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明代历史/明代诗词专题研究/前后七子的思潮

来自维基学院

清人丁炜云:“词肇于唐,盛于宋,熄于明。”明代诗词在四库提要中,以明初为尊,尤重高启,刘基。但有明一代,虽诗学不兴,词学势微。仍然有像前后七子这样,试图恢复诗词兴盛的。《明诗别裁》序中说,明复古也。复古是明人诗词的主题,前后七子高举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旗帜,走向了一条复古的道路,甚至激进的认为,书读到唐,就不必要继续读下去了。前后七子的思想,在有明一代,影响颇深,本页面主要提供明代前后七子的相关研究。

前后七子的思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前七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明朝中叶文坛的七位知名文学家,分别是: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他们除了文风相近,皆为崇尚古体之外,其文学核心也是“古体学习汉魏”的复古风潮。

何景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何景明反对李杜的崇高地位,认为就古体诗而言,杜甫的诗缺乏风人之旨,不涉夫妇之义。从而搬出初唐四杰,以为杜甫不如四杰。

后七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后七子通常指的是明朝中期文坛的七位知名文学家,分别是: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以李攀龙与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除了文风相近,皆为崇尚古体之外,其文学核心也是王世贞:“秦汉以后无文矣,大历以后书勿读。”所提出的复古风潮;而他们认为此间唯一例外的是唐朝的近体诗。此风潮不但沿袭前七子的尊崇古风风格,在某程度上也贬低明朝当代人的各项文学成就。

王世贞[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王世贞的思想在《名诗评》中有具体的描述,他的看法主要集中在“方广竞逐,各倾其从”,认识到了诗人,各擅一体的状况。更加重视除了李杜之外的其他诗人。

扩展阅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清代同光体派诗人,尤为反对前后七子的观点,他们不墨守盛唐诗。转而学习中唐的韩孟和宋人诗。尽管同光体在古今都招致许多非议,但它极盛于清末,有陈三立,郑孝胥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可以说直至今天,旧体诗坛仍未能脱离同光体的影响。若欲深入了解前后七子,可参同光体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