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文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来自维基学院

维吾尔族文学有碑铭、诗歌、神话传说等,所有文学体裁中,爱情诗的数量占了非常庞大的比例。 虽然文学内容都是以爱情为主,但歌咏的对象不只是情人而已,而是广泛指称维吾尔人想要追求的理想与美好事物;而歌咏美好事物的意义在于,对祖国、故乡、自由、解放等非物质上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的人民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1]

依据维吾尔文学发展的历程,可以大致区分为七个重要的时期,分别为:鄂尔浑时代与回纥汗国时期、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国时期、察哈台时期、叶尔羌汗国时期、清代前期、清代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时期)、现代时期。[1]:4

鄂尔浑时代[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时其时间为7~9世纪中期,在这个时期,维吾尔族的祖先在鄂尔浑的草原上建立了东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以及回纥汗国,所以用鄂尔浑时期来称呼此时期。

民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敕勒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首琅琅上口的民歌,最初就是由维吾尔族的祖先,敕勒人以鲜卑语(有人认为以敕勒语)所创作,不仅在族中是一首重要的民歌之外,同时也被翻译成汉文,成为《乐府诗集》其中一首诗歌。这首诗描写了北国的草原广阔无边的景象,充满了雄浑的意象,将当时的敕勒人在草原上过生活的景象写下来。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首歌就是供群众在大型歌舞时所唱的歌曲,那种壮阔的景象可想而知。虽然整首诗极短,但是正是这种铿锵有力的歌词,使得这首歌不论是在维吾尔族或是汉族生活中,都是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歌。

碑铭文学[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西元6世纪到9世纪这三百年间,维吾尔族祖先在草原上建立了东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以及回纥汗国,这段时期留下了大量的突厥文碑铭,让我们得以透过碑铭上面的文字及故事去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学以及语言的发展。

〈雀林碑〉[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碑约建于西元686年,推测可能是要纪念后突厥汗国大臣暾欲谷。篆写人不详。[1]

〈翁金碑〉[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约建于693年,在翁金河畔发现而得名。而纪念的对象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纪念后突厥汗国颉跌利施可汗其妻,又有人认为是纪念默啜。篆写人极有可能为暾欲谷。[1]

〈暾欲谷碑〉[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立于720年,差不多为唐初时期,是后突厥汗国大臣暾欲谷的自传,描述了他辅佐了三朝:颉跌利施、默啜、毗伽三位可汗,立下了丰功伟业与斐然的政绩。在这个碑中,采用了对话的形式,押韵方面也富有巧思,内容则类似格言,用明喻的方式来表现。篆写人为暾欲谷本人。[1]

〈阙特勤碑〉[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碑文为散文形式,建于732年,有许多富有哲理性的排比句,词藻华丽、生动,可以感受到浓烈的诗意。除了是一部开国史之外,同时也是一首抒情诗。撰写人为也勒哥。 内容主要在说后突厥汗国开国可汗颉跌利施的长子毗伽可汗、以及次子阙特勤的丰功伟业,因而如同一首英雄史诗,详细描写汗国成立的艰辛,以及幸福得来之不易,更提到了全部的突厥人民和睦团结、共同守住这些丰功伟业。而此碑的建立经过都有记载于《新旧唐书‧突厥传》中。 全文总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题铭或小议,共有11段。 第二部分则为正文,分四大段,叙述汗国缔造的五十年过程。碑文主要描写四个人:颉跌利施、默啜、毗伽三位可汗,以及毗伽的弟弟阙特勤等四人,每一段各描写一人在领导国家时,征战沙场的详细过程。[2]

