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教育专案对台湾学生的参与诱因

来自维基学院
  • 作者 Author/王则文 Tze-wen, Wang[注 1], 孟佳怡 Chia-yi, Meng[注 2]

Summa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what incentives WMTW can provide to make Taiwanes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Wikipedia Education Programs. This study us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questionnaire was set up for students who are currently studying in a Taiwanese school or who have just graduated.
807 responses were collected. The infomations found in this survey are as follows:
  1.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students who a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the Wikipedia Education Programs, it's must to make them feel that their personal abilities were increased by editing Wikipedia and they have the right to decide what articles they want to write.
  2. We should let students easy to know how to get good grade, to make sure the students who interested in Wikipedia Education Programs will joined the course .
  3. There is a certain deman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wiki club in schools. However, we need more knowledge about how to plan the contents of club activities becaus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imaginations about the community's vision.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se messages, the Taiwan branch's future development education project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1. To increase incentives in the design of lesson plans, including clearly showing what lesson plans can do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and letting students writing for himself/herself.
  2. Under the premise of not affecting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content, make students to get good grades easier. This includes communicating with teachers to publish clear and objective scoring standards, and providing sufficient assistance to make it easier for students to write passing articles.
  3. Try to develop more Wikimedia club in the school,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each clubs, and research out relevant know-how about organizing student Wikimedia clubs.

研究动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台湾维基媒体与动与教育机构的合作源远流长。自2014年台湾维基媒体协会(时称:中华民国维基媒体协会,下略称台湾分会)开始以全职人力运作会务以来,教育专案一直是重要的会务工作项目。2018年起,教育专案正式列为台湾分会年度计划之一,并增聘职员处理相关业务。至2019年,台湾分会逐步完成台湾教育专案推广的基础建设,包括设计了维基百科上的课程页面,翻译及出版给师生的教材,以及开发泛用型的简报档案。与此同时,合作对象也遍及全台公私立大学及高级中学,跨不同的学术领域。“如何在学校的课程中融入维基百科的编辑”在此刻已经大致探索完成,以推广者的角度而言,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是从被动等待课程邀约并协助完成课程,转向策略性地经营特定方向,使维基媒体计划与教育的合作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为了拟定出中长期维基教育专案在台湾的发展策略,台湾分会首先需要了解维基百科教育专案对学生而言,可能的诱因在何处。

研究方法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对象设定为正在台湾学校就读,或是刚毕业的学生。问卷采网络主动填写的方式搜集,透过中文维基百科置顶公告、社群网站的方式进行宣传,也发信给过去合作的教师、学生邀请协助宣传或填写。问卷设计依序分为三个部分:

  1. 调查使用者的基本资料,以做为分析的依据。
  2. 调查使用者对维基百科教育专案的看法。学生会依据有无曾参与过台湾分会所协助的教育专案课程,分别回答不同的题组。针对有参与过的学生,题目设计将以经验感受为主;无参与过的学生,则调查其理想的、有兴趣的方式为主。
  3. 调查使用者的维基参与情况。此部分有助于使我们了解维基媒体计划本身的形象,对于教育专案的推广是否有所关系。

研究结果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台湾教育专案现况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台湾维基媒体协会与教育机构合作有长远的历史。2007年协会草创之初,即有核心成员在台大举行校园导览与写作的活动。2018年,台湾分会将教育专案列为简易年度补助计划三大重点年度工作之一,投入相当的资源,并扩编人力专职处理相关工作。在此同时,与学校的合作也更加的频繁。

目前台湾的维基教育专案多以训练学生撰写维基百科为主要的活动内容,主要对象集中于大学和高中。分为与课程合作或是举办短期编辑营两种类型,也有少部分的专案是以学生社团的型式执行。这三种型式的执行方式分述如下:

课程
课程形式的合作主要是由台湾分会或社群与特定课程的老师共同合作,以该课程主题做为学生选举撰写目标的依据。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分会或社群并不会参与每次上课。维基人会在学期之初去进行1-3小时的教学,说明维基百科的基本方针、编写格式与界面操作;而后由学校老师以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写作。通常为了便于管理,维基人会利用 Wikipedia 名字空间开设一个课程专页,并以专页的子页面做为学生编辑的草稿页面。学生的成果在获得授课老师与维基志工审核通过后,才转移至条目空间中。
编辑营队
编辑营队多半利用暑假期间或周末进行,通常也会配合学校教学的需求,指定一特定的编写主题,并设计流程或说明文件,让参与学生依据范本编辑,或者直接选择英文维基百科的相关条目进行翻译。写作成果在活动结束前,都会放入主条目名字空间。
学生社团
目前与台湾分会教育专案保有联系的学校社团有两处:台大与慈济附中。慈济附中的社团类似课程式,社员会选择翻译目标,利用社课时间翻译至中文维基。台大维基社则视当届社长的安排,会有讨论维基文化的课程,也会在台大校内的维基教育专案中扮演维基指导的工作。

