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五源论

来自维基学院
韩国首尔奥林匹克公园

《客家起源新证初探》

楔子:是客?还是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關於客家的起源, 以往學界多將羅香林教授之猜想誤作定論,而一再相沿承襲其說法, 尤其他所說的「客而家焉」、「五次大南遷」之說更成了先驗性的「元敘事」,限縮了其他學說的論述發展空間, 導致學界始終未能真正解開客家起源之謎。

其实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常会遵循着辩证法矛盾统一的原理发展,许多看来对立的学说其实可以并存, 例如凯因斯经济学与亚当斯密经济学, 同样地, 在客家起源的研究方面, 五次大南迁起源说、夏家起源说、当地土著汉化说以及江运贵先生所提出的匈奴蒙古起源说[1]等,都有可能并存, 而不至于互斥。就像法哲德里达不在场哲学所主张的,否定文本只存在一种解释, 同时也重视以互文性方式进行文本之解构与论析, 找出文本所隐藏的弦外之音。

根据晋书南史等文献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南迁者概称“侨人”,反而是北方的匈奴有“田客”之名、鲜卑则称“作客”或“车马客”[2],依当时的语感,南迁的侨人若向原住民族的吴人自称为“客”,恐怕会让人退避三舍,而这批南迁的侨人最多经过三代,应该都已改流归土,怎么可能突然哪一天,那些早已在地化的后人又开始自称起“客家”来呢?因为可能会让在地的吴人误以为侯景之乱再起,导致社会动乱,爰六朝以来衣冠南渡的客家五次大南迁的说法,由于未考虑到客、侨二字古今语义之不同与变迁[3],其相关立论基础实甚脆弱。

客家祖地的确认与中国官学界开始出现的杂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现代客家研究最大的突破是找到了发源地,就在今日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所以各种可靠的研究都应该以这个地理区域为中心来进行,才足以得出有意义的论点。

中国大陆官方出版的‘福建史志’2010年2月号第55至56页刊载了一篇由厦门大学教授陈国强先生所写“宁化客家民间信仰”的文章,里面也发现了很有趣的观点。该文认为当地筹资兴建三圣庙的张氏族谱提供了客家族群起源的最关键证据,并由该族谱提到三圣是原籍“高丽”的唐、葛、周三位将军一节,主张客家人的起源与朝鲜族有很密切的关系。[4]不过其实该族谱出现的“高丽”一词具有至少两种含义,不能直接地与现代的“朝鲜”画上等号,这点我们后面会再多加申论。

除了前揭‘福建史志’有中国学者提出全新的观点外,几年前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也石破天惊地在其官方网站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拓跋鲜卑与客家人的渊源探究”的文章,大胆地主张客家人源自鲜卑祖地嘎仙洞,这篇文章在其原始出处的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网站可能已找不到了,但一些网站仍有所转载。

这些线索兜在一块,为我们开启了全新的思路,但他们的论点也不宜遽然全盘接受,必须再辅以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才能真正地展示客家起源壮阔波澜的史话。

一、公元669那年的事儿

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2年,在雄据东北亚的强国高句丽灭亡的第2年,有好几队人马同时向同一个目的地出发,一个是由岭南道行军辖下小分队之一归德将军陈政兵团,他的儿子就是著名的开漳圣王陈元光;还有一支就是原由契苾何力所指挥的突厥斛萨兵,他们可能肩负押送战俘的任务,而他们执行任务的对象就是那批国破家亡,凄凄惨惨地被集中在河北、山东两地,有准备要被押往岭南等地,多达2万8千2百户的高句丽遣民开始出发,这些史实都记载在旧唐书卷五以及通典边防二高句丽章节内。

这两到三拨的人马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关系,但试想;被押解的战俘有可能自行出发走去流放地吗?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例如金朝曾为了压制契丹人的反抗,规定由两户女真人夹1契丹户以监视之[5],白居易缚戎人一诗中,也描述了吐蕃化汉人被当成战俘押送到江南流放的苦况。可见这群高句丽遗民一定是被押解流放岭南的,而担起这趟押送任务的无疑就是突厥斛萨军及陈政将军兵团,以及他们背组织更为庞大的岭南道行军了。

