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文學
維吾爾族文學有碑銘、詩歌、神話傳說等,所有文學體裁中,愛情詩的數量占了非常龐大的比例。 雖然文學內容都是以愛情為主,但歌詠的對象不只是情人而已,而是廣泛指稱維吾爾人想要追求的理想與美好事物;而歌詠美好事物的意義在於,對祖國、故鄉、自由、解放等非物質上的追求,也反映了當時的人民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1]
依據維吾爾文學發展的歷程,可以大致區分為七個重要的時期,分別為:鄂爾渾時代與回紇汗國時期、喀喇汗王朝與高昌回鶻國時期、察哈台時期、葉爾羌汗國時期、清代前期、清代後期(批判現實主義時期)、現代時期。[1]:4
此時其時間為7~9世紀中期,在這個時期,維吾爾族的祖先在鄂爾渾的草原上建立了東突厥汗國、後突厥汗國以及回紇汗國,所以用鄂爾渾時期來稱呼此時期。
“ |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
” |
這首琅琅上口的民歌,最初就是由維吾爾族的祖先,敕勒人以鮮卑語(有人認為以敕勒語)所創作,不僅在族中是一首重要的民歌之外,同時也被翻譯成漢文,成為《樂府詩集》其中一首詩歌。這首詩描寫了北國的草原廣闊無邊的景象,充滿了雄渾的意象,將當時的敕勒人在草原上過生活的景象寫下來。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這首歌就是供群眾在大型歌舞時所唱的歌曲,那種壯闊的景象可想而知。雖然整首詩極短,但是正是這種鏗鏘有力的歌詞,使得這首歌不論是在維吾爾族或是漢族生活中,都是膾炙人口的一首詩歌。
在西元6世紀到9世紀這三百年間,維吾爾族祖先在草原上建立了東突厥汗國、後突厥汗國以及回紇汗國,這段時期留下了大量的突厥文碑銘,讓我們得以透過碑銘上面的文字及故事去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學以及語言的發展。
此碑約建於西元686年,推測可能是要紀念後突厥汗國大臣暾欲谷。篆寫人不詳。[1]
約建於693年,在翁金河畔發現而得名。而紀念的對象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是紀念後突厥汗國頡跌利施可汗其妻,又有人認為是紀念默啜。篆寫人極有可能為暾欲谷。[1]
立於720年,差不多為唐初時期,是後突厥汗國大臣暾欲谷的自傳,描述了他輔佐了三朝:頡跌利施、默啜、毗伽三位可汗,立下了豐功偉業與斐然的政績。在這個碑中,採用了對話的形式,押韻方面也富有巧思,內容則類似格言,用明喻的方式來表現。篆寫人為暾欲谷本人。[1]
此碑文為散文形式,建於732年,有許多富有哲理性的排比句,詞藻華麗、生動,可以感受到濃烈的詩意。除了是一部開國史之外,同時也是一首抒情詩。撰寫人為也勒哥。 內容主要在說後突厥汗國開國可汗頡跌利施的長子毗伽可汗、以及次子闕特勤的豐功偉業,因而如同一首英雄史詩,詳細描寫汗國成立的艱辛,以及幸福得來之不易,更提到了全部的突厥人民和睦團結、共同守住這些豐功偉業。而此碑的建立經過都有記載於《新舊唐書‧突厥傳》中。 全文總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題銘或小議,共有11段。 第二部分則為正文,分四大段,敘述汗國締造的五十年過程。碑文主要描寫四個人:頡跌利施、默啜、毗伽三位可汗,以及毗伽的弟弟闕特勤等四人,每一段各描寫一人在領導國家時,征戰沙場的詳細過程。[2]