台湾维基媒体协会为推广教育专案,也陆续建立相关的教学资源。目前主要的资源有:

  1. 建立公版的教育专案课程页面,大多数教育专案都沿用类似的架构。
  2. 在中文维基百科建有“Wikipedia:台湾教育专案”专页,以集中搜集相关资源。
  3. 将《如何编辑编辑百科》、《如何妆点维基百科》、《如何分辨维基百科》以及《如何应用维基百科做为教学工具》译为中文,并出版为合刊本。

过往研究探讨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台湾分会针对教育专案曾做过两份研究报告,皆发布于维基媒体所属平台。

  1. 台湾的维基百科社群与大学的合作 (2017)
    本报告描绘了四所大学的合作经验,包括执行方式、组织者的角色、成果,同时也对合作中的优点和缺点做了初步检讨。[1]
  2. 台湾教育专案参与者编辑历程分析 (2018)
    本研究针对六位参与过教育专案的学生进行访谈,并建立他们的编辑历程模型,与维基媒体基金会发布的《新编辑者经历报告》进行比对。除确认台湾的教育专案参与者编辑历程大致与国际研究吻合之外,也初步总结出他们参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助力与阻力。[2]

这两份研究报告都属于质性分析,以针对少数使用者进行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他们参与的实际经验,并从中推论专案执行上的优缺点,做为执行技术的改善。然而,这两份报告缺乏量化研究的依据,同时也只针对已参与的人做出访问,因此没有办法形成策略性的指导依据,仍需补足量化的问卷形式加以调查,并了解未参与过教育专案者对本专案的想像、期待与可能的误解,以做为拟定计划的参考。

问卷结果与分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诱因与推力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目的,是希望协助台湾维基分会拟定教育专案推广策略,因此先就未曾参与过的填答者数据做观察。就诱因而言,可以发现前三项最多人填答者,洽好分属于三个不同的面向:最多人填答的“想要了解维基百科的运作模式”系“维基百科”本身带来的诱因,其次“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增加专业科目的知识”则与学习成效相关,第三名的“同学(或学长姊、学弟妹)的推荐”则是同侪间的人际因素。至于推力的部分,769人中有464人、即60.34%都选择了“编辑界面不好学”的选项,非常显著地高出第二名“不会提升能力素养”的278人、36.15%,以及第三名“作业方式很枯燥”的229人、29.78%。可以看出编辑界面仍然是未参与过维基百科编辑的同学中,最担心的部分。

将这个答案与实际参与过的学生做比对。实际参与过的学生当中,选择要编维基的课程的原因最高的三名分别是:“觉得这样的作业会比其他种形式更容易取得高分、预期作业成果会大量被人阅读、希望对维基百科的内容有所贡献”。显然地,当我们实际推出课程让学生选择时,比较务实的成绩考量就会放在最前面。其次则是维基百科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包括高扩散力带来的外在成就,以及对内容贡献感受到的内在荣誉感。至于学习成效与人际因素,反而不是他们选课时的主要考量。至于推力的部分,“编辑后没有获得反馈”得到最多的票数,是第二名的1.5倍;“觉得评分方式不公平”与“维基百科上讨论界面不好用”并列第二,与第三的“担心自己的学识,不足以提供维基百科高品质的内容”仅有些微差距。得不到回应才是他们最感到失望的事情,至于选课时考量的成绩或对维基百科的贡献虽然仍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每个人心中都特别在意。

由以上简单的比对可以得知,台湾学生对于维基编辑想像中的诱因与实际选课参与时的考量之间,其实有着一定的差距。满足想像中的诱因可以使得提案合作的机会增加,但是必须对实质的课程执行将况提出保证,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真正地选择参与课程。