在文中可以看到,8世纪时的突厥文字在结构上已经很完整、语法严谨,表达也很清晰、畅快。而在叙述突厥民族衰亡时,则有感慨、语重心长的口吻。

高昌回鹘国与喀喇汗王朝时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时期为9世纪中期~13世纪。历史脉络为,西元744年成立的回纥汗国在一百年后遇到了很严重的问题,汗国国内的一名渠长(相当于将军)勾禄莫贺因为对该国宰相掘罗勿极为不满,故联合北方黠戛斯的势力将回纥汗国推翻,国内的部落因此分崩离析,离开了鄂尔浑地区,分别往南边投靠汉人,以及往西迁移建立新国家。[1]

而此时期又可分为两个国家之文学。高昌文学中,一部分的回纥人西迁至天山东部地区,与当地其他突厥部落联合,以高昌地区(现新疆吐鲁番市)为核心建立的新的国家,故称高昌回鹘汗国。由于地理位置与中国相邻,在宗教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东部信仰摩尼教、佛教,西部信仰萨满教;同样地,文学方面也有大量的佛教典籍被翻译。下面介绍的文学会著重于有受到宗教影响的文学作品,而非仅是翻译的佛经。在此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用回鹘文写成的传说、诗歌,主要描写自然风光、爱情、伦理训诫等。而喀喇汗文学则是,同样时间,有一说法是另一群人西迁,建立了喀喇汗国,又有一说是葛罗禄所建立。喀喇汗国是突厥人在中亚建立的一个国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国家。1041年,喀喇汗国分裂为两个部分:以喀什噶尔为首部的东喀喇汗国,及以乌兹根为首部的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在1211年亡于西辽,西喀喇汗国在1212年亡于花剌子模王朝。此时期的文学中,出了不少赫赫有名、影响后世深远的诗人,所以这时期是以诗为重。

传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乞希塔纳‧伊利格‧伯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是一部高昌时期,受到佛教的影响,而创造出来有关于佛教传说的作品,此作品对于当时的影响很大,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内容主要在讲述善与恶的斗争,乞希塔纳‧伊利格‧伯克王为了要斩妖除魔,将他的子民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而来到了蝎子城。到了蝎子城后,发现恶魔拉克谢斯散布鼠疫,蹂躏百姓,乱施淫威,为了要拯救人民,他使出浑身解数,在跟恶魔对抗的战斗中,使出无穷无尽的力量,终于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赢得了胜利。

《乌古斯可汗的传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篇为高昌西部的文学,受到萨满教的影响很大。内容据说是献给一位传说中的勇士、突厥民族中的祖先Eponim的故事,以散文写成。描述的对象为乌古斯可汗,故事描述乌古斯从长大到出征打仗罗马、印度、叙利亚等地,后将土地分封给儿子的故事。特色是简明扼要、描述感情丰富,读起来很流畅、自然。

诗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福乐智慧[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福乐智慧》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最重要的著作,仅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文体是长诗,是世界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主要内容是给国君统治时有一套完整的参考材料,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当时喀喇汗王朝与宋朝关系极为密切,有文化与学术情报之间的交流;而从这本书看来,玉素甫对于当时国际的态势了若指掌,也看得出他的博学多闻。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族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一本著作,全文总共13290行,有两篇散文的序言、八十五章正言、以及三个附篇。采用了诗剧的方式叙事说理,一问一答。

为了呈现诗人心中憧憬的理想社会,他用了四个概念化的艺术形象,如,日出代表公正、月圆代表福祉、贤明代表睿智、觉醒代表知足。

故事内容为:从前有一个国王,名叫日出,以公正的法律来治理国家,政绩斐然,闻名遐迩。但是因为年事已高,需要一个臣子来辅弼他。月圆透过朋友考赛米施的引荐去晋见国王,经过长时间的晤谈与辩论,终于用他的聪明才智与品德,赢得国王的赏识与器重,当上宰相。他的才能充分展现出来时,国运昌隆、安居乐业。而月圆临终之际,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贤明,他的才华不逊于父亲,但是他却常常觉得如果身旁有一位助手的话,他的能力会更得以施展。他们族人中,有一位叫觉醒的人,年轻且才智过人,是贤明的理想人选,但是几经反复邀请后,他就是不肯出仕,而隐遁山林,最后寂然死去。 觉醒是一个典型的苏菲主义者,也是诗人最痛恨的类型,他用大量篇幅刻意挞伐他,理由是因为他不关心国家的安危以及民族的前途,虽然他才智过人,但是也没有用。作者刻意取名为觉醒的目的在于,觉醒这个人就是死在不觉醒的冥顽不灵中,与草木共同腐朽,实为极大的讽刺。[3]

