材料中看到了历来无从得知的中共高层内斗的信息,感到大开眼界。

批判极左思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周恩来等对中央文革小组的抵制至此已历时五载,此时希望能借“文革”砥柱林彪丧命出局之机扭转局势,遂提出反对“极左思潮”以至“极左路线”。周曾对《人民日报》指示,对极左思潮在各条战线上的表现要“批透”云云,正气雄辩,颇得民心。

老干部复出[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央文革小组借群众运动名义而打倒了众多领导干部。周恩来等对此不敢明确提出为其翻案,但此时乘势呼吁要“解放老干部”,使他们有机会站到群众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边,重新“为党工作”。对于周要恢复政府工作秩序的目的来说,解放任用老干部也是得到好用的人力资源之最直接途径。此役影响甚大,直接关系到毛发动“文革”的是非成败与公论,其中颇多反复。

林彪反动路线的实质是极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央文革小组原与“林彪一伙”同属毛泽东发动“文革”所倚重之力量。自林彪灰飞烟灭,极左遭到清算,中央文革小组一伙遂感物伤其类,陷入颓势。张春桥江青四处寻机反扑,在中共此时的批林方针上造成了混乱局面,而他们终需毛泽东表态支持。1972年12曰,《人民日报》的王若水冒险上书毛泽东,要求中央澄清批林的方向。信中表示不同意《文汇报》说的林彪推行的是右倾机会主义,而认为林彪煽动无政府主义是从“左”的方面来反对党的领导。王若水的信迅速做出反应,召集周恩来、张春桥和江青训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批极左,还是反右’的问题,明确表示:极左思潮少批一点吧。王若水那封信我看不对。并断言林彪路线的实质‘是极右。修正主义,分裂,阴谋诡计,叛党叛国’。”[2]:391-392页(按:此即一年多之后暗中批批林批孔运动之先声。)

民间思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共路线不清,宣传方针混乱,自然导致批林一事无法贯彻进行。官史记载,“一些地方反映,干部群众中的主要思想障碍是不好批,不敢批,‘怕批错了,批了正确的思想不好办’,希望等待上级表态。”[3]这些反映尚属下面敢于在会上说出来的话,对于上面已经不啻公开质疑和挑战。其实,群众私下言论远比这种反映更甚,对和“文革”派的不满和嘲弄之声已呼之欲出。对无数或多或少有些思想的年轻人来说,林彪事件、“571工程纪要”、批极左还是极右的纠缠,1972年所发生这种种都使他们大开眼界,成为刺激他们解放思想的契机。此时“文革”虽仍待破产和收场,民间思想却已经开始转向未来的改革。

参考文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第六卷内1972及1973年全记录。
  2. 2.0 2.1 参见高文谦著《晚年周恩来》之第六章“林彪之死的致命一击”及第七章“试图扭转文革困局的挫败”。
  3. 引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