课程设计细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问卷也针对课程设计的细节进行调查。在已经参与过相关课程的学生提供的资讯中,有两项与其最在意的成绩相关:即给分的方式(第5、6题)与配分的比重(第7、8题)。在给分方式上,学生比较希望以“文字的可读性”为第一优先,其次为“所引用参考文献的可靠度”,这两项与其他选项之间具有明显的落差;其中也可以观察到尽管学生对于过程中间的讨论感到一定的兴趣,但是在论及评分时,大多数并不希望将讨论的过程(即“编辑过程中与他人讨论互动的情形”和“分组编辑时,参与组织工作的多寡”二项)做为评分的依据。参考推力中,许多参与者反应认为“维基百科的讨论机制不好用”会使其感到挫折,同时也认为评分不公平将使其编辑意愿降低,是否因为讨论过程难以在维基呈现,进而不希望以此可能不公平的方式做为评分标准,未来若有需要,或许可以尝试厘清。至于成绩占比方面,多数学生仍希望成绩的计算能够来自较多元的来源,接近六成认为维基百科编辑成绩在学习成绩占比中应在25%左右。

而在实际作业耗费的时间方面,有65.5%的学生认为每调约耗费一个半天以内(1-4小时)撰写作业会比较有学习的效果,不过希望花费这样时间的学生下降到58.3%,下降的比例较多转移到一小时以内。这样的落差可能使参与者对于自己的学习效果感到失望,并对于维基百科教育专案的成效产生整体的负面评价,未来也可能需要理解原因并予以协助。

针对未曾参与过教育专案的学生,课程设计细节部分的题目着重在调查其对于作业形式的想像。从结果看来,学生对于具有自己主导权的作业较感到兴趣,因此作业方式倾向自己作业胜过小组合作,对于写作目标倾向自选,对于作业的形式首重自行寻找资料编写而非翻译。不过目前大多数教育专案都会由老师指定写作的目标;或者如政大民族系“世界民族志”2019年课程以一条小组作业的指定条目为必写、一条自选题作为加分题。过去采取指定题目为主作业方式,是因为这样授课老师可以在选题时先掌握目前维基百科上条目情况、文献寻找的难易、与课程的相关性,同时可以让所有同学作业都是类似段落结构,比较能维持评分的公正性。因此,未来如何符合学生的期待,但是又兼顾教学和评量的其他需求,需要再探寻更多的做法。

社团式参与的意愿与想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除了课程式的教育专案,本调查也针对学生校内社团式的维基参与进行了调查,从数据来看,大多数接受调查者都对于这样的社团感到兴趣。特别是有参与过课程者,对于参与社团的意愿高出了近18个百分点,可以推论目前课程的执行方式,有一定程度消减了学生对于维基百科的疑虑,促使他们有更高的兴趣加入。然而目前全台只有台大维基社是一般性的学生社团,另外慈济附中维基社则比较接近以学生社团的名义,进行课程式的翻译工作。换言之,社团式的运作在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可能还有很大的落差。

如果有意推广维基社团的成立,依据本次问卷调查了对于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的想像。曾经参与过课程的同学最期待的形式前三名为:“推广维基百科的编辑”、“翻译其他语言维基百科,新增或丰富中文条目内容”、“编辑维基百科,新增或丰富条目内容”;而未曾参与过的同学前三名则是:“针对维基百科上特定的知识主题作研究”、“讨论维基百科社群文化”和“翻译其他语言维基百科,新增或丰富中文条目内容”。其中翻译是两者共同的交集,相对于课堂作业形式中较喜欢自行写作,在社团活动中翻译反而比较被接受。是否因为无成绩压力的情况下,学生较不强调写作上的自主性,也许值得做更进一步了解。其他选项的差别可能来自于上过课的同学已经了解维基百科的运作,因此比较希望有更多的写作或推广;未增接触的同学自然会对写作较无信心,而倾向阅读与了解社群文化。社团的活动要优先满足哪一类学生的需求、又或者有没有两全其美的设计?是未来若要推广社团式教育专案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次调查发现到的重要讯息如下:

  1. 若要吸引更多的学生有意愿加入维基百科教育专案,在课程的设计上必须使他们感觉到对个人的能力有所提升,而且有权力掌控自己要编写的条目。
  2. 让学生认为成绩容易取得,才能把他们对教育专案的兴趣,转换成实际参与课程的行动。
  3. 初步看来在学校成立维基社团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学生对社团活动的期待不一,如何规划社团活动内容需要更好的想法。