而《福乐智慧》采用了穆台卡里甫调式,即十一音节为一行的形式(短长长/短长长/短长长/短长)写成;而押韵则是采用联行体的形式,每两行同韵,在书中的一万多行中,形式完全没有改变。[4]

其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突厥语大辞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为一名语言学家,这本书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他之所以写这本大辞典的原因是为了弘扬汗王的高大形象,以及贤明圣旨的需要,突厥语言是能够担负起这个神圣的使命的,所以编写一部突厥语言辞典刻不容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花了大量时间在调查上,得到第一手的词汇资料后,他以阿拉伯语法、词法为标准,分别归纳、整理以及剖析词的来源、出处,还有像是发音差异、构词规律等都有解释,并辅以例证来完善每个词汇。大辞典中总共收录了7500个词条,除了单词之外,还有大量的诗歌、民歌和珍贵的民间文学资料,如:叙事诗、挽歌悼词、各地突厥民族的民歌、酒歌、格言谚语等,除了有辞典的功能之外,更可以说是中世纪的重量级文学著作。[5]

察哈台时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时期为13~16世纪,包括了察哈台汗国以及帖木儿汗国。历史脉络为,建立元朝的成吉思汗在1227年临终前,给了他的四个小孩封国,规定每人可各得四千精兵,并可以从一定数量的游牧部落中征伐军队,而次子察哈台所拥有的一份为东边从伊吾、感木鲁、维吾尔及帕米尔地区,西边到河中地、锡尔和阿穆二河的下游,北从库克恰腾吉斯,到南边的可不里、奇疾宁为止的疆域。察哈台从1227年执政到1241年去世,在位15年。察哈台汗国到了1370年才被巴鲁刺氏的帖木儿所颠覆。

诗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爱经》[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作者诗人哈喇子弥的生平不详,只知其曾经在金帐汗庭中任职,并也曾经在宗教寺院中待过一段时间。他所留下的作品是《爱经》,内容华美富丽、热情洋溢。尽管名称为《爱经》,但是不可单纯理解为爱情之意,我们应该把范围扩大解释为爱,因为作者在文中歌颂的除了九天安拉之外,也有心上人。[1]

以上是节录自《爱经》中的片段诗句,而《爱经》是由许多书信体的诗束组成。[1]

《古丽和诺鲁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作者鲁斐提在1366年生于喀什,之后到河中地发展,晚年则定居在亦鲁,直至去世时仍从事写作。生前穷困潦倒,但是却仍写了二十几部著作,且有抒情诗三百首左右,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叙事长诗《古丽和诺鲁兹》。维吾尔族民甚至有一支舞就叫做古丽,以及一个节日叫做诺鲁兹节。[6]


《古丽和诺鲁兹》中描述了纯真的爱情、勇敢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理想,对于美好事物及优秀品质的崇敬与向往,怒斥随心所欲、践踏人类尊严的暴君。除了这篇叙事长诗之外,还有其馀的诗也十分优美,扣人心弦,情浓而哀,这和他的坎坷经历以及进步的思想有关。[1]

