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及潜藏的危机,假设中国政府以其国族国民为最优先考虑的前提下,分析中国的路向
发展成就[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经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历经32年的血汗发展,中国大陆在2010年终于在名义GDP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笔者认同中国大陆的经济规模将会超越美国,但考虑到少子老龄化的影响,这种超越不会是长期的,美国亦会追赶上来,最终取决于中共能否减缓少子老龄化的恶化或令生育率上升并长期尽可能维持在2.1左右,考虑到同样少子老龄化的台湾和韩国的经济表现[1][2][3],大陆在经济上也不必然会患上如日本般严重的日本病,2022年有美国学者甚至预测至公元2100年,中国大陆的名义GDP能够两倍于美国,占全世界诸国总和的27%[4],虽然不免存在制造中国“威胁”美国的“未来”来影响美国舆论的意图,但能被美国妖魔化为威胁,显然美国仍然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2021年中国大陆名义GDP占全世界诸国总和的17%,已经稍稍胜过2021年欧盟一丝丝[5],与2021年美国仅相差一个日本的距离[6]
内部缺陷与改革[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内部亦充斥种种问题,有的甚至可以追溯至中共建政以至建党之时,大致可以分为人口构、意识形态、腐败等方面。
人口与族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首先是人口,人毫无疑问是一切的根本,缺少足够的人口是不可能成为大国、强国,即使任何工业国家都出现少子老龄化现象,但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中共曾经实施了三十多年的一孩化政策显然加速了这一进程,在美国军事重压就在国境边上的局势下,这不是一个好的变化,中共统治阶层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拨乱改正,出台更多令中国夫妻受惠的生育优惠政策(催生),大幅度减轻生养负担,以令中国生育率重回2.1,一来是对过去受恶政所害的国民的补偿,二来是为了未来一旦与美国发生高强度冲突时,国内能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有人认为人才更重要,从而得出人口的质比量更重要,但是,人才也是从众多的人口上挑选出来的,如果人口的数量低,人才的数量只会更少,没有量又何来质?1个爱因斯坦胜于100个普通人,但100个爱因斯坦胜于1个爱因斯坦!虽然近年来中共己放松了严谨的限生政策并出台了扶助生育的政策,不过笔者认为仅此仍然难以令总和生育率重回2.1,为了增加更多年轻人口,笔者认为应该尽快实行代孕合法化,不止令不育夫妇能够有自己的下一代[7],也令单身人士,特别是基于生理结构而难以实现生育权的男性单身人士及男同性恋人士,也可以拥有选择生育下一代的权利[注 1],即使如此,令中国社会总和生育率重回2.1的机率也不高,但总和生育率下跌不是单一问题导致的,所以应该多管齐下催升总和生育率,即使不能重回2.1,只要能够提升数个零点百分点也是值得的。
日本与韩国这两个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付中国而必需的仆从国亦正深陷更严重的人口危机,在未来也不会拥有欧洲之于罗斯国的人口优势,可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9][10],如果两国决策者有足够理性,就不会将一个少子老龄化的国家卷入一场与本国不相关的战争中。
至于美国,基于开放的吸纳移民政策,大大减缓了少子老龄化的程度,但越来越高度多元化的种族及价值观不相容的社会,正不断撕裂美国人民分化,合众国的分裂不是单纯幻想[11][12][13][14],所以中国虽然有少子老龄化问题,但美国解决少子老龄化的方法又加剧原有的国内族群矛盾,大大缩小了美国在未来人口方面对中国的优势,将国内矛盾外销是政客一贯的伎俩,当美国社会内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时,美国在亚太区的言行很可能会较现下变得更强硬及挑衅。
要人口达至可持续发展,性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一如其他哺乳类动物[注 2],人类的下一代是由一男一女使用其生殖器官孕育出来,而一男一女之所以愿意共同孕育下一代,则要先经过求偶阶段的成功,人类社会的求偶绝大多数都是由男性向女性发起的, 也就是说,人类的繁殖,首先是由单身男性向单身女性发起求偶行为,但求偶不一定成功,只有求偶成功,女性愿意与男性共同组织家庭后,才会考虑生育下一代与否,所以人口政策的第一步是要确保社会中处于生育年龄的男女双方数量正好相等,在生育政策上需要更鼓励生女婴,当然如果代孕普及化或存在其他不需一男一女结合也可以孕育下一代人类的方法显然更理想,不过在可见的未来,人类的下一代主要还是需要一男一女结合孕育出来,基于生育主体是十月怀孕的女性,只有拥护将生育视为女性应追求的美德的价值观的社会,才能得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基于种种生育成本,社会向愿意生育的女性作出种种支援及优待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中国需要做得较日本更好[15],另外,目前中国存在不少剩男剩女,剩男被动剩,剩女主动剩,基于人类社会男追女的主流求偶原则,笔者认为中国政府应当向贫困兼有生育意愿的剩男作出政策倾斜以脱贫[注 3],达至有车有楼,增加其求偶资源,这需要中国政府设立定善的社会服务机构,大体而言,婚前向男性倾斜助其求偶,婚后向女性倾斜助其育儿,当然,这并不能保证所有剩男剩女脱单,但即使仅能令少量剩男剩女脱单亦己经有意义,婚姻与生育看似纯属私人事务,但众多的个人选择加起来仍然引起未来全社会人口结构的改变,影响社会未来的方方面面,所以不能将婚姻与生育,特别是后者视作私人事务,为了避免或纾缓少子老龄化的未来,笔者认为政府有必要强力干预——需要较日本政府更有力的措施,以长期奖励或惩罚来影响全国适育年龄人士的选择,所有鼓励生育、支援生育等一切方法包括代孕合法化在内都值得中国政府尝试,特别是曾经长期受到强制一孩化政策影响的族群或地区,更需要鼓励生育、支援生育,如果中国政府真是忧国忧民兼有远见,而丁克税也是一个选项,笔者认为可用以专门向有生育能力兼富有但明确拒绝生育的适婚人士征收少量税额,至于没有生育能力或因经济因素而不得已放弃生育的人士不是征税目标,因为此税的目的不在于税项收入有多少,而是在社会上制造生育对社会发展很重要的荣辱氛围
