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学科:社工

来自维基学院

什么是社会工作?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准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可以从一下几个角度理解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客观性。
  2. 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3. 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社会工作是一门艺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
  2. 社会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奇妙地应对问题。
  3. 社会工作常常面对新的、独特的、特殊的任务。

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工作的制度性特征:

  1. 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指导。
  2. 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从而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
  3. 有专门的机构和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从而确保社会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

史柏林(M.Siporin)的观点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1. 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
  2. 被社会所认可。
  3. 具有专业权威。
  4. 职业群体内部有伦理守则。
  5. 有专业文化。

王思斌的定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一点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p.13

社会工作的国际定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工作职业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加强和解放人类对福祉的追寻。社会工作借助人类行为与社会系统等理论帮助人类更好的与环境交流融合。它是基于人权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而开展的。(注释 :社会工作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著多样化、复杂的交流。它的宗旨是促进人类发展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职业社会工作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和变化。社会工作者们正是社会变迁、个人生活、家庭与社区生活进步的代理人。社会工作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

社会工作之起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英国伊莉莎白济贫法(1601年)
  2. 德国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3. 英美之慈善组织会社
  4. 英美之睦邻组织运动
  5. 社会安全制度之建立

社会工作者的道德操守与伦理守则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专业伦理的基本信念
    1. 要保持中立,不歧视,无偏见
    2. 要保密,尊重个人隐私权
    3. 要尊重个人尊严、个人价值及案主自决
    4. 要尽职,保证服务品质
    5. 要和睦相处,协调相关专业
  2. 专业伦理守则
    1. 全美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所颁布之专业伦理守则16条
    2. 社会工作者应遵守的12条基本伦理守则

社会工作的理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实务理论(Practice Theories)是用来直接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又叫助人模式或助人的理论架构。它包括:助人的理念、评估、计画与评估。。
实务领域:社会系统变迁;人格变迁(人际关系的改善)。。
格林伍德(Greenwood)曾提出科学理性是描述性的,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可由两种理论构成:

  1. 评估理论
  2. 入(干预)理论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过程与方法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个案工作(Social Casework)是社会工作领域中一种主要的服务方法,在服务过程中,社会个案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维持一种面对面的或是一对一的专业关系,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及技巧协助案主处理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增进案主的社会福利。

  1. 社会个案工作者-案主
  2. 专业关系:面对面、一对一
  3. 方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
  4. 目标(功能):
  1. 特征
  2. 个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3. 基本信念
  4. 个案工作的要领
  5. 基本原则

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个案工作主要理论及模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功能派的社会个案工作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心理暨社会派的个案工作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问题解决派社会个案工作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行为修正派社会个案工作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Ps模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团体工作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团体工作(Social Group Work)简称“团体工作”,亦称“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之一。“它通过团体动力过程和团体工作者的协助,使参与团体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并达成团体目标及社区发展,进而促进整体社会繁荣。”(林、徐p.170)团体工作是继个案工作之后于193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作方法,它在1940年代被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NASW)接纳为一种专业工作方法,也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支柱之一。

发展的观点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治疗的观点=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运作的观点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发展历史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工作模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目标模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治疗模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交互模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发展模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折衷模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小组工作的基本原则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小组的形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小组的目的和详细目标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工作者与小组成员之间关系建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小组内的个体差异和优势;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小组动力学(成员之间的互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成员之间分享积极的人生经验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资源动员和评估。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团体工作本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发展的目标:提供社交和娱乐的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
  2. 治疗的目标:矫治不恰当的人格、行为与态度,提供解决特定问题的资讯和途径,恢复与发展个人的社会功能。
  3. 社会行动:通过团体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
  4. 社会团体工作就是通过专业的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创设需要的社会团体,并用专业知识与技术指导团体活动,以实现上述的部分和全部目标

社区工作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Kramer & Specht(1983年)认为,社区工作(Community Work)是透过工作者使用各种工作方法, 去帮助一个社区行动系统, 包括个人, 小组及机构, 在民主价值观念的指引下, 参与有计划的集体行动, 以解决社区内的社会问题.工作目标是改变环境及机构的条件.它包含两个过程:第一社会政治过程, 第二是技术作业过程(问题分析与解决阶段)

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George Brager(1987年)提出社区工作的三大策略:合作策略、运动策略和竞争策略。 Jack Rothman(1987年)提出社区组织实践的三大模式:

  1. 地区发展 (Locality development)
  2. 社会行动 (Social action)
  3. 社会策划 (Social planning)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几个概念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多样性和文化多元主义
  2. 增权
  3. 宣导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莫拉莱斯和谢弗(1989年)把社会工作价值分为三个方面。

  1. 对人的价值偏好
    1. 相信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与生俱来的
    2. 人具有能力与动机去追求更满意的生活
    3. 人要对自身与他人负责,除了自己之外还要想到其他人
    4. 人需求归属
    5. 人有共同需求也有独特偏好。
  2. 对社会的价值偏好
    1. 社会必须提供机会让每个人成长和发展,以实现其最大的潜能
    2. 社会应提供资源与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避免食而无粮、教而无师、病无良医、住无蔽身以及种族歧视等问题的发生
    3. 人人有平等机会参与社会的模塑过程
  3. 社会工作的工具价值
    1. 社会工作者相信所有人均受尊敬与保持尊严,应使人有最大机会决定其生活方向应协助每个人与他人互动以建立满足人人需要的社会
    2. 相信个人具有独特性而不以刻板印象对待之。
    3. 个人价值与尊严、对人的尊重
    4. 重视个人改变的潜能
    5. 案主自我决定权
    6. 提供个人发挥潜能的机会、寻求满足人类共同的需求、寻求提供个人足够的资源与服务以满足其基本的需求
    7. 赋予案主权利、平等的机会
    8. 没有歧视、尊重多元化
    9. 对社会改革与社会正义的承诺
    10. 保密与隐私权
    11. 愿意将专业知识与技巧提供给他人等等

社会工作师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工作师成为新的职业资格,《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准考试大纲》日前已获人事部审定通过,这意味著社会工作者首次被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范畴。

中新社援引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该考试大纲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说,社会工作一般指由那些掌握专业化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的职业社会工作者,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在编写考试大纲时,在确保专业性的同时,尽量回避过宽、过深、过难的内容,文字表述力求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考试更注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应用相关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悉,目前事业单位从事民政社会工作的有40万工作者,全国社区从业人员约有40多万,加上基层的民政助理员、民政干部5万人,这些工作者都将是考试的物件。通过考试的考生将获得人事部、民政部颁发的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师大多活跃在社会福利、社区矫治、司法等各个领域,并开始逐步向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心理辅导等广大领域扩展。他们发挥的维系社会良好秩序的作用如今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

职业定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工作师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利用各案、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

职业概况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师大多活跃在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各个领域,并开始逐步向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心理辅导等广大领域扩展。他们发挥的维系社会良好秩序的作用如今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 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人才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 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相应的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不少社工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就业前景太不乐观”了,专家认为,造成这种“不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 社会工作人员,相当于政府的雇员。目前,这一新兴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受到社会的“冷淡”,每年能被民政部录取成为专业社工的本专业学生不过百分之一二,甚至有的学校该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零。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率低和公务员考试的火暴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要实现“大市场、小政府”,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统计显示,广州目前有政府支付薪酬的社会工作者近2万人,其中,广州市市区社会工作者人数达到了8000多人。主要在协助青少年教育、妇女工作和残疾人康复辅导等领域开展工作,以社区居委会为主要工作平台。 尽管如此,我国很多实质上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仍面临尴尬的境地,社会工作为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目前的从业者多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社工的资质认定标准在我国刚刚起步,社工的定义尚不明朗,做著社会工作的人难以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社工。 社会急需大量社工,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又低得可怜,这两种情况为什么会同时存在呢?一是社会专业毕业生的最大雇主――政府将工作机会给了公务员们。二是全社会的社工意识没有形成。社会工作的学生去应聘,十有八九会不得不跟招聘方解释什么是社会工作。他们参加工作后,又往往被当成护理或干脆是杂工来使用。这样又产生一个问题:他们根本不知道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在国外需要执证),更愿意花很少的钱去找便宜的非专业劳动力。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随著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 专家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公民将慢慢形成社工意识,而政府也将随之出台配套政策。社会工作,这个新兴的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统计,全国30余万工作人员中三分之一学历在大专以下。仅按上海市政府规定为全市近3000个居(村)委会配备两名就业援助员和社会救助员一项,就需要6000人。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事社会工作是一项非常崇高和体面的工作,报酬也很不错。近在咫尺的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收入稳定,一般初级社工月薪在1.2万元-1.8万元港币,高级社工年薪能达到4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