全诗共一百二十章,两千四百多行。故事主角为古丽公主和诺鲁兹王子,描述他们悲欢离合的故事。在诺夏德国汗王斐尔饶赫的王子诺鲁兹,有一天在蜂喧蝶乱、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里,梦见了斐尔哈尔国汗王穆稀空的公主古丽,由于他喝过了一些玫瑰露,有了醉意,对她顿时产生了爱慕。在他酒醒后,还是日思夜想,心中挂念著她。有次出游,他巧遇了骆驼队商,他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他们,刚好有个从斐尔哈尔来,而且熟悉公主的人布尔布勒,他便跟王子陈述了公主的状况。王子便请他奔走,因为得到古丽公主的乳母赛沃珊协助,两人得以相见。但是事有蹊跷,会晤当天便是中国天子娶她之日,他们只好偷偷会晤,并计画逃跑。他们逃到两国交界的地方时,恰巧被强盗俘虏,被送往朝廷,然而他们之后又有第二次的逃跑,又恰好遇到天子驾崩,两人便趁隙脱逃。途中遇到大河、巨风袭击,船破人散,随波漂流。古丽到了亚丁,诺鲁兹到了叶门。但很不巧地,当时两国正准备交兵,亚丁王热庇不知道古丽为女扮男装,却把她拔擢为统帅;而叶门王班底也用了诺鲁兹为帅。两方开始交战后,战情难分难舍,十分胶著,但古丽在刀劈叶门首领白拉木之际,从声音中认出了诺鲁兹,两人因此互相拥抱。故之后便化干戈为玉帛,双方就此停止战斗,言归于好。最后斐尔饶赫国王联合四国,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诺鲁兹为国王,国泰民安、生活富饶。[1]

《帕尔哈德与希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是篇叙事诗,作者为维吾尔族最伟大的诗人、思想家纳瓦衣。而诗中的传说在中亚十分流行。纳瓦衣根据了维吾尔民族原有的传说改编而成,内容为:帕尔哈德是中国和阗的一位王子,从小就展现出他的聪明才智,以及英勇的精神,但命中注定,他要为了爱情而客死异乡。父王怕他寂寞,所以修建了春、夏、秋、冬四座豪华的宫殿,但王子显得兴趣缺缺;然而,他却看上了父王宝库中的亚历山大宝镜,里面还浮现出一个陌生美女的身影,他一见钟情。镜子上还有两句话:“谁愿打开这个宝镜赏玩,应去希腊经历三大危险。”国王在答应王子的出游后,他便先拜访智者如何战胜三危险的方法。第一关是一支毒龙,他连射了二十支箭才将龙射死,并进了山洞,取走里面的剑和盾。有一天他走到森林中,看到了毒角恶魔艾赫热曼,帕尔哈德用剑把毒角击碎,并驯服它,获得了所罗门戒指。接著继续上路,按照先人指点,他进了一座碉堡,碰见一只张牙舞爪的狮子,凭著戒指的威力,他赢得了胜利。他登上碉堡后,里面有个身卓盔甲的铁人,朝帕尔哈德射箭,而他不但没害怕,反而将对方制伏,赢得胜利。他拿到宝镜后,把金银财宝分给战士,自己与大臣便前往寻找苏格拉底,请教治学的方法。游学归来之后,他遇到了希琳公主,他一见倾心,但伊朗的赫斯罗国王想娶她为后被拒,便派兵攻打。帕尔哈德得知后便前往应战,没想到不幸被俘虏,惨遭赫斯罗毒手,希琳公主听到之后赶往探望遗体,倒在了旁边,故事就此结束。[7]


除了帕尔哈德外,作者在这部诗中,也创造了许多正面的光彩形象,精雕细琢,表现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现实主义精神,影响后世深远。[1]

叶尔羌汗国时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时期为16~17世纪。历史脉络为,叶尔羌汗国从赛衣德在1511年创建开始,直到1680年政局骤变,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攻占叶尔羌后,扶植叶尔羌汗后裔阿卜都里什特作为傀儡政权进行统治。到了1700年不再立叶尔羌汗,叶尔羌汗国彻底灭亡。此时期与前一个时期相比,文学作品虽然没有那么光彩夺目、大放异彩,但还是有一些值得讨论的部分。此时期最兴盛的为诗歌,如阿牙再‧伯克‧希坎斯提之《世事纪》,除内容优美外,还有填补史实缺乏之价值。