在文中可以看到,8世紀時的突厥文字在結構上已經很完整、語法嚴謹,表達也很清晰、暢快。而在敘述突厥民族衰亡時,則有感慨、語重心長的口吻。
此時期為9世紀中期~13世紀。歷史脈絡為,西元744年成立的回紇汗國在一百年後遇到了很嚴重的問題,汗國國內的一名渠長(相當於將軍)勾祿莫賀因為對該國宰相掘羅勿極為不滿,故聯合北方黠戛斯的勢力將回紇汗國推翻,國內的部落因此分崩離析,離開了鄂爾渾地區,分別往南邊投靠漢人,以及往西遷移建立新國家。[1]
而此時期又可分為兩個國家之文學。高昌文學中,一部分的回紇人西遷至天山東部地區,與當地其他突厥部落聯合,以高昌地區(現新疆吐魯番市)為核心建立的新的國家,故稱高昌回鶻汗國。由於地理位置與中國相鄰,在宗教方面受到很大的影響,東部信仰摩尼教、佛教,西部信仰薩滿教;同樣地,文學方面也有大量的佛教典籍被翻譯。下面介紹的文學會著重於有受到宗教影響的文學作品,而非僅是翻譯的佛經。在此時期還出現了大量用回鶻文寫成的傳說、詩歌,主要描寫自然風光、愛情、倫理訓誡等。而喀喇汗文學則是,同樣時間,有一說法是另一群人西遷,建立了喀喇汗國,又有一說是葛羅祿所建立。喀喇汗國是突厥人在中亞建立的一個國家,也是歷史上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國家。1041年,喀喇汗國分裂為兩個部分:以喀什噶爾為首部的東喀喇汗國,及以烏茲根為首部的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在1211年亡於西遼,西喀喇汗國在1212年亡於花剌子模王朝。此時期的文學中,出了不少赫赫有名、影響後世深遠的詩人,所以這時期是以詩為重。
這是一部高昌時期,受到佛教的影響,而創造出來有關於佛教傳說的作品,此作品對於當時的影響很大,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內容主要在講述善與惡的鬥爭,乞希塔納‧伊利格‧伯克王為了要斬妖除魔,將他的子民從水深火熱中救出來,而來到了蠍子城。到了蠍子城後,發現惡魔拉克謝斯散布鼠疫,蹂躪百姓,亂施淫威,為了要拯救人民,他使出渾身解數,在跟惡魔對抗的戰鬥中,使出無窮無盡的力量,終於在這場艱苦的戰鬥中贏得了勝利。
此篇為高昌西部的文學,受到薩滿教的影響很大。內容據說是獻給一位傳說中的勇士、突厥民族中的祖先Eponim的故事,以散文寫成。描述的對象為烏古斯可汗,故事描述烏古斯從長大到出征打仗羅馬、印度、敘利亞等地,後將土地分封給兒子的故事。特色是簡明扼要、描述感情豐富,讀起來很流暢、自然。
《福樂智慧》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最重要的著作,僅花了十年左右的時間寫成。文體是長詩,是世界上少有的百科全書式的文學巨著,主要內容是給國君統治時有一套完整的參考材料,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當時喀喇汗王朝與宋朝關係極為密切,有文化與學術情報之間的交流;而從這本書看來,玉素甫對於當時國際的態勢瞭若指掌,也看得出他的博學多聞。福樂智慧》是維吾爾族中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一本著作,全文總共13290行,有兩篇散文的序言、八十五章正言、以及三個附篇。採用了詩劇的方式敘事說理,一問一答。
為了呈現詩人心中憧憬的理想社會,他用了四個概念化的藝術形象,如,日出代表公正、月圓代表福祉、賢明代表睿智、覺醒代表知足。