达至两性适育人群数量平衡只是人口政策,更深一层就是须确保人口增长、生育率上升的受惠族群是华裔,如果是美洲巴西、加拿大等国家,达到生育率上升就足够,甚至只需要吸引移民来填充人口就可以,但中国历来都不是由异质多元移民组成的国家,如同少子老龄化严重的日本、韩国也不会从其他地区招收大量非韩裔、非和裔移民或难民来填充本国人口一样,除非是精英专才——比如半导体——或巨额投资者才会少量吸收,中国亦一样,何况中共三十多年的一孩政策欠帐需要向中国人民还债,任何一个有着族群认同的人士都不希望自己所属的族群未来被其他差异巨大的外来族群或种族逐渐同化或更换,即不能接受鸩占鹊巢,毕竟人类,至少大多数人类小至家庭或个人单位也会希望下一代、下下一代乃至持续的下一代都是自己这一代的血脉,纵使由异质多元移民组成的美国亦不会不加选择接受全球移民或难民,鼓吹民主自由开放的欧洲国家亦同样选择性接受移民或难民[17][18][19][20][21][22][23][24],所以其他不100%遵从西方价值观的国家更有权依据自身而作出包括100%拒绝异种族移民或难民在内的任何选项。
笔者认为,平等不应成为中国考虑接纳非华裔移民或难民与否的最高原则或原则之一,即不应无视非华裔移民或难民背景及身份的差异,按国族社会内部的利害所需决定接纳与否及接纳多少与否才是最高原则,甚至是唯一的原则,比如考虑非华裔移民持有的才能及资金是否中国社会所缺少?其接纳的总人口包括预测未来数十年后的总人口应限制在全国人口的占比多少?这才是一个向本国国民负责任的中国政府,所以中国社会不需要满足非华裔移民或难民的诉求,但中国政府应提供交通工具以便帮助非华裔移民或难民前往其他民主自由的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印度、澳洲、纽西兰等等
至于入籍中国的非华裔人士,笔者认为应承认其在来源国时的民族身份,亦即中国人口会存在希腊族、塞尔维亚族、德意志族、高棉族、库尔德族等占总人口比例极低的非华裔族群,但这些族群不能被归类为中华国族之一,法律上不享有以族群为单位的集体权利,即中华国族永远只包含56个民族并以血缘因素严格限制非华裔族群入籍56民族任一民族,非华裔族群不会拥有民族自治地方及其他法定集体待遇,除此之外,上述中籍非华裔人士与中籍华裔人士享有同等的个体权利
另外,跨国婚姻亦有可能影响人口的族群结构,虽然政府不能因此剥削国民的配偶选择权,但可以为了某个目标、某个理想或避免某个未来出现而在政策上透过鼓励或设立障碍来左右国民作出的选择,如非社会所需的人才或投资者,即使以伴侣中国籍为由申请中国籍,亦应要求该外籍非华裔人士满足某个数目的投资额才准授予完整国籍,以确保移民的质素及对移入国社会有贡献,如此一来亦凸显中国国籍的珍贵,不能滥发,考虑到中国社会少子老龄化现象以及女性是生育小孩的主体,所以对于非华裔女性应实施豁免,即入籍中国的非华裔女性不必符合人才或满足投资额等条件
一如地球上的物种之所以存在于当世,最重要就是成功的繁殖策略令族群可以生生不息长存在世上,一个家庭之所以辛苦工作拼命上游增加收入,除了改善生活亦是为了下一代的生活质素,人生苦短,若没有后代,这一代人又何必辛苦?上一代人亦何必辛苦?不如大举移民美国甚至将中国并入美国,成为美国的一个州,立即成为先进发达国家兼多种族社会,中国何必辛苦自力更生?每一个生物的存在除了追求美好生活就是繁殖,物种集体改善生活环境而长存不灭,中华国族相当于一个物种,中国的人口政策应在提振生育率以维持人口年龄层比例及男女比例结构,确保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亦应同样保持华裔人口——不含混血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90%以上乃至95%以上,如同家族企业将大部分股份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上才能确保企业永远为家族持有,族群比例亦是极之重要的因素,而这一点亦是美国社会不会接受的价值观,所以中国无论是独裁或民主都必需亦只能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而不是成为美国的一部分,而不认同这种价值观的部分中国人可以入籍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得偿所愿,同样,坚持华裔控股的中国人可以在自己的国家打造一个与美国社会主流部分价值观不相容的国家,纵使西式民主体制的国家亦不必完全依从美国主流价值观,比如以色列,比如印度,哪怕是落后国家,其意识形态也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意识形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共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建构同样存在巨大的缺陷,这种缺陷甚至可以追溯至建党建国之际
对外方向[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大背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显然,中国还需要进行多项改革消除隐疾才能在未来继续并更加强大,虽然民主是重要,但考虑到中国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强烈的极端民族分离主义力量,贸贸然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只能步向前苏联的下场,世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接受分裂,反而汲汲于统一,例如美国内战、两德统一、执着于顿巴斯的乌克兰等等,既然民主与强大不能同时达到,就应该先强大起来,然后才进行民主改革,所谓强大,即是中国在亚太区的军事实力及影响能达至美国之于美洲的高度,而且在软实力方面能令绝大多数国民团结起来拒绝有毒的西方价值观、摆脱种族自卑感,再加上确立永恒不变的天条(类同宪法或较宪法地位更高)以避免民主制度走上歪道,这是中国实行民主的必要前提,应该说,不论是独裁或是民主也要遵守的至高原则。
下述是笔者作为外行人对中国未来战略方向的一些看法。
在现今这个星球上,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不仅在军事、经济方面最强,在地理方面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美国位居北美洲大陆之上,但整个美洲大陆都不存在足以抗衡美国的国家,而美洲两边的大西洋及大平洋皆在美国的军事控制之下,相当于令整个美洲大陆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即使有不满的国家亦永远只能口头抗议,而分布在大西洋及大平洋的美国军事力量足以阻止任何区外强权对美洲的渗入,可以说,美国是一个以美洲——至少整个北美洲——为根本的巨型岛屿帝国,何况,美国军事力量不仅于控制大西洋及大平洋的海域,还控制大西洋及大平洋对岸欧亚大陆的部分地区,在西部,自从前苏联瓦解后,北约这一个以美国为首领的军事同盟乘势东扩,华沙公约成员国尽数加入北约,几乎整个欧洲都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即使罗斯国能攻取乌克兰全境,罗斯、白罗斯、乌克兰三国合计的军事、经济以及人口的力量亦远远不如欧洲诸国强大,在2021年,罗斯、白罗斯、乌克兰三国的总人口只有约一亿九千万左右,但单是欧洲30国的人口就超过六亿,经济上,三国更只有前者规模的9%,所以算上核力量亦仅能在北约的威胁下自保,单凭罗斯国是永远不可能动摇美国在欧洲以至在全球的霸权。