诗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世事纪》[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世事纪》是阿牙再‧伯克‧希坎斯提所做。他在朝廷工作时,肩负了赛衣德赋予的使命,前往中亚的巴达赫尚,而偶遇了他在二十年前所热爱过的人,旧情往事一一涌上心头,彻夜难眠。在一天抵达客栈后,与同房的朋友喝酒倾诉,因而写下了这篇叙事长诗。全文有1325句联句,2650行。

故事内容为:据说从前有一个夏亚王国,首都在色门,国王名叫谢赫赛瓦尔,但年事已高,膝下无子,整日忧伤;后来得了一个名为菲鲁兹的儿子。长大后,有一天他因为喝酒过量而昏睡,梦见进了一家官邸,主人的姑娘热娜出来欢迎,设宴饮酒,款待客人。到了王子酒醒后,才知道这只是一场空梦,但他却开始疯狂迷恋热娜,执意要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她的下落。宰相撒里木知道后,命令自己的孩子飞露札拉衣前往打听真相,并跟著王子打猎,追捕途中,遇到一头小鹿在前面奔驰,在追逐的过程中难分难舍。然而,来到四角楼后,王子终于看到热娜,因而昏厥在地,热娜把王子抱在怀中,等待王子醒来后便问热娜的身世。热娜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为热娜第一次睡著后,王子必须要以意义深奥的话唤醒他三遍;第二为热娜第二次睡著后,王子得和放在他前面的石碗交谈;第三为热娜第三次入睡后,王子必须要和热娜身边燃烧的蜡烛对话。王子一一照办后,热娜深受感动,请王子回去告诉父王两个月后筹备婚事的消息。

诗的意义是在表明苦和乐是互相随之而来的,有否极泰来的道理。而统治者要以百姓为著想,施政公正廉洁。同时,这首诗的另外一个目的是要为当时新上任的热西德汗阐明一个道理,希望他将国事视为最重要的事情。

清代前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1678年叶尔羌汗国灭亡后,走入了准噶尔汗国统治的时期;1757年则被清朝灭掉。与此同时,大小和卓兄弟因为在准噶尔汗国灭亡后,被清朝释放出来,却发生和卓之乱,故乾隆皇帝派兵攻打天山南路,并收进清朝版图中,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在18、19世纪时,维吾尔族的一切事务被白山、黑山两派政治派系的相互斗争所影响与冲击,所以当时的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白山与黑山简单来说,就是在叶尔羌汗国创建人赛衣德的孙子阿布都克里木即位后,从布哈拉来了一位和卓‧玛哈图木‧阿杂木,是16世纪中亚伊斯兰教苏菲派领袖,他利用他的口舌获得了叶尔羌汗国的宠信,但汗国的头领只是想要借由他来巩固政治势力,汗国因此为他安家置产。但他的儿子开始深入了汗国的政治圈,长子名为玛木特‧额敏,为白山派;次子为伊萨克‧瓦里,为黑山派。黑山派与白山派和卓则在明末清初展开了残酷的争斗。

故18、19世纪白山黑山之争,苏菲主义肆虐,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但在当时残酷的政治气氛下,却产生了一群十分卓越的诗人,突破了宗教上的乌烟瘴气,产出了许多思想上充满进取、嘻笑怒骂、敢于抨击暴君以及腐败政治的诗作。许多作品的文学艺术性极高,可说是维吾尔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时代。

诗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爱苦相依》(或称《劳动与爱情》)[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部作品作者为赫尔克提,体裁为长篇叙事诗,共二十七章,两千行。故事内容主要是晨风如何为夜鹰和玫瑰之间穿针引线,为他们的爱情奔走。故事内容与文字有些有趣的部分,一开始夜莺和玫瑰初次见面,晨风为了他们穿行花丛中,恣意流连。