为了回应这些讯息,台湾分会未来发展教育专案上应该做到以下的事情:

  1. 在教案设计上提高诱因,使更多学生有意尝试教育专案。这包括明确显示教案能够对学生能力带来的提升是什么,以及赋予学生更多自主的写作空间。
  2. 学生对于成绩的期待,我们需要在不影响条目品质要求的前提下给予回应。包括与老师沟通公布明确客观的评分标准,同时提供足够的协助使学生更容易写出达标的作业。
  3. 尝试发展更多校内维基社团,促成各校社团多元的发展,从中研究出组织学生维基社团的相关知识。

除了以上的发现与结论之外,本次获得的资料尚可进一步进行地域、性别的交叉分析,确认台湾学生是否会因为其他因素而对维基百科教育专案有不同的需求,进而拟定更具弹性的策略。这部分的研究可以在日后进行,做为补充。而从研究结论带出来的问题包括:维基百科教育专案可以促进学生哪些能力的增加?如果观察到或评量这样的增加?怎样的成绩评量方式对于激励学生的编辑表现最有效果?台湾分会在协助学生维基社团成立时该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资源必须提供?学生社团在台湾发展的愿景为何?都是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的目标。

附录:问卷题目及原始数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一部分:基本资料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题号 题目 选项 结果
1 请问您的年纪?(单选)
  1. <18
  2. 18-25
  3. 26-30
  4. 31-35
  5. >35
2 请问您的性别?(单选)
  1. 不透露
3 请问您的主要就学地点?(单选)
  1. 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
  2. 桃园市
  3. 新竹市、新竹县、苗栗县
  4. 台中市
  5. 彰化县、南投县
  6. 花莲县、台东县
  7. 宜兰县
  8. 云林县、嘉义市、嘉义县
  9. 台南市、台南县
  10. 高雄市
  11. 屏东县
  12. 外岛(金门、马祖、澎湖)
  13. 函授、线上或其他远端学习
4 请问您目前就学的阶段?(单选)
  1. 国中及以下
  2. 高中职
  3. 大学/专科
  4. 硕士以上
5 请问您是否有参与过以“编辑维基百科”作为教学内容或作业的课程?(单选)
  1. 有 (请到第二页继续作答)[注 3]
  2. 没有 (请到第三页继续作答) [注 4]

