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大氣污染物跨境傳輸跟蹤研究
根據中日韓三國的研究結果發行的《東北亞遠距離移動大氣污染物國際共同研究(LTP)》摘要報告書,2017年對首爾,釜山,大田等韓國3個主要城市的細顆粒物發生要素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年均達32%。韓國因素略超過一半,為51%。此次調查只限於特定年份和細顆粒物,因此中國未能全面反映對韓國大氣污染問題的影響。也有韓國,中國,日本的分析結果各不相同 ,最終以單純的平均值進行發表的問題。另外,對冬季等細小顆粒物高濃度時期的調查沒有在此次發表中進行,因此與普通國民的感受有差距。韓國國立環境科學院院長張允錫也表示: "2019年2月27日至3月初,在高濃度時期,韓國外的貢獻率是80%,其中對中國的貢獻率是70%左右。[1]
雖然存在局限性,但此次發表將成為東北亞應對細小顆粒物合作的始發點,具有相當的意義。雖然是平均價格,但韓中日承認對方的分析結果並拿出協商一致的數據,值得關注。這為今後在科學依據下,通過外交和政治手段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合作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文在寅總統今年3月指示制定關於可吸入顆粒物問題的韓中合作方案時,中國反駁稱"不知道是否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韓國的可吸入顆粒物來自中國「,去年12月又斬釘截鐵地說 "首爾的可吸入顆粒物主要是在首爾排放的"。中國同意發表研究結果可以解釋為,要共享東北亞微塵問題的責任。據悉,中國最近在大氣污染問題上取得了相當的成果,這似乎是這種自信的表現。總之,可以說韓中兩國已經具備了討論與合作的條件,而不是舌戰。
重要的是通過合作和說服各方,調動有關各方的自願意願。韓國國務總理室下屬的浮塵特別對策委員會最近發表稱,計劃以"晴天計劃"的名義推進與中國的大氣合作項目,並擴大其規模,在東北亞地區構建空氣質素國際公約體系。無論是歐洲32個國家和美國,加拿大等國於1979年簽署的《關於大氣污染物遠距離移動的公約》,還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2014年批准的《超國家性煙霧污染協定》(又名黑茲協定)。東北亞的大氣污染問題應該由韓中日三國主導,但朝鮮,蒙古等周邊國家也應該儘可能多地參與,這樣才能取得效果。與此同時,必須盡一切努力緩解國內因素。韓國政府最近確定並發表了2020~2024年微細顆粒物管理的綜合計劃。要以強烈的實踐意志,扎紮實實地落實政策,不給子孫後代留下"微塵落後國家"的污名。 [2]
- ↑ 미세먼지 첫 공동연구…한중일 '맑은 하늘' 협력의 시발점 돼야. 연합뉴스. [2019.12.25].
- ↑ 한중일, 미세먼지 감축 협력 강화…내년에 보고서 공개. 연합뉴스. [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