而在东部,美国阵营的优势则相对小得多,中国人口多于北约32国的总人口,而位于亚太区的日本、韩国、澳洲、纽西兰以及中国内战的遗产台湾[注 4]的总人口只有中国的16%,总经济规模亦只有中国的一半,未来的占比只会更低,相比起罗斯国,中国更有希望打碎美国的亚太枷锁,将台海两岸纳入同一政权管辖之下,问题在于全球霸主美国会不会直接介入中国内战?当然,一个全球性拥核强国与一个同级量的区域性拥核强国开战肯定生灵涂炭,可以不战便不战,只是战争主动权在美国手上,即是战与和的选择权是在美国手上,如果美国选择和平,世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是不会主动攻打美军,如果能对战争施以一定的约束,这也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 战争当事方或拥核国之间不得使用核武器
- 战争范围局限在争议地区,不得对争议地区以外的任何区域发动攻击行动,比如中日之间因钓鱼台列屿发生战争,就得将战争局限在钓鱼台列屿一带海域,区外如上海、福州或那霸、熊本等地不应因此受到任何攻击
但美国从奥巴马时代以来就与其亚太仆展视咄咄逼人的态度,声言“亚太再平衡”——其实美国军力才需要被平衡——及种种军事举措[25][26][27][28][29][30][31][32][33][34][35][36],甚至不惜用核威胁[37],多半会采取促使冲突扩大的言行,加上只要中共不在美国的压力下服软(腰骨变硬),引发紧张冲突是必然会发生的事,而且西方阵营在其国内长年累月对中国的仇恨教育令仇恨言论能任意公开发表[38][39],必然会出现西方国家为什么要与西方舆论中的“妖魔”协商谈判的反对,从而实现战争的自我预言,综观美国对中国大陆作出的一连串指控,其实这些指控根本是美国的作风:
- 所谓供应链安全,美国政府的晶片禁令威胁中国的供应链安全,当然也是对自由贸易的扭曲,中国较美国更需要确保本国的供应链安全;
- 所谓中国军事扩张,从地理上看,夏威夷至冲绳列岛的距离明显长于冲绳列岛至上海市的距离,当美军部署在别国家门前,别国扩充军力应对美军威胁也是正常举动,其实美国西海岸地区的人口及经济重要性才有资格与长三角地区这个中国地区相提并论,所以中国军事前线离美国就更远,如果双方向对方发动空袭或投射高超音速武器,在相同技术水平下,显然中国的预警及拦截时间肯定较美国少很多,升级武器及扩充军力来对冲威胁是任何国家执政者都会作出的必然选择
笔者预计导致亚太区未来的和平并不乐观,但大陆仍然有必要与美国就核武进行谈判,一来尽可能避免战争爆发后会升级为核战,二来占据道德高地兼左右议题走向,所以应该谈,笔者认为中国在核谈判中应坚守两条底线,中、美两国的核武数量相同及美国不得向非核武国转移核技术或部署核武器,此前,中国应强化扩充核武库以追赶美国,如果中国至2035年才能拥有1500枚核武[40],实在太少,至少有5000枚核武及其强大的载具,中国才能具备阻吓美国的核讹诈及拥有与美国讨价还价的本钱
2021年1月 | |
---|---|
政权 | 核武量 |
美利坚合众国 | 5550 |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 225 |
法兰西共和国 | 290 |
以色列国 | 90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350 |
罗斯联邦 | 6255 |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 40~50 |
印度共和国 | 156 |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 165 |
无论如何,中国应该作出对最坏可能性发生的准备,目前应继续发展经济,毕竟北约32国、台湾、日本、韩国、澳洲、纽西兰的总经济规模三倍于中国,同时继续为军事武备升级换代,收窄与美国的距离,只有拥有更为强大、足以与美国比肩的军力,才能降低美国强行介入另一国家内战的意愿,中-罗抗美失败就逃不过被美国肢解的下场,只有乌克兰这类不会有能力对美国说不的国家的领土完整才会得到美国的支持,如果中俄倒下,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印度洋就是美国的下一个目标,摧毁任何有潜力能抗衡美国的国家。
与美国阵营不同,抗美同盟内部差异极大,东正教的罗斯、回教的叙利亚、无神论的马列中国等,唯一令这些国家站在一起的原因就是来自美国的欺压,如果美国肯向其中任一国家表达和平的善意,该国必然立即出现亲美或弱化抗美的立场,比如罗斯国就曾经想加入北约[41][42],朝鲜亦曾经与美国进行和谈,中国亦如是,在1971年季辛吉访华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次年更是转投美国阵营,在苏联这个共同的敌人瓦解后联盟自然不存在,所以抗美同盟不是铁板一块,各国各有盘算,不像华盛顿轴心,美国可以强烈左右他国的外交取向,比如美国可以在韩国驻军并把持战时指挥权,但中国就不可以在朝鲜驻军,而且韩国每年都要向美国上交数亿美元驻军费,还连年上涨,2021年的驻军费就支付了约10亿美元[43],而同一年度日本的驻军费较韩国略高,约13亿美元[44][45]。
基于美国是中美冲突的进攻方,所以中国的外交政策应该是促使邻国确立及严守中立,甚至不需要站在中国一边,只要中立不站在美国一边不为美军所用,中立国越多,中国的国防就越安全,而与美国有军事同盟关系的日韩两国是不可能会有中立,只要日本不进行挑衅行径就已经是为和平出一分力,可以预见从三八线至巴士海峡一线将是中国大陆长期压力源,美强中弱的态势将会维持一段长时间,而大陆迟早会追赶上美国,长期来看,军事技术也会在强敌环绕的压力下加快发展,所以笔者推测中国未来至最低限度在经济和科技上也可以发展为与美国同等级量的强国,中共统治下的中国大陆最快在21世纪中叶,大约到2050年左右才具备在美军威胁下统一台湾的军力,最晚也不会晚到22世纪,目前的福建号航空母舰仍然较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略逊一筹,恐怕要待至006或007航空母舰才能追平福特级航空母舰
笔者认为,中国的战略目标最高限度应如下:
- 在中国、中南半岛诸国、菲律宾、日本、韩国、朝鲜所组成的区域内实现中国版门罗主义,即区域内不应存在来自区域外的军事力量,中国应与区内诸国组成军事同盟,一如美国与欧洲诸国在北大西洋公约内的关系
笔者认为,上述既然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同盟,可以将此假想的同盟简称为“中盟”,而北大西洋公约为首的诸国军事阵营以美国为核心,可以简称为“美阵”。 中国的最低战略目标显然是两岸统一,即使中国的最高目标也不是取代美国在全球的霸权,而仅是将美国霸权逐出亚太区,如此中国才能得到有利无害、不受外部干预的民主,美国亦然[46],而中盟是中国潜力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