故事內容為:從前有一個國王,名叫日出,以公正的法律來治理國家,政績斐然,聞名遐邇。但是因為年事已高,需要一個臣子來輔弼他。月圓透過朋友考賽米施的引薦去晉見國王,經過長時間的晤談與辯論,終於用他的聰明才智與品德,贏得國王的賞識與器重,當上宰相。他的才能充分展現出來時,國運昌隆、安居樂業。而月圓臨終之際,又推薦了自己的兒子賢明,他的才華不遜於父親,但是他卻常常覺得如果身旁有一位助手的話,他的能力會更得以施展。他們族人中,有一位叫覺醒的人,年輕且才智過人,是賢明的理想人選,但是幾經反覆邀請後,他就是不肯出仕,而隱遁山林,最後寂然死去。 覺醒是一個典型的蘇菲主義者,也是詩人最痛恨的類型,他用大量篇幅刻意撻伐他,理由是因為他不關心國家的安危以及民族的前途,雖然他才智過人,但是也沒有用。作者刻意取名為覺醒的目的在於,覺醒這個人就是死在不覺醒的冥頑不靈中,與草木共同腐朽,實為極大的諷刺。[3]
而《福樂智慧》採用了穆台卡里甫調式,即十一音節為一行的形式(短長長/短長長/短長長/短長)寫成;而押韻則是採用聯行體的形式,每兩行同韻,在書中的一萬多行中,形式完全沒有改變。[4]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為一名語言學家,這本書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他之所以寫這本大辭典的原因是為了弘揚汗王的高大形象,以及賢明聖旨的需要,突厥語言是能夠擔負起這個神聖的使命的,所以編寫一部突厥語言辭典刻不容緩。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花了大量時間在調查上,得到第一手的詞彙資料後,他以阿拉伯語法、詞法為標準,分別歸納、整理以及剖析詞的來源、出處,還有像是發音差異、構詞規律等都有解釋,並輔以例證來完善每個詞彙。大辭典中總共收錄了7500個詞條,除了單詞之外,還有大量的詩歌、民歌和珍貴的民間文學資料,如:敘事詩、輓歌悼詞、各地突厥民族的民歌、酒歌、格言諺語等,除了有辭典的功能之外,更可以說是中世紀的重量級文學著作。[5]
此時期為13~16世紀,包括了察哈台汗國以及帖木兒汗國。歷史脈絡為,建立元朝的成吉思汗在1227年臨終前,給了他的四個小孩封國,規定每人可各得四千精兵,並可以從一定數量的遊牧部落中征伐軍隊,而次子察哈台所擁有的一份為東邊從伊吾、感木魯、維吾爾及帕米爾地區,西邊到河中地、錫爾和阿穆二河的下游,北從庫克恰騰吉斯,到南邊的可不里、奇疾寧為止的疆域。察哈台從1227年執政到1241年去世,在位15年。察哈台汗國到了1370年才被巴魯刺氏的帖木兒所顛覆。
作者詩人哈喇子彌的生平不詳,只知其曾經在金帳汗庭中任職,並也曾經在宗教寺院中待過一段時間。他所留下的作品是《愛經》,內容華美富麗、熱情洋溢。儘管名稱為《愛經》,但是不可單純理解為愛情之意,我們應該把範圍擴大解釋為愛,因為作者在文中歌頌的除了九天安拉之外,也有心上人。[1]
“ | 「您的俏麗,已成蓋世無雙。有哪個不知您生相端莊。
生就好身材天仙一般美,目秀滴采,蛾眉映出清輝。 糖甜的話,令人入迷發慌,眼睛會玩弄魔術新花樣。 一粒黑痣漂浮在您嘴邊,跟著您轉動,頭也會暈眩。 您的腰身風韻有如杉松,只求一事,對虔誠者虔誠。 晤談可貴,一言賽過玉髓,親沐月輝一刻貴於千載。 凌波仙子的愛矢入我心,您的儷影似菩提花繽紛。 披著珠串從大廳裡走出,直如猛虎下山急於獵取。 回眸一笑,令人甜意滿懷,珠串流蘇間,寶玉時放輝。 天生麗質頻頻講述高尚,您所在處土香,話而芬芳。 命運在愛情裡貫徹始終…」 |
