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Fire-and-Ice/沙盒

来自维基学院

评四五运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天安门广场上闹事的一小撮暴徒,在叫嚣“四个现代化日”的同时,不仅放火行凶,狂呼“剑出鞘”,而且竟然气势汹汹地要天安门前的警卫战士降下五星红旗。这就以他们的反革命暴行,为邓小平的“一切为了四个现代化”作了最清楚的注释。原来他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日”,就是红旗落地、资本主义复辟之时!可以设想,如果他们祈求的那一“日”到来了,革命人民就会千百万人头落地,祖国的山河就会顿时改变颜色。
——梁效《邓小平与天安门广场反革命事件》


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华国锋时期的中国称为四人帮反革命政治纲领。有时也被简化为公式“老干部=民主派=走资派”。[1]

华国锋在中共十一大报告中说:[2]

(四人帮)公开抛出了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这个反革命政治纲领,猖狂地进行反革命煽动,制造舆论,组织力量,企图把中央和地方一大批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领导同志统统打倒。


张春桥思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怀仁堂政变后,各批判文章称,文革后期张春桥及其党羽拼命鼓吹其所谓张春桥思想,甚至称其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根据各批判文章,张春桥思想的内容是:

  • 全面专政论”:系统见于文章《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3]
  • 阶级关系新变动”论:老工人“只有朴素的阶级感情”,是“既得利益者”,“站在保守势力一边”,青年工人“更不行”,全心全意依靠整个工人阶级“不符合辩证法”。贫下中农“总不行”,“搞社会主义革命,思想跟不上”。[4]

阶级关系新变动”、“法权基础论”等通常作为四人帮共有思想批判。

霞飞称:张春桥《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发表后,上海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把《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称为“对阶级关系变化的新发现”,等于建国后的“各阶级分析”,是批判资产阶级法权的“新贡献”,“超过了列宁主义”,“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第四个里程碑”。[5] 叶永烈称:《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发表后,《学习与批判》发表几十篇文章阐述“全面专政论”,十五篇文章论述“阶级关系新变动论”,又说“资产阶级法权无处不在论”是“张春桥思想”的核心,此外还评价了张春桥的其他理论建树,称赞其“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第四个里程碑”。[6]

天津师院理论组的批判文章认为“张春桥思想”是托洛茨基主义的。[7]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二重性[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二重性怀仁堂政变后被重点批驳的核心论点。[8]

参考文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弓长. 敌我关系不容颠倒——斥“老干部=民主派=走资派”的反动谬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77, (3): 11-15. 
  2. 华国锋. 链接到维基文库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人民日报. 维基文库. 1977-08-23 (中文). 
  3. 张显扬 ,王贵秀. 张春桥的“全面专政”必须彻底批判. 哲学研究. 1978, (9): 35-44. 
  4. 晓谯. 斥张春桥“阶级关系新变动”的胡说八道.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 (6): 11-15. 
  5. 霞飞. 南柯一梦:“文化大革命”中的张春桥(下). 党史博采(纪实). 2005, (8): 51. 
  6. 叶永烈. “张春桥思想”. “四人帮”兴亡.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4 [2018-09-27]. ISBN 978751540409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7). 
  7. 天津师院理论组. “张春桥思想”和托洛茨基主义. 天津师院学报. 1977, (2): 3-7. 
  8. 卓炯. 评为篡党夺权服务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核心. 学术研究. 1978, (1): 42-46. 
  9.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编写小组.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未定稿第二版讨论稿). 上海. 1976: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