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七年內戰:太子之死至司馬越的勝利

來自維基學院

雖然一般稱此段時期為八王之亂,但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早在賈南風政變成功後不久被殺,只有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潁、河間王司馬顒,加上東海王司馬越共六王曾經挾天子控制朝廷。

公元300年,永康元年,漢國第三次統一的第20年,司馬氏統治下的漢國表面上強大,西邊內遷關隴近50萬之眾的氐族羌族所發起的叛亂在去年徹底敉平,在西南邊的諸夷族群經過孫吳、蜀漢的治理後基本未曾再爆發大型戰亂,而在北方,自從鮮卑帝國瓦解後,百餘年來草原未曾出現游牧帝國,多個以鮮卑人為統治者的游牧政權雖然多年來或斷或續劫掠漢國邊境漢民,但慕容、拓跋、乞伏、禿髮等主要鮮卑政權在公元3世紀末先後被漢國降服,以故北邊暫得粗安。

漢國最初的威脅是來自內部不穩,太熙元年(290)初,晉武帝司馬炎重病臥床,司馬炎希望自己死後由汝南王司馬亮與皇后楊芷之父楊駿共同輔助皇太子司馬哀治國,然因皇后楊芷所奏請,於四月十二日辛丑下詔以楊駿為輔政大臣,出任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事,司馬亮被排除在外且被催促盡快出鎮許昌,同月二十日己酉,皇帝司馬炎在含章殿逝世,同日司馬哀登基,改元永熙,司馬哀因個性「不慧」在登基後即「不堪政事」,權力由楊駿把持。
當司馬炎的棺槨將出行下葬峻陽陵時,司馬亮上奏請待喪禮過後才赴許昌,然而有人向楊駿密告司馬亮計劃舉兵討伐楊駿,楊駿大驚之下向皇太后楊芷求助,楊芷因此使司馬哀頒下手詔,命令司空石鑒與中護軍張劭發兵討伐司馬亮,不過因為石鑒認為司馬亮舉兵是謠言不可信,堅持按兵不動,司馬亮得知朝廷動向後,立即連夜出赴許昌,才避免一死亦坐實了舉兵謀反之事是虛假指控。
峻陽陵的葬禮在五月十三日辛未完成後,楊駿為了收攏人心得到群臣支持,決定將有爵位者全部進爵封侯,十八日丙子皇帝下詔群臣進爵位一級。
八月二十六日壬午,司馬哀之子廣陵王司馬遹被立為皇太子,生母謝玖封為淑媛,到了次年正月初一乙酉,年號改為永平。

永平元年(291)初,皇后賈南風既厭惡皇太后楊芷又不滿楊駿專權,遂與孟觀、董猛、李肇一起計劃去除楊駿,李肇聯絡在許昌的汝南王司馬亮,希望司馬亮起兵討伐楊駿,被司馬亮拒絕,李肇又聯絡楚王司馬瑋,司馬瑋同意參與密謀,在二月二十日癸酉帶著淮南王司馬允入洛朝見皇帝。
三月初八辛卯晚,孟觀與李肇上奏皇帝稱楊駿謀反,得到皇帝的首肯後,皇后賈南風與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淮南王司馬允等聯合發動政變,任命淮南國相劉頌為三公尚書,領兵屯衛皇宮,派司馬瑋屯兵於司馬門,在全城實施戒嚴,又派東安公司馬繇帶兵四百攻打楊駿府第,當時楊駿聽聞宮中有變,召立大臣在府中相議,有人建議立即起兵擁戴皇太子司馬遹攻入皇宮平亂,但楊駿始終不能決斷,錯過時機,以傅祗為首的群臣藉口「宮中不宜空」為由離開楊府,不久,司馬繇以兵圍楊府,當時在宮內的皇太后楊芷於布帛寫上「救太傅者有賞」然後以箭射出皇宮外,然而並沒有起到左右局勢的作用,司馬繇的士兵一邊放火一邊放箭,圍困楊駿於府內,最後楊駿在馬廄被殺,在賈南風的密令下,楊駿一黨被清除,次日壬辰即改永平元年為元康元年。
十天後,元康元年(291)三月十九日壬寅,皇帝任命司馬亮與太保衛瓘共同輔政:

然而到了六月十二日,賈南風向皇帝司馬哀聲稱司馬亮與衛瓘有謀反之心,遂得到皇帝的臨時手詔:

同日晚上命令楚王司馬瑋帶兵清除司馬亮、衛瓘,司馬瑋連夜矯詔召集軍隊強制逮捕司馬亮、衛瓘並將其處決,但次日十三日乙丑,賈南風以司馬瑋矯詔殺害司馬亮、衛瓘為名將司馬瑋處死,至此朝政大權由賈南風所控制,任用親族賈模、賈謐、郭彰等人把持朝政,又先後任命張華、裴顗治理朝政,此後九年間漢國「雖當闇主虐後之朝而海內晏然」。

進入元康九年(299)後,已成年的皇太子司馬遹與當權的侍中賈謐交惡,傳聞司馬遹聲言「皇后萬歲後,吾當魚肉之」,令賈南風擔心司馬遹一旦登基後自己及賈氏家族的下場,故此決定廢除司馬遹的皇太子身份。
十二月二十九日,因賈南風傳召,司馬遹入朝覲見,賈南風卻不面見司馬遹,反將司馬遹安置於空別室,又派人持三升酒及一大盤棗,聲稱是皇帝所賜,要求司馬遹「飲酒啖棗盡」,雖然司馬遹有所懷疑,但賈南風傳話「不孝那!天與汝酒飲,不肯飲,中有惡物邪?」逼使司馬遹不得不強行飲酒三升灌醉,當司馬遹醉得迷迷糊糊後,賈南風派潘岳勸誘司馬遹抄寫一篇文書,聲稱是「詔使寫此文書。」司馬遹遂在不清醒的情況下抄寫一篇文章,之後賈南風將司馬遹的手跡文書呈奏給皇帝,其文內容據稱為:「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當入了之。中宮又宜速自了,不了,吾當手了之。並謝妃共要剋期而兩發,勿疑猶豫,致後患。茹毛飲血於三辰之下,皇天許當掃除患害,立道文為王,蔣為內主。願成,當三牲祠北君,大赦天下。要疏如律令。」這份帶有弒君意圖的文字一經向群臣公布,除了張華和裴顗質疑其真偽外,其他朝臣均不敢為司馬遹辯護,皇帝司馬哀一度存在賜死司馬遹的意見,但在張華和裴顗的堅持反對下,朝議達不成共識,直至黃昏時段,賈南風為免夜長夢多,奏請要求廢司馬遹為平民,於是得到皇帝的許可,即日起司馬遹被廢黜為平民。

永康元年(300)初,因皇太子司馬遹被皇后賈南風廢黜,左衛司馬督司馬雅、常從督許超、殿中中郎士等人密謀廢黜賈南風,於是透過孫秀與趙王司馬倫塔上線,趙王司馬倫得到通事令史張林、省事張衡、殿中侍御史殷渾、右衛司馬督路始為內應,但臨起事之際,趙王司馬倫聽從孫秀的勸說,認為待賈南風殺害司馬遹後起事才符合自己最大利益,於是趙王司馬倫和孫秀勸說賈謐盡快殺了司馬遹,以免夜長夢多。到了三月,賈南風殺司馬遹,司馬遹被殺後,司馬雅和許超因而退出,而司馬倫一黨決定了以四月初三夜為起事日期。四月初三,趙王司馬倫和梁王司馬肜合謀解決賈南風,當晚,孫秀派司馬雅拉攏司空張華,但張華拒絕,隨後趙王司馬倫矯詔帶兵入宮,派華林令駱休控制住晉惠帝,又派齊王司馬冏率兵百人廢黜並囚禁賈南風於建始殿;又派人收捕賈謐等人;又派人收捕張華、裴頠、解結、杜斌等人,將諸人殺於皇宮前殿馬道南,初四,司馬倫派尚書和郁送賈南風至金墉城囚禁,又誅殺賈南風餘黨趙浚、韓豫等人並黜免眾多大臣代以自己人,趙王司馬倫自此掌控了朝政大權,作為司馬倫腹心的孫秀也大權在握。
初七,梁王司馬肜出任太宰。初九,趙王司馬倫派劉弘賜死在金墉城的賈南風。大權在握的孫秀將與自己有舊怨的石崇、黃門郎潘岳等處死。
淮南王司馬允、齊王司馬冏不滿司馬倫一黨專權,孫秀遂將齊王司馬冏調出京去鎮守許都,又黜去淮南王司馬允的護軍,八月,心懷不滿的淮南王司馬允起兵攻打司馬倫失敗被殺,至此,司馬倫完全控制了洛陽中央,在公元4世紀將來臨之際,漢國眼看著將迎來司馬倫當政的時代,一如過去皇后賈南風當政的九年,然而因為司馬倫一個自大傲慢的舉動——篡位稱帝——令漢國並不穩固的和平瓦解,也令漢洲先後陷入內戰及外族侵略等長達289年的戰亂之中。