” |
以上是節錄自《愛經》中的片段詩句,而《愛經》是由許多書信體的詩束組成。[1]
作者魯斐提在1366年生於喀什,之後到河中地發展,晚年則定居在亦魯,直至去世時仍從事寫作。生前窮困潦倒,但是卻仍寫了二十幾部著作,且有抒情詩三百首左右,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敘事長詩《古麗和諾魯茲》。維吾爾族民甚至有一支舞就叫做古麗,以及一個節日叫做諾魯茲節。[6]
《古麗和諾魯茲》中描述了純真的愛情、勇敢精神和愛國主義的理想,對於美好事物及優秀品質的崇敬與嚮往,怒斥隨心所欲、踐踏人類尊嚴的暴君。除了這篇敘事長詩之外,還有其餘的詩也十分優美,扣人心弦,情濃而哀,這和他的坎坷經歷以及進步的思想有關。[1]
全詩共一百二十章,兩千四百多行。故事主角為古麗公主和諾魯茲王子,描述他們悲歡離合的故事。在諾夏德國汗王斐爾饒赫的王子諾魯茲,有一天在蜂喧蝶亂、奼紫嫣紅的百花園裡,夢見了斐爾哈爾國汗王穆稀空的公主古麗,由於他喝過了一些玫瑰露,有了醉意,對她頓時產生了愛慕。在他酒醒後,還是日思夜想,心中掛念著她。有次出遊,他巧遇了駱駝隊商,他把事情經過告訴了他們,剛好有個從斐爾哈爾來,而且熟悉公主的人布爾布勒,他便跟王子陳述了公主的狀況。王子便請他奔走,因為得到古麗公主的乳母賽沃珊協助,兩人得以相見。但是事有蹊蹺,會晤當天便是中國天子娶她之日,他們只好偷偷會晤,並計畫逃跑。他們逃到兩國交界的地方時,恰巧被強盜俘虜,被送往朝廷,然而他們之後又有第二次的逃跑,又恰好遇到天子駕崩,兩人便趁隙脫逃。途中遇到大河、巨風襲擊,船破人散,隨波漂流。古麗到了亞丁,諾魯茲到了葉門。但很不巧地,當時兩國正準備交兵,亞丁王熱庇不知道古麗為女扮男裝,卻把她拔擢為統帥;而葉門王班底也用了諾魯茲為帥。兩方開始交戰後,戰情難分難捨,十分膠著,但古麗在刀劈葉門首領白拉木之際,從聲音中認出了諾魯茲,兩人因此互相擁抱。故之後便化干戈為玉帛,雙方就此停止戰鬥,言歸於好。最後斐爾饒赫國王聯合四國,成立了一個新的國家,諾魯茲為國王,國泰民安、生活富饒。[1]
這是篇敘事詩,作者為維吾爾族最偉大的詩人、思想家納瓦衣。而詩中的傳說在中亞十分流行。納瓦衣根據了維吾爾民族原有的傳說改編而成,內容為:帕爾哈德是中國和闐的一位王子,從小就展現出他的聰明才智,以及英勇的精神,但命中注定,他要為了愛情而客死異鄉。父王怕他寂寞,所以修建了春、夏、秋、冬四座豪華的宮殿,但王子顯得興趣缺缺;然而,他卻看上了父王寶庫中的亞歷山大寶鏡,裡面還浮現出一個陌生美女的身影,他一見鍾情。鏡子上還有兩句話:「誰願打開這個寶鏡賞玩,應去希臘經歷三大危險。」國王在答應王子的出遊後,他便先拜訪智者如何戰勝三危險的方法。第一關是一支毒龍,他連射了二十支箭才將龍射死,並進了山洞,取走裡面的劍和盾。有一天他走到森林中,看到了毒角惡魔艾赫熱曼,帕爾哈德用劍把毒角擊碎,並馴服它,獲得了所羅門戒指。接著繼續上路,按照先人指點,他進了一座碉堡,碰見一隻張牙舞爪的獅子,憑著戒指的威力,他贏得了勝利。他登上碉堡後,裡面有個身卓盔甲的鐵人,朝帕爾哈德射箭,而他不但沒害怕,反而將對方制伏,贏得勝利。他拿到寶鏡後,把金銀財寶分給戰士,自己與大臣便前往尋找蘇格拉底,請教治學的方法。遊學歸來之後,他遇到了希琳公主,他一見傾心,但伊朗的赫斯羅國王想娶她為后被拒,便派兵攻打。帕爾哈德得知後便前往應戰,沒想到不幸被俘虜,慘遭赫斯羅毒手,希琳公主聽到之後趕往探望遺體,倒在了旁邊,故事就此結束。[7]