笔者认为即使中盟成真,其实力仍然略逊于美阵,因此需要拥有反美阵兼亲华的强权来分担来自美阵的压力,所谓反美阵,准确来说不是与美国有巨大利益矛盾就是价值观不容于美阵的强国,罗斯国显然是一个这样的盟国,罗斯国对中国最重要的不是其经济力、军力或技术,而是因为北约与中国之间只被罗斯国隔开,一旦罗斯国灭亡或全面倒向美阵,北大西洋公约肯定会变成北半球公约,整个北冰洋成为美阵的内海,中亚诸国、印度、蒙古及菲律宾必然会倒向美阵,中国将会陷入全面的地缘劣势,从南海逆时针至中亚都会成美阵施压乃至部署军力对付中国的场域,所以罗斯国是不可缺少的盟国,其存在能将北约远远隔离,令中国能专注于三八线至南海一带的压力源,但仅中-罗联合仍然是难以抗衡美阵,在美阵强大的阴影下,中-罗并没有行动自由,因为任何军事行动都可能引发与美阵的战争,反之美国入侵阿富汗、入侵伊拉克则不受谴责或制裁,笔者认为,至少需要第三强国加入中-罗的抗美同盟才能勉强全面抗衡美阵,如果是第三强国加入中盟-罗斯国同盟,就可以在抗衡美阵中略占上风,如果第三强国是美洲拉丁语国家才是最优解
从全球层面来看,虽然美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地球上所有发达国家都由其控制,但美国要维持全球霸业,对中东区与欧洲区的控制是不可缺少的,甚至较亚太区更重要,确保当地存在强大的反美势力才能牵制美国的资源军力,才能减少中国在亚太区所受到的美国压力
朝鲜半岛[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半岛无核化是一条极之重要的原则,当美强中弱的态势被逆转,美国可能会主动收缩——虽然可能性极小——势力范围,退出韩国、日本,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显然不可能任由中国填补势力真空,反而会扶持韩、日成为军事强国会对付中国,甚至可能容许韩日拥核,在地理位置上看,韩日特别是日本阻断了中国影响力深入西太平洋的路径,一旦中国与两国或彼此之间发生冲突都有演变为核战的风险,而且韩日拥核也可能促使越南、印尼等国追求拥核,朝鲜拥核亦如是,试想一下,如果墨西哥、古巴、委内瑞拉等国都拥核,会对美国在美洲的影响力造成什么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半岛无核化极为重要,朝鲜拥核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因为可能会发生骨牌效应,其他亚太国家追求核武,比如2023年1月11日韩国总统就流露此意向[47],但在朝鲜受到华盛顿阵营的欺压下,中共没有必要亦不应站在华盛顿一边,反而作为调解人替朝鲜化解部分来自华盛顿阵营的压力,确保朝鲜不会被压跨并促使其继续留在抗美同盟内,同时保留部分来自华盛顿阵营的压力以牵制朝鲜避免在核武路上走太远,当中的平衡点显然考验中共领导人的政治手段,长远来看,如果可能,将中-朝关系打造为类似美-韩关系才符合中国的利益,朝鲜可以享有中国的核保护伞,而华军亦可以进驻朝鲜少量据点协防以抵御美-韩的威胁,不过最大的难关恐怕是来自大朝鲜族主义的自尊感,但在美韩重压之下,朝鲜不会有太多外援可以选择,而且中国亦可以协助朝鲜发展经济,相比依靠美-韩,依靠中国的朝鲜至少不会有被渗透颜色暴动致令改朝换代的危机。
理想的情况下,以援助朝鲜经济发展为契机,增加中国在朝鲜的影响力,深化两国关系,支援朝鲜顶住美-韩的压力,最后发展为类似美-韩的中-朝关系,如果朝鲜在中国的援助下得到发展,不仅有利于朝鲜人民改善生活质素,朝鲜的军事实力可以得到提升,中国得到一个足以与韩国抗衡的盟友,还可以透过朝鲜东海岸向日本海投射军事影响力,毕竟朝鲜半岛近在咫尺,能促成此事的个人或组织肯定有资格得到诺贝尔和平奖,所以中国无论如何也应该对半岛施加影响左右局势走向,何况中国与朝鲜之间有盟约[48][49],一旦朝鲜受到美-韩联军入侵[50],如果中国不出兵介入就是背盟,而美-韩联军必然会兵临鸭绿江,所以必需对朝鲜加以影响或控制,确保只有当中国已作好万全的准备时,半岛战争才可以爆发,如果半岛需要统一,该半岛统一政权亦只能是中国的盟国[注 5],半岛政权需为驻韩华军付出的代价肯定不会较驻韩美军要更高[43][52]。
大洋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大洋洲地区距离中国过于遥远,相隔着菲律宾和印尼,连家门口的两岸、南海及东海矛盾也尚未解决,中国根本不可能越过上述地区在所罗门群岛部署军队,所以西方国家对中国与所罗门群岛合作的言论纯属炒作[53],反而对澳洲在斐济[54]、瓦努阿图[55]、巴布亚新几内亚[56]等国家扩张势力的举动不置批评,显然易见只是不能容许非美阵国家部署军队,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只是一个谎言
相关列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经济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华盛顿军事轴心及其仆从国(美阵) | ||||||
---|---|---|---|---|---|---|
政权 | 人口 | 公元2100年人口(中预测) | 名义GDP(美元) |
备注 | ||
北大西洋公约成员国 | 美利坚合众国 | 3,3144,9281(2020年) | 3,9404,1000 | 20,8937,4600,0000(2020年) 20,8937,4383,3000(2020年) 22,9961,0000,0000(2021年) |
||
加拿大 | 3515,1728(2016年) | 5390,4000 | 1,6440,3728,6481(2020年) 1,6454,2340,7568(2020年) 1,9907,6160,9665(2021年) |
|||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 6708,1234(2020年) | 7048,5000 | 2,7641,9765,3965(2020年) 2,7569,0021,4107(2020年) 3,1868,5973,9185(2021年) |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8021,9695(2011年) | 6893,6000 | 3,8464,1392,8654(2020年) 3,8464,1392,8653(2020年) 4,2231,1620,5968(2021年) |
|||
法兰西共和国 | 6307,0344(2011年) | 6085,2000 | 2,6303,1773,1455(2020年) 2,6303,1773,1455(2020年) 2,9374,7275,7953(2021年) |
|||
意大利共和国 | 5943,3744(2011年) | 3687,4000 | 1,8887,0944,3687(2020年) 1,8925,7406,4222(2020年) 2,0998,8019,8258(2021年) |
|||
西班牙王国 | 4681,5916(2011年) | 3088,1000 | 1,2814,8464,0044(2020年) 1,2814,8464,0043(2020年) 1,4252,7658,6282(2021年) |
|||
波兰共和国 | 3804,4565(2011年) | 2308,2000 | 5966,1798,1106(2020年) 5966,2435,5719(2020年) 6740,4826,6397(2021年) |
|||
匈牙利 | 993,7628(2011年) | 693,0000 | 1558,0843,6238(2020年) 1567,4313,4666(2020年) 1822,8051,7581(2021年) |
|||