而后讲述了晨风、夜莺、玫瑰三者的对谈,谈话中显得非常生动、活泼,具有戏剧性。赫尔克提在这篇文章的语句使用流畅生动。之后诗人写了他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态度和观点,透过它,我们得以获得部分的材料,去了解当时诗人对于爱情、政治、统治者与人民,以及许多的观点。在故事的尾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赫尔克提言情抒志外,更对社会的价值观提出挑战。

文中描述了因为爱而惨遭毁灭,跟长年风和日丽、四季如春的天堂不相上下;社会所谓得价值根本不算甚么,更不必去追求。而另外一方面,诗人非常大胆,勇于挑战权力阶级;一般人民虽然知道,但是根本不敢对于这种现象吭声,他道出了这个现象、事实,勇于表达;赫尔克提传达的幸福观,是建立在辛苦劳动之上;所挞伐的是纳些利己主义者、自私自利的人,从挞伐的对象就可以知道诗人对人民的爱护以及祖国之爱。

赫尔克提是将18世纪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文学先驱。他敢冒著当时苏菲主义盛行的时代所带来的政治上的风险,说出社会上的不公不义;幸福源于劳苦、挞伐权力阶级、向价值观挑战、爱护人民与国家就是他所想要表达的。

至此之后,此时期的文学才开始跳脱宗教的控制,思想得以开阔。[1]

《纪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首诗为翟梨里所作,体裁为叙事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颂,主要是受到当时风气的影响才写出这段套话,因为没有人会违背当时的写作原则;第二部分为记述自己家乡的风物、以及去其他地方生活之事,如喀什以及阿图什的马什哈德之行;第三部分则是记述了他再次回到莎车不久后,与弟弟戴梨里、挚友毛拉‧格则尔出游的记事。

《玫瑰与夜莺》[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边举的例子为毛拉‧艾莱姆‧谢赫亚尔‧萨拉赫所改编之故事。另一篇同名故事为奥斯卡·王尔德所写。

夜莺与玫瑰的故事算是非常家喻户晓的故事,所以许多人会拿来改编,而虽然本篇的故事情节与原本的故事架构雷同,但是这篇的诗人较特别,将故事改编成讽刺性的悲剧叙事诗,并提出了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晨风看到夜莺苦苦找不到所爱而烦恼,便把夜莺介绍给贤慧的玫瑰,他们俩相见后非常情投意合,然而夜莺只说了“天啊!我终于见到了心上人。”一句话就离开了,是因为看到玫瑰身边有尖刺的陪伴因而身心受创,不告而别。然而夜莺在到处寻找心上人时,却各个都傲慢自大、狂妄,最后又回到玫瑰身边。就在此时,一个园丁路过,听到夜莺的歌声非常入迷,愿意掏出钜额金额收购,最后把夜莺装进笼子,夜莺就死了。园丁说: “我若早知它会这样死亡,就不会把金钱白白撒出去。”

毛拉‧艾莱姆‧谢赫亚尔‧萨拉赫运用了他丰富的艺术手法,描绘了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把愤慨对准了那些残酷狡诈的封建统治者。像是园丁,象征了杀害善良无辜、束缚人民手脚、扼杀美好事物的刽子手。夜莺则是象征追求幸福、自由的英雄。这个故事以悲剧收尾,也对了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清代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时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时期的清朝政权开始遭遇外国势力的入侵,国际上帝国主义兴盛,各国不无将中国视为下一个目标。而维吾尔族方面,则是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封建政权与势力与清朝串通,为所欲为,导致当时的维族人民尺在水深火热之中,黑山白山斗争依然进行中。