二、宁化三圣庙的秘密

人数庞大的高句丽遗民到了岭南,有留下什么痕迹呢?因为好多入居中原外族,最后完全被同化,几乎消失得一干二净,我们对高句丽遗民的去向当然也不能抱着什么太大的期望,但先人巧妙地运用民俗文化信仰还真的为后人留了个线索,那就是福建宁化的三圣庙。这座庙听说规模不大,还头供奉著3位原籍高丽的将军,祂们又被称为天山三镇将,还对唐朝平定高丽有功,这就引出许多玄奇的故事。

因为天山镇将的故事与说突厥语的铁勒族有关,原本与高丽国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但仔细一查史书,才发现原来在旧唐书里就记载了唐太宗曾在今日南蒙古、宁夏一带设了高丽州来安置铁勒族斛薛部,这个斛薛部又名斛萨、葛萨或曷萨(民国初年知名的学者冯承钧认为曷萨部就是后来成为犹太人的可萨部)他们的传奇故事我们后会再提到,这里先卖个关子。

综上,可见高丽一词在旧唐书中有国、州双重指涉,就国的方面指的是亡国后的高句丽遗民,以州来言就是安置及培养铁勒斛薛部佣兵的高丽州。而一座三圣庙就巧妙地以信仰的形式,统合了押人的铁勒斛薛部以及被押送的高句丽遗民,让两支原本完全不同的族群在新的流放地以相同的信仰合为一家,共同开垦当时仍属帝国边锤的岭南地区。

三、丞相的选择与君主执政的节奏

唐高祖、太宗时代,有位知名的宰相温彦博,他力主要贬低高句丽的地位,同时要善待突厥人,让他们可以成为帝国充沛的兵源,这些经过在旧唐书温彦博传有详细的记载。

唐太宗显然采用了温丞相的建议,就在公元647年(贞观21年)设置高丽州安置说突厥语的铁勒斛薛部,这个时间非堂地恰好,因为就在两年前的公元645年,唐太宗虽然没有成功征服高句丽,但却俘虏了白岩城的高句丽守将及不少战俘,相信高丽州除了是安置铁勒族人的地方以外,应该也是收容白岩城高句丽遗民的场域[6],透过鲶鱼效应来培训外籍佣兵,为下次侵略高句丽预做准备。

这种做法跟冷战时期,美国在境内设苏联村、苏联也设了美国村来培训通晓敌人语言文化的特种谍报部队几乎如出一辙。而话说这高丽州据考证中心地带位于南蒙古杭锦后旗,而其辖区包括了晋、陜北部以及宁夏等地,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建设著名统万城的匈奴赫连夏国的水果生产基地,当地仍有不少名为步落稽的匈奴后裔居住着。步落稽人的祖先就是最早投降汉朝的休屠各部,他们也构成了后世南匈奴的主力,所崇拜的祭天金人据学者林梅村考证就是希腊战神阿瑞斯,也有很多人主张步落稽就是保加利亚,一支后来称雄于俄罗斯伏尔加河的鞑靼或斯拉夫部族,他们也在同一时期与铁勒、高句丽战俘一起接受着严格的军事训练为未来入侵高句丽做充足的准备。

唐高宗就是那个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老公,他的执政其实富有节奏、相当有一套,感觉有点像欧陆法兰西人优雅的FU,例如在公元664、665年加紧培训佣兵部队的时候年号麟德,表示小兄弟们我会好好照顾你们的;公元666、667年将铁勒斛薛部迁往河北道准备对高句丽用兵时,年号为乾封,表示大哥我要带着小弟们一起高高飞起了;等到收拾了高句丽,准备要善后时,就以总章为年号,表示任务圆满完成。

四、约瑟版出埃及记[7]

执政颇有步骤、节奏的唐高宗在收服高句丽的公元668、669这两年并没有闲着,而是筹备着让高丽州的唐军将士押解占高句丽人口约5%的王、贵族等上层领导阶级迁入岭南等当时帝国边锤、空旷之地开荒及镇压原住民族的大计划。