葡萄牙共和国 | 1056,1614(2011年) | 688,5000 | 2285,3924,5045(2020年) 2285,3924,5045(2020年) 2498,8646,4354(2021年) |
|||
捷克共和国 | 1043,6560(2011年) | 1117,2000 | 2453,4948,9988(2020年) 2453,3932,2066(2020年) 2823,4084,9856(2021年) |
|||
斯洛伐克共和国 | 539,7036(2011年) | 385,4000 | 1051,7256,4492(2020年) 1051,7256,4491(2020年) 1148,7070,6410(2021年) |
|||
拉脱维亚共和国 | 207,0371(2011年) | 95,4000 | 337,0732,0816(2020年) 336,4546,0617(2020年) 388,7254,6228(2021年) |
|||
立陶宛共和国 | 304,3629(2011年) | 150,3000 | 565,4695,7475(2020年) 565,4695,7475(2020年) 655,0384,9704(2021年) |
|||
爱沙尼亚共和国 | 129,4445(2011年) | 83,6000 | 306,5028,5472(2020年) 306,5028,5471(2020年) 362,6292,4353(2021年) |
|||
挪威王国 | 497,9955(2011年) | 722,0000 | 3625,2234,7110(2020年) 3621,9831,8435(2020年) 4824,3701,9790(2021年) |
|||
芬兰共和国 | 537,5276(2011年) | 502,4000 | 2697,5131,2854(2020年) 2718,3696,2949(2020年) 2991,5523,7589(2021年) |
|||
瑞典王国 | 1089,3567(2011年) | 1318,8000 | 5410,6360,4340(2020年) 5414,8715,1474(2020年) 6274,3789,8887(2021年) |
|||
丹麦王国 | 556,0628(2011年) | 709,4000 | 3560,8486,7686(2020年) 3560,8486,7685(2020年) 3971,0434,3478(2021年) |
|||
尼德兰 | 1665,5799(2011年) | 1658,0000 | 9138,6539,5790(2020年) 9138,6539,5789(2020年) 1,0180,0705,6949(2021年) |
|||
比利时王国 | 1100,0638(2011年) | 1152,1000 | 5218,6129,2587(2020年) 5216,7694,2134(2020年) 5998,7902,5377(2021年) |
|||
卢森堡大公国 | 51,2353(2011年) | 87,9000 | 733,5313,2794(2020年) 733,5313,2793(2020年) 867,1080,3337(2021年) |
|||
冰岛 | 31,5556(2011年) | 36,8000 | 217,1807,5725(2020年) 217,1807,5725(2020年) 254,5893,3915(2021年) |
|||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 205,0189(2011年) | 166,6000 | 535,8960,9581(2020年) 535,8960,9580(2020年) 615,2633,1889(2021年) |
|||
罗马尼亚 | 2012,1641(2011年) | 1310,5000 | 2487,1603,9735(2020年) 2495,1133,3647(2020年) 2840,8756,3695(2021年) |
|||
保加利亚共和国 | 736,4570(2011年) | 294,4000 | 698,8799,7669(2020年) 698,8934,7433(2020年) 802,7111,9426(2021年) |
|||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 287,6591(2011年) | 109,7000 | 149,0961,9335(2020年) 151,3186,6270(2020年) 182,6004,3499(2021年) |
|||
克罗地亚共和国 | 428,4889(2011年) | 211,4000 | 572,0378,3669(2020年) 572,0378,3203(2020年) 678,3778,8543(2021年) |
|||
黑山 | 62,0029(2011年) | 42,9000 | 47,8945,6724(2020年) 47,8072,2121(2020年) 58,0917,0961(2021年) |
|||
北马其顿共和国 | 202,2547(2011年) | 121,0000 | 122,6369,9877(2020年) 121,1698,1815(2020年) 138,7926,9151(2021年) |
|||
希腊共和国 | 1081,6286(2011年) | 638,1000 | 1888,3520,1626(2020年) 1888,3520,1625(2020年) 2162,4058,9485(2021年) |
|||
土耳其共和国 | 8468,0273(2021年) | 8254,9000 | 7200,9808,0536(2020年) 7199,5482,1683(2020年) 8152,7175,1724(2021年) |
|||
合计 | 北约32国 | 10,0000,0000[注 6] | 9,4455,8000 | 40,8318,1248,2556(2020年) 45,6029,0716,9889(2021年) |
||
澳洲联邦 | 2541,7978(2021年) | 3808,9000 | 1,4234,7270,2121(2020年) 1,3278,3617,1068(2020年) 1,5426,5989,9992(2021年) |
|||
纽西兰 | 469,9755(2018年) | 606,9000 | 2120,4385,9128(2020年) 2117,3453,2308(2020年) 2499,9151,2236(2021年) |
|||
日本国 | 1,2622,6568(2020年) | 7364,4000 | 5,0577,5895,8707(2020年) 5,0401,0775,4084(2020年) 4,9374,2188,0461(2021年) |
|||
大韩民国 | 5157,8178(2022年6月)[59] | 2410,3000 | 1,6378,9575,6535(2020年) 1,6378,9580,2792(2020年) 1,7985,3391,5091(2021年) |
|||
非主权国家 | 台湾 | 2356,1236(2020年) | 1524,2000 | 6693,2400,0000(2020年)[60] 7749,4200,0000(2021年)[60] |
||
合计 | 4国1岛 | 2,4000,0000[注 7] | 1,5714,7000 | 9,0004,9527,6491(2020年)[注 8] 9,3035,4920,7780(2021年)[注 9] |
