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用字法
本課題專門收錄和講述古今文人討論文言文寫作的用字方法的內容。
林紓是清朝至中華民國時期的古文家、翻譯家,以下內容取自林著的《春覺齋論文》。
《春覺齋論文·用字四法》:「大凡通行文字,可以用熟字;如碑版、傳略及有韻之文,勢不能不用古雅之字。所謂古雅者,非冷僻之謂;字為人人所能識,為義則殊,字為人人所習用,安置頓異,此在讀古文時會心而已。……鄙見義古而字今,用之易解,而又難及,則須稍通小學,方審用法。……不佞常語人,大家文每用一二常用之字,亦往往為俗手百思不到。」
例子:
- 《漢書·張安世傳》:「何以知其不反水漿也。」(反=覆)
- 《杜延年傳》:「延年竊重將軍失此名於天下也。」(重=難=不願)
- 《郊祀志》:「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玉氣也。」(直=特=正當)
- 《孟子》:「富歲子弟多賴。」(賴=善)
- 《投壺》:「毋踰言。」(踰=遠)
- 《左傳》:「振除大災。」(振=棄)
- 《甫田》:「以穀我士女。」(穀=養)
- 《文選座右銘》:「隱心而後動。」(隱=度)
- 《玉篇》:「湊,競進也。」(湊=進)
- 《桓十一年》:「且日虞四邑之至也。」(虞=度)
- 《莊子·天道篇》:「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苦=急)
- 《過秦論》:「姦偽幷起,上下相遁。」(遁=欺)
- 《漢書·曹參傳》:「乃者我使諫君也。」(乃=往=曩)
- 《楚辭·天問》:「遂古之初。」(遂=往)
- 《陳風》:「斧以斯之。」(斯=離=折)
- 《小雅》:「我車既攻。」(攻=固=堅)
- 《月令》:「令有司大儺旁磔。」(旁=溥)
- 《呂刑》:「惟貌有稽。」(稽=合)
- 《左傳·襄十三年》:「君子尚能而讓其下,小人農力以事其上。」(農=勉)
- 《楚辭·招魂》:「室家遂宗。」(宗=眾)
- 《大戴禮·武王踐阼篇》:「毋曰胡殘,其禍將然。」(然=成)
- 《小雅》:「我行既集。」(集=成)
- 《鄘》:「載驅載馳。」(載=則)
《春覺齋論文·用字四法》:「古文之拼字,與填詞之拼字,法同而字異;詞眼纖艷,古文則雅練而莊嚴耳。其獨出心裁處,在能自加組織也。……唐文不惟韓、柳能自鑄詞及拼字,即諸家亦匪不能。……蓋古文原有此種拼字之法,即韓、柳亦然。蓋局勢氣脈者,文之大段也;絺章繪句,原屬小技,然亦不可不知。大處既已用心,此等末節,亦不能不垂意及之。」
例子:
- 花柳+昏瞑→柳昏花瞑
- 玉香+嬌怨→玉嬌香怨
- 煙雨+顰恨→恨煙顰雨
- 蜂蝶+淒慘→蝶淒蜂慘
- 綺羅+愁恨→愁羅恨綺
- 紅紫+移換→移紅換紫
- 紅翠+顰妬→翠顰紅妬
- 嗜欲+奔騁→騁嗜奔欲
- 昏謬+賦制→昏制謬賦
- 資蓄+傾掃→傾資掃蓄
- 道志+擢屈→擢志屈道
- 風政+虧損→虧風損政
- 忠義+資履→資忠履義
- 民吏+朋囂→民朋吏囂
- 彈糾+豪黠→彈豪糾黠
- 勇智+駕策→策勇駕智
- 撥曝+腐淤→撥腐曝淤
- 觸觝+命教→觸命觝教
嚴復,是中國近代翻譯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利用文言譯介西學,取得了很大成績,最著名的是「嚴譯八種」,此外他還有以文言講述英文語法的《英文漢詁》。嚴復文章中值得文言寫作參考的,是他關於變譯、達旨的內容,即如何把近現代科技術語和歐化中文,經過改良,使之符合於傳統文言的表達習慣,以達會通中西的目的。同時代的古文家林紓對嚴復有過高度評價,他說:「或謂西學一昌,則古文之光焰熸矣。余殊不謂然,學堂中果能將洋、漢兩門分道揚鑣而指授,舊者既精,新者復熟,合中西二文溶為一片,彼嚴幾道先生不如是耶?」
術語變譯的辦法,主要見於編訂名詞館出版的中英對照表「定名理由」部分。
- 參閱:部定詞定名理由分類
例子:
【spherical geometry → 渾員面形學】
- 理由:「通作球面形學,按球字本義為美玉,《書》球琳琅玕;或借作捄,《廣雅》捄,法也,《詩》商頌受小球大球。今之以員物為捄,的係俗解,斷不可用。」