第二之一部分:参与者回馈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题号 题目 选项 结果
1 在课堂上,您习惯使用何种界面编辑维基百科?(单选)
  1. 源代码编辑
  2. 视觉化编辑
  3. 混用
  4. 课堂中并未操作到编辑界面
2 以下叙述中,哪些因素会让您想要尝试需要编辑维基百科的课程?(最多三项) (复选)
  1. 希望对维基百科的内容有所贡献
  2. 预期作业成果会大量被人阅读
  3. 对维基百科的品牌认同
  4. 预期可以对未来升学或就业时加分
  5. 觉得作业登上维基是对个人学识能力的证明
  6. 同学(或学长姊、学弟妹)的推荐
  7. 觉得这样的课程会比其他形式(如听讲、实作)轻松有趣
  8. 觉得这样的作业会比其他种形式(如笔试、报告)更容易取得高分
  9. 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培养个人能力素养(例如资料汇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10. 对社团或课程的领导者感到认同
  11. 想要了解维基百科的运作模式
  12. 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增加专业科目的知识
  13. 其他:
3 以下叙述中的哪些因素,在课程进行时,有提升您编辑维基百科的意愿?(最多三项) (复选)
  1. 编辑界面操作简单
  2. 比起其他作业形式,获得老师较好的评价
  3. 对自己的编辑内容感到满意
  4. 有实际的人可提供支援协助(线上或面对面)
  5. 能和同课程的同学讨论交流
  6. 维基百科上讨论界面(如:讨论页、互助客栈)很方便
  7. 有感受个人能力素养提升
  8. 有感受知识的增加
  9. 其他人对您的作业感到兴趣或敬佩
  10. 编辑时或编辑完成后有获得回馈
  11. 上课的方式如预期有趣
  12. 其他:
4 哪些因素会减低您的编辑意愿?(最多三项)(可复选)
  1. 觉得评分方式不公平
  2. 碰到困难时没有人可以询问
  3. 维基百科上讨论界面(如:讨论页、互助客栈)不好用
  4. 觉得没有提升任何能力素养
  5. 对自己编辑的内容感到不满意
  6. 分量太多、花费太多时间
  7. 编辑后没有获得反馈
  8. 不喜欢作业成果被他人修改
  9. 担心自己的学识,不足以提供维基百科高品质的内容
  10. 编辑界面太复杂
  11. 觉得作业方式枯燥
  12. 比起其他的作业形式,难以获得老师好评
  13. 觉得没学到专业知识
  14. 不信任维基百科
  15. 其他:
5 您认为以下哪些项目可列入维基百科编辑成果的评分指标?(最多三项) *(可复选)
  1. 编辑所修改(包括新增、删除或调整)的文字篇幅大小
  2. 编辑时所新增的图片、图表的数量与品质
  3. 编辑内容文字的可读性
  4. 所引用参考文献的可靠度
  5. 引用资料来源取得难易度
  6. 编辑过程中与他人讨论互动的情形
  7. 分组编辑时,参与组织工作(例如催稿、协调会议时间、主持讨论等)的多寡
  8. 编辑心得报告的内容
  9. 其他:
6 承上题,请将您认为可列入评分的项目,依配分比重由多到排列,至多三项。(ex. c>d>g) (文字填答)
7 如果以编辑维基百科作为课堂作业,您希望这份作业占学期成绩比重为何? (单选)
  1. 10%以下 (仅作参考)
  2. 约25%上下 (与期考、出席率等共同配比)
  3. 约50%上下 (与期考共同配比)
  4. 约75%上下 (与出席率共同配比)
  5. 100% (只以本项作业作为成绩)
8 承上题,您参与的课程中,编辑维基百科的成绩在实际学期成绩比重为多少百分比?(请省略百分比符号,例如10%请填入“10”。不知道比例请填入101) (文字填答)
9 如果以编辑维基百科作为课堂作业,您希望花多少时间完成这份作业? (单选)
  1. 每周1小时以下(含1小时)
  2. 每周超过1小时、4小时以内(约半天)
  3. 每周超过4小时、8小时以内(约一天)
  4. 每周超过8小时
10 如果以编辑维基百科作为课堂作业,您认为花多少时间会有学习效果?(单选)
  1. 每周1小时以下(含1小时)
  2. 每周超过1小时、4小时以内(约半天)
  3. 每周超过4小时、8小时以内(约一天)
  4. 每周超过8小时
11 未来是否有兴趣再次参与以编辑维基百科作为教学内容或作业的课程?(单选)
  1. 否(请在其他处注明原因)
  2. 其他:
12 如果学校有维基社,是否有意愿参加?(单选)
  1. 否(请在其他处注明原因)
  2. 其他:
13 如果学校有维基社,您希望从社团主要的活动内容为何?(最多三项)(可复选)
  1. 在校内推广维基百科的编辑
  2. 翻译他语言维基百科,新增或丰富中文条目内容
  3. 讨论维基百科社群文化
  4. 研究与维基百科相关的主题(例如资料结构、管理规则、运作哲学等)
  5. 编辑维基百科,新增或丰富条目内容
  6. 针对维基百科上特定的知识主题作研究
  7. 出外参访知识相关设施
  8. 其他:
14 就您参与过和维基百科相关的课程有无建议?(有建议者请注明)(文字填答)