||
以色列国 | 945,0000(2021年)[61] | 1841,0000 | 4071,0085,4535(2020年) 4071,0073,6594(2020年) 4815,9126,6133(2021年) |
|||
格鲁吉亚 | 372,8600(2021年)[62] | 236,7000 | 158,9160,3714(2020年) 158,4292,2532(2020年) 187,0024,1392(2021年) |
|||
抗美同盟(抗盟) | ||||||
政权 | 人口 | 公元2100年人口(中预测) | 名义GDP(美元) |
备注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4,1993,6142(2020年)[注 10] | 7,7255,6000[注 11] | 15,0965,7826,0837(2020年) 15,0581,4140,4463(2020年) 18,1321,0708,3223(2021年)[注 10] |
|||
罗斯联邦 | 1,4285,6536(2010年) | 1,1206,9000 | 1,4834,9764,4259(2020年) 1,4883,2187,5489(2020年) 1,7757,9991,9352(2021年) |
|||
白罗斯共和国 | 934,9645(2021年) | 646,9000 | 602,5885,6563(2020年) 614,8958,8894(2020年) 682,1881,6484(2021年) |
|||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 2405,2231(2008年) | 2047,4000 | 158,4737,1620(2020年) | |||
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 | 1750,0658(2020年) | 4347,3000 | 155,7235,2320(2020年) | |||
合计 | 5国 | 16,1369,5212 | 9,5504,1000 | 16,6717,5448,5599(2020年) 20,0075,4554,2999(2021年)[注 12] |
||
非主权国家 | 阿布哈兹共和国 | 24,5246(2018年)[63] | ||||
南奥塞梯共和国 | 5,1547(2013年)[64] | |||||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 | 34,7251(2022年)[65] |
政权 | 人口 | 公元2100年人口(中预测) | 名义GDP(美元) | |
---|---|---|---|---|
印度共和国 | 13,8000,4385(2020年) | 15,2985,0000 | 2,6647,4874,8048(2020年) 2,6676,8795,1796(2020年) 3,1733,9759,0816(2021年) | |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 2,2089,2340(2020年) | 4,8701,7000 | 2578,2918,3030(2020年) 3003,0633,1697(2020年) 3463,4317,0486(2021年) |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 8399,2949(2020年) | 7990,6000 | 9393,1623,6394(2020年) 2315,4757,1240(2020年) | |
巴西联邦共和国 | 2,1255,9417(2020年) | 1,8454,8000 | 1,4447,3321,0425(2020年) 1,4485,6593,6739(2020年) 1,6089,8122,0812(2021年) | |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 2843,5940(2020年) | 3535,3000 | 1063,5858,6984(2020年) | |
阿根廷共和国 | 4519,5774(2020年) | 4756,2000 | 3830,6715,8673(2020年) 3895,9103,5520(2021年) 4914,9270,0657(2021年) | |
泰王国 | 6979,9978(2020年) | 4457,1000 | 5017,9539,1454(2020年) 4996,8175,7030(2020年) 5059,8165,5622(2021年) | |
新加坡共和国 | 585,0342(2020年) | 544,6000 | 3399,8821,0353(2020年) 3452,9593,3898(2020年) 3969,8689,9888(2021年) | |
菲律宾共和国 | 1,0958,1078(2020年) | 1,8014,8000 | 3614,8935,4350(2020年) 3617,5111,6292(2020年) 3940,8641,9343(2021年) | |
蒙古国 | 327,8290(2020年) | 525,7000 | 131,3712,8495(2020年) 133,1298,1594(2020年) 150,9802,2828(2021年) | |
柬埔寨王国 | 1671,8965(2020年) | 1911,9000 | 252,9125,1310(2020年) 258,7279,8012(2020年) 269,6106,1119(2021年) | |
古巴共和国 | 1132,6616(2020年) | 647,8000 | 1073,5200,0000(2020年) 1073,5200,0000(2020年) | |
南非共和国 | 5930,8690(2020年) | 7456,6000 | 3021,4124,3647(2020年) 3354,4210,1366(2020年) 4199,4642,8126(2021年) | |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 2,0613,9589(2020年) | 5,4609,2000 | 4298,9876,5802(2020年) 4322,9377,6262(2020年) 4407,7697,1536(2021年) | |
埃及阿拉伯共和国 | 1,0233,4404(2020年) | 2,0522,5000 | 3693,0872,1389(2020年) 3652,5265,1278(2020年) 4041,4276,6093(2021年) | |
塞尔维亚共和国 | 696,6711(2020年) | 326,6000 | 533,3502,0734(2020年) 533,3501,6425(2020年) 630,6813,4601(2021年) |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57]
人口数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022年至2100年主要国家的0岁人口预测[66]