晉王朝境內勢力(永康元年)
朝野諸侯
王公名號 姓名 駐所 備注
趙王 司馬倫 不適用 不適用
成都王 司馬穎 鄴城 不適用
河間王 司馬顒 長安城
淮南王 司馬允 不適用 不適用
秦王 司馬郁 不適用 不適用
漢王 司馬迪 不適用 不適用
吳王 司馬晏 不適用 不適用
平原王 司馬榦 不適用 不適用
琅邪王 司馬睿 不適用 不適用
東安王 司馬繇 不適用 不適用
淮陵王 司馬 不適用 不適用
梁王 司馬肜 不適用 不適用
東萊王 司馬蕤 不適用 不適用
彭城王 司馬權 不適用 不適用
高密王 司馬略 不適用 不適用
范陽王 司馬虓 許昌 不適用
高陽王 司馬毅 不適用 不適用
任城王 司馬濟 不適用 不適用
新野公 司馬歆 不適用 不適用
東嬴公 司馬騰 不適用 不適用
平昌公 司馬模 不適用 不適用
東安公 司馬繇 不適用 不適用

趙王司馬倫稱帝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永康元年(300)九月,已經完全控制了朝政大權的司馬倫自加九錫、增封五萬戶等等,又以其子司馬荂、司馬馥、司馬虔、司馬羽及孫秀、張林等自己人各據要職,不久有傳言說散騎常侍楊準、黃門侍郎劉逵和梁王司馬肜企圖推翻並誅殺司馬倫,於是楊準和劉逵被調出京城,而司馬肜從太宰轉任丞相。孫秀之子孫會娶賈南風之女河東公主。孫秀與太子詹事裴劭、左軍將軍卞粹、義陽王司馬威、尚書令滿奮、僕射崔隨等準備司馬倫即帝位事宜。

永寧元年(301)正月初八,司馬倫一黨控制皇宮及宮門,當晚派司馬威、駱休等人從晉惠帝處拿到傳國玉璽,逼晉惠帝出宮往金墉城。初九,司馬倫帶兵5000人入宮即帝位,年號建始,以司馬荂為太子,將司馬馥、司馬虔、司馬羽及孫秀、張林等自己人各據顯要。後來張林與孫秀有隙,張林被殺。

三月,齊王司馬冏與豫州刺史何勖、龍驤將軍董艾等起兵討伐司馬倫,向漢洲全國發布檄文,又遣使聯絡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常山王司馬乂、新野公司馬歆等四人起兵,成都王司馬穎、常山王司馬乂、新野公司馬歆以及豫州刺史李毅、兗州刺史王彥等皆舉兵響應齊王。
至於河間王司馬顒一開始並不打算討伐司馬倫,當司馬冏舊部夏侯奭在始平郡聚眾數千響應司馬冏時,司馬顒聽從手下李含的建議派張方剿滅夏侯奭;當司馬冏派使將檄文送抵司馬顒時,司馬顒直接將司馬冏的使節送至司馬倫手上,甚至派張方領兵援助司馬倫,只是司馬顒發現齊王與成都王陣營的兵力更強大,才召回張方改投入反司馬倫陣營