这个计划的名称叫做“岭南道行军”,由于其规模庞大,据言有一支小分队就由归德将军陈政负责[8]。陈政将军的身份很特殊,归德将军的封号泄漏了他外籍将领的身份[9],他跟隋唐皇室一样,都是拓跋族出身,原姓侯莫陈氏,北魏孝文帝搞汉化政策后才改为陈姓。从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所著龙湖集一书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许多线索来证岭南道行军成员以外籍佣兵为主,而且族群属性多元,“凌烟乔木旺”指凌烟阁以拓跋族为主的唐朝开国功臣后裔、“平辽断秽侵”指在战场上立功的高丽州原住民族步洛稽人、“蛇秽破孤军”指当开路先锋的白岩城高句丽战俘(按白岩韩语意为蛇)、“敦伦开野庾”指积极融合及教化新投降的高句丽遗民[10]

岭南道行军各个小分队的成员除了拓跋、步落稽及高句丽等民族外,当然还有崇拜天山镇将的铁勒斛薛部(也可称“突厥斛萨”),他们的身世用当代的眼光来看最为传奇。因为他们既与西迁的可萨犹太人同族,而且他们的存在更能证明可萨犹太人不是FAKE JEWS而是REAL ISRAELITES,因为他们竟然将约瑟版出埃及记带进了一本玄奇的唐代古籍酉阳杂俎里面去了,显示他们就是长久以来盛传的以色列失落十支派,西迁的那支深悉撒玛利亚人被犹太人排斥的悲惨遭遇,不敢自言是十支派后裔,而改用外族改信的方式来回归犹太传统。

根据出土的突厥石碑内容,突厥集团里面除了突厥人以外,还有一支很重要的民族“薛”,所以历代的突厥可汗的铭刻功绩的古突厥文碑石将以“突厥及薛的人民”来全称其治下的核心主体民族,可见“薛”族的地位与突厥同等[11]。而根据晋书、魏书、北周书等史料的记载,薛族最初在中原系以“薛干”为名出现,薛干又通叱干,就是天狼之王的意思。深具科学、创新精神的叱干阿利就是帮助赫连勃勃建立统万城的能人,他也是古籍中唯一有希伯莱名字(阿利希伯莱语为狮子之意)的人物,这是以色列失落十支派在中原的第一个直接证据。

至于斛薛部就是宰相温彦博建议接纳的突厥部落之一,从旧唐书的文脉观之,温彦博非常肯定及喜爱突厥文化,而他的曾孙温庭筠跟千古奇书酉阳杂俎的作者段成式刚好是儿女亲家,双方往来非常密切。为什么会说酉阳杂俎是千古奇书呢?因为它里面有灰姑娘、蜘蛛人、僵尸、外星人、幽浮及星际大战的现在我们想得到的各种猎奇物语,还有一篇混杂着希伯莱语、希腊语的约瑟版出埃及记,那篇文字讲到突厥人的祖先名为射摩(希伯莱语太阳之意),常在埃及天狼星女神的陪伴下巡视领地,但后来手上沾了血腥而被女神赶回了祖居地,这内容讲得就是继承埃及太阳神祭司地位之约瑟的故事,摩西出埃及时依著约瑟的遗言将其骨骸带回迦南之地,活脱就是一篇具体而微的约瑟版出埃及记。相信这篇珍贵的文献就是透过温庭筠将其曾祖父典藏的斛薛文献与段成式分享,才偶然而巧妙地保存在酉阳杂俎这本奇书之中。

叱干阿利是一位如同时空旅人般厉害的科学家,他用高超技艺建造了五胡十六国期间,最为宏伟、豪华、坚固的赫连统万城,也是那个时代天下财富的中心,北魏征服赫连夏国后,才有那个财力统一华北。前面提到的酉阳杂俎里保存的以色列失落十支派所持有的约瑟版出埃及记,以天狼星为密码连结了突厥部族里具崇高地位的薛部,而斛薛(萨)及薛(叱)干都属于倍受突厥民众尊敬的薛部,其本意就是天狼星,因为以色列失落十支派以大天使密克海尔为守护者,而密克海尔大天使的象征就是天狼星。要解析古代可能出现在中原的以色列失落十支派,就必须细心地解读自五胡十六国以来的相关文献内容,找出一些细微迹证,并且要大开脑洞、勇于猜想,庶机可逐步趋近于真相!