第二之二部分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题号 题目 选项 结果
1 如果有以编辑维基百科作为教学内容或作业的课程,是否愿意参与?(单选)
2 根据您想像中的形式,哪些因素会增加您参与以维基百科作为教学内容或作业课程的意愿?(最多三项)(可复选)
  1. 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增加专业科目的知识
  2. 想要了解维基百科的运作模式
  3. 预期作业成果会大量被人阅读
  4. 希望对维基百科的内容有所贡献
  5. 对维基百科的品牌认同
  6. 预期可以对未来升学或就业时加分
  7. 对社团或课程的领导者感到认同
  8. 同学(或学长姊、学弟妹)的推荐
  9. 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培养个人能力素养(例如资料汇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10. 觉得作业登上维基是对个人学识能力的证明
  11. 觉得这样的课程会比其他形式(如听讲、实作)轻松有趣
  12. 觉得这样的作业会比其他种形式(如笔试、报告)更容易取得高分
  13. 其他:
3 根据您想像中的形式,哪些因素会减低您参与以维基百科作为教学内容或作业课程的意愿?(最多三项)(复选)
  1. 预计作业完成需要花费太多时间
  2. 担心自己的学识,不足以提供维基百科高品质的内容
  3. 觉得这样的课程学不到专业知识
  4. 电脑程度不好,担心编辑界面不好学
  5. 这样的作业方式评分难以公平
  6. 觉得这样的课程不会提升能力素养
  7. 觉得这样的作业方式很枯燥
  8. 不喜欢作业成果被他人修改
  9. 不信任维基百科
  10. 其他:
4 依据您的个人习惯,您偏好怎么样完成课堂作业或报告?(单选)
  1. 独自完成
  2. 协力完成
  3. 两者皆可
5 如果要求您编辑维基百科,您会优先想要做哪一类工作?(单选)
  1. 自行找资料建立或扩充条目内容
  2. 翻译他语言维基百科到中文维基百科
  3. 拍摄或制作条目中会使用的照片、图片
  4. 整理维基百科条目的体例和分类
  5. 其他:
6 承上题,依据您的个人习惯,您偏好的决定编辑主题的形式为何?(单选)
  1. 由老师指定主题
  2. 由自己决定主题
  3. 以小组讨论方式共同决定主题
  4. 抽签决定
  5. 其他:
7 如果学校有维基社,是否有意愿参加?(单选)
  1. 其他:
8 如果学校有维基社,您希望社团主要的调性为何?(最多三项)(可复选)
  1. 针对维基百科上特定的知识主题作研究
  2. 编辑维基百科,新增或丰富条目内容
  3. 出外参访知识相关设施
  4. 研究与维基百科相关的主题(例如资料结构、管理规则、运作哲学等)
  5. 讨论维基百科社群文化
  6. 在校内推广维基百科的编辑
  7. 翻译他语言维基百科,新增或丰富中文条目内容
  8. 其他:
9 您希望维基百科在课程中有什么内容?(文字填答)

第三部分:网络与维基使用情况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题号 题目 选项 结果
1 请问过去一年平均阅读维基百科的频率?(单选)
  1. 一天好几次
  2. 每天一次
  3. 一周至少一次
  4. 一个月至少一次
  5. 一个月用不到一次
  6. 没有使用
2 您最常查询维基百科的目的是?(最多三项)(复选)
  1. 工作或学业需要(如做简报、交报告)
  2. 查询生活资讯(如查询电影情节、游戏资讯、观光景点资讯)
  3. 查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4. 研究维基百科上的内容
  5. 没有目的,纯打发时间
3 依据您阅读维基百科的经验,您觉得维基百科的可信赖度为?(单选)
  1. 非常值得信赖
  2. 值得信赖
  3. 持平
  4. 不值得信赖
  5. 非常不值得信赖
4 依据您阅读维基百科的经验,您觉得维基百科内容的深度如何? (单选)
  1. 达专业水准
  2. 超过一般需求,略低于专业水准
  3. 一般水准
  4. 稍浅颢,仅适合初学者
  5. 太浅,无法满足基本学习需求
5 除了维基百科以外,您最习惯查询资料的来源为何?(若为搜索引擎,请选择搜索引擎结果中,您最优先选择点阅的) (单选)
  1. 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含其网站版本)
  2. 电子商业媒体(电子报、新闻性质的网站)
  3. 纸本图书
  4. 部落格
  5. 社群网站(脸书/推特/噗浪/PTT/DCard,或其他类似性质网站)
  6. 向亲友师长咨询
  7. 其他:
6 承上题,若维基百科与您其他最习惯查询资料的来源相较,您较信赖何者?(单选)
  1. 维基百科
  2. 其他来源
  3. 都信赖
  4. 都不信赖
7 承上题,请简述原因 (文字作答)
8 除了维基百科之外,您还使用过哪些维基媒体计划项目?(复选)
  1. 维基共享资源
  2. 维基数据
  3. 维基词典
  4. 维基学院
  5. 维基教科书
  6. 维基语录
  7. 维基导游
  8. 维基物种
  9. 维基文库
  10. 维基新闻
  11. 以上都没听过
9 感谢您的填写,如果您愿意参加【填问卷、抽礼券】活动,请留下您的电子信箱。
10 研究成果出炉时,如需我们寄送通知给您,请勾选本题(需在前一题中留下电子信箱)
  1. 社团法人台湾维基媒体协会秘书
  2. 社团法人台湾维基媒体协会会务专员
  3. 列于第二之一部分
  4. 列于第二之二部分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