- 根據古漢語語義,譯定新詞。
【theorem → 定理、求證題】
- 理由:「定理與求證題兩名在英文無別,其意則微有不同。如形學,正文中之所謂Theorem者,係指推定之理而言,且可引用以證他theorem者也。其練習中之所謂theorem者,不過示與problem有別且不可引用以證他theorem者也。以漢文言之,若僅稱定理,則不待練習;若徑稱求證題,則二項求證題binomial theorem、勝餘求證題remainder theorem諸名又不可通,故譯訂兩名。」
- 根据中文語境,一名兩譯。
【problem → 成術、求作題】
- 理由:「成術者,前人所已推得之術。如作垂線、平行線之類,此名在英文與求作題無別,今為便於行文起見,譯訂兩名,說見前定理名下理由。」
- 根据中文語境,一名兩譯。
【construction → 構造、圖、法】
- 理由:「按此名亦可譯作圖,或僅譯一法字,要視其所居之職如何,至其名之本義則祗有構造一說。」
- 根據中文語境,換用他字。
【constant or constant quantity → 不變幾何】
- 理由:「亦作常數、變數,惟形學係專論幾何之書,數雖為幾何之一種,但不足括幾何之全。又變字上若不加可字,則為已變、變後之數,故改今名。」
- 根據中文構詞法,改換用詞。
【increasing variable → 漸增幾何】
- 理由:「西文原名作漸增可變幾何、漸減可變幾何,按漸增、漸減已含可變之意,似不必特為提出,故譯名從簡。」
- 根據中文語義,刪減語素。
【proportionals or proportional quantities → 比例幾何、有比例之幾何、四幾何成比例】
- 理由:「四幾何對待成相等之兩率,英文謂之proportionals,或稱proportional quantities,今直譯比例幾何,但中西文法不同,四字名詞,中文每生窒礙,故舊譯形學,凡遇難定名詞,多以常語代之,今雖譯訂此名,至於行文仍可隨時變化,如舊所謂有比例之幾何,及四幾何成比例之類,神而明之,是在用者。」
- 根據中文表達習慣,改換用詞。
【polyhedral angle → 多面角、觚】
- 理由:「簡稱觚。」
- 根據中文語義,使用簡稱。
【constants → 不變】
- 理由:「此不變幾何之簡稱也。中西文法不同,有時在西文可僅稱不變,而在中文必須言不變幾何方能醒豁,行文家宜隨地而變,勿以辭害意可也。」
- 根據中文表達習慣,改換用詞。
【parabola → 畢弗】
- 理由:「新舊譯都作拋物線。按此線雖為拋物所必循之路,若即以拋物名之,則窒礙甚多。例如parabola mirror一名,若譯作拋物鏡,或拋物線鏡,則不可通矣。按《詩·小雅》觱沸,泉湧出貌。凡泉水湧出,布濩四垂,未有不成parabola者。又《玉篇》觱作滭,今用滭沸以傳其義。而簡作畢弗,以便書寫,故改今名。」
- 根據古漢語語義,譯定新詞。
【focus of a parabola → 畢弗之勺點】
- 理由:「舊譯作定點,義嫌太泛。東譯作焦點,雖與原文尚合,但橢圜之focus則不便稱焦。近或譯作曲心,而畢弗又為無心曲線,鄙意此名若祗取一義譯定,將來用之於他處窒礙必多,似以憑空為妥。考《說文》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實,恰與focus所處之境及所司之職相合,故譯今名。」
- 根據古漢語語義,譯定新詞。
【hyperbola → 撥弨】
- 理由:「舊譯作雙曲線。按凡名詞上加單雙字樣,總以原名上所固有者妥,若為原名所無而以己意加之,則將來遇原名上加單雙字時必生窒礙。例如此名譯雙曲線,則hyperboloid當譯雙曲線體,而double hyperboloid一名若譯雙雙曲線體則費解矣。又曲線為curve之通譯,雙曲線一名若轉為英文則有double curve之派,故鄙意終以此譯為不可用。按此線如兩弓反背,《說文》癶,足刺癶也,讀若撥,今即以撥字代之。弨,反弓也。以撥字存兩支相背之意,以弨字象其形,故改今名。」