除了帕爾哈德外,作者在這部詩中,也創造了許多正面的光彩形象,精雕細琢,表現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和現實主義精神,影響後世深遠。[1]
此時期為16~17世紀。歷史脈絡為,葉爾羌汗國從賽衣德在1511年創建開始,直到1680年政局驟變,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攻佔葉爾羌後,扶植葉爾羌汗後裔阿卜都里什特作為傀儡政權進行統治。到了1700年不再立葉爾羌汗,葉爾羌汗國徹底滅亡。此時期與前一個時期相比,文學作品雖然沒有那麼光彩奪目、大放異彩,但還是有一些值得討論的部分。此時期最興盛的為詩歌,如阿牙再‧伯克‧希坎斯提之《世事紀》,除內容優美外,還有填補史實缺乏之價值。
《世事紀》是阿牙再‧伯克‧希坎斯提所做。他在朝廷工作時,肩負了賽衣德賦予的使命,前往中亞的巴達赫尚,而偶遇了他在二十年前所熱愛過的人,舊情往事一一湧上心頭,徹夜難眠。在一天抵達客棧後,與同房的朋友喝酒傾訴,因而寫下了這篇敘事長詩。全文有1325句聯句,2650行。
故事內容為:據說從前有一個夏亞王國,首都在色門,國王名叫謝赫賽瓦爾,但年事已高,膝下無子,整日憂傷;後來得了一個名為菲魯茲的兒子。長大後,有一天他因為喝酒過量而昏睡,夢見進了一家官邸,主人的姑娘熱娜出來歡迎,設宴飲酒,款待客人。到了王子酒醒後,才知道這只是一場空夢,但他卻開始瘋狂迷戀熱娜,執意要走遍天涯海角去尋找她的下落。宰相撒里木知道後,命令自己的孩子飛露札拉衣前往打聽真相,並跟著王子打獵,追捕途中,遇到一頭小鹿在前面奔馳,在追逐的過程中難分難捨。然而,來到四角樓後,王子終於看到熱娜,因而昏厥在地,熱娜把王子抱在懷中,等待王子醒來後便問熱娜的身世。熱娜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為熱娜第一次睡著後,王子必須要以意義深奧的話喚醒他三遍;第二為熱娜第二次睡著後,王子得和放在他前面的石碗交談;第三為熱娜第三次入睡後,王子必須要和熱娜身邊燃燒的蠟燭對話。王子一一照辦後,熱娜深受感動,請王子回去告訴父王兩個月後籌備婚事的消息。
詩的意義是在表明苦和樂是互相隨之而來的,有否極泰來的道理。而統治者要以百姓為著想,施政公正廉潔。同時,這首詩的另外一個目的是要為當時新上任的熱西德汗闡明一個道理,希望他將國事視為最重要的事情。
在1678年葉爾羌汗國滅亡後,走入了準噶爾汗國統治的時期;1757年則被清朝滅掉。與此同時,大小和卓兄弟因為在準噶爾汗國滅亡後,被清朝釋放出來,卻發生和卓之亂,故乾隆皇帝派兵攻打天山南路,並收進清朝版圖中,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在18、19世紀時,維吾爾族的一切事務被白山、黑山兩派政治派系的相互鬥爭所影響與衝擊,所以當時的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白山與黑山簡單來說,就是在葉爾羌汗國創建人賽衣德的孫子阿布都克里木即位後,從布哈拉來了一位和卓‧瑪哈圖木‧阿雜木,是16世紀中亞伊斯蘭教蘇菲派領袖,他利用他的口舌獲得了葉爾羌汗國的寵信,但汗國的頭領只是想要藉由他來鞏固政治勢力,汗國因此為他安家置產。但他的兒子開始深入了汗國的政治圈,長子名為瑪木特‧額敏,為白山派;次子為伊薩克‧瓦里,為黑山派。黑山派與白山派和卓則在明末清初展開了殘酷的爭鬥。
