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經濟學

来自维基学院

一對情侶在情人節約會過程中,男方突然跪下向女方遞上鑽戒求婚,雖然女方一開始哭笑不得最終還是答應了,兩位情侶終成眷屬走入禮堂。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曼基(N. Gregory Makiw)認為男方求婚送禮給女方就是一種 資訊不對稱:他有女方想知道卻無從得知的訊息-男方真的愛她嗎?選擇一份好禮是顯示愛她程度的訊息。

本課程即在探討資訊經濟學,以及資訊不對稱如何影響家庭與商業的各種決策。內容包含著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委託人--代理人、訊息以及以貌取人等等議題。

不對稱資訊[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交易雙方若有一方擁有的資訊比另外一方還少時,我們稱為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

隱藏特性:逆向選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賣方比買方更清楚商品的特性,就可能發生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的問題。也就是說,從不知情的買方逆向地選擇到品質較差的商品。

隱藏行動:委託人-代理人與道德風險[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指在交易過程中,一方行為不符合另一方的期待。一個經典例子是委託人-代理人問題(principal-agent problem),委託人雇用代理人工作,後者所作所為未必有利於委託人。

資訊不對稱的解決之道[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建立品牌傳遞訊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市場面對資訊不足也是經濟學者經常探討議題。知情一方將私人資訊傳遞給不知情一方的行動叫做訊息傳遞(singalling)。... 訊息想要有效傳遞必須付出代價。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免費取得資訊,訊息傳遞就無用武之地。例如常春藤名校與普通大學畢業生若無差距,很多人就不會多花鉅額學費也要擠進去就讀。相同邏輯來推論,名牌球鞋比較容易以高價售給買家,就是因為在高品質物品比低品質物品 傳遞的代價就相對低很多。

誘發資訊揭露的篩選機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知情一方採取行動來揭露對方的私人資訊稱為訊息傳遞,而不知情的一方誘使知情一方顯露私人資訊稱為篩選(screening)。

汽車保險是個篩選好例子,保險公司利用統計資料來決定保費。剛滿18歲年輕小夥子開跑車與40歲中年男子開房車的保費截然不同,而且保費可能想像與實際情況截然不同,其實18歲小夥子平常都小心翼翼愛護跑車謹慎駕駛,然則40歲中年男子卻是個橫衝直撞的運將,因此以年齡作為統計資料並非完美風險指標。所以保險公司面對此情況設計兩種保單:全險和低保費自付額,以低保費吸引細心駕駛,而高保費吸引粗心駕駛,這兩種設計保單就是誘使駕駛人自動透漏其私人資訊。

延伸閱讀[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