- 根據古漢語語義,譯定新詞。
【dimension → 亘】
- 理由:「舊譯作度,近或作量,按英文原名謂之一方向之長短也。故線之dimension有一曰自左至右即長也;面之dimension有二曰自上至下、自左至右即長、寬也;體之dimension有三曰自上至下、自左至右、自前至後即長、寬、厚也。其義實與度量無涉,今擇取自某至某之義,極意搜索,得一𠄭字,即隸變亘字。《說文》木部,㮓,竟也。㮓,古文亘,段若膺注云:今字用亘不用㮓,從舟,在二之間,絕流而竟,會意也。又《吳都賦》注:亘,引也。《西都賦》注:亘,徑度也。皆與原文意合。」
- 根據古漢語語義,譯定新詞。
【property → 本德】
- 理由:「東譯作性質。按英文性作nature,質作substance,皆就物之本體而言;property者,物之所具而可見者,而非物之本體也,不得以性質論。今從英文special attribute之義,譯作本德。德者,得也,如直線之直、平面之平,皆線面之所得也,古稱玉德、水德,是物未嘗不可言德之明證。加一本字者,猶言直線之直、平面之平,皆直線與平面所有之德,他線與他面則不能有此德也。」
- 根據古漢語語義,譯定新詞。
【condition → 限格】
- 理由:「東譯作條件,殊不可取。按形學中,凡求作題必有所限定之程格與所求作之事項,如求作等邊三角形一題,等邊乃限定之程格三角形乃求作之圖形。今本此義立名。」
- 根據術語所指,改定新詞。
【right angle → 直角、矩】
- 理由:「直角名義殊未協,今以積重難返不改,但在他處或以譯矩為便,故并存之。」
- 根據術語所指,改定新詞。
【co-ordinates → 經緯】
- 理由:「即所用以表一點之方位者也。舊譯作縱橫線,義嫌太泛;近譯作坐標,亦覺不詞,故改譯今名。」
- 根據中文表達習慣,改定新詞。
【consciousness → 覺】
- 理由:「舊譯意識,然識義頗深。consciousness之義足以該識,而識不足以該consciousness,故譯覺。」
- 根據古漢語語義,譯定新詞。
【cartesian geometry → 狄嘉爾形學】
- 理由:「按解析形學創自法人狄嘉爾,故嘗稱狄嘉爾形學以著其派,且以別於歐几里得形學云。(狄嘉爾舊譯作代加德,不甚通行,近譯作笛卡爾,字面嫌俗,故改今名。)」
- “卡”是俗字,改去不用。
句子變譯的內容可以參考《英文漢詁》,旨在避免翻譯英文時成為翻譯體或帶出歐化語法。
例子:
Many instances were related of wise forethought, or firm action, or acute reply, on his part, both in the senate and in the forum.
- 直譯:「甚多軼事為所敘說,若於其智慮之所預計,於其堅定之行事,於其犀利之答詞,在朝廷在城市皆有之。」
- 變譯:「若其預計之智,操行之堅,酬對之穎敏,或見於朝廷,或著於市會,凡彼之軼事,皆有述焉。」
Having ridden up to the spot, the enraged officer struck the unfortunate man dead with a single blow of his sword.
- 直譯:「既馳至其地,此盛怒之軍官,以其劍之一揮,擊死此不幸之人。」
- 變譯:「軍官仗劍怒馳,抵此不幸之人擊殺之。」
I have but one friend in the world.
- 變譯:「吾於世獨有一人厚我而已。」(所以不譯friend為友朋者,以西義friend,實兼親友,凡見厚者皆friend也,其字與仇敵enemy對,獨譯友朋不確。)
Thieves are not judged, but they are by to hear.
- 直譯:「盜賊不可斷,除非既聽其獄。」
- 變譯:「雖有盜賊,未聽其獄,不可斷也。」
- 林紓《春覺齋論文》,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