司馬倫派孫輔為上軍將軍,積弩李嚴為折衝將軍,率兵7000人從延壽關出;征虜張泓、左軍蔡璜、前軍閭和等率兵9000人從堮阪關出對付齊王司馬冏;鎮軍司馬雅、揚威莫原等率8000人從成皋關出;派孫會、士猗、許超從黃橋出對付成都王司馬穎,又派東平王司馬楙都督各軍抗衡四王,孫秀派劉輿勸說司馬馥、司馬虔帶兵8000人為援。張泓和司馬雅多次擊退四王軍,但都未能徹底擊敗三王軍,以致前線僵持。許超軍在黃橋與成都王司馬穎對抗,一度擊敗司馬穎軍;張泓軍在陽翟城南擊破齊王司馬冏的輜重隊,之後入陽翟城防守,司馬冏軍在潁陰渡潁水攻張泓軍,但失利,張泓軍乘勝進至潁上與司馬冏軍對峙;孫輔軍內部出現亂子,於是孫輔退兵洛陽,導致出現「齊王兵盛,不可當,泓等已沒。」的謠言,司馬倫驚慌下命許超、司馬虔等退兵,不久張泓軍的戰報傳來,於是又收回退兵令,而當時司馬虔軍已至庾倉,許超軍已南渡黃河,突然的退兵令許超軍的士氣大跌;張泓軍渡潁水攻司馬冏軍,但被司馬冏的將領何勖所敗,孫輔被殺,逼使張泓退兵。

孫秀因為軍情失利,於是詐稱大敗司馬冏軍並已俘獲司馬冏,企圖提升士氣。司馬倫派太子詹事劉琨都督黃河以北各軍。孫會軍在溴水被司馬穎的將領趙驤、石超擊敗,孫會棄軍而逃,劉琨南渡黃河後燒斷河橋以阻止司馬穎軍的追擊。在溴水之戰後,司馬冏軍隨即攻閭和軍,又得成都王司馬穎派趙驤、石超等相助,最終擊敗閭和軍,逼降張泓軍。

孫會、士猗、許超殘軍返回洛陽後計劃整兵再戰,或計劃殺光反對人士,或計劃乘船東入海,或計劃奉司馬倫南附宛城的孫旂、孟觀等,但還未決定好時,四月初七,左衛將軍王輿和淮陵王司馬漼帶700餘人從南掖門入宮,控制了皇宮各門,然後攻孫秀,用燒屋的方法逼出孫秀、士猗、許超等,左衛將軍趙泉殺孫秀、執孫會付廷尉殺之,又執前將軍謝惔、黃門令駱休、司馬督王潛等斬之,王輿將司馬馥囚禁在散騎省,之後王輿逼司馬倫下詔「吾為孫秀等所誤,以怒三王。今已誅秀,其迎太上復位,吾歸老於農畝。」解除司馬倫的兵力後,王輿派兵到金墉城迎晉惠帝入洛陽復位,並將司馬倫、司馬荂囚禁在金墉城。晉惠帝復位後,齊王司馬冏率兵入洛陽,掌控了朝政大權。時河間王司馬顒兵至潼關,未及交戰而還。

四月初九癸亥,晉惠帝司馬哀下詔:

同日改元永寧,在梁王司馬肜等一眾大臣的支持下,遣尚書袁敞至金墉城將司馬倫賜死,司馬倫同黨亦被誅殺。

趙王司馬倫的專權起自永康元年四月初三(公元300年5月7日)的宮庭政變,終於永寧元年四月初七(公元301年5月30日)的另一場宮庭政變,其間永寧元年正月初九(公元301年2月3日)的稱帝舉動及三月的諸王起兵,正式開啟了晉王朝的七年內戰。

齊王司馬冏當政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永寧元年(301)四月十三日丁卯,成都王司馬穎入洛,十五日己巳,河間王司馬顒入洛,六月初二乙卯,齊王司馬冏入洛,司馬冏兵力數十萬,號稱百萬,在諸王中最為強大,加上司馬穎聽從手下盧志的意見,主動退出權力中樞以邀名聲,司馬冏遂得以掌控朝政,然而朝中存在反對司馬冏專權的派別
六月十七日,東萊王司馬蕤和王輿因為密謀對付司馬冏的計劃洩漏,於是司馬蕤被廢為庶人,王輿被殺,清除朝中反對派後,司馬冏穩固權勢,至二十一日甲戍,漢廷以司馬冏為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成都王司馬穎為大將軍錄尚書事,河間王司馬顒為太尉。

