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老國音與老派新馬華語

來自維基學院
 >School:中國語言文學 >Subject:老國音 >老國音與老派新馬華語

新馬華語,亦稱南洋華語,是新加坡華語及馬來西亞華語的合稱。老派的新馬華語,具有入聲、尖音等特徵,與老國音的格局十分接近。因此,有一些學者認爲二者存在聯繫,即老派新馬華語的入聲及尖音,有可能來自老國音。本課題綜合歷史脈絡與現有的研究資料,對南洋國語運動及華文教學做一梳理,並對新馬華語和老國音進行比較。

馬來西亞華語,又稱大馬中文,是馬來西亞華人圈中普遍使用的一種含有當地特色的華語。雖然馬來西亞華語是以中國現代標準漢語為基準,但受到當地歷史、文化與社會環境等的影響,跟中國普通話有一定的差異。當地華語的最初參考的是中國的老國音,以及後來的新國音,合稱舊派讀音,之後才改為中國大陸的普通話讀音,即新派讀音,在數代華語的相疊作用之下,與當今中國南方的漢語口音相似。

歷史背景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第五聲(入聲)現象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尖音現象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老國音影響說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馬來西亞華語的形成,與華文教育的發展以及傳統上民國時期國語推廣分不開。「國語運動」以前,馬來西亞華人的母語教學主要通過漢語方言。隨着國語運動的展開,海外華人社會的母語教學逐步過渡到國語教學。在語音標準方面,早期國語教學曾使用「老國音」,後來改為「新國音」。如今,馬來西亞自身的語音系統相對普通話來說是比較開放的,差別如:尖音明顯、存在入聲等,被稱為「聯邦腔」。非正式華語中有入聲,老一代尤其明顯。具體調值如下:

  • 陰平:55
  • 陽平:35
  • 上聲:214
  • 去聲:51
  • 入聲:5

方言影響說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參考資料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 邢福義、汪國勝《全球華語語法·馬來西亞卷》,商務印書館,2022年1月第一版。
  • 郭詩玲《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華語環境概況:歷史與現況》
  • 黃婷《馬來西亞華語語音音韻研究》
  • 朱元《變與不變之間:新加坡華語與新加坡華語的形成機制》
  • 朱元《方言干擾與語言接觸的限制-以新加坡華語第五聲為個案》
  • 林素卉《方言的接觸與相互交疊-試論新山地區的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