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莽的讖緯

来自维基学院

本研究旨在通过史书记录收集、整理王莽的讖緯

王莽的讖緯,意思指王莽擔任西漢大將軍至整個新朝期間所發生的祥瑞、符命與異兆等,這些統稱讖緯。讖緯是當時的一種政治預言,受西漢士大夫所崇信,深深影響西漢後期的政治。王莽藉此得以執政,並且篡位建新。讖緯甚至影響新朝朝廷的施政方針。

讖緯源自陰陽學,後與儒學融合,共有祥瑞、符命與異兆等。王莽藉由這些讖緯得以掌握西漢政權,並且篡位建國新朝

祥瑞与符命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十二符應 發生地點 時間
丹石 武功縣 漢平帝元始五年(5年)
三能文馬 其秋七月
鐵契
石龜
虞符
文圭
玄印
茂陵石書
玄龍石
神井
大神石
銅符帛圖

獻符命熱潮的結束是在始建國二年(10年),其時王莽權位已固,而各地符命仍源源不絕。“是時爭為符命封侯,其不為者相戲曰:「獨無天帝除書乎?」司令陳崇王莽曰:「此開姦臣作福之路而亂天命,冝絕其原。」莽亦厭之,遂使尚書大夫趙並驗治,非五威將帥所班,皆下獄。”[3]該年,甄尋由於擅造符命,觸怒王莽,被殺,牽連官員衆多,上百人遇害,連揚雄這樣守清靜之士也被波及,險些送命。[3]

「乃壬午餔時,有列風雷雨發屋折木之變,予甚弁焉,予甚栗焉,予甚恐焉。伏念一旬,迷迺解矣。(師古曰:「先言列風雷雨,後言迷乃解矣,蓋取舜『納于大麓,列風雷雨不迷』以為言也。」)昔符命文立王安新遷王王臨雒陽,為統義陽王。是時予在攝假,謙不敢當,而以為公。其後金匱文至,議者皆曰:『王臨雒陽為統,謂據土中為新室統也,冝為皇太子。』自此後,王臨久病,雖瘳不平,朝見挈茵輿行。(服虔曰:「有疾以執茵輿之行也。」晉灼曰:「漢儀注皇后、倢伃乗輦,餘者以茵,四人舉以行。豈今之板輿而鋪茵乎?」師古曰:「晉說非也。此直謂坐茵褥之上,而令四人對舉茵之四角,輿而行,何謂板輿乎?」)見王路堂者,張於西廂及後閣更衣中,李竒曰:「張,帳也。」晉灼曰:「更衣中,謂朝賀易衣服處,室屋名也。」又以皇后被疾,王臨且去本就舍,妃妾在東永巷。(師古曰:「言臨侍疾,故去其本所居,而來就此止息,是以妃妾在東永巷也。」)壬午,列風毀王路西廂及後閣更衣中室。昭寧堂池東南榆樹大十圍,東僵,擊東閣,閣即東永巷之西垣也。皆破折瓦壞,發屋拔木,予甚驚焉。又候官犯心前星,厥有占,予甚憂之。伏念紫閣圖文,太一黃帝皆得瑞以僊,後世裦主當登終南山。所謂新遷王者,乃太一新遷之後也。(服虔曰:「太一、黃帝欲令安追繼其後也。」)統義陽王乃用五統以禮義登陽上遷之後也。臨有兄而稱太子,名不正。宣尼公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至於刑罰不中,民無錯手足。』(師古曰:「論語載孔子對子路之言。錯,安置也,音千故反。莽追謚孔子為襃成宣尼公。」)惟即位以來,陰陽未和,風雨不時,數遇枯旱蝗螟為災,穀稼鮮耗,百姓苦飢,蠻夷猾夏,寇賊姦宄,人民正營,無所錯手足。深惟厥咎,在名不正焉。其立王安新遷王王臨統義陽王,幾以保全二子,子孫千億,外攘四夷,內安中國焉。」[4]
  • 地皇元年(20年)七月,杜陵便殿乗輿虎文衣廢臧在室匣中者出,自樹立外堂上,良乆乃委地。吏卒見者以聞,莽惡之,下書曰:「寶黃厮赤,(服虔曰:「以黃為寶,自用其行氣也。厮赤,厮役賤者皆衣赤,賤漢行也。」)其令郎從官皆衣絳。」[4]
  • 地皇二年(21年)秋,隕關東大飢,[4]
  • 地皇二年(21年)莽夢長樂宮銅人五枚起立,莽惡之,念銅人銘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即使尚方工鐫滅所夢銅人膺文。又感漢高廟神靈,遣虎賁武士入高廟,拔劔四面提擊,斧壞戶牖,桃湯鞭鞭灑屋壁,(師古曰:「桃湯灑之,赭鞭鞭之也。赭,赤也。」)令輕車校尉居其中,又令中軍北壘居高寢。(師古曰:「徙北軍壘之兵士於高廟寢中屯居也。」)[4]
  • 地皇三年(22年)二月,霸橋火灾,數千人以水沃救,不滅。莽惡之,下書曰:「夫三皇五帝三王春秋五霸。皇王,德運也;伯者,繼空續乏以成歷數,故其道駮。惟常安御道多以所近為名。迺二月癸巳之夜,甲午之辰,火燒霸橋,從東方西行,至甲午夕,橋盡火滅。大司空行視考問,或云寒民舍居橋下,疑以火自燎,為此災也。其明旦即乙未,立春之日也。予以神明聖祖黃帝虞帝遺統受命,至于地皇四年為十五年。正以三年終冬絕滅霸駮之橋,欲以興成新室統壹長存之道也。又戒此橋空東方之道。今東方歲荒民飢,道路不通,東岳太師亟科條,開東方諸倉,賑貸窮乏,以施仁道。其更名霸館長存館霸橋長存橋。」[4]
  • 地皇三年(22年)夏,從東方來,蜚蔽天,至長安,入未央宮,縁殿閣。莽發吏民設購賞捕擊。[4]
  • 地皇三年(22年)十一月,有星孛于張宿,東南行,五日不見。莽數召問太史令宗宣,諸術數家皆繆對,言天文安善,羣賊且滅。莽差以自安。[4]
  • 地皇四年(23年)秋,太白星流入太微,燭地如月光[4]
  • 地皇元年(20年)是時,南郡張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雲杜綠林,號曰下江兵(晉灼曰:「本起江夏雲杜縣,後分西上,入南郡,屯藍田,故號下江兵也。」),衆皆萬餘人。武功中水郷民三舍墊為池。[4]

相關维基百科條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2. 漢書·卷十一·哀帝紀第十一
  3.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漢書·卷九十九中·王莽傳第六十九中
  4.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漢書·卷九十九下·王莽傳第六十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