太安元年(302)三月二十四日,皇太孫司馬尚死亡。五月初七,梁王司馬肜死亡。五月二十五日,司馬衷以弟司馬遐之子司馬覃為皇太子,又以齊王司馬冏為太師、東海王司馬越為司空。十二月,一個陰謀出現,翊軍校尉李含西至長安,向河間王司馬顒宣稱受到晉惠帝的密詔誅殺專權的齊王司馬冏,無論真假,此事都成為司馬顒與司馬冏決裂的契機,同月二十二日,司馬顒向朝廷上表指責司馬冏,並宣稱自己與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乂將聯手率兵至洛陽,派李含屯陰盤縣、張方屯新安縣,不過實際上,司馬顒認為齊王司馬冏的實力強於長沙王司馬乂,計劃當司馬乂被司馬冏擊敗俘獲後,自己就移檄全國討伐齊王司馬冏,待打敗齊王後就擁立成都王司馬穎為皇帝,司馬顒自己做宰相控制朝政。
司馬冏得知司馬顒的表章後大驚失色,宣稱成都王司馬穎、常山王司馬乂聽信讒言,而司徒王戎、司空司馬越勸說齊王司馬冏棄權失敗。長沙王司馬乂派董艾攻打齊王司馬冏,司馬冏佔領皇官挾持皇帝司馬哀據守,雙方在洛陽城內互相大戰三日,出人意料的是司馬冏最終戰敗被擒,被斬於閶闔門外並暴屍於西明亭三日,司馬冏之子淮陵王司馬超、樂安王司馬冰、濟陽王司馬英也被囚禁於金墉城,乘著權力更替之機,司馬蕤的一個兒子獲得「齊王」的封號,隨著司馬冏的倒台,司馬顒也召回李含、張方等回長安,朝政大權轉入長沙王司馬乂手中,毫無疑問,坐鎮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及坐鎮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也不會滿意這種情況。
同一年,魏元帝−陳留王曹奐逝世。

