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美术

来自维基学院

首页 < Portal:艺术


视觉艺术学院
造形艺术学系

--- 美术学系 ---
Georges Seurat画作

架构:

概念: 院所/范围 -> 系/组织 -> 专题/备课单/ -> 内容
名空间: Portal:- > School:- > Subject:- > 主空间


导言(引导众人参与,激发参与兴趣)

台湾的高等美术教育界,自1947年8月,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之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创立“美术学系”。另外,历史比较悠久的,还包括有1962年成立的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今之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系”,与1963成立的中国文化学院(今之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乃至1983年成立的东海大学“美术系”与1993年两个同时成立的“彰师大”(今之国立彰化师范大学)与“高师大”(今之国立高雄师范大学)之“美术学系”,一直都沿用“美术学系”或“美术系”(Fine Arts Department),作为高等美术教育的系所学名。

至于后来有许多原“师范学院”;或公私立大学的“美术系”与“美劳教育学系”,像是改制后的嘉义大学、台南大学、台东大学、东华大学、台北大学;或台北教育大学、新竹教育大学、台中教育大学、屏东教育大学……等等,又将原先的“美术系”或“美劳教育学系”,更名为“视觉艺术学系”或“视觉传达艺术教育学系”…等等,则又是因为原系所的教学项目中,另外又涵盖有工艺、艺术教育;乃至“视觉传达”(商业美术设计)与复合应用美术相关的名目。

一直到1989年,奉行政院教育部准筹设“国立台南艺术学院”(今之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到1993年正式挂牌成立“国立台南艺术学院筹备处”,规划了“造形艺术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Plastic Arts )这个“纯艺术”的新学名,正式标举出“第二类艺术大学”的“新艺术教育”理念,首开“造形艺术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Plastic Arts )这个新学名之后,陆续又有1996年的大叶大学“造形艺术学系”( Department of Plastic Arts)、与稍后相继成立的“台艺大”(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与“北艺大”(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的“造形艺术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Plastic Arts )。

我们可以说,在台湾的高等艺术教育(或美术教育)史上,从沿用日治时期以降的传统学名“美术学系”或“美术系”,到较为符合新世纪起始之后的多元观点与复合理念,在这样的前提下,一种较为新式的、广义的“造形艺术”观念,取代了原先较为传统的、狭义的“美术形式”,亦即以“造形艺术”(Plastic Arts )这个新学名,取代了“美术”(Fine Arts)这个旧学制。

当然,我们确实也观察到这样转换的实际意义与需要,例如课程的增加,像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等,确实有反映当下“时代性格”的必要性。

经营宗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理念与方向( 凝聚共识 )

课程规划[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系统思考)

必修课程(40学分)占30%[编辑 | 编辑源代码]

A. 基础课程(20学分):

美术史(6学分--从下面四门“美术史”的课程当中,选取至少二学门--)
  1. Subject:台湾美术史(3学分):汇集王福东老师或其他维基学者所编撰的美术史。
  2. Subject:中国美术史(3学分)
  3. Subject:东洋美术史(3学分)
  4. Subject:西洋美术史(3学分)
视觉艺术概论(2学分)
美学(2学分)

美术

色彩学(2学分)
艺术批评(2学分)
艺术教育(2学分)
艺术行政(2学分)
策展实务(2学分)
编辑实务(2学分)
素描技法(2学分)

素描简介 - 写生简介

水彩技法(2学分)
油画技法(2学分)

油画简介

水墨技法(2学分)
书法与篆刻(2学分)
胶彩技法(2学分)
版画技法(2学分)
造形基础(2学分)


B. 核心课程(20学分):

水彩创作(3学分)
油画创作(3学分)
水墨创作(3学分)
复合媒材创作(3学分)
立体造型研习(3学分)
立体造型创作(3学分)
雕塑(3学分)
木质艺术(3学分)
纸质艺术(3学分)
土质艺术(3学分)
金工艺术(3学分)
影像艺术(3学分)
媒体科技(3学分)
新媒体艺术(3学分)
艺术与科技(3学分)
观念艺术(3学分)
装置艺术(3学分)
行为艺术(3学分)
毕业专题制作(6学分)


选修课程(60学分)占47%[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选修课程:(60学分)

平面图式组
立体造型组
影像暨装置艺术组
应用暨材质艺术学门
视觉传达暨设计学门
环境景观学门
书画艺术学门
雕塑学门
古美术修护学门
艺术史学门


通识课程(30学分)占23%[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依校内通识课程之架构与规划而选修。 期待培养学生专业之外的全人教育, 进行鉴赏评论能力的训练、心性陶冶与文化气质之培养。 强调跨领域之学科整合,培养第二专长;以及提升就业竞争力。

全校通识课程(30学分)

基础核心课程需选修(12学分)。
跨领域(分类)通识课程的部分,需选修(18学分)。
通识课程分:文史哲、社会科学、自然与生命科学、艺术四大类。


专业学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系级分组[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视觉学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成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写下您想在本学院的主要进行研究或工作,并附上自动签名~~~~让彼此容易寻找。]]
  • 协助学院的文字排版ˋ页面监控以防破坏者或修正笔误ˋ润饰句子等 User:Erty_55918(talk)

参考资源[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