备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 当然,代孕这一制造生命的新兴方式受到部分人的质疑,最严重的是认为代孕将物化女性之类的指控,但细想,社会上其他工种对当时人而言何尝不是一种物化,比如某些厌恶性或危险的工作,只要设立完善的法律监管保障包括代母在内代孕各方的权益,就应该容许代孕合法化,而且没有足够的下一代,人类社群在未来只会步上萎缩灭绝的一途,相比起族群存亡的考量,这些由非代孕当事方的焦虑根本不值一提,所以这类指控是不成立的。也有人认为以收养代替代孕,但笔者认为,生物繁衍自己的血缘后代是一种本能,非亲生不能取代亲生,诚然有人道德情操高尚,但不能道德绑架,禁止其他人选择生育血缘后代的权利是非常残忍及无耻的手段,任何人天生都享有追求实现繁衍本能的权利,特别是在少子老龄化的当下,坚持生育下一代的国民尤为可贵,提供更多生殖技术渠道和养育支援才是社会应尽的责任,国民有权要求生育的是血亲后代,所以不能容许出现比如在美国发生的错误[8]。
- ↑ 其实所谓男性凝视、性化、固等“概念”、“批评”本身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只要求偶仍然是男追女、好色是人类,特别是男性的天性,周树人曾经以夸张嘲讽的语气称“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其实人类之所以能够存在至今,是由一代代人不间断繁殖而来的,繁殖就是性,由好色、淫秽的天性所驱动,所以每一个人都是之前每一代男(父)女(母)进行交配活动的产物,如果没有“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这些淫秽的、色情的想法情绪驱动人类进行交配的繁殖行为,现在看着这篇文章的你就不会存在于世上,周树人这种歧视人类繁殖本能的说法,某程度上也算是反人类,试想,如果人类失去了好色的天性而不再进行淫秽的繁殖行为,又何来下一代?毕竟人类不能长生不死,只有两性交配才能产下下一代来保持物种的存在,即使现代科学发明了代孕、试管婴儿等其他生殖方法,但至今仍然不能普及化替代原始的如动物一般的性交生殖,世上的婴儿有多少不是靠性行为制造出来?是以色情这些自然现象存在是理所当然,甚至可以说正是如此的古代人孕育出现代的我们,不应该将这些(电影、电子游戏等的异性形象)视觉审美(现象)视为消灭的对象,如果动物可以划画描述异性,相信同样也会刻划(建构)符合自己理想的异性形象,只要生物是透过两性性行为而繁衍,就不能不出现重视异性性器官(窥视)的情感需求,当然,如果影响真实人类必然需要禁止,但仅限于虚构叙事中就不需,在电视电影动漫游戏里面,即使出现杀人放火战争灭世都不大惊小怪,何况只是个别异性形象建构,其实这类批评是刻意令一部分大众成为思想犯,审查并消灭不同审美观思想。
但并不代表应该放任色情,需要在某些方面设立禁制,比如将色情元素武器化,即用在粗言秽语中攻击他人或用以对某些群体作出褒贬形成刻板印象,这些都是需要立法加以禁止的。 - ↑ 如同女性因生理特殊需要而作出倾斜[16],男性并非每方面皆强于女性或强势方,令剩男拥有求偶建立家庭的财力,配偶(剩女)自然亦受惠于此倾斜政策。
- ↑ “中共”指中国共产党,是实际上统治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及法理上统治全中国的唯一政府,基于中华民国实际上已被掏空仅馀外皮,如果不是中共在2005年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相信在没有外力的压制下,中华民国这片皮早就被台独撕下,所以笔者不以中华民国称之而仅称“台弯”,而“华军”是指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相区别,“解放军”与“共军”虽可互换,但考虑改革开放的转向及共产主义革命的失败,加以联合国席位的转移及国民党失败后的台独势力高涨,笔者认为应将九十年代以前为“共军”、九十年代以来为“解放军”来作为内战另一方的称呼,以作区分,至于“中国”则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版图为界的社会,如果当初共产党夺权后不是另立政权而是直接成为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现在中共要论证台湾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绝对较论证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简单多。
- ↑ 根据维基解密在2010年的说法,中共曾经准备放弃朝鲜,接受甚至欢迎韩国统一半岛[51],如果这是真的,只能代表中共领导人极为天真又愚蠢,因为韩国是美国的盟国,鸭绿江以南的军事存在将全由美-韩说了算,至于美-韩的任何承诺不足为凭,美国亦曾经承诺北约不东扩,何况,即令美军撒出半岛,难保日后半岛统一政权不会再要求美军进驻,一旦既成事实,中国还能派兵强行进驻半岛或驱遂美军?所以如果将要出现半岛统一政权,为中国国防安全计,中共政权必须要确保这个统一政权必定会与美国一刀两断并且成为中国的盟国,否则就应该阻止半岛统一,哪怕金氏政权倒台,朝鲜也不能任由韩国吞并。
- ↑ 32国人口合计9,5413,8577人,但考虑到人口数据年份不一,多是在2011年,笔者暂以十亿人口为2021年北约成员国的总人口。
- ↑ 4国人口合计2,0792,2479人,加上1岛共计为2,3148,3715,但考虑到人口数据年份不一,笔者暂以2,4000,0000人为2021年4国的总人口。
- ↑ 联合国2020年的名义GDP数据加上台湾2020年的名义GDP数据合计。
- ↑ 世界银行2021年的名义GDP数据加上台湾2021年的名义GDP数据合计。
- ↑ 10.0 10.1 中国2020年人口数目包含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人口;联合国的中国2020年名义GDP由大陆地区14,7228,0052,8253,加上香港3494,4471,3010以及澳门243,3301,9574合计;世界银行的中国2020年名义GDP由大陆地区14,6876,7389,2882,加上香港3448,8140,0505以及澳门255,8611,1076合计。中国2021年名义GDP由大陆地区17,7340,6264,5371,加上香港3681,3924,7671以及澳门299,0519,0181合计。
- ↑ 中国2100年人口数目包含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人口;由大陆地区7,6667,3000,加上香港485,2000以及澳门103,1000合计。
- ↑ 世界银行2021年中国、罗斯、白罗斯三国的名义GDP加上联合国2020年的朝鲜名义GDP以及叙利亚名义GDP的总和。
参考来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 不只台日,韩国也“生不如死”!首尔人口30年后估减25%
- ↑ 回顾过去30年韩日经济和竞争力的变化
- ↑ 李天国:日韩经济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 ↑ The US is a waning economic superpower. When will policymakers realize it?