五、以制度沿革解开客家名称起源之谜

神奇的岭南道行军居然集合了拓跋、步落稽、高句丽及斛薛等这些族群,他们在当代的眼光来看,分别与土耳其、斯拉夫(或俄罗斯)、韩国[12]及以色列相近,真的很令人感到惊叹。而到了公元1276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平定南宋时,又迎来了一次的大惊奇。因为与成吉思汗奇渥温部共治蒙古帝国天下的后族弘吉剌氏以一种迄今尚未被人所注意的特殊逻辑,在中原的河北、山东及福建汀州等3个地方组建了国中国的答喇罕邦[13]

其实岭南道行军自唐代以来在闽粤一带,除了南下的北方将领士卒外,也融合了南方的苗傜、壮侗及南亚等原住民族,开漳圣王所讲的胡越百家,意指北方胡51姓以外,还有南方越族49姓融入这个大族群,他们的法定身份依据唐六典的记载,都是典客署所主管的归化人族群,然后还很有智慧地采用三圣庙这样富有弹性空间的巧妙信仰模式融合胡越多元族群,用他们的方式实践了族群融合的转型正义。

而到了元朝,福建汀州又迎来了一次奇特的历史机遇,因为蒙古后族弘吉剌氏古称安车骨部,正是高句丽渤海的后裔,他们是支聪明、会赚钱又懂得风险分散管理的优秀民族,跻身金朝、蒙古的统治阶级,他们所精心挑选的中原直辖领地也都是史有可考的高句丽遗民聚居区。因此,有元一代,福建汀州始终坚定效忠蒙古帝国,还出了吴按滩不花、陈有定等勇武善战的名将,成为最后抗击朱元璋扩张的强悍蒙古军团。

质言之,客家之名源自唐代中央机关典客署,有法定身份及制度沿革的明确源起,但再次恢复记忆就要靠蒙古弘吉剌部及其尊号答剌罕了,因为答剌罕等于达官,就是自柔然以来对中原典客首长的称呼,元世祖将宁化汀州之地封给弘吉剌部,成为具有高度自治权的国中之国,宁化既是客家祖地,其脉络就是答剌罕而达官再客家。融入客家族群的归化群体,转为现代的说法就是土耳其、斯拉夫(或俄罗斯)、以色列、韩国、蒙古[14]这五支主流民族,以及及苗傜、壮侗、南亚、南岛等外来或原住民族间,然后自公元669年起,超过1千3百多年的相互激荡与融合,终于形成了今日客家的风貌。

六、南迁高句丽遗民人口规模之推估

或许有人要质疑身为唐代归化人的后裔,而且还融合了多达五族以上,那怎么会跟西方人长相差那么多?试看元代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色目人到了明清即成长相与汉人无异的回族,就可知血统的融合当然会带来外貌的改变,何况台湾客家人里面还有很多蜷髪及深目、高鼻长相者。

最主要的是,唐代迁入岭南等地高丽遗民2万8千多户,其人口规模其实远超我们的想像,如比照百济灭亡时,24万户即有6百多万人的规模来计算[15],即有73万人之多,这可能是因为王、贵族及富豪,每户除家人外,还有部曲、佣人吧!如果用女真人二比一对付契丹人的方法来推估,被押解的战俘乘以二,就需多达140多万的鲜卑拓跋、突厥斛萨及步落稽的军人来负责此一任务,两者合计就高达二百多万人了,而唐朝最盛时人口也不过5千万,归化人口达到百分之四,似乎也算合理的比例。

