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額談判

来自维基学院

,依教育部 重編國語辭典解釋,是指因某國實施貿易保護措施,對進出口貨運採取數量上之限制。[1]

更有一說配額是向設限國家出口的通行證 (參見天下雜誌1983-09-01第28期)

時任經濟部國貿局的蕭萬長在接受專訪時則認為配額屬於某國對國內產業保護的一種「行政救濟」[2]

配額談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70年代,台灣紡織品出口美國遭遇配額限制,由國貿局副局長邵學錕[3]帶領部屬赴美參加談判會議。[4] 其中包括後來擔任經濟部長和副總統的蕭萬長[5]

配額管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由於配額的依據是進、出口國間的協議,因此相關的管理有一定規範。例如紡織業,參見經濟部於民國82年5月3日發布的「紡織品出口配額處理辦法」第3條中明載:紡織品出口配額,指與進口國家訂有紡織品配額協定或協議或須作出口管理之各種紡織品之出口限額。[6]

同法也明定紡拓會以財團法人身分,經經濟部授權,負責配額業務。

以紡織品為例,據1982-03-01天下雜誌第10期,歐洲共同市場在民國64年首先以配額方式片面限制台灣紡織品進口,而原先的分配和管理工作,於民國65年由紡拓會接手。

配額管理的目標,依照負責配額組的張滄漢說法,是對外有序地引導商品出口,創造最高的配額利用率,換言之,在配額固定的情況下,盡量讓高級產品出口,創造外匯極大化。對內則是要做到讓大家心服口服。

引用當時秘書長趙諒公的比喻: 「上了車的人,希望汽車過站不停,不再載客;而沒搭上車的人拼命要擠上去,擠不上就罵人了。」[7]

影響[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由於配額私下可以流通,甚至因此出現配額掮客。也就是要負責幫出讓配額者和需要配額者之間穿針引線的人。

而紡拓會在公元1977年成立公開轉讓機制,買賣雙方填妥同意轉讓書面為憑,以防止頂名出口和炒高配額價錢。另外,也透過可以自由買賣的「獎勵配額」,鼓勵廠商向非設限國家出口。[8]

配額對本國產業的影響包括引起配額爭奪,造成削弱競爭力和商務信譽。見註4

天下雜誌第10期的標題也說:到底配額是什麼﹖它是我國紡織業出口的墊腳石還是絆腳石?

配額取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配額在1994年各國擬定「WTO紡織品及成衣協定」後,已於2005年取消,恢復市場機制[9]

参考资料[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CMEX中文數位化技術推廣基金會. 辭典檢視 [配額 : ㄆㄟˋ ㄜˊ]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dict.revised.moe.edu.tw. [2024-01-22] (中文(臺灣)). 
  2. 姜, 雪影. 國貿局長蕭萬長談:保護主義下台灣的貿易處境. 天下雜誌. 1986-07-01, (第62期). 
  3. 邵学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1-01-24 (中文(臺灣)). 
  4. 世界新聞網. 另類台灣型男——沒有顏值、沒有背景,蕭萬長:「在那個可以做事的年代,沒有人會擋你。」(上). 世界新聞網. [2024-01-22] (中文(臺灣)). 
  5. 蕭萬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4-01-14 (中文(臺灣)). 
  6. 紡織品出口配額處理辦法 條號查詢結果-全國法規資料庫. law.moj.gov.tw. [2024-01-22] (中文(臺灣)). 
  7. 王, 力行. 你爭我奪的配額. 天下雜誌第10期. 1982-03-01, (10). 
  8. 何, 亞威. 剪不斷,理還亂? — 配額管理面臨抉擇. 天下雜誌. 1983-09-01, (第28期). 
  9. 陳, 亨安. 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對我國紡織業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