故18、19世紀白山黑山之爭,蘇菲主義肆虐,嚴重禁錮了人民的思想。但在當時殘酷的政治氣氛下,卻產生了一群十分卓越的詩人,突破了宗教上的烏煙瘴氣,產出了許多思想上充滿進取、嘻笑怒罵、敢於抨擊暴君以及腐敗政治的詩作。許多作品的文學藝術性極高,可說是維吾爾文學史上的浪漫主義時代。
這部作品作者為赫爾克提,體裁為長篇敘事詩,共二十七章,兩千行。故事內容主要是晨風如何為夜鷹和玫瑰之間穿針引線,為他們的愛情奔走。故事內容與文字有些有趣的部分,一開始夜鶯和玫瑰初次見面,晨風為了他們穿行花叢中,恣意流連。
而後講述了晨風、夜鶯、玫瑰三者的對談,談話中顯得非常生動、活潑,具有戲劇性。赫爾克提在這篇文章的語句使用流暢生動。之後詩人寫了他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態度和觀點,透過它,我們得以獲得部分的材料,去了解當時詩人對於愛情、政治、統治者與人民,以及許多的觀點。在故事的尾聲,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赫爾克提言情抒志外,更對社會的價值觀提出挑戰。
文中描述了因為愛而慘遭毀滅,跟長年風和日麗、四季如春的天堂不相上下;社會所謂得價值根本不算甚麼,更不必去追求。而另外一方面,詩人非常大膽,勇於挑戰權力階級;一般人民雖然知道,但是根本不敢對於這種現象吭聲,他道出了這個現象、事實,勇於表達;赫爾克提傳達的幸福觀,是建立在辛苦勞動之上;所撻伐的是納些利己主義者、自私自利的人,從撻伐的對象就可以知道詩人對人民的愛護以及祖國之愛。
赫爾克提是將18世紀的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的文學先驅。他敢冒著當時蘇菲主義盛行的時代所帶來的政治上的風險,說出社會上的不公不義;幸福源於勞苦、撻伐權力階級、向價值觀挑戰、愛護人民與國家就是他所想要表達的。
至此之後,此時期的文學才開始跳脫宗教的控制,思想得以開闊。[1]
這首詩為翟梨里所作,體裁為敘事詩,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頌,主要是受到當時風氣的影響才寫出這段套話,因為沒有人會違背當時的寫作原則;第二部分為記述自己家鄉的風物、以及去其他地方生活之事,如喀什以及阿圖什的馬什哈德之行;第三部分則是記述了他再次回到莎車不久後,與弟弟戴梨里、摯友毛拉‧格則爾出遊的記事。
這邊舉的例子為毛拉‧艾萊姆‧謝赫亞爾‧薩拉赫所改編之故事。另一篇同名故事為奧斯卡·王爾德所寫。
夜鶯與玫瑰的故事算是非常家喻戶曉的故事,所以許多人會拿來改編,而雖然本篇的故事情節與原本的故事架構雷同,但是這篇的詩人較特別,將故事改編成諷刺性的悲劇敘事詩,並提出了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
晨風看到夜鶯苦苦找不到所愛而煩惱,便把夜鶯介紹給賢慧的玫瑰,他們倆相見後非常情投意合,然而夜鶯只說了「天啊!我終於見到了心上人。」一句話就離開了,是因為看到玫瑰身邊有尖刺的陪伴因而身心受創,不告而別。然而夜鶯在到處尋找心上人時,卻各個都傲慢自大、狂妄,最後又回到玫瑰身邊。就在此時,一個園丁路過,聽到夜鶯的歌聲非常入迷,願意掏出鉅額金額收購,最後把夜鶯裝進籠子,夜鶯就死了。園丁說: 「我若早知它會這樣死亡,就不會把金錢白白撒出去。」
毛拉‧艾萊姆‧謝赫亞爾‧薩拉赫運用了他豐富的藝術手法,描繪了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把憤慨對準了那些殘酷狡詐的封建統治者。像是園丁,象徵了殺害善良無辜、束縛人民手腳、扼殺美好事物的劊子手。夜鶯則是象徵追求幸福、自由的英雄。這個故事以悲劇收尾,也對了社會現實進行了強烈的批判。