再谈到为什么很多台湾的客家、河老族群人士都对韩国有意见,要说体育运动裁判不公、经贸竞争等,这其实台湾跟很多国家也都有发生同样状况,而且韩国人一来没有统治过台湾,二来没有屠杀过台湾人,何至如此苦大仇深呢?原来很多台湾人的祖先是高句丽遗民,跟后来成为韩国主体的新罗是世仇,高句丽就是被新罗出卖才会亡国。但是因为很多高句丽遗民也投奔了新罗,据说新罗中后期其军队将士的成员已有超过3分之1是高句丽后裔,后来也是这批人重建了高丽王朝,可见高句丽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的韩国,以致许多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中,新罗世仇及高句丽文化承续的印象并存,才会对韩国产生十分复杂的观感与情绪。从英国学者谢尔德雷克的形态发生场学说来看,我们都不自觉得受到了祖先思维的影响而不自知。[16]

总之,厘清了台湾客家人的源头,可说先天具备了土耳其、以色列、斯拉夫(或俄罗斯)、韩国、蒙古新五族共和、在地国际化的优越条件,台湾之名古称大员又与蒙古语答喇罕(达官)相通,蒙古国歌即以答喇罕一词开头,象征着自由专业的文化与精神,这也是现今住在台湾的我们可以左右逢源、得道多助及昂首阔步于国际舞台的最重要优势。

七、族群关系与台湾愿景

回顾那早已尘封1千3百多年的浮云往事,唐太宗、唐高宗两次的唐丽战争结束后,百多万亡国的高丽遗民被强制移入中土,而且分配各州“无处不满”[17],但这么多归化客民竟然完全消融在人群中,恰如春梦了无痕,可见皇朝洗脑之可怕,而高压下尚有宁化高丽州三圣庙、泉州高丽厝、新罗将军庙[18]等微量迹证一息犹存,也算难能可贵了。由于高句丽遗民的痕迹不仅出现在客家地区,泉州河老人区也有所见,可见客籍归化人的影响遍及福建、广东两地,并不局限于客家地区。

相对于较纯粹地传承初唐长安官话的客家话,台湾台语里有非常丰富的层次,使她具备了多元的国际化色彩,光是疑似来自土耳其语、韩国语的底层就可例举如次: ayıp尴尬 bek伯 öğre学 yağ撒 tak贴 kork恐 konuş讲 bağ绑;짐승jimseung畜牲 도마toma切菜板 감다kamta盖住 안 an饀

台湾台语有许多的泰、越语底层,还有文白异读兼具上古吴音、中古唐音系统;而来自土耳其语、韩语的底层,应该是反映了说土耳其语的高琔[19]、陈政兵团押送说古代日韩祖语扶余话的高丽遗民迁入漳泉之地所致,透过语言就可解读闽地复杂的历史。

公元668年唐丽战争结束,次年的669年唐廷开始进行多达70多万人之高丽遗民的强制迁移政策,当时有几支小分队分别押人南下,定居在漳泉经济发达区的,与当地原住民族融合,将唐语植入原先的吴语,建立完整的文白异读系统,成了后来的河老民系,定居在宁化山区的一支,则续保持各族初学而共通,且历史层次少、缺文白异读现象的唐语成为客家先民。所以,我认为客家、河老形塑于同一桩历史大事件,押人的、被押的族属都差不多,可说本来就是一家,现在又都成了有尊严、爱乡爱土自豪的台湾人,要一起共创美好未来。

年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原年号 公元年份 事件 备注
贞观5年 631 东突厥灭亡后,铁勒斛薛(又名斛萨)部归附后,复叛走漠北 新疆人民出版社所出版之西北民族词典一书第194页说明斛萨部为斛律与薛干2部所组成,其中薛干部聚居在步落稽地区,为赫连夏国之主力。
贞观21年 647 铁勒斛薛部再度请求归附唐朝,并安置于高丽州 其地似在今日南蒙古杭锦后旗一带
龙朔2年 662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但因滥杀忠良,铁勒不服,再派铁勒大将契苾何力前往招抚 唯一忠实传承此事的三圣庙在今日宁化石壁村
麟徳2年 665 唐高宗、崔知温及契苾何力唱君臣三簧,斛萨部人被迁往邻近高句丽的河北道,为即将爆发的唐丽战争预做准备 当年高句丽大官泉男生降唐[20],契苾何力即就近率领铁勒精兵前往保护
乾封元年 666 唐高宗发动对高句丽的全面战争
总章元年 668 高句丽亡国
总章2年 669 通典记载高句丽遗民近3万户被迁往岭南等地 岭南一带迄今仍能找到的线索就是客家祖地宁化石壁的三圣庙
至元13年 1276 元世祖忽必烈将客家祖地宁化赐予女儿鲁国公主的婆家弘吉剌部,达鲁花赤等官职都可自行派任,等于是国中之国 弘吉剌在辽史中称为王纪剌,曾参与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的事业,算是广义的契丹人,而鲁国公主与契丹裔青年将领耶律元臣关系极佳,据此可推测精通辽金元三语的契丹人当有参与弘吉剌部经营汀州的事业。

