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文维基百科典范条目共同特质的分析/维基百科的条目

来自维基学院

维基百科的条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条目的定义与基本要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基本涵盖内容与结构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条目是维基百科上的“内容页面”,为维基百科作为一部百科全书的本文部分,撰写时需要视条目主题涵盖一定程度的内容。最基本的内容即是对主题的定义:

臺灣是一座位於東亞的島嶼。

这样便无法套用快速删除标准中的“非常短,不具对所描述事物进行定义叙述”一项,从而避免遭到快速删除。如果条目内容是这样:

臺灣是一座很漂亮的島嶼。

因为连最低限度的定义都没有,适用上述快速删除标准,不能成为一篇条目。除此之外,唯一的的基本内容量限制就是“小小作品”的界线。

内容文字在50字以下的条目页面称为小小作品。小小作品超过一个月没有扩充的话,能够直接被提出到页面存废讨论删除,此类是最容易“打捞”的删除候选条目,因此是存废讨论打捞者最常锁定的目标;目前小小作品提删基本上已经变成对打捞者进行公告的作用了。

一篇“普通”的条目通常有具体的结构,包含首段、对主题本身的描述、对主题对外影响的描述、页尾。首段是用来定义条目所述主题,并对在内文中提及的内容进行摘要综述的段落。一篇品质良好的条目会将首段控制在适当的长度,让读者在深入了解前得以快速得到对条目主题的基本认知,不会让读者需要在第一次阅读时就卷到内文是撰写的要点。

对主题本身的描述一般包含所描述物的名称由来、发展历史、运作原理、应用等;所描述人的生平、家庭、职业等;所描述物种的特征、分类等;所描述事的缘由、过程等。对主题对外影响的描述则有物与人的贡献、争议、各方对事的反应、后续事件、社会影响、在大众文化中的地位与表现等。不同领域条目对这些段落标题的排序存在不明文的撰写惯例,例如所描述物就是按著名称由来、发展历史、运作原理、应用这样的排序,大众文化、争议段落往后面放等;传记条目则明文规定将争议段落置于条目内文的末尾。

页尾包含延伸阅读或参见、注释、参考资料、外部连结以及导航模板等。除了注释放在最底下是文章撰写的惯例以外,页尾基本上是用于创造“条目的对外连结”。延伸阅读或参见段落用来将放置百科内其他相关条目的连结;参考资料以外部来源对内文进行实证与支持,建立与巩固条目的可靠性;外部连结用于放置相关的站外连结;导航模板是一类用于放置大量相关页面连结的模板,一般为折叠式,固定放置于页面的最底端。

一篇具有定义、内容文字超过50字,但只有首段或只有首段和页尾,而没有内文结构的条目,称作“小作品”。它们不会像小小作品被删除,但是会在页面底端被放上小作品的维护模板,提示创作者前来扩充。

命名常规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命名常规是用于规范条目标题命名的方针,包含以下基本准则:

  • 使用中文:在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标题也应该是中文标题。但是,如果原文名称比中文翻译的名称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应使用原文名称。
  • 使用常用名称:条目命名应该尽量使用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最常见的名称。一般情况下,常用的名称也是较为简短的,可以避免条目名称过于冗长。使用常用的名称作为标题也更易于读者搜寻。
  • 易于识别:条目标题应该易于识别,尤其是对于条目主题有一定认识者应该能够识别条目主题为何。
  • 防止歧义:条目名称应该避免存在不同的义项。当多个不同的义项都写有条目时,应按照消歧义的要求调整条目名称。

以及代表性的子项“惯例”:

  • 使用全称:请尽量不要使用简称或缩写来命名条目,除非这个名称只有它使用或者这个名称大部分人都知道;尽量避免使用中文或外文缩写,除非该缩写已经被公认为专有名词,例如“苏联”、“IBM”等。
  • 名从主人:如果一个条目所描述的主体事物,它的拥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资料里有出现到该事物的中文名称的,可优先考虑使用该中文名称。
  • 先到先得:这适用于繁简差异、地区词差异、常用词分歧等的条目。为了防止不同用户间产生认知分歧而发生“移动战”,具有此类分歧的条目名称在符合上述常规的情况下,应以最早创建的一方为先。

当有内容正常,标题不符合命名常规的状况时,大多数都会移动处理,但是当条目的命名相互冲突、而需要只保留其中一方或合并两条目时,则需经由讨论取得最终标题命名与内容合并方式等共识;以上是通用的命名常规,某些领域的编者群为了保持条目命名上的一贯性,会按编者群内共识自行设定适用于该领域的命名常规。

关注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剩下的就是关注度。这是以主题为定的收录标准,概括来说,存在以条目主题为描述主题的独立可靠来源的话,该主题具有关注度。对于一桩事件,则需要有该事件具有长期关注度的证明,而不是只能找到短期内的大量新闻报导。通常会说“没有关注度的话,写得再好也没有用”,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关注度即缺乏可靠来源,撰写出来的内容将会变得没有支持,内容越庞大反而越显得架空,是不可能写出一篇可靠的百科全书条目的。

以“歪腰邮筒”为例,存在低争议新闻媒体以其为主题描述的独立可靠来源,但实际作为一桩或多桩事件(歪腰邮筒的网路爆红、歪腰邮筒迁移事件等),需有长期关注度的证明,通常状况下会有各方对事件的反应、或是以事件为主题的专题研究等,此例子是以时间间隔较长的报导支撑其长期关注度。

页面上未有引用任何来源的条目,可能会在创建时被巡查员摆上缺乏来源支撑关注度的模板,此时条目也会被提到页面存废讨论的关注度提报区,等待30日后无人加入来源的话,就会被正式送入当日的页面存废讨论,让社群介入讨论是否删除。