長沙王司馬乂當政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太安二年(303),地方也出現新的動亂,三月,蠻人張昌聚眾叛亂於安陸郡,吸納大量不滿朝廷的漢民參與,又詐稱邱沈為漢朝皇族後裔,將其擁立為帝,勢力日益強大,司馬乂任命劉喬為豫州刺史、劉宏為荊州刺史應對,又命令河間王司馬顒派兵討伐張昌,但司馬顒拒命不從,當張昌派兵北上時,新野王司馬歆卻在樊城一戰被擊殺,另一路則被屯駐在汝南郡的劉喬所擊敗,司馬歆死亡留下的空缺暫時由劉宏代理。
六月,張昌所部在宛縣擊敗晉軍,圍攻宛城,在國內戰火不息之際,中央再生動亂,七月,河間王司馬顒在李含的勸說下,計劃去除屬於司馬乂一派的秦州刺史皇甫重,但消息走漏,皇甫重集結治下隴山以西地區的漢兵以攻打司馬顒,司馬乂知道這一情況後擔心自已兵力不足與司馬顒及成都王司馬穎對抗,遂以皇命令皇甫重罷兵止戰並召李含為河南尹,李含奉詔而皇甫重拒命,司馬顒亦作出兩手準備,一邊派金城太守游楷、隴西太守韓稚等舉兵攻打皇甫重,一邊與洛陽城內的同黨密謀誅殺司馬乂,但再次消息走漏,司馬乂得到陰謀的消息後立即誅殺在朝中的司馬顒同黨,侍中馮蓀、中書令卞粹、河南尹李含被殺,而諸葛玟、牽秀等人成功逃出洛陽投靠鄴城的司馬穎,雖然中央內亂再起,但在荊州刺史劉宏的努力下,成功平定張昌之亂。
當河間王司馬顒在長安得到同謀失敗被殺的消息後,立即計劃以討伐司馬乂為名起兵,並得到成都王司馬穎的支持,八月,司馬顒與司馬穎聯名向皇帝上表司馬乂的罪狀,並以討伐羊玄之及皇甫商為名共同起兵攻打司馬乂,司馬顒自領兵屯於鄭縣,派張方領兵七萬東進,司馬穎自領兵屯於朝歌,派陸機、牽秀、石超等為前鋒,率兵二十餘萬南進,羊玄之聽聞自己在河間王及成都王的討伐名單上,於九月二十二日癸巳「憂懼而卒」。
司馬乂派皇甫商領兵萬餘西屯關門以抵禦張方,但在九月為張方所敗,司馬穎所部進抵黃河南岸,牽秀部隊於丙申在緱氏被司馬乂擊退,十月初七丁未,牽秀進攻洛陽,然而在東陽門外敗北,初八戊申,陸機部隊在洛陽建春門外敗北,這次失敗令司馬穎聽信饞言以為陸機潛通司馬乂,雖有江統等人極力勸阻,最後司馬穎派牽秀處決陸機等人。
司馬乂在擊退陸機後又擊敗張方,逼使張方退守十三里橋,不過張方很快在洛陽附近建壘屯守,在十一月,採取守勢的張方成功擊退司馬乂的進攻,在兩王夾攻之下,基於司馬穎是司馬乂的親兄弟,司馬乂打算與司馬穎和談,但在數次談判都達不成共識,司馬穎率軍再度進逼洛陽,同時張方又破壞了作為洛陽水源的千金堨,間接令洛陽的糧食供應一下了緊張起來,司馬乂於是假皇帝詔令派使命雍州刺史劉沈起兵對抗司馬顒,又派皇甫商以皇帝手詔命令游楷、韓稚等停止攻擊皇甫重並要求皇甫重進軍長安,劉沈遂集結起州內七郡漢兵萬餘進軍長安,不過皇甫商卻在行至新平縣一帶時被司馬顒部下發現逮捕處決。
永興元年(304)正月,雖然洛陽城遭受兩王軍隊圍攻同時城中乏糧,但仍未露出敗象,以東海王司馬越為首等人在二十五日癸亥夜發動政變,成功將司馬乂逮捕囚禁,二十六日甲子,在司馬越的控制下,皇帝司馬哀下詔廢黜司馬乂並囚禁於金墉城,同日改元永興,不過司馬越一黨兵少鎮不住局面,很快傳聞有軍官計劃劫出司馬乂繼續抵抗,司馬越打算殺死司馬乂,但擔心敗壞自己的名聲,於是派人告訴張方司馬乂倒台的消息,二十八日丙寅,張方派郅輔帶兵三千將司馬乂從金墉城取出,在軍營內將司馬乂殺害。
河間王司馬顒得到雍州刺史劉沈起兵的消息後就從鄭縣回鎮渭城,派虞夔領兵對抗劉沈,劉沈在好畤縣擊敗虞夔,司馬顒知道虞夔失敗後,立即退入長安城固守並立即召回張方所部,張方剛才進入洛陽,正在城內實施劫掠不久後就退走,洛陽城遂由成都王司馬穎完全掌控。

成都王司馬穎當政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在司馬穎的掌控下,皇帝任命司馬穎為丞相,作為扳倒司馬乂的功臣東海王司馬越出任尚書令,雖然司馬穎控制朝政大權,但並不在洛陽久留,留下石超領兵五萬鎮守洛陽,又清除朝中潛在異議人士,不久司馬穎就返回鄴城遙控洛陽。
劉沈在與河間王司馬顒的戰爭中連戰連勝,乘勝南渡渭水,派衙博、皇甫澹以精甲五千成功攻入長安,一直殺至司馬顒大帳之前,終因劉沈後援未能及時趕至而功敗垂成,衙博、皇甫澹被殺,司馬顒乘勢派敦偉夜襲劉沈,成功擊敗劉沈,劉沈逃亡失敗被捕,被司馬顒腰斬處。
永興元年三月,因成都王司馬穎所請,皇后羊獻容及太子司馬覃雙雙被廢黜,羊獻容被囚禁在金墉城,司馬覃降為清河王,不久,河間王司馬顒奏請以司馬穎為皇位繼承人,因此在十一日戊申,皇帝下詔任命丞相司馬穎為皇太弟都督中外諸軍事:

並將所需的乘輿服御等物移送鄴城。

司馬穎自以為控制洛陽,但在夏季,洛陽城內出現一股不滿司馬穎專權的勢力