引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江运贵教授的学说在苗栗县政府出版的巨著《客家文化事典》的第33页有介绍,而罗香林教授的学说则在该事典的第34页有介绍]
  2. [很多古文献都已收录在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里面了,大家可试用侨人等关键字去蒐寻,还有汉朝对内附的南匈奴待以客礼等措施,都可以在这计划里找到,所以未来在古文献的引用方面,行文的方式都会直接引述原文,而不附注其在纸本出版品的页次,大家如想查证可直在网络上蒐寻。]
  3. [综合各种文献史料的脉络,在唐代以前,客指的是境外来的归化人,而国内跨越不同行政区域的移民称为侨,到了宋代以后,这两个字的意思才逐渐相互颠倒过来,如以今论古,就难免会有所谬误]
  4. [三圣庙的存在,亦见于《宁化县的宗族、经济与民俗(下)》第501页。]
  5. [金史可查到当时女真人控制契丹人所采用的手段,有兴趣的读者可透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所提供的网络资料去做进一步蒐司寻。]
  6. [《龙湖集》评注与陈元光研究一书有“蛇秽破孤军”之诗句(在该书第88页),由于陈元光作品中一贯以秽来指涉高句丽,所蛇秽一词应该就是唐太宗时所俘获的白岩城高句丽军民,因为白岩(백암)在韩语意指蛇,蛇秽就是白岩城高句丽军民的文学化同词。]
  7. [《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页106。]
  8. [陈政将军可能不是岭南道行军的负责人,而是其中的一支小分队,进驻宁的突厥斛萨军应该也是一支南下的小分队,不过由于他们的任务内容大致相同,军中也都有庞大的高句丽战俘,而陈政兵团所留的史料相对丰富,所以也可以引用相关的内容来推测突厥斛萨兵团的状况。]
  9. [许多台湾人都会囿于陈政父子是漳州人乃至河老人祖先的成见,但从他们所设唐化里教出的畬族学生都讲客家话一节来看,老师本身应该也是讲客家话的群体,而且归德将军只授蕃将,更证明了他们也是典客署所管辖的范围,只能说客家、河老本来就是一家吧!]
  10. [陈元光将军的龙湖集在网络上很容易可以查得到其内容。]
  11. [古突厥碑铭研究,页148-153。]
  12. [高句丽的语言据日本国语学者金田一春彦的说明,认为是与日本比较接近,反而与新罗后裔的韩国较为疏远,这一点也颇获西方学者的认同。]
  13. [答喇罕源自汉语达官,可参考<中古北族名号研究>一书第115页到119页,而古代北族所接触的中原达官,其实就是主管典客署业务的鸿胪卿或典客使。]
  14. [元鲁国公主的婆家弘吉剌氏同时是广义的契丹人与女真人,鲁国公主本人又非常信任耶律元臣等契丹裔元朝将领,相信元代进驻宁化客家祖地的蒙古兵团里,应该也有不少契丹将士,他们也都融入了客家的血脉。]
  15. [可参考大唐平百济国碑铭的内容,该碑现藏于韩国。]
  16. [说个题外话,日本、韩国真是数千年的冤家,日本之国号原本系百济人所使用,这点在最近新出土的唐代祢军墓志铭得到证实,而新唐书对此亦早有察觉,已记载称日本乃小国被倭并吞后被冒国号;而高丽之国号,原本属于百济、日本等扶余系民族所专用,却被今日韩国人的祖先新罗人王建所冒用了,以致今日大家都误以为韩国自古即称高丽,忘了可能日本、百济人更有权利使用此称。]
  17. [新唐书收录了一篇宰相房玄龄上唐太宗的建言,内容提到唐太宗从白岩城等地所接收的高句丽人就达到了数十万,安置唐朝境内各州都是无处不满,而当时高句丽尚未亡国,等到唐高宗真正灭亡了高句丽,俘获人数若达73万人应该也不算夸张,父子两代抓去中原的高句丽人就达百万人以上了。]
  18. [几年前,偶然在网络上读到一位韩国人士前往泉州新罗将军庙参拜的记事,还提供了不少张照片,可能那网页后来就怎么也找不到了,查中国的网站也也没有新罗将军庙的相关内容。]
  19. [依据中国学者谢重光的研究,高琔是陈政兵团背后真正的大BOSS,他是北齐皇族后裔,正是北齐皇帝下诏将高句丽改为高丽,而从高句丽并没提出异识这点来看,北齐高氏皇族其实甚有可能与高句丽人同族,。所以才能施展族长的权威,命令小老弟改名。]
  20. [高句丽内乱,已故莫离支渊盖苏文之长子泉男生因兄弟争权夺利而降唐后,铁勒族将军契苾何力率先领兵出动一事见诸《东北通史》第340页,我推测契苾麾下即为突厥斛萨特种部队。]