维基百科通过的页面存废讨论有很大一部分是关注度删除,也是当新编者进入,希望开拓条目而撰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时,最常面对的删除理由。维基百科旨在收录全人类的知识,但在同时要保持知识的基本可靠性,能掌握关注度的概念是相当关键的。

条目的内容规范与撰写限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收录的限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只要有任何可靠来源支持,条目基本上可以包含任何与其主题紧密相关的资讯,除了:

  • 属于其他维基百科姊妹计画的内容:语录、较长文件的全文、说明书或食谱,分别属于维基语录、维基文库与维基教科书,而非维基百科的收录范围。尽管有时会难以分别,一般认为说明书、食谱与百科条目的差异在于文风,在说明一样物品或一个动作的制作或操作方式时,前两者分解步骤、指示读者、旨在引导读者完成作为主题的物品或动作,后者一般不进行详尽的步骤分解,仅解说制程或操作过程中重要程序的意义,旨在使读者对其有所理解,而非让读者能够亲自依据内容进行尝试。
  • 冗长的统计资料:漫长而庞大的统计清册会混淆读者,并降低条目的可读性和整洁度,应当略去过度的统计和简要概括必要的资料。类似的内容还包含详尽的软体更新历史记录、动画中角色之间的对战记录、YouTube创作者的影片上传清单等。
  • 过于深入的虚拟作品描述:维基百科应采用百科全书的方式描述具有关注度的虚构作品,介绍它们的受欢迎程度和它们的意义。一般情况下,简洁的情节概述是可以包含在这些介绍中的,但过于深入的虚拟作品情节、设定、人物等相关的描述,不进行收录。

中立性与偏差用语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所有维基百科条目以及其他百科式内容必须以中立的观点书写,在尽可能没有任何偏见的前提下,平等地表达出任何曾在可靠来源中发表过的重要观点。

在某个主题中,具有可靠来源的可查证观点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它们可能会相互矛盾,而中立的观点正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中立方针要求,当同一主题存在多个或相互抵触的观点时,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应被平等表达,不应让某一个观点具有不合理的比重。这样的目的,是让读者可以接触到各种重要且已发表的观点,而不仅仅是最流行的那一个。同样,也不应断言最流行的观点或各种不同观点里的某种中间观点是正确的,因此其他观点只为贬损而提及。

维基百科的条目协作与维护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条目所有权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根据维基百科条目所有权方针所述,在维基百科,没有人拥有任何条目。若用户建立或编辑条目,其他编者可以进行修改,用户也不能阻止其他编者这么做;无充分理由之下,用户不应该撤销其他的编者的编辑。若用户将其想法(例如条目结构、分类、格式、标准等)提交至维基百科,他人将能够挑战并发展该用户的想法。

作为条目最主要的编者或唯一编者,假如并未忽略或无视同工的贡献或编辑,并不视为宣示所有权。熟知条目内容、掌握相关可靠来源的编者,可能将条目列入监视列表,亦可能讨论或修改他人的编辑;只要有充分理由,亦未将他人的有效意见边缘化,这也不视为宣示所有权。一般来说,这些编者也许会向不熟知条目内容的编者提供协助。

巡查编辑历史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维基百科具有完善的编辑历史与监视(关注)系统,包含单一页面本身的更改记录、列出用户所关注页面最新更改的监视列表、全站的最近更改、最新创建页面、编辑过滤器的触发记录等,允许用户在大量编者交叉协作的环境下检视、比较、实时接收任何条目的编撰脉络。拥有巡查员及回退员权限的用户,以及其他善于校对、复核、观察,多过创作的能力及动力的用户,频繁地对这些系统页面进行巡查活动,协助保持维基百科的品质。这种行动称为维护,采取这种方式为维基百科做出贡献的用户称为维护者,在个人的编辑贡献中会以小修改为主,增加引用来源、修饰文风、改正错字、消除偏差语气、生硬的翻译,每次编辑更动的字节大小通常在三位数以内,而少有创作者常见的差异达数千字节的单次编辑。

专题与协作小组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专题与协作小组指的是以团队合作方式,专注于维基百科上特定主题的一系列条目的编者团队。专题也可能是建立对某个主题领域感兴趣的维基人之间的联络的焦点,以及该领域的更广泛的社群:建立合作关系,欢迎、指导新维基人等。专题与协作小组能够设置固有页面,作为共同作业编辑的中心,帮助协调、讨论、组织此团队的活动,分享编条目的想法的地方。编者可以制定标准,维护各种共同作业流程,跟踪需要完成的工作,并可以作为论坛,讨论某一主题的编者感兴趣的问题。

成立的专题与协作小组可以在相关的页面上放置模板,标示该条目被纳入团队的编写与维护范围,并能依据团队内或全部与对象条目相关的团队的共识,对该条目执行评级。

维护模板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维护模板是为了提示其他编辑者针对条目的内容进行改善、提示读者条目的不足之处等用途,放置于条目最上方的模板。这些模板标记只是暂时性的讯息,其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修正解决条目中的问题,不应用来表示用户对条目内容的不认同,也不是在条目中加入各种声明的方式。

这些模板一般在巡查员进行巡查时使用视觉化自动巡查工具Twinkle加入,这个工具提供一个预先制作、带有各模板用途注释的维护及删除模板列表,巡查员可以直接在列表中选择要加入的模板,并会在加入模板后自动将条目标示为已巡查;当选择删除时,Twinkle也会在加入模板的同时,自动提醒条目的创建者、并将条目提交至页面存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