此時期的清朝政權開始遭遇外國勢力的入侵,國際上帝國主義興盛,各國不無將中國視為下一個目標。而維吾爾族方面,則是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封建政權與勢力與清朝串通,為所欲為,導致當時的維族人民尺在水深火熱之中,黑山白山鬥爭依然進行中。
而因為清代後期政治環境惡劣,人民生活困苦,所以這時期的文學通常出現了關懷民生疾苦、諷刺統治者的醜陋等議題,作家總是不吝嗇於表達出他們對於政治的憤慨以及對社會的憐憫之心;比起前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作家更勇於表達出社會上的不公不義以及政治方面的議題,所以這時期又被稱為「批判現實主義時期」。
此篇作品為阿布都熱衣木‧納札爾所作。此故事是由當時的真人真事寫成,並非改編或是虛構,是對當時的婚姻制度做批判的文章,從這篇文章開始,開了新一代的詩風,成為維吾爾文學史上批判寫實主義的開端。[8] 節錄:
“ | 「這世界新娘,儀表堂堂,花枝招展,靜坐著傻想。
太陽從東方,舉起明鏡,珍珠嵌耳飾,燦耀七星。 新月給烏絲提供玉簪,彩雲為她裁剪了衣衫。 人們情意滿腔來欣賞,都後悔自己受了欺誑。 活著,誰也是這般逞瘋,相看彼此激動的面容。 好似無羞爾大笑出聲,可新娘,絕不輕易動容。 早已經,預知季節光臨,給行樂人扔出了套繩。 有些比神話甜蜜動人,當你揀拾起半點一星。 鏈條會把你栓捆緊緊,然後再把你百般戲弄。 等待你的是毀滅享受,你的血濺滿她的雙手。 芙蓉花怎麼這樣艷紅?蹇運悲愁的油彩塗成。 三色槿花朵哪來裂縫?是屠刀砍過了的傷痕, 花心為什麼團成孤獨?狂歡,把困窮經常嘲笑。 鳩鵒的眼睛為什麼發紅?預告玫瑰後,秋將光臨。 玫瑰的臉色怎會變黃?世界不值得,太多冤枉。 木瓜為什麼燦爛耀金?是命運法輪,揚起黃粉。 烏鴉為什麼佩帶黑紗?因人世太多折磨,恐嚇。 麻雀為什麼披著灰單?告訴我們生活太艱難。 荒原上貓頭鷹聲聲叫,意味著淒慘,沒完沒了。 東方白,孔雀“咯咯”邀請,想和太陽、朝霞賭輸贏。 雄雞為什麼引吭高叫?為了流逝的時光哀悼。 翡翠天天在水裡鳧遊,這是要躲開世界爭鬧。 雄鷹在天空遨遊、飛翻,臨歇腳草棚,先要盤旋。 兇猛不是它天生本性,忠誠還不曾衝進鼻孔。 斑鳩脖項上繫著項練,為的是砉砉振翅九天。 跟憂思沒有半點關係,而是難忘的慘痛記憶。 老虎為什麼遍體條紋?是萬惡世界引起脊棱。 千山萬壑間傷痕重重,那是獸蹄兇爪所樞成。 曼季儂為何頭要低垂?腐朽世界的悲愁難排。 俊俏的新娘,龍鍾已老,醜怪的妖婆,專耍花招。 她的魔術是喚雨呼風,一陣子歡笑,一陣狺狺。 她的關心,和卑鄙相連,她為人,反手為雲善變。 逢迎阿諛,是拿手好戲,蹲在陰暗處,等待機會。 來,沙克,我願把你緊跟,讓咱們靜靜地,灌幾盅。 納札爾最自信、最自豪,管什麼鎖枷,條條鐐銬。 你能端起一杯,我喝掉,遠離開這罪惡的世道。」 |
” |
此篇作品為吐爾地‧納茲木‧格力比所作,以詩的體裁寫成。此詩共有1956行,探討了三十六種職業,主旨是在啟迪民智,讓老百姓大開眼界,懂得卑賤者是聰明的,而貴族其實是愚蠢的道理,語句通俗流暢,裡頭也歌頌了他對農民的尊敬與喜愛。