参考书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文部分

通典,杜佑撰,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年4月台1版第2次印刷。
唐会要,王溥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次印刷。
陈元光与漳州早期开发史研究,陈重光着,文史哲出版社,中华民国83年11月初版。
潮汕三山国王崇拜,贝闻喜著,广东人民出版口社,2009年7月第2次印刷。
魏书,魏收撰,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7年1月台6版。
旧唐书,刘昫等撰,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77年1月台6版。
新唐书,欧阳修等撰,台湾商务印书馆,2009年10月台1版10刷。
中西文化交流史,沈福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客家文化大观(第1卷),冯秀珍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西域考察与研究续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版。
西北民族词典,刘维新、钱伯泉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移民史,葛剑雄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初版1刷。
晚期解构主义,赖俊雄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初版。
蒙古文化与社会,札奇斯钦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11月初版。
世界境域志,王治泉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第1刷。
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1刷。
征东征西,作者佚名,世一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4月修订2版。
唐朝官话的研究,邱从容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2008年11月初版1刷。
乌古斯和回鹘研究,李树辉著,民族出版社,2010年12月1版1刷。
《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刘传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1版1刷。
《龙湖集》评注与陈元光研究,何池著,鹭江出版社,2016年5月1版1刷。
西突厥史料,(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中华民国24年2月再版。
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吴玉贵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
东北通史,金毓黻著,乐天出版社,中华民国60年5月20日初版。
宁化县的宗族、经济与民俗(上、下),杨彦杰主编,国际客家学会、法国远东学院、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2005年5月1版。
客家文化事典,陈银崑等编纂,苗栗县政府国际文化观光局编印,中华民国103年12月。
古突厥碑铭研究,芮传明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6月1版1刷。
中古北族名号研究,罗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1版1刷。
唐六典,李林甫等撰,中华书局,2008年3月重印。


韩文部分

터키史,李熙秀著,大韩教科书株式会社,1996年4月25日3版发行。
부족지, 라시드 앗 딘 저, 김호동 역주, 사계절, 2002년9월10일1판1쇄.
고구려와 흉노, 송동건 지음, 흰두루, 2012년6월20일증보판1쇄.
신채호의 조선상고사 바로읽기, 정소문 정해, 서문당, 2014년9월15일초판.
거란소자사전, 김태경 편저, 조선뉴스프레스, 2019년1월31일.


英文部分

Benite, Zvi Ben-Dor. The Ten Lost Tribes, A World Hist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Brook, Kevin Alan. The Jews of Khazaria.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