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國音文獻特殊字表

來自維基學院
 >School:中國語言文學 >Subject:老國音 >老國音文獻特殊字表
研究者:勝爲士

同方言字情況類似,老國音由於和普通話音系不同,文化背景也相異,我們往往能從老國音的資料中發現今天不常用的字或特殊用法。它們或者古已有之,或者歷史上曇花一現,但都與老國音的存在密切相關。

趙元任用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漢字 老國音 音位 說明 用例
yi1 /i55/ 女性第三人稱,音“伊”,見《國語留聲片課本》。 “她(yi1)不愛他(ta1),改愛牠(to1)了。”
to1 /tʰo55/ 動物第三人稱,音“拖”,見《國語留聲片課本》。 同上。
-ㄦ -r /ɚ̯/ 表兒化韻,與“兒”相區別,見《國音新詩韻》。注音字母與漢字兼用。 “一會ㄦ(hueir4)不要讀成一會(huei4)兒(er2)。”
shang3 /ʂaŋ214/ 聲調“上聲”趙元任作“賞聲”,見《國音新詩韻》等。“上”似不讀srang3。 “賞(shang3)聲與去聲”
a1 /a55/ 語氣詞,同“啊”,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 “快跑阿(a1)!”
la1 /la55/ 語氣詞,同“啦”,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 “他死拉(la1)!”
zheo /ʈ͡ʂə/ 語助詞,輕聲,與“著(zru4)”分工,非簡體,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 “我躺着(zheo)著(zhu4)書”。
leo /lə/ 語氣詞,輕聲,同“了、嘞”,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 “那個人跑勒(leo)。”
dai1 /tai55/ “停留”義,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本字“待”音dai4。 “獃(dai1)時間長了心煩。”
dai3 /tai214/ “捉拿”義,今作“逮”,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逮”音dai4。 “逮(dai4)明年才歹(dai3)住小偷。”
su4 /su41/ 同“訴”,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 “寧死也不告愬(su4)真相。”
cha5 /ʈ͡ʂʰaʔ5/ “轉換話題”、“搶話”義,今作“岔、插”,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 “別打䛽(cha5)!”“還䛽(cha5)嘴!”
bang3 /paŋ214/ 今作“膀”,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膀”音pang2。 “翅髈(bang3)長在膀(pang2)胱上。”
guan4 /kuan41/ 今作“罐”,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 “礶(guan4)頭”
leng4 /ləŋ41/ 今作“愣”,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愣”音leng2。 “發呆發睖(leng4)”
wang1 /waŋ55/ 擬聲詞,今作“汪”,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㕵”與“汪”不同義。 “小狗叫㕵㕵(wang1),眼睛水汪汪(wang1)。”
deo1 /tə55/ 擬聲詞,今作“嘚”,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 “啲(deo1)達啲(deo1)達”
hen3 /xən214/ 副詞,今作“很”,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舊亦作“狠”。 “狠(hen3)開心”
wan2 /wan35/ 今作“玩”,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玩”音uan4。 “不好頑(wan2)”、“頑(wan2)意ㄦ”
pa2 /pʰa35/ “攀爬”義,與“爬”不同,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 “他扒(pa2)樹像蛇爬(pa2)。”
pa2 /pʰa35/ “如畜生行動”,與“扒”不同,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 同上。
ba /pa/ 語氣詞,輕聲,今作“吧”,見《阿麗絲漫遊奇境記》。舊亦作“罷”。 “算了罷(ba)。”
別腳 bie5 jio5 /pieʔ5 t͡ɕioʔ5/ 今作“蹩腳”,見《再論注音字母譯音法》。 “這件事太別(bie5)腳(jio5)咯!”
媽呼 ma2 hu1 /ma35 xu55/ 今作“馬虎”,見《再論注音字母譯音法》。 “音譯可以採取媽(ma2)呼(hu1)的原則。”
寒塵 han2 chen /xan35 ʈ͡ʂʰən/ 今作“寒磣”,見《再論注音字母譯音法》。 “你長得好寒(han2)塵(chen)。”

其他用例[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漢字 老國音 音位 說明 用例
di /ti/ 名詞、代詞定語的語尾,輕聲,猶英文of,以區別於“的”,始於五四。 “新的民眾底(di)運動不斷地發展。”
pa5 /pʰaʔ5/ 擬聲詞,今作“啪”,炮聲,見《校改國音字典》。 “打炮聲乓(pa5)乓乓。”
men1 /mən55/ 擬聲詞,今作“哞”,牛鳴聲,見《校改國音字典》。 “牛叫聲吽兒(menr1)”
wa1 /ua55/ 擬聲詞,今作“哇”,哭聲,見《校改國音字典》。 “呱(wa1)呱大哭”
zeu1 /t͡səu55/ “言無根據”義,今作“謅”,見《校改國音字典》。“謅”音zrou1,謂小言私授。 “胡㗙(zeu1)”
ba4 /pa41/ 今作“把”,見汪怡《國語發音學》。 “刀杷(ba4)子”

分析[編輯 | 編輯原始碼]

一、新字問題

二、俗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