時間為19世紀末期至今。在此時期之前,維吾爾的文學還有浪漫主義的色彩,但是在此時期開始,中國對外面臨了政治上被外國人剝奪法律權,經濟上被國外帶來的生產與製造技術、工廠等所箝制,外交已經沒有往復的威嚴,戰爭以及隨之而來的割地賠款,讓清朝節節敗退。國內則是在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日益強化,中國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主義的社會,廣大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清朝被推翻後,則是受到抗日戰爭、馬克思主義思潮等影響,因而出現反帝制、反封建的革命浪潮。而到了改革開放後,使得人民生活開始富足,社會也展現出有創新、活力的新時代。
在此時期之前,維吾爾的文學還有浪漫主義的色彩,但是在此時期開始,中國對外面臨了政治上被外國人剝奪法律權,經濟上被國外帶來的生產與製造技術、工廠等所箝制,外交已經沒有往復的威嚴,戰爭以及隨之而來的割地賠款,讓清朝節節敗退。國內則是在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日益強化,中國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主義的社會,廣大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清朝被推翻後,則是受到抗日戰爭、馬克思主義思潮等影響,因而出現反帝制、反封建的革命浪潮。而到了改革開放後,使得人民生活開始富足,社會也展現出有創新、活力的新時代。
為鐵依甫江所作。鐵依甫江早期的詩作主要在寫維族人民反對國民黨統治,並追求自由、解放和為新生活鬥爭的決心,另外一個部分是,抨擊了維族的封建勢力和宗教迷信。在他的作品中,通常會穿插民族特色的文學典故,以及對於維族的現實生活描寫深刻。《東方之歌》、《和平之歌》、《唱不完的歌》、《歌頌我的祖國》、《祖國,我生命的土壤》等都是他的作品。[9]
為黎‧穆塔里甫所作。從詩作中可以看到他對抗日戰爭時中國人民的關懷,並與中國共患難,一起戰勝日本的心。除了此詩,他的作品還有《致人民》、《中國》、《戰鬥的姑娘》、《直到紅色的花朵鋪滿了宇宙》等。[10]
此篇詩作內容節錄:
“ | 中國!中國!你就是我的故鄉!因為我們成千成萬的人民,生長在你溫暖純潔的懷抱裡,從你那裡我們得到了庇護,認識了自己,明白了事理。因此呵,在我們的肩上負有你無窮無盡的債務,這個債務我們一定要清償,哪怕付出我們的頭顱。 | ” |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李國香. 維吾爾文學史. 蘭州大學出版社. ISBN 7311004659.
- ↑ 米熱古麗·黑力力. 維回鶻汗國時期突厥文碑銘詞匯考釋. 中央民族大學.
- ↑ 阿布來提·吾買爾. 優素甫·哈斯·哈吉甫及其《福樂智慧》. 西域文學論集.
- ↑ 張武軍. 論《福樂智慧》的結構和形式. 西域研究.
- ↑ 李雍. 《突厥語大辭典》的文學價值及其他.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
- ↑ 王艷花. 諾魯孜節日文化研究. 石河子大學.
- ↑ 熱依汗·卡德爾. 《艾里希爾·納瓦依研究文集》評述. 民族文學研究期刊.
- ↑ 買合蘇提·色來木. 論維吾爾文學的“熱碧亞—賽丁”現象. 中央民族大學.
- ↑ 阿紮提‧蘇里坦. 20世紀維吾爾族文學的發展. 民族文學研究期刊.
- ↑ 郎櫻. 維吾爾族愛國詩人黎‧穆塔里甫的詩歌創作. 民族文學研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