- ↑ 前三季度,中国GDP超过欧盟27国同期总和
- ↑ 大陆GDP追赶美国 占比升至77%
- ↑ 人口计生法修改:委员建议拿掉“禁止代孕”条款
- ↑ 不育亚裔父母人工受孕“生错仔” 告加州诊所
- ↑ 马斯克:日本若不改善出生率 最终可能不复存在…
- ↑ 韩国人愈来愈少
- ↑ 德州扬言推独立 分裂序幕悄拉开
- ↑ “美利坚分众国”已经上路│张麟征
- ↑ “内战”成为美媒热门词 海外网友悲观预测美国未来
- ↑ 超过40%美国人认为未来10年内会爆发内战
- ↑ 物价涨加重负担 育儿成本每月增2500日圆
- ↑ 深圳女雇员享生理假惹热议 可休1至2天
- ↑ 深喉|同人不同命? 乌克兰撤离难民时歧视外国族裔
- ↑ 边境撤离“乌人优先” 印度非洲留学生遭歧视暴打
- ↑ 白俄斥立将移民尸体弃边境
- ↑ 欧扬言制裁促控制难民 白俄威胁关天然气管道
- ↑ 非乌难民不是人? 联合国吁请波兰停止对难民双重标准
- ↑ 国际观察:双标 浮标 无标——俄乌冲突暴露西方多重丑态
- ↑ 法国国民要求政府 从严处理移民问题
- ↑ 柏斐文称低技术移民过多 不利英经济增长
- ↑ 美部署55战舰 围堵中国
- ↑ 美六成战舰驻亚太 强势制华
- ↑ 石原又放厥词促美关注 “购钓岛紧要过选首相”
- ↑ 美撑日吞钓岛 派军机协防
- ↑ 美日韩组联盟 明对付北韩暗抗中国
- ↑ 野田称洽购钓岛到最后阶段
- ↑ 美潜艇伏军港外(目及)住中国舰队
- ↑ 日拉拢英国 海上军演制华
- ↑ 美驻澳陆战队 拟增近四倍
- ↑ 美澳日APEC联合声明 针对中国
- ↑ 美军司令撑日舰闯华军演区
- ↑ 鲁仲连美国扮 冤大头中国做
- ↑ 美阻吓华战略攻击 核武政策拒保守化
- ↑ 频短兵相接 美军头:解放军侵略性增
- ↑ 被指对华软弱 辛伟诚扬言关闭全英孔子学院
- ↑ 美军预测2035年 华拥1500枚核弹头
- ↑ Soviets tried to join Nato in 1954
- ↑ Ex-Nato head says Putin wanted to join alliance early on in his rule
- ↑ 43.0 43.1 韩美达成驻韩美军费用分摊协议 南韩今年将多支付13.9%
- ↑ 驻日美军经费日方负担额的变迁
- ↑ 揭秘美国天价“保护费”用在哪
- ↑ 国民警卫军支援14州网络安全 FBI设选举安全指挥部
- ↑ 尹锡悦:倘朝核问题恶化 韩或需拥核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第二条:缔约双方保证共同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国家对缔约双方的任何一方的侵略。一旦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 ↑ 2021年7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日本NHK记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昨天就《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60周年互致贺电。今年是该条约每20周年的续签期。中方是否能确认已与朝方续签该条约?”
赵立坚:“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根据《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规定,该条约在未经双方就修改或终止问题达成协议以前,将一直有效。” - ↑ 南韩强调韩美确认若北韩发动核攻击将致金正恩政权终结
- ↑ 维基解密:中国准备放弃北韩 接受两韩统一
- ↑ 驻韩美军每年犯罪400多起 韩国教授:不严惩,美军会瞧不起我们
- ↑ 澳洲在南太平洋的霸权思维该结束了
- ↑ 澳洲斐济签协议 互允军队部署和行动
- ↑ 澳洲与瓦努阿图签协议 内容涵盖国防
- ↑ 澳洲与巴新敲定新防务协议 6月正式签署
- ↑ 57.0 57.1 57.2 57.3 Basic data selection
- ↑ 58.0 58.1 58.2 世界银行
- ↑ 성별 인구수
- ↑ 60.0 60.1 国民所得及经济成长统计资料库
- ↑ Israel's population at nearly 9.5 million as it enters 2022
- ↑ Population and Demography
- ↑ Официальная статистика
- ↑ РЕСПУБЛИКА ЮЖНАЯ ОСЕТИЯ
- ↑ 2022 Guvernul Republicii Moldova
- ↑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