而因为清代后期政治环境恶劣,人民生活困苦,所以这时期的文学通常出现了关怀民生疾苦、讽刺统治者的丑陋等议题,作家总是不吝啬于表达出他们对于政治的愤慨以及对社会的怜悯之心;比起前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家更勇于表达出社会上的不公不义以及政治方面的议题,所以这时期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时期”。

诗歌[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热碧亚与赛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篇作品为阿布都热衣木‧纳札尔所作。此故事是由当时的真人真事写成,并非改编或是虚构,是对当时的婚姻制度做批判的文章,从这篇文章开始,开了新一代的诗风,成为维吾尔文学史上批判写实主义的开端。[8] 节录:

《苦难对策》[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此篇作品为吐尔地‧纳兹木‧格力比所作,以诗的体裁写成。此诗共有1956行,探讨了三十六种职业,主旨是在启迪民智,让老百姓大开眼界,懂得卑贱者是聪明的,而贵族其实是愚蠢的道理,语句通俗流畅,里头也歌颂了他对农民的尊敬与喜爱。

现代时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时间为19世纪末期至今。在此时期之前,维吾尔的文学还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但是在此时期开始,中国对外面临了政治上被外国人剥夺法律权,经济上被国外带来的生产与制造技术、工厂等所箝制,外交已经没有往复的威严,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割地赔款,让清朝节节败退。国内则是在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日益强化,中国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社会,广大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清朝被推翻后,则是受到抗日战争、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影响,因而出现反帝制、反封建的革命浪潮。而到了改革开放后,使得人民生活开始富足,社会也展现出有创新、活力的新时代。

在此时期之前,维吾尔的文学还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但是在此时期开始,中国对外面临了政治上被外国人剥夺法律权,经济上被国外带来的生产与制造技术、工厂等所箝制,外交已经没有往复的威严,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割地赔款,让清朝节节败退。国内则是在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日益强化,中国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社会,广大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清朝被推翻后,则是受到抗日战争、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影响,因而出现反帝制、反封建的革命浪潮。而到了改革开放后,使得人民生活开始富足,社会也展现出有创新、活力的新时代。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祖国,我生命的土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为铁依甫江所作。铁依甫江早期的诗作主要在写维族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并追求自由、解放和为新生活斗争的决心,另外一个部分是,抨击了维族的封建势力和宗教迷信。在他的作品中,通常会穿插民族特色的文学典故,以及对于维族的现实生活描写深刻。《东方之歌》、《和平之歌》、《唱不完的歌》、《歌颂我的祖国》、《祖国,我生命的土壤》等都是他的作品。[9]

《中国》[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为黎‧穆塔里甫所作。从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抗日战争时中国人民的关怀,并与中国共患难,一起战胜日本的心。除了此诗,他的作品还有《致人民》、《中国》、《战斗的姑娘》、《直到红色的花朵铺满了宇宙》等。[10]

此篇诗作内容节录:

参考资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李国香. 維吾爾文學史. 兰州大学出版社. ISBN 7311004659. 
  2. 米热古丽·黑力力. 維回鶻汗國時期突厥文碑銘詞匯考釋. 中央民族大学. 
  3. 阿布来提·吾买尔. 優素甫·哈斯·哈吉甫及其《福樂智慧》. 西域文学论集. 
  4. 张武军. 論《福樂智慧》的結構和形式. 西域研究. 
  5. 李雍. 《突厥語大辭典》的文學價值及其他.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6. 王艳花. 諾魯孜節日文化研究. 石河子大学. 
  7. 热依汗·卡德尔. 《艾里希爾·納瓦依研究文集》評述. 民族文学研究期刊. 
  8. 买合苏提·色来木. 論維吾爾文學的“熱碧亞—賽丁”現象. 中央民族大学. 
  9. 阿扎提‧苏里坦. 20世紀維吾爾族文學的發展. 民族文学研究期刊. 
  10. 郎樱. 維吾爾族愛國詩人黎‧穆塔里甫的詩歌創作. 民族文学研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